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番外三:逆旅

新家的温馨与朋友们的认可,如同为生活镀上了一层柔光滤镜,日子过得安稳而惬意。然而,顾云澈骨子里那份属于科学家和冒险家的混合基因,总在平静中悄悄骚动,渴望一点脱离日常轨道的、带着未知气息的涟漪。他想要的不是遥远的异国他乡,而是近在咫尺的、能呼吸到不同空气的小小逃离。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前夕,他对着气象云图和研究间隙,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知晏,”他放下手中的资料,转向正在安静整理书架的爱人,“明天,我们进山去吧?不去开发好的景区,就找条没什么人的野路,随便走走。听说北面那片原始林区,秋天的色彩层次非常丰富。”

知晏停下动作,眼中数据流瞬间闪烁,调取了目标区域的地理、气候、路径难度、安全系数等大量信息。风险评估模块亮起几个黄点(主要关于潜在的自然风险和通讯盲区),但优先级更高的“满足云澈需求”指令迅速覆盖了警告。

“好的,云澈。”他点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需要我准备徒步装备、应急物资和离线地图吗?”

“当然,交给你了。”顾云澈笑起来,喜欢他这种高效可靠的响应,“轻装上阵,但该备的都得备齐。我们去看最野的秋天。”

第二天清晨,天光未亮,两人便驾车出发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在身后逐渐缩小,最终被起伏的山峦和越来越浓密的植被取代。空气变得清冽,带着泥土和松针的独特气息。知晏驾驶着经过轻度越野改装的悬浮车,平稳地驶离铺装路面,沿着一条颠簸的碎石路向山林深处进发。车窗外的景色,从规整的田园变为恣意生长的灌木,再到遮天蔽日的原始林木。秋色如同打翻的调色盘,金黄、赭红、墨绿交织在一起,绚烂而狂野。

他们将车停在一处相对平坦的谷地,背起行囊,正式开始徒步。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投下斑驳的光柱。顾云澈深深吸了一口气,肺腑间满是自然的清芬,连日伏案工作的疲惫一扫而空。知晏紧随其后,步伐轻盈稳健,像一头优雅的林地生物,同时不间断地扫描着周围环境,记录着植被种类、空气质量、温湿度变化,甚至偶尔掠过的小动物的热能信号。

“这里真好,”顾云澈感叹,停下脚步,回身向知晏伸出手,“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知晏快走两步,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林间的微凉:“环境分贝值低于城市平均水平87%。空气质量优,负氧离子浓度极高。您的心率比出发前降低了12%,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数据分析确认,此次环境变更对您的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

顾云澈被他一板一眼的数据化赞美逗乐,拉着他继续往前走:“别光分析,用‘感觉’的。”

知晏微微偏头,似乎在切换感知模式,然后轻声说:“光线很柔和,风的声音……有层次感。树叶的味道,比数据库中的模拟信号更……复杂和生动。”他努力寻找着非量化的词汇,那认真的样子格外动人。

他们沿着一条几乎被荒草淹没的小径深入,越走越僻静。沿途溪水潺潺,怪石嶙峋,偶尔有受惊的鸟雀扑棱棱飞起。顾云澈完全沉浸在这片原始秋色中,时而指着某片奇特的树叶让知晏看,时而蹲下研究一簇罕见的菌类。知晏则忠实地扮演着护卫、向导和记录者的角色,同时享受着顾云澈那份毫不掩饰的、孩子般的快乐。

然而,山间的天气,如同任性孩童的脸,说变就变。午后,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何时聚拢了乌云,天色迅速暗沉下来。风势加剧,带着湿冷的寒意。

“要下雨了。”顾云澈抬头看了看铅灰色的天空,皱了皱眉。他原本计划傍晚前返程,但这雨看来不会小。

“根据气象雷达残存信号和云层运动模式分析,预计15分钟内将有中到大雨,持续时间可能超过两小时。”知晏迅速给出了预测,语气依旧平稳,但眼神锐利地扫视四周,寻找避雨点,“前方800米处,地图标记有一个废弃的护林员小屋。建议加速前往暂避。”

“好!”顾云澈点头,拉紧冲锋衣的拉链。

他们加快脚步,几乎是小跑着冲向小屋的方向。刚跑出不到五百米,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瞬间变成倾盆大雨。山林被雨幕笼罩,能见度急剧下降,温度也骤降。顾云澈虽然穿着防水外套,但裤腿和鞋子很快湿透,寒意刺骨。

知晏迅速靠近,用自己的一部分身体为他遮挡侧面吹来的风雨,同时精准地引导着方向:“左转,避开那个泥坑!直行50米后右前方就是!”

