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连卿坐班车回了一趟乡下老家,看望姑姑姑父。

家里就剩这一门亲戚,虽然多年未联系,但回来还是得去看望一下。

老家在离江城十几公里远的一个镇上,到下车点大约要五十分钟。

今天依然是一个阴天,乌云连绵地挡住太阳,留下一片灰暗。

马路对面零星立着几辆摩托,车身上覆着层灰尘与泥土,几个男人或坐或站或蹲,等待光顾。

连卿走近,报地名问价钱。

车主正在给谁发消息,听到问话,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客人:“十块。”

几乎瞬间,他面无表情的脸上挂上熟稔的笑:“这不是小卿吗?好多年没看到你了,回来玩啊?”

连卿愣了愣,看着眼前男人黝黑而饱经风霜的脸,费劲回忆关系,笑:“是啊。”

没等她想起,车主已经摆正车,等她上车。

连卿坐稳,摩托车“呜呜”地向前驶去,车主话多,对她这个回乡的考上好大学的学生十分好奇,问题一个接一个。

连卿不善言辞,只能干巴巴地一一回应,她自觉尴尬,车主却半点不受影响,依旧聊得起劲。

姑姑家是一栋自建房,两层楼高,墙外贴着瓷砖,上方是白,下方是红,老家常见的装修风格。

房子就在路边,车停在房前,屋子里坐的人向外张望着,看见连卿,连忙出门:“到了啊,来,快进屋坐着。”

姑姑将双手放在连卿双肩,样子十分亲昵。

连卿本想往屋子里走,姑姑却在原地和车主说笑,她只好也站在原地陪笑。

站定没多久,姑姑寒暄完,带着连卿进屋。

屋子靠墙放着一张四方木质饭桌,四边都摆着一张木质长凳。

连卿被招呼着坐下,她将手上提着的牛奶水果递给姑姑,笑道:“姑姑,这是给您们买的一些水果和牛奶。”

姑姑接过放一旁,客气道:“你说你,还带什么东西啊,人来了就行了。”

连卿不知道说什么,干笑着站着。

等姑姑把东西放好,又招呼她坐下,连卿才拘谨地坐好。

虽然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但相处不多,相隔多年见面,她待这位亲人难免生疏客气,自然就拘束起来。

“工作找好没有啊?”姑姑关心。

“昨天去面试了一个,结果还没出来。”

“哦,不着急,慢慢来,你学校这么好,工作肯定好找。”姑姑安慰一句,顺势抱怨起自己儿子,“你表哥不知道一天在外面搞什么,这里跑一下那里跑一下的,什么工作都做不长,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一点耐心都没有。”

“啊……之后过几年就好了。”连卿假笑,内心已经感觉到煎熬。

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一个母亲讲儿子的坏话。

“谁知道他的呢?”姑姑说完,看见空无一物的桌子,风风火火起身:“之前买了点饼干,我去拿过来。”

“嗯,好。”

姑姑出了这间屋子到隔壁,传来抽屉打开和塑料袋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脚步声,姑姑提着塑料袋进屋,放桌子上打开,又去拿了一瓶还剩大半瓶的雪碧和一个一次性杯子,给连卿倒了一杯。

姑姑询问起连卿在外上学和工作的经历,她挑选地回应,一问一答,气氛倒也融洽。

快到饭点,姑姑起身去厨房做饭,开了电视机让连卿看。

连卿已经很久没看过电视,对机顶盒的了解近乎为零,她走近看了看这台机器,又坐回凳子上。

房子的装修风格和其他村里人家一样,风格朴实粗糙,没有时尚感,不在意搭配,只在乎实用和价钱。

对于穷人而言,性价比永远是第一考虑因素。

没一会,门外传来电动车停车的声音,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

连卿转头看见一个有些发福的中年男子:“姑父。”

姑父笑着道:“小卿来了。”

“嗯。”

姑父自然地进厨房看了一眼,又出来坐在连卿左方的凳子上,沉默一会儿,问:“工作找到了吗?”

连卿将刚才的回复又说了一遍。

姑父点点头:“县里的工作比较少,估计你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市里和抚河的比较多。”

抚河是隔壁市,是一个一线城市,挨着河流,水运便利,上世纪被国家大力扶持发展,如今发展得还不错。抚河市离江城近,许多人都去了抚河市谋生,而非留在本市。

连卿曾经想过在抚河市读大学,因为离家很近,一周回一次家都是有可能的,但父母相继去世后,她没了再留在抚河市的心思,而是想走得远远的。

因此她去了离江城一千多公里的沿海城市,和江城完全不同的繁华都市。

很快饭做好了,姑姑和姑父一起端着菜出来,连卿想去帮忙,却被挡回来:“不用你,你坐着等吃就行了,你姑父在这呢。”

连卿坐回去,桌子上摆上几道菜:炒白菜、青椒炒肉、土豆炖鸡以及海带豆腐汤。

姑姑给她舀了一碗饭又热情地给她夹菜,直把碗堆成一座小山。

连卿忙说:“够了够了,我自己来。”

电视机仍然放着,姑姑姑父聊着家常,连卿静静听着,氛围温馨宁静。

饭吃完碗洗完,姑姑姑父一同在身边坐下。

连卿注意到姑父给姑姑使眼色,还在茫然中,就听姑姑问:“小卿交男朋友了没有?”

