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花一直说着要去县城给韩铭发电报,催促他中秋回来和家里团圆,最后也还是不了了之。
到底她只是嘴上抱怨,也知道儿子的正事要紧,平时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去打扰他。
毕竟两口子就这一个儿子,虽然家里穷,但是从小到大都待的好。只除了结婚这一件事儿,旁的都没逼过他。
幸好儿子也没长歪,从小聪明懂事,一路学习成绩都不错,上到了高中,又去参了军,还当了军官。
所以儿子一直是他们两口子的骄傲,他们哪怕是吃着苦也甜。哪里会因为自己想儿子就把人叫回来,耽误孩子前程的道理。
宋桂花没去成县城,可是陈素兰却去了。
穿越过来这边两个月了,她还没去过这万安县的县城呢。
家里的活也用不上她了,这几天,芝麻已经全都从地里割回来,捆成一捆捆的,支起来快晒好了。
公公老韩头儿正准备今天就开始敲芝麻来着。这可是个需要精细和耐心的活儿,要把芝麻轻轻地从晒干的芝麻杆上敲下来,敲的重的话,芝麻可就飞了。
陈素兰知道从小萍的口中知道今天有个大集,早就打算好了非去不可。
想想挺不可思议的,她就这么安安生生地在乡下待了这么久。陈素兰觉得,就是因为小虎头比较好玩儿,才没让她觉得无聊。
不过,人一直待在乡下肯定也是不行的。
昨天晚上,她就借口说不知道韩铭中秋节回来不,想着要是人不回来了,就给他寄点家里的东西过去。
那一番话,陈素兰在老两口面前说的时候那叫一个好,表现的是既非常想念又故作体谅,既伤心又强撑情绪故作大度。
老韩头儿听到看到后是直叹气,就连婆婆宋桂花都罕见地没说什么,还贴心地问了句要不要她跟着一起去。
陈素兰抹抹自己眼角的泪珠子,然后笑着和她婆婆宋桂花说:“妈,我自己去吧!我和小萍说好了去坐人家的拖拉机。”
宋桂花应了一声,又问起她准备给寄点什么东西过去?
老两口之前从来也没想过给儿子寄过什么东西,不是不想念,是心里没有那根弦。只知道部队里面管吃管喝,管穿管住,他们就没操过这些心,哪里能想起来给儿子寄点什么东西呢。
这会儿儿媳妇提起来了,老两口也很积极。
“给咱家的柿子给石头寄几个吧?”
“不行,柿子经不住带,容易烂,咋吃?”
“带些红枣吧,他娘,咱家去年的红薯干还有没?”
“有有有,石头爱吃,我专门给他留着呢,我去拿。”
老两口的一番拳拳爱子之心正愁没处施展呢,行动起来后很快就找来了很多东西。两斤左右的干枣,一袋子红薯干,芝麻酱还有一小袋新鲜花生。花生是老韩头儿当晚专门去他兄弟家寻来的,今年家里没种花生。
老韩头的弟弟知道要给他那个在部队的侄子寄东西之后,很大方的给了一篮子。
陈素兰只让装了一袋儿,没法全给带着,太重了。就这邮费都不知道要花多少呢。
东西收拾好了放在堂屋的桌子上,一个小布袋一个小布袋地装着,陈素兰又伸手地朝着婆婆宋桂花要钱。
因为韩铭寄回来的工资和津贴现在还都在她婆婆的手里捏着呢。陈素兰是有点私房钱,她在衣柜里面发现了,可是不多,只有五十多块钱,她可舍不得花。
老韩家的人都不是大手大脚的,儿子寄回来的钱,他们都给存着呢。这个年代猪肉才八毛多一斤,陈素兰知道韩铭他一个当兵的,工资估计也就几十块钱的那种样子。现在还是给提干了,以前估计更低。
可是再低的工资,在这个时代,购买力很强啊!
陈素兰想着,得赶紧想办法把以后的工资给要过来。毕竟养老婆孩子是他韩铭的责任啊!
