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永不落幕的星空

筹备有声绘本的日子,像梅雨季过后慢慢放晴的天空,一点点被暖意填满。蓝河清的轮椅碾过老城区的青石板路时,总能遇见些主动打招呼的人——楼下花店的老板娘会塞给他一束新鲜的野茉莉,巷口修鞋的大爷总念叨“小伙子要多晒晒太阳”,更多时候是素不相识的志愿者,扛着录音设备跟在他身后,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音符。

这些投身渐冻症公益的人,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聚到一起。有位退休的配音演员阿姨,每次来录音都带着自家烤的薄荷饼干,说“觉月那孩子以前就爱吃这个”;负责音频后期的小伙子,总在深夜的工作群里发进度,对话框里的“加油”表情包攒了满满一屏;还有位渐冻症患者的母亲,坐在蓝河清对面讲起儿子时,指尖攥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的少年正举着口琴笑,像极了应觉月当年的模样。

“我们都想让更多人知道,”那位母亲抹了把眼泪,声音却很亮,“就算身体被冻住了,心还是热的,还能唱歌,还能爱。”蓝河清低头看着桌角那本《植物百科》,应觉月画的乐谱旁,新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这些日子收集来的故事,像藤蔓一样缠绕着生长。

一个夏日午后,团队要去蓝河清的母校取景。校车停在熟悉的校门口时,他望着那架爬满紫藤的花架,突然想起十七岁那年的梅雨季,应觉月就是在这儿抱着吉他朝他笑,琴箱上的野茉莉沾着雨珠,像撒了把星星。轮椅碾过满地斑驳的树影,停在当年重逢的位置,阳光透过紫藤花的缝隙落下来,在他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蓝先生,这里光线特别适合拍摄!”助理举着相机跑过来,镜头里的紫藤花正在微风中簌簌飘落。蓝河清伸手接住一片花瓣,指尖触到那柔软的紫色时,恍惚间仿佛又看到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少年倚着栏杆,手里晃着根系着野雏菊的藤蔓,发梢的水珠滴落在锁骨上,像未干的泪痕。

“觉月曾说,植物的生命力比我们想象得更顽强。”他对着镜头开口,声音比平时沉了些,目光拂过缠绕的藤蔓,“就像这些紫藤,冬天看起来枯枝败叶的,可到了春天,能把整架都爬满,紫得晃眼。”风吹过花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有人在轻声应和。

拍摄结束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琥珀色。蓝河清让大家先回去,自己留在紫藤架下。暮色渐浓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两枚银杏书签——一片是当年应觉月送他的,叶脉间的字迹已经淡了,背面“其实我早想这样见你”却依旧清晰;另一片是他亲手做的,用去年深秋捡的银杏叶,模仿着那歪歪扭扭的笔迹,写着“我也是”。

他蹲下身,把书签轻轻埋在紫藤根部的泥土里。潮湿的泥土带着青草的气息,像梅雨季的味道。“等明年花开,”他低声呢喃,指尖抚过冰凉的泥土,“我们的故事就会随着藤蔓,爬满更多人的心房。”远处的教学楼传来下课铃,惊起几只停在花架上的麻雀,翅膀扑棱的声音里,仿佛藏着少年时的笑声。

三个月后,有声绘本《觉月河清时》正式发布。上线那天,蓝河清坐在窗前,看着后台的播放量一点点上涨,从几千到几万,再到突破百万。评论区像被春风吹过的花田,挤满了温暖的留言:

- “听到吉他和口琴合奏那段,突然想起去世的朋友,他以前总说要教我弹《河清》。”

- “插画里的凌霄花桥太美了,原来离别可以不是终点,是换种方式陪着你。”

- “给患病的爷爷听了这个故事,他握着我的手说,要像书里写的那样,等春天去公园看野茉莉。”

最让他眼眶发热的,是一位渐冻症患者通过公益组织发来的视频。屏幕里的男人躺在床上,只有手指还能轻微活动,他用尽全力在屏幕上敲出一行字:“以前觉得活着就是等日子到头,现在想试试,能不能像星星一样,就算亮的时间短,也得闪一下。”蓝河清看着那行歪歪扭扭的字,突然想起应觉月最后躺在病床上时,还在他手心画音符,说“要写首能穿破乌云的曲子”。

某个深夜,蓝河清坐在窗台前,新种的凌霄花已经爬上了窗棂,月光洒在花瓣上,泛着银白的光泽。他打开电脑,文档里敲下新故事的开头:“在另一个没有病痛的世界,应觉月正踩着梯子给蓝河清的窗台种薄荷,吉他靠在墙根,口琴在口袋里发烫……”

他想写两个永不分离的少年,在开满野茉莉的巷口合奏,在凌霄花爬满的屋顶看星星,在每个梅雨季都能一起种薄荷。他们会带着现实世界的记忆,把未说的情话都讲完,把没写完的曲子谱完,在没有遗憾的时光里,让藤蔓爬满每一个春天。

窗外的蝉鸣渐渐起了,银河在夜空里铺得很远。蓝河清摸了摸《植物百科》的封面,里面夹着的凌霄花瓣标本还带着淡淡的香。那些跨越生死的思念,那些藏在旋律里的爱,都化作了永恒的星夜,在时光里闪烁着。而小城的藤蔓还在岁岁年年地生长,缠着月光,缠着星光,缠着那些关于勇气与希望的故事,等待着每个需要温暖的灵魂,轻轻叩响记忆的门。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