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

魏明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自从上大学后除了学校或实验室有事必须留下来,他每天都会回家。这天晚上魏明像平常一样和父母一起一边吃晚饭,一边聊天。

魏建党感概的说道:“这好几个月没下雨了,而且天气还异常的热,不知道啥时候老天爷能下场雨凉快凉快。”

“啪”杨淑芬轻拍了下桌子。“你不说天热这事儿,我都忘了跟你们说了,老家那边今天爸今天打电话过来让我们今年暑假太热就别带明明回去了。那边现在天热温度高的不得了,白天完全不敢出门。而且春播以后再也没下过一颗雨,田地都干裂了,今年估计也没收成了。要是再不下雨,喝水都困难了。说是整个南部地区都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极限高温天气。”

“有那么严重?我平时没怎么关注过这个,就觉得天热的受不了。”

“最近新闻到处都在报,据说甚至有些地方因没谁水牲畜都死了不少......”

“当地没有想办法解决吗,没用人工降雨的方法?”魏明问道。

“要是没想办法死的就不是牲畜而是人了!你说的人工降雨啥的我也不懂,没用就是不能用,要是能的话肯定早就用了。”

“今年大哥和老三他们日子难过了,天干成这样果林和养的鸡应该也不怎么好!”

“有什么办法,在农村还是要看老天爷吃饭。”

......

“爸妈,我吃完了,我回学校一趟。”魏明几口把碗里的饭扒完。

“怎么了,有什么事这么急不能等明天吗?”

“嗯,我刚刚想起来的,这以后几天可能都不回来了,你们别等我。”

“你这孩子,怎么现在越来越忙了,那你小心点,记得按时吃饭,别一忙起来啥都忘了。”

“我知道了,妈。那我先走了。”

回学校的魏明哪里也没去就直接去了学校图书馆把凡是有关人工降雨的书籍资料都找了出来,一大摞,垒起来半米多高。

“老师,麻烦你帮我登记下,这些书我要借走。”

“呀!吓我一跳。同学你一下借这么多能看完吗?借书归还是有期限的,你还不如先借一两本看完再来。”

“没事儿,我会在到期之前看完还回来的!”

……

等魏明抱着书走出图书馆的时候还听见后面传来管理员的抱怨声:“现在这些学生娃娃都不听劝,那么多书能限期内看完?吹牛不打草稿!……”

“任老师,你别说了,他真有那本事的!你刚来不认识他,他可是我们学校的名人。”

“怎么说?”

“他叫魏明,在学校稍微呆久点的都知道他的大名。据说从小过目不忘,书翻一遍就全部能背下来。你猜猜看他现在多大年纪?”

“18往上吧,都念大学了,怎么说也不小了吧,虽然看起来显小。”

“人家那不是显小,是真小,人家刚15岁。”12岁那年被选中参加少年培训班,那里可都是全是天才,他都能在里面脱颖而出被众多教授争着要收入门下。然后第二年以江省状元的身份考入我们帝大。同年考进来的同学还在为考试挂科发愁,他刚进学校已经跟着教授老师进实验室跟项目了。”

“这么厉害?”

“不止呢,有小道消息说他不只学习成绩好,而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是不是哦?要是真的,那他还算人吗?”

“天才的脑子我们这些平凡人是无法体会的。”

……

这头魏明抱着书没有回寝室,而是去了实验室。

实验室里留守的学姐看到魏明抱着一大摞的书进来非常惊讶:“魏明,你不是回家了吗,怎么又来了?还抱了这么多书。难道是不放心我们看着这实验?”

“没有,路学姐你别多想。我是有另外的事才来的。”

“什么事?”

“最近不是到处都天干吗?我找了些人工降雨的书和资料来看看。”

“人工降雨?那你看吧,我不打扰你了。”

不眠不休的直到第二天下午魏明才把借来的书看完,甚至连饭都是让学姐去食堂吃饭顺便带回来的。

看完资料的魏明合上书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看完了?魏明你这也太拼命了吧?要不先去休息室歇会儿。”

“不了,我现在精神好得很,一点也不困,我先把他们整理总结一下。”

“……真服了你!”