宋桂花看见儿媳妇这伸手的动作,还不知道她准备要什么就奇怪了!刚想发脾气,可是想到今儿她干的是正事儿。于是只能转身回到东屋里,过了一会儿出来,然后递给陈素兰一张票子。
十块钱。
陈素兰脸上露出些有些为难的表情,“妈,我没寄过东西,但是听说往外地寄东西挺贵的,这些玩意不够用怎么办?”
老韩头儿坐在一旁发话了:“他娘,再给素兰拿点儿。”
宋桂花想想也在理,但还是瞪了陈素兰一眼,转身又去屋里了一趟。
再出来时,她又递给了陈素兰两张。
可是陈素兰还是皱着眉,“妈,我这走到街上万一看见什么东西想买给韩铭,这钱……”
“这些还不够啊?”宋桂花嚷道,看着儿媳妇捂了捂孙子的耳朵,她这才声音放小了点,“再多没了,都赶上石头一个月的工资了。男人在外不容易,你是她媳妇儿钱要省着点花。”
宋桂花这回没回屋,直接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张钱拿给了儿媳妇。
陈素兰这才满意了,收起桌子上的钱,然后握着怀中虎头的小胳膊,“来,我们虎头说谢谢爷爷奶奶!”
虎头听了妈妈的话,口齿不清地“啊啊”叫了两声,惹得老两口发笑才作罢。
陈素兰不知道的是,老韩头儿当天晚上就和老伴儿交代了,说是以后要把石头寄来的工资给儿媳妇一半,毕竟总问他们两口子拿钱也不是一回事。
宋桂花直接转过身子不去理他。她心里觉得气,这个陈素兰怎么最近性又野又强的,要钱不说,还要两回三回不嫌脸皮厚。
看看哪家的年轻媳妇儿跟她似的,手里这么多钱?
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挣个一块钱就算是不错了。
她这个老婆子也就是看在儿子的面子上,哼!
所以,今天临出门的时候,老韩家两口子都在门口相送着。
陈素兰还抱着孩子,宋桂花有点不放心。
“要不你把孩子给留在家里,你自己快去快回?”
孩子早上哭了一会儿,陈素兰担心孩子,才想着带着他一起去。这会儿听见宋桂花这样说,于是试探着把孩子往她身上一送,虎头这会儿人很乖,没哭,她也就放心了。
“那行 ,妈,孩子饿了的话,你给孩子蒸个蛋羹吃啊,记住别放盐啊!我娘家村子那边有个小孩儿,还不会爬呢家里都给喂带盐的东西,所以七八岁就不长个子了。”陈素兰提起包裹嘱咐道。
宋桂花心道:放你娘的屁!
不过到底还是记在了心里。
“趁着孩子没哭,赶紧走吧,早去早回!估计石头他收到东西了,也能抽时间回家来看看,看看我们虎头和他爸爸小时候长的一样俊。”
老韩头儿也在旁边嘱咐道:“素兰,路上小心点啊!”
“诶!”陈素兰笑着招招手,然后才转身提着东西往村口走。
走了几十步,拐过弯了,没听见孩子哭闹的动静,这才放下心来。
怪不得人家说孩子能拴住妈呢!她可算是体会到了。
至于最后婆婆说的那句话,什么孩子他爹中秋节回来见孩子,那可算了吧!她记得原文中男配见到孩子的时候,孩子都咿咿呀呀地说着话了,原主还教孩子喊爸爸呢!
所以说韩铭这个中秋压根就不会回来。
她到了村口的时候,离约定的时间还没到,稍微等了一会儿之后,就听见拖拉机的声音传来了。
小萍的丈夫是一个村的,她见过但是不怎么熟,只知道他在砖场拉砖。
“素兰姐!”小萍坐在驾驶位的旁边,大声喊着陈素兰。
拖拉机停了下来之后,陈素兰笑着和两个人打了声招呼,才爬进车斗里,车沿挺宽的,她吹了下上面的灰之后才坐上去。
没想到小萍也不在前面坐着了,也上来了车后斗里。
陈素兰惊讶地问:“你怎么不在前面坐着了?”
