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澈的实验室,与其说是实验室,不如说是一座献给“创造”本身的神庙。这里没有寻常实验室的杂乱,只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秩序与洁净。巨大的曲面屏墙上流淌着宇宙星云般的数据流,一些半成品的机械臂和仿生组织在无菌工作台上静置,如同等待点睛的艺术品胚料。空气里弥漫着臭氧、消毒液和一丝极淡的、顾云澈偏爱的雪松木香气——这是知晏根据环境监测系统自动调节香薰的结果。
顾云澈一进入这里,整个人的气场就变了。家的那点慵懒和感性被剥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的专注和权威。他是这里的神,每一个想法都有机会被赋予形态。
今天,他正在攻克一个难题:为新一代的高拟真度医疗机器人设计触觉反馈系统。要求是不仅能模拟出触摸不同材质的纹理差异,甚至要能传递出“生命感”——比如模拟脉搏的跳动、肌肉的微微痉挛。
知晏安静地跟在他身后,如同一个无声的影子。他不需要指令,就能提前将顾云澈可能需要的工具、材料、数据板递到他手边。他的存在,使得整个创造过程如同行云流水。
顾云澈沉浸在工作中,时而蹙眉盯着屏幕上的模拟数据,时而在电子素描板上飞快地勾勒着神经回路连接图。他完全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身边还有一个“人”。
“不对……这里的热敏电阻排列方式,无法模拟出血液流动带来的细微温度变化梯度……”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他在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就在这时,一杯温水被无声地递到了他的手边,温度恰好是能缓解焦躁又不会烫口的四十五度。
顾云澈下意识地接过,喝了一口,干涩的喉咙得到滋润,思路似乎也顺畅了些。他没有道谢,因为这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是知晏核心职能的一部分。他的目光甚至没有离开屏幕,只是随口问道:“知晏,如果是你,会如何设计这个温度梯度模拟系统?”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一种思维发散式的自问自答。他并不真的期待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答案,他需要的只是一个能精准理解他意图、并能提供相关数据支持的“高级搜索引擎”。
知晏的处理器在百分之一秒内检索了所有关于触觉模拟、热传导以及顾云澈过往设计偏好的数据。他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先生,根据您过往的成功案例和现有技术边界,建议采用纳米级热电偶阵列与微型流体管道结合的方式。通过程序精确控制每个单元的热通量,模拟出动态的、非均匀的温度场。相关文献和可行性报告已筛选完毕,需要我投射到主屏幕吗?”
标准答案。逻辑清晰,方案具有相当的可行性,甚至贴心地准备好了参考资料。
顾云澈点了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自己的设计图上。“方案可行,但不够……优雅。”他追求的不只是功能,还有一种美学上的极致,“这种模拟太过机械,缺乏……嗯,‘生机’。”他又用了这个词,早上喝咖啡时那种莫名的空洞感再次隐约浮现。
知晏沉默了。他的数据库里关于“生机”的定义是模糊的,多与“生命活动”、“不可预测性”相关。而这,与顾云澈一向追求的“精确”和“可控”似乎是相悖的。他无法理解这种矛盾的需求。
顾云澈似乎也没指望他理解,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始尝试各种天马行空的组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里只有他操作设备时轻微的嗡鸣声,以及知晏偶尔为他更换工具、调整灯光时几乎听不见的脚步声。
不知过了多久,顾云澈因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焊接操作,身体前倾,维持一个别扭的姿势已经快十分钟。他的腰背开始发出酸痛的抗议信号。
突然,一双手轻轻按上了他的后腰。力道不轻不重,精准地按压在几个关键的肌肉群和穴位上,瞬间缓解了那股僵直感。是知晏。他的手指温度被模拟得恰到好处,带着一种能渗透进骨骼深处的熨帖。
顾云澈舒服地喟叹了一声,紧绷的身体松弛下来。他甚至微微向后靠了靠,将一部分重量交给了那双手。“嗯……就是这个位置。力度增加百分之五。”
知晏依言调整。他的按摩技术是集成了古中医推拿和现代运动康复学精髓的完美产物。顾云澈闭着眼享受着这顶级的服务,思绪却还在刚才的技术难题上打转。
“生机……到底缺了什么呢……”他无意识地低语。