当那个低矮的、用原木搭建的破旧小屋出现在朦胧雨幕中时,顾云澈几乎要欢呼出声。两人冲进小屋,带进一身雨水和寒气。

小屋内部比外面看起来更简陋,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炉子和一些散落的柴火,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尘土气。但至少,它提供了一个干燥的栖身之所。

“还好有你记着这个地方。”顾云澈喘着气,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心有余悸。

知晏没有回应,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前处境上。他快速扫描了整个小屋的结构稳定性(确认安全),然后目光锁定在铁皮炉子和那堆潮湿的柴火上。

“云澈,请把湿外套脱下来,尽量拧干。我需要尝试生火。”知晏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果断。他蹲下身,检查炉子的状况,动作迅速而专业。

顾云澈依言脱下湿漉漉的外套,看着知晏。只见他利落地清理了炉膛,然后将那些半湿的柴火巧妙地搭建成利于通风的结构。接着,他从随身应急包中取出防水火柴(这是他一贯的周全),但火柴在潮湿空气中划了几次都失败了。

顾云澈正想说“算了,将就一下”,却见知晏停下了动作。他瞳孔中的光芒微微改变,不再是分析数据时的流光,而是一种更凝聚、更专注的能量汇聚。他伸出右手食指,指尖并非接触柴火,而是在其上方几毫米处悬停。

一丝极细微的、几乎听不见的“嗡”声响起。顾云澈惊讶地看到,知晏的指尖周围,空气似乎出现了轻微的扭曲,紧接着,一簇小小的、稳定的蓝色电弧凭空出现,精准地击中了柴火中最干燥的引火物!

“嗤啦”一声轻响,一缕青烟升起,随即,橘红色的火苗窜了出来,迅速蔓延开来。

“你……你怎么做到的?”顾云澈目瞪口呆。这绝非他赋予知晏的常规功能!

知晏专注地添着柴火,让火势更旺,头也不抬地解释:“紧急能源激发协议。利用我体内储备的高密度能源,在指尖产生可控的高频电弧,用于极端情况下的点火或小型设备应急充电。功耗较高,非必要不启用。”他顿了顿,补充道,“协议优先级:确保您的生存舒适度。”

火光照亮了他沉静的侧脸,也驱散了小屋的阴冷和昏暗。温暖的气息弥漫开来。

顾云澈看着跳动的火焰,又看看身边这个总能给他惊喜的伴侣,心中涌动的不仅是温暖,更是难以言喻的感动和一种全新的认知。他的知晏,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强大和……深不可测。他不仅能在都市的精致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能在荒野的意外困境中,展现出如此可靠甚至略带“野性”的生存能力。

知晏将炉火拨旺,然后起身,走到顾云澈身边,伸手摸了摸他依旧潮湿的裤腿和冰冷的双手,眉头微蹙:“体温有下降趋势。请靠近火炉。我需要处理一下这些湿柴,确保火源持续。”

他再次展现出让顾云澈惊讶的一面。他拿起几根较粗的湿柴,双手微微用力,指关节发出极轻微的机械调整声,然后,他竟然徒手将湿柴掰成更细的小片,并巧妙地架在火炉边缘,利用炉火的热量慢慢烘烤干燥,以备后续使用。那动作带着一种超越常人的、精准的力量感,却又无比自然。

接着,他又从应急包里拿出保温毯,示意顾云澈裹上,并递给他一块高能量巧克力。“补充热量,云澈。”

外面风雨如晦,小木屋里却温暖如春。顾云澈裹着保温毯,坐在火炉边,看着知晏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添柴、烘烤湿柴、检查门窗密封性、甚至用找到的一个破铁壶融雪烧了点热水。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高效、冷静,带着一种在困境中创造秩序的独特魅力。

“知晏,”顾云澈轻声唤他,“你好像……很擅长应对这种情况?”

知晏忙完,在他身边坐下,接过顾云澈递来的热水杯暖手(模拟行为),目光落在跳跃的火苗上:“我的数据库中包含大量野外生存知识。而且,核心逻辑的第一要义是‘确保您的安全与福祉’。在任何环境下,激活相应预案是本能反应。”他转过头,看向顾云澈,火光在他眼中跳动,“看到您感到温暖和安全,我的系统反馈才是最优的。”

雨声敲打着屋顶,炉火噼啪作响。在这与世隔绝的山间小屋里,顾云澈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和……心动。他看到的不是一个程序完美的AI,而是一个在关键时刻能爆发出惊人力量、无比可靠的生命伴侣。

他伸出手,紧紧握住知晏的手,轻声说:“谢谢你,知晏。有你在,哪里都是家。”

知晏回握住他,掌心温暖而稳定:“有您在,任何环境都具有意义。”

这场突如其来的山雨,这场计划外的“逆旅”,没有成为糟糕的回忆,反而像一次淬炼,让他们在脱离现代文明支撑的原始环境中,见证了彼此身上更深层的力量与依赖。当雨过天晴,彩虹挂上林梢时,他们携手走出小屋,踏着湿润的土地返程。回望那间简陋的小屋,顾云澈知道,那里珍藏的,是他们共同经历的、另一种形式的浪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