小萍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笑着和陈素兰说:“我过来和你说说话,素兰姐。”
两个人做好了之后,拖拉机就又发动了。两个人在后面随着拖拉机的开动,一颠一颠的,幸好没有带着孩子过来。如果真把孩子带过来了,她说什么也得去路口等公交车去。
虽然公交车难等,可是带着孩子也比坐这个强啊。
不仅颠的费劲,说话也很费劲。
拖拉机的声音很大,两个人在后面说话都要喊着。
两个人说了几句废话,后面陈素兰指了指前面,又指了指自己,然后问她:“知道不?”
小萍坐在陈素兰对面的位置,两个人一只手都抓着前面的挡板。她往陈素兰的位置探了探,然后摇了摇头,“放心吧!”
陈素兰笑着点了下头。今天是小萍夫妻两个人一起借口赶集实则去看医生的日子,人家到底是一个男人,这种事情总归是**,她还是装作完全不知道为好。
到了县城,陈素兰就说她要去邮局,就不和他们一起行动了。
小萍的老公挺憨厚的,听了她的话明显送了一口气的样子。他再看陈素兰的时候也带了些笑脸,还说让她走的时候也一起。
陈素兰笑着应了,然后和小萍说再见。
手里提着一个大包裹,肯定要先去把包裹寄出去,她才有心思去赶集。
从下车到往邮局去的这一路上,可能是因为今天有集市的缘故,来来往往的人挺多的。
虽然街上大家穿的都是蓝灰黑的衣服,但是一个个的精神面貌那可真好啊,抬头挺胸的。头顶的头发也都那么茂盛蓬松,一点也不像后世大街上的人,一个个头发都是稀疏的,塌着的。
陈素兰对于自己现在的头发也不担心,乌黑茂密,一点也不会有稀疏的可能性。只是有点太短了。
她饶有兴趣地来来回回看着,不时盯着一个新奇的东西打量一下。
她想着,待会儿寄完东西,一定要去旁边的大集好好转转。她要给自己买点擦脸的东西,原主的房间里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只有块肥皂来着。
她要买擦脸的,也要买洗头发的东西。
再看看有没有小孩子的玩具,给虎头也带一个。
只是她正走着,突然就听见身后似乎是有人在喊。
“嫂子!”
陈素兰虽然觉得声音挺近,但是感觉不像是在喊她,也就没理睬继续往前面走。
谁知后面一个男人看见后就又追了上来,直接就堵在了她的前面路上。
陈素兰被迫停住脚步,然后一脸疑惑地看向他,只怪她没有记忆,难道真是什么原主认识的人?
“你是……”她犹豫地问。
来人嘴角带着笑,他看出来陈素兰是不记得自己了,很正常,毕竟都过去这么久了。
王新民介绍道:“嫂子!你肯定是不记得我了,我叫王新民,是和你家韩铭一个团部的,咱之前见过的。”
陈素兰恍然,原来这是韩铭的战友啊!不过,她是真不认识。
他说的之前见过,估计是结婚之前老韩头儿带着她一起去部队里探亲的时候见过。那时候韩铭当兵两年还不回家,家里盼着他结婚,没办法就直接把人领到部队里去了。
那是结婚之前,陈素兰出过地唯一一次远门。
王新民眼神不错,记性也好,之前差点去当了侦察兵。
韩铭媳妇儿他之前见过,那时候韩铭还没和她结婚,当时还是个小媳妇的样子呢。韩铭他爹带着,一直不敢和人说话,也不敢眼神对视。他当时还有心想韩铭怎么找了个这么上不得台面的小媳妇儿。
说实话,刚才看到差点没认出来,可能是结了婚之后有点发福了的缘故。
他看了眼陈素兰手里带着的包裹,好奇地问了一句:“嫂子,你是不是准备过去部队那边照顾韩铭啊?你们家里也别太担心,我回来的时候去瞧过,韩铭他在医院里这几天都能在床上坐起来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