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 45 章

红星鞋厂的生产线运转起来,明亮的厂房里,军嫂们围坐,新到的胶底和布料堆在眼前。

“胶底边缘这样打磨。”

张桂莲粗糙的手指稳稳示范着新工艺,周围一片屏息凝神。

苏晚的目光扫过一双双专注的手,却微微蹙眉:即便是最熟练的张桂莲,一天也仅能完成四双鞋,进度远低预期。

但更让她心动的,是每个人眼中那簇燃烧的认真火苗。

“张姐。”

厂房里瞬间安静下来。

苏晚清亮的声音打破安静,“从今天起,你就是生产组长了。”

张桂莲手中的锥子‘当啷’一声砸在铁皮台面上,刺耳的声响让整个车间瞬间死寂。

她猛地抬头,黝黑的脸上血色褪尽,嘴唇哆嗦着,半天才挤出破碎的音节:‘俺?俺……俺连自个儿名字都写不利索啊!’”

苏晚一步上前,稳稳扶住她颤抖的肩膀,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穿透整个车间:“张姐!手艺就是你的金字招牌!你教得用心、做得最好,这组长非你莫属!认字可以学,可这份手艺和这份心,谁也教不来!”

张桂莲浑浊的泪水在通红的眼眶里滚了几滚,最终‘啪嗒’砸在粗糙的围裙上。

她猛地用袖子抹了把脸,粗糙的手指死死握住锥子,腰杆挺得笔直,喉咙里滚出一声沙哑却无比坚定的声音:“成!小苏同志,俺干!豁出这条命,也把这事干漂亮!”

张桂莲的变化最是明显。

每天最早到鞋厂的是她,最晚离开的也是她。

张桂莲不仅教,还琢磨出了‘粉笔画线法’,笨办法却有大智慧!

原本一天只能做四双的老师傅,用了这法子,硬是能多赶出一双!

这效率,让整个车间的眼睛都亮了!

“小苏同志给了我们盼头。”

收工后,张桂莲看着姐妹们手上磨出的薄茧和亮晶晶的眼睛,声音不高却像敲在每个人心上:“小苏同志给了咱们一条活路,更给了咱们做人的底气!咱手里这针线,缝的是鞋,更是咱军属的脸面!”

她粗糙的手指抚过刚做好的鞋面,那眼神,亮得能灼穿暮色,那是把‘灶台边打转的婆娘’甩进尘土里,终于挺直腰杆活出个人样的神采!

傍晚,苏晚借着厨房的掩护,不动声色地从空间取出几道热气腾腾的菜肴,都是以前做好的,存放在空间里。

“开饭了。”她轻声唤道,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却又透着满足。

饭桌上,陆远川默契地盛饭。

陆睿稳稳地端汤上桌,保国利落地摆好碗筷。

“妈妈,鞋厂今天顺利吗?”陆睿收拾着碗筷,稚嫩的脸上满是关切。

“嗯,张嫂子她们已经掌握新鞋的做法了。”苏晚揉着肩膀,嘴角上扬。

她望着厨房里忙碌的孩子,院中劈柴的丈夫,心里暖流涌动。

洗漱完毕的安安抱着故事书蹭过来,小声道:“妈妈累了,今天安安自己看图画。”

孩子懂事的模样让苏晚心头一软,她轻轻将女儿搂在怀里,嗅着孩子发间淡淡的皂角香。

夜深人静时,苏晚靠在床头,望着窗外的月色出神。

红星鞋厂终于步入正轨,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事业,更承载着十几户军属家庭的希望。

比起前世单打独斗的创业,如今肩上的担子虽重,心里却格外踏实。

夜深了,陆远川掀开薄被躺上床,顺手就把苏晚往怀里带。

他粗糙的大手轻轻捏着媳妇儿的肩膀,声音里带着心疼:“累坏了吧?”

苏晚顺势往他怀里靠了靠,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还行,熬过这段就好了。等红梅姐能独当一面了,我就能轻松点儿。”

她打了个哈欠,又补充道:“我都盘算好了,前期把路子蹚顺了,后面交给她准没错。”

“那是,我媳妇儿多能耐啊。”

陆远川低笑,下巴蹭了蹭她的发顶,“以前光知道你会过日子,没想到还是个做生意的料。那些个账本啊、进货单啊,我看着都头疼,你倒摆弄得明明白白的。”

苏晚被他夸得耳根发热,轻轻捶了他一下:“少来,不就是低买高卖的事儿嘛,哪有你说得那么玄乎。”

陆远川的手臂又收紧了几分,低沉的嗓音里带着藏不住的骄傲:“在我眼里,你就是最厉害的。我为你感到自豪。”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两人之间流淌。

苏晚仰起脸,看见这个在军营里雷厉风行的汉子,此刻眼中只映着她一个人的身影。

那双平日锐利的眼睛,此刻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你呀!”

