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九章

晚间,曹操在府内宴请众人,他高坐于主位,曹营众人依次而坐。

今日之宴,一是为了嘉奖前段时间众人为攻袁计划做出的努力,二是为了共同商讨新策。

“众位将士,此番攻袁,殚精竭虑,?尔等努力,吾皆看在眼里,有尔等如此,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端起酒杯,起身环视众人,语罢,豪迈仰头将酒饮下。

宴会上,众人举杯,气氛热烈。

“今日,有一人献上粮草三策,自称可解我军粮草之忧此三策分别为屯田、经商、掠夺之策。”

“上策屯田,实行军屯,自给自足……”

“中策通商,同商人合作,以利诱之……”

“下策掠夺,夺其粮草,断其后路……”

“此三策当如何对待,诸位皆可畅所欲言。”

酒过三巡后,曹操话锋一转,众人听闻,皆纷纷议论。

有人道:“三策虽好,然实施起来都有难度,且下策困难重重,有伤天和。”

又有人言:“上策堪称最佳,若可行,那我军必如虎添翼。”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上策虽好,但终困于时日,不见其效,且军中务粮,自古未有之。只怕军心思变,东施效颦。”

………

台下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曹操静听众人之言,心中却早已有了盘算。

听了这粮草三策,尤其是上策时,不止荀彧,郭嘉等谋士震惊,武将们的反应也一点不小。

若可自给自足实行军屯,那军中便再无粮草之忧,况且种地而已,军中哪个汉子没有个把子力气。

依主公所言,各军将士种植所产的粮食,除了供给给中央,随主公处置的一部分外,其余皆留在原处,由各军自行安排。

对于武将而言,此策极好,既解了未来的粮草压力,又可安抚将士,避免士兵们聚众作乱,滋事挑衅,让他们有充足的地方发泄。

“敢问主公,这三策出自何人之手?”

许褚率先提问。

许褚,谯国谯县人,身材高大魁梧,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极具威慑力。

他曾单手拉着一头成年公牛向反方向步行百余步,威震淮、汝、陈、梁之地。

年初,曹操带兵占领淮汝后,许褚率部主动归顺于他。

曹操初见他时,便称赞他为“吾之樊哙”,当天就赐给他都尉一职,负责随身保护。

许褚一时荣宠正盛,风头无两。

尽管他极得曹操看重,但由于他不善于阿谀奉承,也不屑参与进官场的勾心斗角,且常常心直口快,不顾他人脸色,所以他在曹营的人缘并不算多好。

可即便如此,他反而成为了曹操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曹操更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他。

“此人正是此前应下粮草邀约的祢衡之弟——祢和,此三策各有妙处,三策合一可解我军粮草之忧!”

曹操并不意外有人询问,此计甚妙,可传世矣。

“祢横之弟?那般刚愎自用、牙尖嘴利且好逞口舌之快的人竟还有这样的弟弟!?”

真真是祖坟冒青烟,还冒了两次啊!

得知三策出自祢和之手,筵席上众人皆是一脸的不可置信,就连郭嘉也惊讶的放下了酒杯。

全场震惊后,是一室的寂静,随后便是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不知主公可曾与他见面,此子可有其兄风范?”

程昱起身,率先询问。

程昱,字仲德,本名程立,因少时常常梦到自己身处泰山,手捧双日,后改名为程昱。

作为曹营少有的“文武双全”,他不仅是曹操麾下资深的谋士,更是曾亲上战场领兵作战,所以尽管他性格刚戾,且常常自命不凡,但众人对他还是有极大包容度的。

程昱内心,五十六岁,正是闯的年纪。

“尽管一母同胞,但他同祢衡性情截然不同。此子性情温和,天真纯良,有赤子之心。”

“他身体羸弱,却敢在他兄长同我失约的前提下,孤身一人入我府上献策,这份胆量,便是我少年时也少有。”

“舞勺之年就能提出屯田之策,解了我军粮草之忧,可见其才华如皎皎之明月,熠熠生辉。私以为,他可与甘罗相媲美。”

想起今日同少年的一番交谈,曹操也忍不住感概,真是天纵之才啊。

只可惜天妒英才,以至于他生来体弱。

明日便让华佗去瞧瞧,这样的天才,若是早早陨落,实在是我,是天下人的遗憾啊。

“如此天才,当早早拉拢. . . . . . ”

话虽未说完,但却也说出了众人所想,只可惜,少年天才身后还有一个“嘴强王者”,只叹白玉染尘,美玉微瑕。

“此人我另有安排。这三策,诸位既然没有异议,那便自今日起开始实施。”

曹操抬手止住众人议论,将事先规划好的的任务分发下去。

“枣祗,任屯田都尉。任俊,担任典农中郎将。你二人互相协作,负责屯田的具体实施和管理等大大小小的事,任书将于明日下发。”

“唯!”

