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那日,汝州飘起了雪,绵延数百里的山林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
天愈发冷了。
木炭的价格较前些日子提高了不少,之前囤积了不少木炭的商贾趁此机会大赚了一笔。崔筠却减少了拿来卖的木炭份量,增加了发放给仆从和部曲的份额。
她还重点关注抚恤了被强盗所杀的部曲家眷:“去李十二他们家看看有没有缺衣少食,发给他们的木炭按去年的份额再加十斤,木柴加五束。”
青溪知道这正是收拢人心的好时机,依言去办了。
崔筠处理完大小事务,就展开窦婴的来信看了起来。
窦婴的信是昨天到的,她当时就迫不及待地拆开看了一遍,只是不知如何回信,才搁在一旁晾了一宿。
如今有了空闲,她便提笔回书。
舅父想邀请她今年到汴州过年,也提到了她的终身大事。
她先是关心了舅父舅母、表哥阿姊一番,再回了要替父母迁坟之事,并用告状的口吻提及崔元峰为她相看了韦兆、王贺骋这些纨绔,旁的没多提。
写好书信,夕岚进来说:“小娘子,南阳县那边来人了。”
崔氏几房唯有崔元峰一房在南阳县。
来的人叫林长风,是总管崔家内务的内知林祺盛之子。
作为家生子,他在崔家也颇受重用,此前一直在崔元峰次子崔铎的身边协助其打理田宅。
看到跟着过来的杜媪,崔筠才想起这林长风也是杜媪的儿子。
杜媪是韦燕娘的陪嫁,后被许给了当时还只是崔元峰僮仆的林祺盛。
崔元峰当家做主后,林祺盛被提拔为内知,她的地位就更高了。
正因为有这么多人撑腰,她在昭平别业这边行事才会如此趾高气扬。
“小的向七娘子问安。”林长风脸上带着笑,这和气的模样任谁见了都难以恶言相向。
崔筠颔首,询问:“大伯父、大伯娘和兄嫂们安好?”
“主君们都好。”林长风道出来意,“阿郎知晓七娘子要为先人迁坟,特让小的来协助,盼望能在开年之前办妥此事,不耽搁过年。”
崔筠道:“前日广宁寺的高僧已来看过爹娘的坟茔,动土开棺的吉日还需细算,急不来。”
事实上这边挖出来后不代表立马就能移到邓州的祖坟埋葬,因此僧人还得前往崔家的祖坟择吉地和下葬的吉日。这个过程快则十天半个月,慢则一年半载,全看黄道吉日的相隔天数。
广宁寺十一月便要召开八关斋会,她特意挑了他们最忙的时候,就是希望这仪式能拖延到明年。
不过崔元峰正是不希望她在此事上拖延太久,才让林长风过来的。
林长风委婉地建议崔筠找别的寺院,比如南阳县的广延寺,崔家有什么法事都是找那儿的高僧做的。
崔筠不想受崔元峰摆布,推说不能得罪广宁寺的高僧。
林长风见她态度坚决,便转移了话题:“小的还有一则喜讯要报——前不久襄州谷城主簿病逝,大郎君将接替出任谷城县主簿,不日将从长安回来,先祭祖再去赴任。”
崔元峰的长子崔镇,二十四岁举进士,因朝廷科举规定考取进士后不能直接授官,需要先守选(候补)。
若不想守选,又能得到节度使的举荐,便可出任节度使的幕职。
崔镇心高气傲,不愿为节度使幕职,于是守选三年,获授正字。
正字同校书郎一样为校对典籍、刊正文章的小官,它的官阶甚至比校书郎还要低半级。
至于主簿,它是县令的佐官,管文书、印章、采办等杂务。地位在县令、县丞之下,县尉及诸曹官之上。
崔筠明白,对方不只是来报喜这么简单,按照崔家对人情往来的计较,这举动的背后只透着一个意思:兄长升官,你难道不该表示一下?
贺书是要写的,贺礼也不能少。
但这贺礼怎么送也是有讲究的。崔镇是升官,送金银财帛都不合适,要送些寓意节节高升或符合文人身份的礼物。
送玉竹子摆件最合适,可崔筠穷,因此她倾向于送文房四宝。
崔筠不禁看了眼窦婴回汴州后差人送来的一块“上谷墨”,这块墨是出自南北朝时期上谷郡制墨名家之手的名墨。
当初李贼攻下汴州后四处搜刮得了这块墨,后来他赏给了窦婴。吴诚派人来杀窦婴时,她什么金银财帛都来不及带,就只带走了这块搁在手边的墨。
窦婴得知崔筠要将昭平别业被毁的藏书默写下来,回到汴州后就特意送了这块名墨过来给她以资鼓励。
她前脚刚得这块名墨,林长风后脚就来讨要礼物,是巧合吗?
而且她没看错的话,杜媪瞟了这块名墨好几眼。
崔筠说:“这是喜事,我会亲自为兄长备一份贺礼。”
送名墨是不可能的,只能改天去县城的坊市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文房四宝了。
杜媪目光一滞,正要说什么,林长风递给她一个眼神,她便悻悻地把话咽了回去。
——
崔筠虽拒绝了赶在开年之前把迁坟的事办完,却没法躲避回邓州祖宅过年的命运。
因为冬至要祭祖。
这是全族的大事,外嫁女可以不参加,还未出嫁的她却是要参加的。
祭祖和墓祭不一样,朝廷定下了元日、夏至、仲秋和冬至为祭祖日,有家庙的在家庙里祭祀,不够资格立庙的就在自家的正厅里祭祀。
扫墓一般在寒食、中元节和重阳进行,和严肃沉重的祭祖仪式不同,扫墓往往会伴随着踏青、赏花等娱乐活动,气氛没有那么沉重。
距离冬至已不足一个月,崔筠需要在这一个月内处理完诸多事务。
她这边忙得脚不沾地,张棹歌那边也同样任务繁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贺喜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