苏晚轻笑出声,伸手环住他的脖颈,把脸埋在他肩窝处。

男人身上熟悉的气息让她安心,“我这都是小打小闹,哪比得上你们。”

话未说完,就被陆远川用额头轻轻抵住。

他望进她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我媳妇带着军嫂们闯出一片天,这还不叫本事?”

说话时,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脸颊。

苏晚望进他盛满星光的眼眸,突然就笑了:“陆团长这是要给我记功啊?”

“记,当然要记。”

陆远川故意板起脸,眼里却满是笑意,“回头给你发个‘最佳军嫂'奖状。”

夜风轻拂,将两人的笑声揉碎了洒进月光里。

窗外,哨兵换岗的脚步声隐约可闻,更显得这方寸之间的温情格外珍贵。

苏晚再也不用为原材料来源发愁,每周三上午,她都会准时出现在邮局,签收从上海寄来的包裹。

上好的鞋面布料和优质胶底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木箱里,每箱都附有正规的采购单据和质检证明。

部队的运输车会顺路将这些材料运往鞋厂。

如今,这个小小的鞋厂已经成了驻地重点扶持项目。

当改良后的第一批样品送到部队后勤处时,几位领导当场就拍板订制了一批军鞋试用。

“这鞋底比咱们现在的还要耐磨,”后勤主任反复检查着样品,“先订200双试试效果。”

一个月后,第一批300双男士老北京布鞋顺利完成。

全黑的鞋面配着胶底,既保留了传统布鞋的舒适,又有着不输皮鞋的挺括版型。

张桂莲带着女工们反复检查每一道工序,连针脚都要求分毫不差。

“这鞋看着就上档次,”杨红梅摸着成品赞叹道,“比百货大楼里卖的皮鞋还气派。”

第二天一早,苏晚就带着杨红梅和力气最大的牛嫂子去了市百货大楼。

唐经理穿上鞋,在光洁的大理石地板上走了几个来回,又蹲下仔细摩挲鞋底针脚。

猛地,他站起身,眼睛放光,一巴掌拍在柜台上,声音洪亮得整个办公室都听得见:“好!好鞋!这底子,这走线,这版型!比那些花架子皮鞋实在多了!就冲这质量,别说柜台,放我们一楼精品区正中央都够格!”

当带着百货大楼鲜红公章的合同沉甸甸地落在苏晚手中时,杨红梅激动得手都在抖,牛嫂子更是狠狠掐了自己大腿一把才确信不是做梦。

走出百货大楼那扇气派的玻璃门,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杨红梅拿着那份合同,像是拿着全鞋厂人的命根子,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声音带着哭腔却无比响亮:“成了!小苏同志!咱红星鞋厂的鞋,堂堂正正进百货大楼了!咱这群老娘们儿,真干成了!”

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加,鞋厂开始扩招人手。

在部队领导的支持下,苏晚制定了一套“以老带新”的培训方案。

30名新加入的军嫂被分成小组,由张桂莲等老员工分组指导。

“咱们红星鞋厂现在要正规化运营了。”

在全体会议上,苏晚宣布了新的组织架构。

杨红梅正式接手厂长职务,负责统筹管理全厂事务。

她面前总是摆着三本账册:材料入库单、生产进度表和财务收支簿,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苏晚则组建了销售团队,专门负责对接客户、拓展市场。

她办公桌的抽屉里锁着几份重要合同,最上面那份就是与部队签订的军鞋订单。

生产车间里,张桂莲正带着质检小组检查最新一批成品。

她手里拿着苏晚提供的军鞋样板,比对着每一个细节。

“鞋面要加宽2毫米,后跟的衬布再加一层。”

她指着图纸对军嫂们讲解,“这样既保证透气,又能防水。”

与此同时,牛美兰正在仓库清点到货的军绿色帆布。

她手里拿着样品反复揉搓:“这次的料子比上批更厚实,做出来的鞋肯定更耐穿。”

说着,在本子上记下入库数量。

后勤处长拿着改良版军鞋,翻来覆去地看,又使劲弯折鞋底,还用手指抠了抠防水处理的地方。

他越看眼睛越亮,最后猛地一拍大腿:“绝了!苏同志,你们这鞋改得好!这纹路,雨天泥地都不怕滑;这透气网,战士们跑一天脚也不捂得慌了;最绝的是这防水!小雨天淌水都不怕!好东西!这才是咱们战士该穿的鞋!”

他大手一挥,斩钉截铁:“之前的试用鞋反馈非常好!这改良版,立刻追加五百双!不,八百双!有多少要多少!”

消息传回鞋厂,车间里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每当载满军鞋的卡车轰鸣着驶出大院,卷起一阵烟尘,车间里的女工们总会不自觉地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追随着车子,最终落在大院门口那块崭新的牌匾上。

‘红星集体鞋厂’,六个大字在阳光下灼灼生辉,映着她们沾着胶渍、磨出薄茧却无比自豪的脸庞。

这不仅仅是一块招牌,这是她们用一针一线、用汗水和智慧,亲手挣回来的尊严、价值和闪闪发亮的新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