第23章 第 23 章

一年后。

映盒村所处的位置海拔比较高,每年到十二月中旬,便开始落下第一场雪,接连下个两天,基本就能堆起厚厚一层。

不少住在城里的人,还会专程找个周末时间,来映盒村爬山赏雪景。

“嗡~”

轮胎陷在未硬化铺装的路上,雪和泥土混合之后,变得格外泥泞,发动机似乎也被冻坏了,在嗡嗡几声轰鸣后就罢了工。

“我说了让你不要开车上来,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天都快黑了,我看你今晚怎么回去!”

苏菁双手环抱在胸前,一脸清秀的脸上满是不悦。

冬季天色暗得早,这会儿才下午五点,整座山就已经像蒙了块黑布似的,阴沉沉的。周遭还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叫得呕哑诡异,听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苏菁搓了搓胳膊上颤栗的汗毛,忍不住瞪视张山,伸手往他太阳穴上重重一杵:“我就不该听你的,来这种鬼地方约会!”

张山自觉理亏,悻悻挠挠头,熄灭油门后,伸手想去捞苏菁的手,却被躲开了:“我这不是想着你没来过吗,好不容易来一趟我老家,想带你看点不一样的嘛……”

苏菁撇着嘴,一脸嫌弃地瞅他:“行啦,每回我一说你,就摆出这副委屈样子,难怪我妈总向着你……”

正说着,苏菁余光一瞥,忽地贴近车前玻璃,抬手指了指远处:“你看前面那是不是有人?”

张山扶了扶眼镜,定睛看去,就见路的尽头,摇摇晃晃出现一辆自行车,车轮胎半陷在雪里,看起来也行驶得格外吃力。

走近些,他才看清骑车的人,是个寸头瘦高个,穿着一身黑色羽绒服,头上戴着护耳帽,两手扶着车把手躬身向前。他刚要收回视线,开门下车,就见自行车后座又露出一个人。

是个略有些高挑的女生,一身长款的黑色羽绒服,从头裹到脚,整张脸只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透着一股清冷的意味。

“姐,前面有辆车。”方稚回身,冲方汀道。

“我不瞎,能看见。”方汀被冻得脾气差,手蜷缩在袖子里,羽绒服帽子里还有个护耳帽,说话时,瓮声瓮气的,热气在高高竖起的衣领间洇开,扑回来一脸水汽。

“去看看。”方汀艰难地把手从袖子里拿出来,把衣领往下扒拉,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但寒意也随之扑面而来。

苏菁打开门,被车外的温度冻得一抖,连忙倒回车里把围巾带上,才重新出来,她打量着眼前的两个年轻人,目光却不自觉地粘在女生脸上。

“你们也是来玩的吗?太晚了,山里不安全,快回去吧。”

苏菁见两人年纪不大的样子,还以为是对早恋的小情侣,特别是女生,那张好看的脸衬得旁边的男生格外普通。

她又恋恋不舍地看了女生两眼,转身要回车里,原本她以为两人是村里人,还能帮忙叫个附近的拖车,再不济,留宿一晚也行,却没想是两个小年轻。

“你们车坏了吗?”方稚好奇看了眼那抛锚的奥迪。

他单腿往下一跨,把自行车停下,扶着方汀稳稳当当下车后,走了过去。

张山见方稚看着他的车胎,点头应道:“对,车胎忘挂防滑链了,发动机好像也出了点问题。你们不是来这玩的啊?”

方稚捏了下车胎,起身摇头道:“我们就住在这里。你这车胎也漏了。”

方稚见怪不怪,这已经是这近半月以来,第五起外来车抛锚事故了,光他们碰见的就有两次,加上这次一共三次。

他侧目看向方汀,眼神询问。

方汀取下戴在头上的帽子,朝两人走去:“这里离下山还有二十几公里,镇里的汽修店老板去外地省亲了,估计明天才回来。”

“其他的汽修店最快过来也要两个小时,但天快黑了,今晚还有大雪,他们不见得会来。”

张山越听眉心皱得越紧,他和苏菁对视一眼,看出彼此眼底的着急:“那怎么办?”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真让他俩在车里将就一晚,还不太敢。

“如果不介意的话,你们今晚可以在我家住一晚,明早我帮你们联系拖车,到时再走。”方汀温声提议,目光不着痕迹地观察着两人的表情。

“这……”

张山略显为难地看向苏菁,苏菁看了眼彻底熄火的发动机,咬牙一跺脚答应了:“行吧,你家远吗?”

方汀被寒气冻得凝结的眉宇,瞬间舒展开,她眼神示意方稚:“不远,走路十来分钟。”

“他怎么先走了?”苏菁有些疑惑地看向骑着车奋力往前走的方稚:“你男朋友不跟你一起吗?”

方汀表情罕见地空白了一秒,半晌有点好笑地:“他是我弟弟,亲弟弟。”

亲弟弟?

苏菁满腹疑虑地看了眼方汀的脸,又回忆了一下刚才那个男生的长相,在心里对比了一下,没找到一点相似之处。

但她将疑惑按了下来,没好多问。

“听口音,你们不是这里的人吧?”方汀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见苏菁险些滑倒,她先张山一步,眼疾手快地抓住苏菁,见她站稳后,才松手。

“谢谢。”苏菁一脸感激,放慢了脚步:“对,我是京市的,他老家是这里的,但也已经快二十几年没回来过了。”

“这次还是他家那边商量迁祖坟的事,叫一家派一位代表回来。正巧他这段时间休年假,我也没什么事,就跟着一块回来了。”

方汀走在最前面,一边听一边点头。

苏菁一看就比她男朋友健谈许多,一路和方汀聊七聊八,竟没有丝毫冷场。

没一会儿,就到家了。

还没进门,苏菁和张山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鲜香味,她抬头看了眼冒着白烟的烟囱,眼中泛着惊奇:“我只在电视里见过这种高烟囱,这是在煮什么,好香啊!”

