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箫音勾魂

转眼又到中秋。

凤姐、王夫人商量,贾母寿宴刚过,中秋就简单办了,于是就荣国府和宁国府两家人在荣禧堂花园的水榭里,几张桌子拼成了二张大长桌,女眷一桌,男子一桌,众人说说笑笑,喝酒划拳,好不快活!

宴罢,天色尚早,贾母看着皎洁的月色,来了兴致:“今天好不容易自家人都在一起,叫上上次寿宴上的那几个奏乐的,在水榭中间的亭子里用萧吹奏起来,只用萧,隔着水榭,悠悠地传过来,那叫一个好听。”众人齐称是。于是叫来了乐师,在水榭里吹奏起来。

第一曲是《梅花三弄》。只见一个清秀小生青玉箫管斜倚唇边,一脉寒香自指间苏醒。初弄如疏影横斜,泛音似梅瓣坠雪;再弄时滚指生澜,仿佛风过老枝抖落冰晶;末弄以气震音收尾,余韵在月光里袅袅不散。忽一个跌宕的滑音,惊起案头檀香灰——原是某个高音吹得太彻,竟似梅魄破箫而出,冻碎了满室暖意。

“好!”宝玉的一声赞美把众人从箫声的美妙意境中拉回。

“真个是老祖宗见多识广,我虽然字识的少,但今天闻这箫声隔着水榭,竟似闻到水的清气一般,耳朵听到了,鼻子都感觉到了,真是太神奇了!”凤姐惊诧道。

“嗯,这就是隔着水榭听的妙处。”贾母回道。

“借老祖宗的福,今儿个我要好好听听,享享耳福。”

黛玉也不由点头。在现世,黛玉也是非常喜欢古典音乐的,像《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渔舟唱晚》《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等等,无论是箫、笛子、古筝、琵琶演奏她都喜欢。

黛玉觉得中国古典音乐之妙,在于以音写意、以韵传神。一支古琴曲可纳山河,几声琵琶能诉离殇。它不讲铺张,却用留白容天地;不尚技巧,反以简淡见真淳。箫管一横便是苍茫云水,丝弦轻拨即现月照松林。更妙的是音外之境——曲终人散后,那抹余韵仍在心头游走,如茶烟袅袅,似墨痕未干,教人顿觉红尘万丈,不过三五清音。

可惜现在的小年轻偏要听不知所谓的乱七八糟的歌曲,喜欢古典音乐的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古典音乐怕要绝迹了。

心中感叹间,箫声又起。是《平沙落雁》箫摹拟雁鸣与风声,长音如秋空寥廓,颤音似羽翼掠水。中段《雁阵惊寒》的急促吐音与尾声的渐弱消散,尽显文人画般的淡远意境。

第三首是《妆台秋思》(琵琶古曲改编)柔婉的旋律线如女子对镜低叹,通过气息的虚实变化表现闺怨情思。尽显缠绵含蓄的唐宋遗韵。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宝玉早丢了手中九连环,半块鹅油卷搁在茶碟边沿,将化未化。他身子前倾,脖子上的通灵宝玉一颤一颤闪着莹润的光泽,眼睛更是亮得像是含了两颗星子。

黛玉斜倚阑干,捏着丝帕的手轻托香腮,另一只玉手在白玉栏杆上轻击出节拍。

宝钗仍端坐着,唯有腕上红麝串微微滑动,忽听得一个低徊的长音,她睫毛猛地一颤,竟似被箫声刺中了心尖,连鬓边的挂珠都跟着颤了几颤。

湘云最是忘形,连裙带勾倒茶盅也不觉,琥珀色茶汤在裙上漫成一片秋山。

最妙是探春,执笔的手悬在半空,墨滴污了花笺,却浑然不知——原来那箫声越过水榭时,早把一屋子灵窍都勾了去。

黛玉见贾母闭着眼,便说道:“外祖母是不是累了?深秋了,霜寒露重的外祖母还是进屋休息吧。”

