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春日踏青
转眼一年过去了,如海的身体在黛玉营养食疗和营养针的调理下完全康复了,再加上有黛玉的陪伴,心情畅快,更是玉树临风,俊朗非凡。
如海每次出门总要收获周围、邻街很多女子爱慕的目光。
今年更是喜事临门,皇帝亲封如海为巡盐御史,负责江南一带的盐务监督和管理,确保盐税的征收和盐商的合法经营。官位虽然只有正四品,却是可能比三品官员的职务还要重要,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如海自此对公事更是兢兢业业,从无半分懈怠。
黛玉也是每天在调理自己的身体,她把体内余毒用针灸逼至一个角落,等自己功力再强一些就可以逼出体外了。
练功也从不懈怠,早上辰时起床,站桩,打拳,舞剑,甩鞭样样不落。特别是师傅给她特意打造了一套银针暗器,可以放在袖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射出,在危难时用来保命。她每天都勤加练习,拳法,剑术,鞭法,暗器都在不断进步。
皮皮也完全和原来的一模一样了,它现在可以用叫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只有黛玉能够听懂,而且能够御鼠了。
六月初五是贾敏的忌日,如海带着黛玉丫鬟家仆去祭奠了一番。
又过了一个星期如海休沐,这天阳光明媚,如海难得有闲暇,便带着黛玉出去踏青。
一行人驾着四辆马车出发了,第一辆上坐着兰姨和轻红,第二辆上坐着抱着皮皮的黛玉和如海,第三辆上坐着绿意和一个服侍如海的丫鬟春梅,第四辆上放着各种吃食,衣物。几个家丁跟在马车旁边。
马蹄哒哒落在街道的青砖上,黛玉揭开布帘往街上看:街道宽阔敞亮,两边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节比,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有卖绫罗绸缎的,五光十色的布料晃瞎你的眼;有卖各种小吃的,热气腾腾让人眼馋;还有售卖精巧手工艺品的,巧夺天工的物件引得众人称赞。
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间,或驻足挑选,或与摊主讨价还价,欢笑声不断。
调皮的孩童在人群中追逐嬉戏,引来一片善意的骂声。真是热闹非凡,一片繁荣景象。
黛玉看见一个卖泥塑的摊位,赶紧让车夫停下来,一行人把马车停在旁边,走近摊位。摊位的泥塑五彩斑斓,栩栩如生。
有威风凛凛的老虎,仿佛下一秒就要扑来;有俏皮灵动的孩童,天真模样跃然眼前;还有妖艳欲滴的花朵,鲜艳得仿若能闻到芳香。更有人物泥塑,老人、孩子、女子就像缩小版的真人。
黛玉看着爱不释手,最后挑了一对男女和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对猫咪的泥塑让如海付了银子。
黛玉在挑泥塑,而街上的人却在驻足看他们,一声声惊叹传来:“这是谁家的小姑娘,长得也太好看了!那脸嫩得能掐出水来。”
“那个男子也好看,太俊了!”
“那是新封的巡盐御史林如海林大人,那个小姑娘就是他家的小姐,唤作林黛玉。”
“听说这位小姐不但长得无人能及,而且五岁就能吟诗作画,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才女啊!”
“那个巡盐御史林大人夫人去世一年了,还没有续弦,徐家姑娘你要不要起试试啊?”称赞声,调侃声彼此起伏。
黛玉听着也不扭捏,大方地向众人看了一眼,点了点头微微一笑,转身向马车走去。这一笑如牡丹绽放,另人心醉神迷,周围又是一阵惊叹声。
他们来到郊外一处田野,六月的风光宛如一副绚丽画卷。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吸引着一群群蜜蜂;翠绿的稻苗亭亭玉立,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山坡上,树木郁郁葱葱,繁花点缀其间。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倒映着蓝天白云。微风轻抚,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芬芳,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一行人来到一片草地上,轻红和兰姨从车上拿下一只蝴蝶风筝和一只蜜蜂风筝。轻红把蝴蝶风筝递给黛玉,自己把线缓缓拉出。黛玉手托风筝迎风慢慢跑起来,越跑越快,手猛然往上一扔。风筝随风而起,轻红忙把线飞快放出,风筝飘飘摇摇飞上了半空。
轻红追上黛玉把线放到黛玉手中,黛玉手牵着线,把风筝越放越高,她高兴地喊:“飞起来了,飞起来了!”看着蓝天白云,风筝悠悠,黛玉随口吟到:
风柔筝起碧霄游,
彩线轻牵意未休。
且看纸鸢云里舞,
欢颜无虑度春游。
“好诗!好诗!”轻红、绿意都喊起来。
另一边,兰姨拿着蜜蜂风筝却是怎么也放不起来,如海去帮忙,让兰姨拿着线,自己和黛玉一样先慢跑,再快跑,终于把风筝放了上去,谁知刚放到树顶高度,一阵怪风吹来,风筝又开始往下掉,如海忙叫兰姨:“快边跑边放线!”兰姨手忙脚乱放了线顾不得跑,跑了又不放线了,眼看风筝就要掉下来了,如海急忙跑向兰姨,想帮她放线,结果两人都跑起来,撞个正着,如海毕竟是男子,好不容易稳住身形,但兰姨还拿着线呢,毫无防备被撞,摇晃着倒向地面,如海本能伸手一拉兰姨衣袖,结果被兰姨一带两人都倒了下去。
如海怕兰姨摔坏,倒下去时连忙侧身,让兰姨倒在他身上。兰姨趴在如海身上,脸顿时红成苹果,急忙撑地爬起,如海也赶紧爬起来,幸亏这里草地肥厚,两人都没有摔伤。两人对视一眼,兰姨的脸更红了,如海也觉尴尬,假装去收拾风筝走到一边去了。
这边,黛玉把风筝放稳后,把线系在树上,正悠哉悠哉地欣赏周边风景,把如海和兰姨的一幕看在眼里,她不由心中一动。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