方汀笑笑,领着两人进门,解释:“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这种烟囱,有些人家里安了集成灶,但也保留了这种。”

天已经大黑,院子台阶上方的白织灯已经亮了,方汀刚听到厨房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下一秒,声音停止,就见方稚围着围裙从里探出头里。

“好了吗?”方汀问。

“差不多了,就是那鸡得多炖一会儿,估计今晚吃不上了。”方稚道,“但菜都炒好了,我收拾一下,就可以开饭了。”

“啊,原来你弟是回来做饭的啊?”苏菁有点不好意思,但该说不说,闻着这股浓郁的锅气香,她还真觉得饿了,“实在是太麻烦了。”

张山也在一旁附和,他作势从兜里掏出钱夹,要给方汀钱。

方汀没接也没拒绝,只是轻推着苏菁往里走,厨房里生着柴火,温度比外面高上许多,苏菁原本心底有点介意,却在被方汀推进来后,摒弃了离开的想法。

厨房被奶奶收拾得井井有条,柴火码放在灶膛后,灶台上三口锅,中间铺着雪白的瓷砖,上面丝毫没有藏污纳垢,连摆放调料碗筷的橱柜也格外整洁。

苏菁和张山看到正烧火的奶奶,礼貌地朝她致意,奶奶怔了一下,笑着朝他们点头。

方稚将锅边的菜端到桌上,方汀则把碗筷摆放好,示意苏菁和张三快坐下。

“都是农家饭,也不知道合不合口味。”方汀一边说一边将纸巾放在两人手边,以便取用。

话音刚落,两人像是饿急了,拿起筷子就开始吃,等方稚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来的时候,桌上的菜就已经少了一大半了。

两人都是食不言的干饭型,方汀对餐桌上的残局颇为满意,这说明她今天的主要目的已经完成一半。

等吃得差不多,果然就听苏菁开口问。

“你们这鸡是什么品种啊?”她扬起筷子指了指桌上,堆放在纸巾里的一大摞鸡骨头,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夸赞:“味道太好了!还有这青椒炒杂菌,菌子爽脆鲜香,也特别棒!”

方汀看了方稚一眼,方稚微微点头,接过话头:“鸡是我们自家散养的,不喂饲料。上次村里有专家来调研,说这叫什么高山黑脚鸡,营养价值很高,我不太懂,反正我们这边家家户户都养。”

“不过销路不太好,买的人不多。”

苏菁心念一动,追问:“你们村上没搞什么农民合作社之类的吗,把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养,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再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分销出去,最好创个品牌名,这样不仅农产品销售出去了,品牌效应也推动了。”

苏菁这么一分析,越想越觉得可行,她目光盯着方汀和方稚发热,但见两人均是一副懵懂的模样,便瞬间冷静下来。

“不好意思,我是做电商的,职业病犯了。”

苏菁脸色带着热气,一脸歉意地看向方汀和方稚:“这样吧,我买几只你们的黑脚鸡,还有那个野生菌,回头帮你们在朋友圈宣传宣传,可以给我一个你们的联系方式。”

方汀没想到今天会有这种大收获,原本她的想法只是推销黑脚鸡,毕竟外地来的人,一向对这种土生土长的农产品无法抗拒,无论是自己买了吃还是送人,只要名字沾上‘土’,便会格外绿色生态营养。

所以依靠这种方式,方汀确实推销出去不少东西,但却没有一个人像苏菁这样直接分析出农产品背后存在的利益联结模式。

苏菁口中的发展模式,方稚听不明白,但她却不是像表面上一无所知,起码她知道苏菁的方法是绝对科学可行的,只是这个想法应该由谁提出,又由谁去牵头,确实是个问题。

但一旦解决了这个事,那么村里增收就不是遥想。

第二天上午,雪后初霁,路面上的积雪纷纷融化,方汀帮忙联系的拖车顺利到达,连车带人拉下了山。

临走时,方汀还是没忍住跟苏菁提了一下她昨晚想法的可操作性,苏菁一边安抚她,一边答应说会去找人沟通。

尽管得到了真切的承诺,但方汀其实对苏菁能真的推动实施这件事持保留态度。

一方面是苏菁没这个义务,另一方面则是她不一定能联系上有实际操作权的人,所以她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但唯一最实在的,还是张山和苏菁在喝完那锅炖煮了一夜的鸡汤后,走前付给方汀买鸡和菌的钱。

一共五百,远远高于市场价。

“有钱真好啊。”方稚站在门口,望着山下逐渐消失的大车身影,忍不住感叹。

方汀闻言一哂,拿钱扇了扇方稚的额心:“羡慕有什么用,以后努力去挣就行了。去,把钱拿给奶奶。”

“知道了。”

方稚接过钱,转身往堂屋跑,跑到一半,忽然停了下来:

“姐,再过几天就是你生日了,咱们去城里过吧?”

第一章的鸡,第二十三章终于如愿以偿地炖上了_(:з」∠)_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 23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