“玉儿外祖母不累,穿了你织的衣服也不觉冷,今儿个难得大伙都在,你看月色多好,就再坐坐吧。”黛玉向凤姐使了个眼色,凤姐马上会意。

“老祖宗,您穿着外孙女的保暖衣是不冷,可我们没福啊,没得穿,我们冷了,老祖宗不走我们也不能走,你看把个宝玉冻的。”

“哎呀,你这猴精还和我争不成,宝玉真冷了?好吧,今儿是中秋,你们几个年轻夫妻本该回去团圆团圆的,是我老太婆思虑不周了。”

贾珍的妻子尤氏和一群姬妾都掩嘴笑道:“老祖宗也把我们说得太不堪了吧。”

众人哈哈一笑,各自回到自己住处歇下。

中秋夜的梨香院浸在泠泠月色里,青砖地上像是泼了一层水银。几株老梨树的枝桠探过粉墙,疏影横斜间,竟把满月筛成了碎玉,随风在石阶上簌簌地跳。

宝钗推开茜纱窗时,正瞧见一痕月光斜斜落在妆台上,将那把象牙梳子照得通体透亮。墙角那口古井也盛不住这漫天清辉,井沿上凝着的露水,倒映着天心月轮,仿佛井底另藏了个月亮。

忽有夜风拂过,满院梨香与桂子的甜味便缠在一起,连游廊下挂着的画眉鸟笼都镀了层银边。远处传来隐约笛音,更衬得这方小天地静极,唯有月光在宝钗的雪青比甲上流淌,衣纹间的暗绣折枝梅,此刻竟显出几分活色生香来。

宝钗却怎么也无法入睡,脑中满是《妆台秋思》那缠绵幽怨的旋律。

她移步来到梨香院的花园中,望着一轮明月,满怀心事。

月光像一匹冰绡,冷冷地覆在梨香院后园。青石小径两侧的菊花凝着银霜,花瓣蜷曲如握紧的小拳头。

一瓣枯梨叶飘落,擦过湘竹帘子,发出沙沙轻响。

她叫莺儿取来香炉摆放在园中一处假山石上,手拈三支清香点燃插入炉中,望着袅袅升起的香烟,沉思起来:想我宝钗,空有花容月貌,满腹诗华,却父亲早逝,母亲软弱,哥哥霸道。本以为能凭借自己的美貌可以入宫候选,却不想哥哥为抢民女打死人命,恐怕待选无望。

入京投奔贾府,以为凭着自己八面玲珑的手段可以拿捏众人,却又被黛玉处处占了先机。贾母为人虽好,对黛玉胜似亲骨肉,对自己却只是尽亲戚的礼数;凤姐为人圆滑,表面对每个姐妹都是一样好,但对自己总是像隔了一层纱;众姐妹每天相处看似和睦,却也是各个爹娘生养各有自己的心肠;宝玉混迹姐妹堆中,对自己和黛玉都很好,也不知究竟有什么思量,而且他只顾享乐既不肯读书博功名,又不钻研经营之道,将来也不知是个什么下场;对自己真心好的只有亲姑妈王夫人,但王夫人却又作不了主张。

宝钗思前想后,愁肠百结:明年自己就要满十五岁及笈了,何去何从竟毫无方向。

这时忽然吹来一阵清灵灵的秋风,吹的宝钗薄薄的衣衫飘扬,她不由抚了抚胸口,触到了胸前挂着的金锁,金锁在月光里泛着金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轻轻吟诵出金锁和宝玉玉佩上的字,想起当时宝玉看她金锁时莺儿说的话:“这个和姑娘的是一对呢”!她当时虽然阻止了莺儿,但这话却进了心里。又思忖:既然宝玉金锁是一对,为什么又出现了黛玉呢!贾母是肯定倾向黛玉的,姑妈看起来不太喜欢黛玉,看来还是要好好依附姑妈王夫人,从金锁和通灵宝玉身上做文章。

想必,宝钗双手合十,对月拜下:一支香,愿母亲福寿安康;二支香愿哥哥改邪归正,走上正道;三支香愿自己能找个如意郎君,终身有靠。

拜毕,又看了看清冷的月光,轻叹一声,转身回房。

帘内烛火昏黄,隐约映出个纤影,与园中的清冷月光一触即分,恍若两个永不相融的世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