“唯!”

“如今正值仲秋,各军可在驻地附近开辟一处荒地,以轮换方式派士兵耕耘,待来年开春时播种,届时我将携诸位一起参观,静待各位的佳音。”

“关于细节之处,待大战之后再做研究。”

“主公放心,必不让主公失望。”

“我等定尽心竭力,不负主公所托!”

夜渐深,曹府之宴,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

关于粮草军屯之策的决策,也在曹操的深思熟虑后逐步实施。

回到府中,看见侍从提前备好的醒酒汤,荀彧又令人再备了一碗送来。

“我竟不知你荀彧酒量这般的浅了,还要喝两碗醒酒汤。”

斜倚着门框,郭嘉抱臂轻笑。

荀彧和郭嘉两人本就是旧识,志趣相投。

如今郭嘉更是在荀彧的举荐下入了曹营,任军中祭酒一职,他二人也成了同僚,关系再密切不过,连荀府的门卫都识得他。

“这份是你的。”

“喝酒伤身,你身体本就不好,我瞧今日那酒,谋士中也就你喝的最多了。”

“罪过,罪过,美酒当前,怎能错过呢?”

荀彧不语,只开窗,望着天边的明月静静思考。

房内的香炉上升起缕缕轻烟,酒后的烦躁也随微风一同消散。

“祢和此人,你可知晓一二?”

“我只听闻他和祢衡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幼时有宿慧,但天生体弱,后又因为养病一直同寡母生活在平原,靠亡父的遗产和族内接济过活。”

荀彧一边回想今日晚宴从公达那得来的信息,一边转述给郭嘉。

“我倒是知道一个新的。”

“哦?”

“听闻祢和三岁时同伯求先生有过一面之缘,他曾赞其为当世之麒麟子,有佐天下之才。”

何颙,字伯求,东汉末年的名士,同袁绍、曹操等人交好。

他善于鉴别人才,曾评价曹操“天下将亡,此人有安天下之能”,对荀彧也赞其有“王佐之才”,而这些也都在后来被一一验证。

可以说,在这为“名声”二字操控的时代,何颙是当之无愧的“热点制造家”。

“文若兄,我记得伯求先生曾赞你有“王佐之才”,不知同他的“佐天下之才”相比,那个更胜一筹?”

郭嘉挑眉看向身旁之人,一双桃花眼更是盛满了戏谑。

“只要他入了主公麾下,能力越强不是越好吗?只怕. . . . . . 不管怎样,此子不容小觑。”

荀彧并不理会郭嘉的调笑,只在沉默中隐下思绪,浅谈即止。

“如此,你我二人所见,殊途同归。”

“如此幸事当浮一大白!”

“饮汤,禁酒。”

荀彧将手中的醒酒汤一饮而下,随后又将另一碗推至郭嘉面前。

他可还记得华佗医师的劝告,“吾观郭嘉,天纵之才。但他少时体弱,又调养不佳,而今思虑过重,以致气血不调,体内脏腑渐损,若不精心调养,恐寿数不长。期间严禁饮酒。”

戏志才的悲剧近在眼前,他实在不想让好友郭嘉也走他的老路,英年早逝。

但他也明白有些人生来便是要光芒万丈的,何况君子立世,自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辅佐一代明主,实现自己的一腔抱负,不仅是他,便是自己哪怕会为此献出生命,也甘之如饴。

如今主公正欲攻袁,这是自郭嘉入曹营后第一场大战。

他本就因家世不显,在曹营中屡屡受人排挤,虽然依他的性格也吃不了什么亏,但终归憋了一口气。

此前他幸得主公赏识,在营中,争得一席之地,可要想让众人心服口服,还需自身努力,所以尽管他不说,但荀彧也知晓,他付出的努力并不比旁人少。

而今少年天才祢和凌空出世,他的压力只怕会更甚。

“好你个荀文若,美酒当前怎能这般冷心冷情,岂不是辜负一场。”

荀彧并不想理会一个酒鬼的嗜好,他不言语,只眼神示意,下人们眼观鼻鼻观心。

几个身强体壮的侍卫,熟门熟路地将郭嘉客客气气的请了出去,一路护送至郭府上。

“文若兄还是这般开不起玩笑,无趣,无趣。”

说罢,自己便放声大笑起来。

郭府下人早已习惯了主家的言行无状,只各做各的活计。

文章写的时候,越写越发现自己的知识信息不够,所以有些地方我是自由发挥的,大家看的时候,看个开心就好。

1,军屯计策,历史上在196年就有民屯了,218年军屯政策开始实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九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