接下来的十多天魏明一直都留在实验室里没出去过。

这天魏明的实验研究刚刚告一段落,又正逢朱教授来实验室查看。

魏明连忙拉住老师:“朱教授,你来帮我看看,你看这样操作能大面积人工降雨吗?”

朱教授:“人工降雨?你怎么想起研究这个?咦?你身上怎么脏兮兮臭烘烘的,去隔壁休息室洗漱洗漱。我先看看再说!”

“无云下雨!!”朱教授刚看到标题就震惊的喊出来。“等等!你这无云下雨是什么意思!是字面上的那个意思吗?”

“嗯,我之前看过看过不少现在人工降雨相关的书籍资料,我发现现在的人工降雨技术不仅耗费大而且实施的起来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云。现在我这个人工降雨无需等云也可以实现!”

“你试验过了吗?”朱教授边翻看资料边问

“你看我用这个大玻璃罩子罩住模拟我们的大气环境,用这个可以凝结出水珠来,我的这个实验应该是可以大面积使用的。”魏明指着实验室里一桌子上的玻璃罩子说道。

“原理呢,你是运用什么原理,有数据依据吗?”朱教授着急道。

魏明还没见过这样着急的朱教授连忙点头回答:“有,都有!我都记下了,就在后面。”

其实不怪朱教授激动,最近南方干旱,不说庄稼收成和牲畜用水,人都快缺水喝了,而现在大多地方万里无云的,想人工降下雨都不成。

如果真能实现大面积的无云人工降雨,那不仅马上能缓解旱情,而且也是人工强降雨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发现。

“我这个主要研究的就是怎样人为供给凝结核来凝结空气中的水汽来形成降雨。”

“我们都知道,降雨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曾经的研究表明水汽凝结需要凝结核。那么降雨不足的原因不是大气中没有水汽就是凝结核不足。我们可以肯定即使没有云但大气中不可能没有水汽。除了水汽原因,那就只剩下凝结核的原因了。”

……

朱教授一边翻看资料一边听魏明解说:“好!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你这个研究与民生相关,我需要向上面汇报。你再把这资料重新总结归纳整理一下,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

……

第二天,实验室里来了十几位专门研究人工降雨的专家教授,他们拿着魏明的资料仔仔细细翻来覆去的看,甚至还在实验室里亲自动起手来操作魏明的那个玻璃罩子模拟实验。

“数据原理都有理有据,以这份资料来看,这个同学的无云降雨是可以实现的。”一位老专家道。

“这个玻璃罩子实验虽然不能完全模拟大气环境,但的确能凝结水汽。”摆弄玻璃罩子的专家接口道。

“我也认为这个实验可以大范围的应用。”

……

经众多专家的研究之后他们一致表示,这已经是已理论数据成熟的无云降雨技术了,现在只差大面积使用实验了。

半个多月未能回家的魏明仅给爸妈打了个电话又被朱教授他们带着去进行室外无云降雨实验。

第一次室外实验他们选择在帝都郊外的一山庄内,然后山庄方圆一公里内成功降雨了,虽然雨量不多。

第二次方圆三公里,雨量有所增加。

第三次……

……

“都成功了,现在我们可以去干旱地区进行最后的实验了!”其中一位专家兴奋的说道。

“嗯成功了!我都没想到我们能这么顺利!”

“全靠魏明同学了!”

“怎么是全靠我呢,各位前辈经验丰富弥补了这个实验本身的好多缺陷才能这样完美的成功。”

“不必谦虚,没有我们你一样能做到,最多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对啊,我们之前研究了那么多年都没研究出什么成果来。看来是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些前浪要死在沙滩上了……现在的娃娃了不得啊了不得!”

“前辈!你……”

“好了不说这个了。我们来说说我们选择哪里做最后的实验?”

“南方的干旱地区中随便选一个吧。”

魏明:“不知道我们可不可最先去江省梅县那边?”

“那里有什么特殊的吗?”

“那是我老家,我这次会研究这个最开始就是因为听说老家干旱久不下雨才做的。”

“没问题的,反正最后的实验在哪都行!”

“那到时候就住我家吧。”

……

离开前魏明给魏建党打电话说要跟着专家教授们回老家做实地实验。久未回去过的魏建党和杨淑芬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放下工作和儿子他们一起回老家一趟,顺便见识一下儿子说的什么人工降雨实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