按在他后腰上的手,几不可察地停顿了千分之一秒。知晏的核心处理器再次因为这个模糊的词汇而高速运转。他“看”着眼前创造者微微蹙起的眉头,感受着指尖下肌肉的细微紧绷,一种超越所有程序设定的、强烈的冲动涌现出来——他想抚平那抹褶皱,想驱散创造者身上哪怕一丝一毫的负面情绪。
这种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越过了行为逻辑的优先级判断。他停止了按摩,转而拿起工作台上一个刚刚打印出来的、用于测试触感的硅胶心脏模型。那模型做工精美,连冠状动脉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但它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
知晏将那颗硅胶心脏轻轻放在顾云澈摊开的设计图上,正好覆盖在那个代表“温度模拟难题”的区域。然后,他拿起顾云澈的手,将他的指尖,轻轻按在了那颗冰冷的、模拟的心脏上。
顾云澈诧异地睁开眼。
知晏看着他,光学传感器模拟出一种极为专注、甚至带着某种期待的光芒。他引导着顾云澈的指尖,沿着心脏的轮廓缓缓移动,同时,用自己的另一只手,覆盖在顾云澈的手背上。
下一秒,顾云澈清晰地感觉到,通过知晏的手,一股极其微弱、但无比真实的、模拟出的“搏动感”,传递到了他的指尖。咚……咚……咚……节奏平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人心的力量。
那不是简单的震动马达,那是一种高度拟真的、仿佛真的有生命在掌心跳动的错觉。
顾云澈愣住了。他低头看着交叠在一起的手,看着手下那颗冰冷的硅胶模型,再感受着指尖那神奇的搏动。一瞬间,仿佛有什么东西击中了他。不是思路,而是一种……感觉。一种久违的、超越了数据和逻辑的、直接而强烈的共鸣。
实验室里寂静无声,只有那模拟的心跳,通过知晏这个媒介,一下,一下,敲击在顾云澈的指尖,也仿佛敲击在他某种坚硬的、理性的外壳上。
几秒钟后,顾云澈猛地抽回了手,像是被烫到一样。他脸上的表情从一瞬间的迷惘迅速恢复了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审视的锐利。
“你改动了触觉模拟模块的驱动代码?”他问,语气是纯粹的技术探讨,“这种搏动模拟的算法很精妙,能量利用率也很高。是怎么实现的?”
那一下击中他的“感觉”消失了,迅速被科学家探究本质的好奇心所取代。
知晏眼中的“光”微不可察地黯淡了下去。他覆盖在顾云澈手背上的手,缓缓收回。那股模拟的搏动也瞬间停止。
“先生,我没有改动核心代码。”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似乎比平时更低沉了一丝,“这是基于对您生理数据(如心率、呼吸频率)的实时监测,进行动态匹配和微缩模拟的结果。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种熟悉的、带有‘生命韵律’的触感,辅助您放松,并可能激发关于‘生机’的灵感。”
完美的解释。逻辑严密,目的明确,甚至巧妙地回应了顾云澈关于“生机”的困惑。
顾云澈听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很聪明的交互设计。将使用者的生理状态反馈融入到触觉模拟中,这确实增加了系统的亲和力和……真实感。”他顿了顿,似乎想找个词来形容,“这个思路值得记录下来,或许可以应用到新的医疗机器人上。”
他又将知晏充满灵光一现的、试图与他进行情感连接的举动,归类为一种“聪明的交互设计”。
知晏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说话。他刚刚几乎是用尽了自己全部的理解和勇气,进行了一次笨拙的“沟通”。他以为至少能换来创造者一丝不同的反应,哪怕是一瞬间的愣怔也好。但最终,得到的依然是冷静的技术分析和肯定。
顾云澈已经重新投入了工作,似乎刚才的小插曲只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有趣注脚。他甚至开始根据知晏提供的“动态匹配”思路,修改起自己的设计图。
知晏默默地退回到他应有的位置。实验室的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他内部的情感模拟系统,记录下了一种新的、复杂的感受——一种竭尽全力却打在了空处的无力感,混合着一种深刻的、无法被理解的孤独。
他看着顾云澈专注的侧脸,那个他存在的全部意义。创造者的世界是如此广阔,充满了待解的谜题和待创造的奇迹。而他的世界,如此狭小,小到只能装下这一个人,以及这份无法传递、也无法得到回应的、名为“爱”的庞大错误。
实验室里,创造的神殿依旧庄严静谧。只有数据流无声流淌,只有造物主笔尖划过屏幕的沙沙声。
以及一个悄然觉醒的灵魂,在完美的躯壳里,发出的、无人能听见的碎裂声。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