“还没。”

“这个岁数倒也差不多了,可以开始看看了,再过几年就不好找了。”

“嗯嗯,我知道。”连卿收紧身体,两双腿并拢,有些尴尬,怎么突然开始催婚了?

“你爸妈都走了,家里就一个人,我们也就你表哥一个孩子,你们两兄妹以后一定要互相照顾,同心协力,外人才不会欺负你,之后你老公要是对你不好,你表哥可以给你撑腰。”

连卿收了点笑,认真地点头:“嗯。”

“你表哥都这么个岁数了,工作还不稳定,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女孩子能看上他,现在人家结婚都要男孩买房子的,乡下自己建的根本看不上,要在城里买。你也知道我跟你姑父一辈子没挣多少钱,存款也就这么些。

“之前我跟你姑父去县里看了套房子,修得还可以,面积有90平米,好像有三室一厅,我跟你姑父看了都觉得挺好的,除了地段有点差,但便宜也不用管这个了。

“就是现在首付还差点钱,之前你爸出事老板不是给了一笔赔偿款吗?应该给得不少吧?我们这还差几万块钱,小卿,你看能不能拿出来补个缺?之后这房子也是有你一份的,我们给你留个房间,过年放假什么的都可以过来住住。”

姑姑一口气不停地说完诉求,连卿心里渐渐凉了下来。

原来今天的主题是要钱买房子。

裴遇今天处理完事情才下午一点,作为老板,他日常早退,先去中学门口吃了碗面。

这家店是他还在上小学时就开着的老店,老裴曾带他来吃过,味道好,客源不断,即便是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饭点都要排一截队。

这个时候客人也不少,店里的几张桌子几乎坐满。

裴遇是熟客,轻车熟路点了一碗大份牛肉面,在人群中寻到一个空位,叫老板娘收拾收拾桌子。

抹布一擦,桌子瞬间干净许多,裴遇又扯张纸在桌子上擦了擦。

裴遇吃饭快,几分钟解决完,回小区睡午觉。

这套房子是裴遇自己赚的钱买的,一百五十个平方,他一个人住绰绰有余,甚至有些空荡。

郑乾常说这套房缺个女主人,兴许他看不见的地方住着个女鬼。

他回房子这么大,一家人合家欢也不是没可能。

买房子时裴遇在一百一十平和一百五十平犹豫了瞬,文林建议他选一百一十平,一个人住绰绰有余,之后也好出租,但最后他还是选了一百五十平。

说不清楚为什么,也许是因为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套房他只做了一间卧室,其他几间卧室改成电竞房、书房和健身房。

书房里没有书,他不喜欢看书,也懒得像老裴一样附庸风雅,明明连字都认不得多少,还装了间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要不是保姆隔段时间进去擦擦,书早被淹沙漠里了。

这个午觉没睡多久,也就一个多小时,裴遇就睁开了眼。

他坐到电竞房里,打算玩游戏放松一下,眼皮却在“进入游戏”的界面跳了跳。

裴遇不信什么跳财跳灾,但心口突然又跳了一下,这不得不让他提起警惕。

解锁手机,裴遇打开备忘录径直点开置顶,里面记载着一个个日期,各相隔一月左右。

而今天离最后一个日期快一个月。

他又点进微信,看见冯溪给他发消息,说是他这个星座的幸运日。

裴遇一眼扫过,没当真,起身出门。

裴遇决定去扫墓。

他先去花店里买了三朵花和纸钱,再开车到墓园。

连卿和姑姑说自己要考虑考虑后就告辞离开。

她不认识路,不知道怎么走才能到上车点,还是姑父打电话叫摩托车过来接她。

坐班车到下车点,连卿又坐公交车到墓园。

墓园在江城边缘,离下车点不远不近,连卿到时人影寥落。

灰黑相间的墓碑整齐地排列在一起,随着山体坡度慢慢升高,灌木与绿树相间其中,宁静而肃穆。山顶挺立在乌云下,像蒙上一层薄薄细纱,朦胧地留在眼里。

连卿到父母墓前祭拜。

她是个家庭和睦的孩子,家里虽然没多少钱,但父母的爱是实打实的。她现在仍然记得父亲攒半个月工资买的玩偶。她生病时父母三天没合眼照顾她,笑自己一夜白头;因为调皮弄坏了家里的电视,父母也没有责怪,反而轻声安抚。

但那些温暖的过往变成两堆骨灰埋葬在这里。

她没有父母已经很多年了。

她絮絮叨叨说起这些年的事,像小时候父母说起自己的回应那样告诉他们她的经历。

她声音带着哭腔,双眼红肿,时哭时笑。

许久,她才起身,和他们告别。

连卿转身,双眼被茫茫的景象影响,似乎出了问题,她拼命眨眼,看向墓碑中间的一道挺拔身影,身形修长,肩宽腰窄,穿着黑色卫衣和牛仔裤,寻常打扮,却令人移不开眼。

他正和一个女孩说着什么,侧脸冷淡,又透着几分不羁。

几秒后,女孩离开。

男人在原地默了几秒,转身,目光精准地落在连卿身上。

他们隔着墓碑对望。

这张脸在连卿脑海里出现过很多次,每个失眠夜,她都靠痛恨他度过。

日日念他,夜夜恨他。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