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簇在昏暗中骤然亮起的火苗,不过寸许,却清晰地映入了蔡卞的眼帘。
他看得分明,林薇手中并无火折子,只有那根不起眼的小木棍,在粗糙的盒边一划,便凭空生出了火焰。
蔡卞宦海沉浮多年,见多识广,自然也知道此物的便利,脑中也瞬间想到了诸多用处,于民生,于军事,于商贸……
他暗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目光炅然看向林薇,声音尽量保持平稳:“郡主…此物,似乎并非火折之流。莫非,郡主近日又得了什么巧思,能造出此等便利民生之物?”
他没有直接追问原理,而是先点明了“便利民生”这个关键,既是试探,也是引导。
林薇闻言,眼中闪过笑意,这些能坐到如此位置的人,果真是头脑清晰,看问题快准狠,瞬间便抓住了核心,立刻联想到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她也不卖关子,收敛了方才的狡黠,正色道:“蔡相公明鉴。此物名为‘火柴’,用处如您方才所见,一目了然,制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至少,比火折子要简单很多。”
文偃给她解释过火折子的制法,她才发现自己又被电视剧里人手一个火折子,随便一吹就哗哗冒火的古代版打火机给骗了。
她简单解释了利用磷和硫磺等物摩擦生热的道理,并再次着重强调,“比此物的关键在于,其原料易得,制作工艺也不算繁难,故而…成本极为低廉。”
蔡卞捋着胡须,沉吟不语,脑中飞速计算着此物若真能量产,将会带来的影响。
见蔡卞沉思,林薇补充道:“相公放心,此物的方子目前仅有军器监协助试制的几位师傅知晓,我已叮嘱过他们保密。为首的是一位名叫阿卯的年轻匠人及其师傅,皆是可靠之人。”
她顿了顿,看着蔡卞和文偃的神色,猜到他们或许最先想到的是军需之用,便主动说道:“我知道,此物于行军打仗、野外宿营大有裨益。但是,林薇私心以为,此物真正的功德,在于惠及千家万户。”
“想想百姓每日生火做饭、点灯熬油,若都能如此便利,省去诸多麻烦与时间,这生活成本无形中便降低了,日子也能过得轻省些。《管子》有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生火虽是小事,却是一件切实关乎温饱的小事,温饱足,则民心安,民心安,则天下稳。此物,或可为此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番话一出,蔡卞不由得重新打量了林薇一番。
他平日与林薇接触,总觉得此女虽有些奇思妙想,也确知未来之事,但不过也就是占了未来之便,起言谈举止间,难免带着些不谙世事的天真与鲁直,不过是得了奇遇的普通女子,并无太多深思熟虑与治世之能。
可此刻听她引经据典,将一盒小小的火柴与“民心”、“天下稳”联系起来,虽言语直白,其心却赤诚,竟隐隐暗合圣贤教化之道,并非只知其利,不明其义。
这让他心中微微触动,对林薇的观感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改观。
他点了点头,神色缓和了许多:“郡主有心了。此言…不无道理。”他略一思忖,便做了决定,“既然如此,此事确需慎重。郡主且回去准备一番,明日一早,带着那两位匠人,至工部衙署等候传唤。老夫需与同僚商议,或许还需面圣陈情。”
林薇心中一喜,连忙应下。
她高兴的不仅是火柴可能被推广,不会被束缚在小范围内,也更是为阿卯师徒高兴。
对于他们这些底层匠人而言,能得到部级高官甚至皇帝的关注,无疑是天大的机遇和认可。这比她自己得到赏赐更让她感到欣慰。
从蔡府出来,夜色已浓。林薇想着要立刻派人去军器监寻阿卯师徒,告知明日之事,让他们有所准备。
她下意识地想吩咐,却发现自己身边只有白芷和辛夷两个贴身女使。这才意识到,许多需要在外奔走、传话递信的活儿,让女子去做确实不便,这倒并非时代局限,而是客观情况使然。
她有些懊恼地拍了拍额头,转头对身旁的文偃道:“文三哥,借你个人用用,帮忙赶紧去军器监给阿卯他们传个话。”
文偃自然无有不允,立刻吩咐自己的随从前去。
林薇则一边走,一边思索着,对文偃道:“看来我得雇两个跑腿的小厮了,总不能事事都借你的人。文三哥,我若想雇人,该是个什么章程?”
文偃闻言,不由失笑,拿起手中的折扇,轻轻敲了敲她的额头:“薇妹妹,你可是糊涂了?你如今是正经有府邸、有食邑、有仪仗的永嘉郡主!”
“按制,郡主府邸自有属官、长史、仆役、护卫等一应配置。人员定额、品级皆有规章,岂需要如寻常人雇两个小厮那般?”
“你要用人,只需吩咐府中的管事,让他按规制筛选了合适的人选,送到你面前,你挑几个看得顺眼、用得顺手的便是了。”
林薇一愣,随即恍然。是了,她现在她已经不是孤家寡人一个了,而是有自己“公司”和“团队”的人!
只是她的思维惯性还停留在以前,竟忘了自己手下已经有一整套“行政班子”了。
第二日,林薇便召来了负责内院管理的沈姑姑和总管郡主府事务的管家。她直接说明意图:“我想找两个机灵稳妥的小子,平日帮我在外跑跑腿,传传话,处理些外务。”
沈姑姑立刻应道:“郡主放心,府中本就有负责此类杂役的小子候着。”
管家更是笑容满面,躬身道:“哎哟,郡主有次需求,这可真是老奴疏忽了。您且稍待,老奴这就去挑几个手脚麻利、口齿清楚的小子,带来给您过目。能得郡主青眼,是他们的造化。”
林薇听着这话,心里却有些嘀咕:不见得吧?白拿工资不干活不是更轻松?
不过转念一想,在这个时代,对于这些依附于主家生存的仆役而言,能在主人面前露脸,承担更重要的职责,意味着更多的信任、赏赐和上升空间,确实是求之不得的“福气”。
她笑了笑,道:“有劳管家了。你先筛选一遍,觉得合适的,明日早上带过来我瞧瞧便是。” 有管家和负责的部门主管搞定一面二面,她这个“CEO”只要进行终试,发放录用Offer就是了。
翌日上午,林薇先在府里面见了管家带来的几个小厮,挑了两个看起来精神又稳重的。
管家让她给这两个小子赐名,林薇其实有些反感,毕竟推己及人,她自己对于名字就有不好的经历,“你二人可有自己的名字?”
两个面容清秀的小子,大约13、14岁,还没有被阶级分明的职场磨去活力。
眉间有痣的男孩儿笑着回话,“回郡主话,爹娘不过是大柱,大虎的喊着,也没啥念想,劳郡主给取个好听的名字,我们回家还能显摆显摆呢?”
林薇被他的语气逗笑,也是,不能把自己的价值强加于人,便依照白芷辛夷给他们取了苏木和苍术两个药材名。
“付管家,府里的小子姑娘愿意用自己名字的便用原来的名字就好,若觉得自己名字不好听想改一个的,你就也帮他们取个药材名字好了。”
管家应下,她又转头看向两个小厮,“这名字可能也没多好听,不过我的名字也是植物名,我爹娘希望我是一朵漂亮盛开的花,我也希望你们能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定了名分,林薇便带了几人动身前往工部衙署,有贴身女使,有跑腿小厮,这郡主的班底也终于慢慢成型。
在工部严肃穆的衙门口,她与早已等候在此、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的阿卯师徒会合。
阿卯的师傅一见林薇,立刻深深鞠躬,又按着阿卯的肩膀让他给林薇行大礼,声音带着激动和惶恐:“小人师徒叩谢郡主大恩!谢郡主提携!”
林薇侧身避了避,虚扶一下,笑道:“快不必多礼。阿卯,起来说话。”
阿卯师傅昨夜接到文偃小厮的传话,言明今日蔡相公可能要亲自过问火柴之事,让他们做好准备,那小厮还专程提了,郡主说让他们打好腹稿,在相公面前要尽量周全奏对。
这对他们这些寻常匠人而言,无疑是天大的事情,既惊且喜。
阿卯站起身,脸上带着憨厚又兴奋的笑容,他知道林薇不喜人动辄磕头,但还是恭敬地作揖:“谢谢郡主!”
林薇看着他,由衷地说:“这是你自己有本事,手艺好,肯钻研,应得的机缘。”她原本还想着若由民间推广,可以帮阿卯谈专利分成,但如今惊动了朝廷,这条路怕是行不通了。
她宽慰道:“原本想着若咱们自己弄,还能给你寻个掌柜谈谈分红。如今蔡相公过问,怕是另有安排。不过你放心,昨日我已向蔡相公言明,你阿卯是此物的主创之人。纵使不能借此牟利,这份功劳,绝不会被人冒领了去。”
阿卯的师傅闻言,连忙摆手,诚惶诚恐地道:“郡主言重!折煞小人了!能为郡主效力,按郡主的指点做些活计,本是小人等的分内之事,岂敢妄谈功劳?”
他这话是实情。在宋代,官方匠户地位不高,他们的技艺和劳动都属于官府,所谓的“发明创造”,其所有权也归朝廷所有。
匠人能按时领取钱粮俸禄已是本分,最多因功得到些许赏赐,绝无可能凭借某项发明获得专利般的长期收益或主导权。
阿卯师徒此刻的心情,更多是面见高官的紧张,以及因林薇的看重而产生的感激,而非对“发明权益”的期待。
林薇看着他们惶恐而又充满期盼的神情,心中明了这个时代的规则。
对于规则她或许无能为力,但在规则之内,尽量为他们争取应得的认可和奖赏,她势在必行。
“走吧,莫让相公们久等。”林薇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气,带着师徒二人,步入了代表大宋最高工程管理机构的工部衙署。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