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算法牢笼里的刀和盾

林林的指甲刮过手机壳上自救指南的烫金贴纸的时候屏幕上的热搜像道未愈合的伤口,在信息流里隐隐作痛。

#算法囚笼里的外卖骑士#黑白插画在荧光屏上泛着冷光。骑手被无数根发光的线缠绕,线的尽头悬着手机,超时扣款的红字像滴在雪上的血。最后一张图里,骑手的影子被拉成牢笼的形状,笼门挂着块摇摇欲坠的牌子:为了生活,自愿入笼。

插画师陈舟。评论区已炸开锅,热评第一的这就是被资本异化的我们后面,两千多个流泪表情在闪烁。

林林嗤笑一声,指尖戳向屏幕。手机充电线在桌角缠成乱麻,像团解不开的心事。

“@林林不是林黛玉:我的软垫是自己缝的,总比画个笼子哭有用。”

发完这条,她起身倒了杯冰美式。玻璃杯壁的冰凉窜进指尖的时候她猛地缩回手,就像昨晚被编辑质问数据下滑的时候心脏突然攥紧的触感。

三年前攥皱的劳动合同还压在抽屉最底层,上面有她用红笔圈出的拖欠工资条款。那时她在城中村出租屋熬夜写稿,电脑屏幕映出的黑眼圈,比现在杯底的咖啡渍还要深。她的刺,是真真切切在现实里扎出来的。

手机震动声劈面而来。@陈舟的回复像把淬了冰的刀:

“@陈舟:缝软垫的线,是别人的血汗织的。凌晨四点的街头,你去过吗?”

评论区瞬间沸腾。林林的粉丝翻出她写的《被PUA的职场人:你的刺呢?》却被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骂声淹没。

她点开陈舟的公众号,最新推文文末写着:“我画不出解决方案,只能画出我看见的。如果连看见都做不到,那才是真的绝望。”

匿名评论区里有人说:“陈老师,上次你画的工地欠薪,我爸就是其中一个。”

陈舟回了两个字:“抱歉。”

林林的指尖在屏幕上悬着,突然弹出的语音通话吓了她一跳。编辑的声音像根绷紧的弦:“热搜爆了!平台要做情感与现实的碰撞专题,我把陈舟微信推给你,他同意合作,明天上午十点签合同,这是强制任务!”

电话挂断的时候林林盯着微信里那个刺猬头像,背上落着只蝴蝶,眼神凶巴巴的。验证消息通过的瞬间,对方发来地址:“老城区槐树弄37号,别迟到。”

槐树弄的晾衣绳在头顶织成网,像她公寓里智能窗帘的轨道,只是这张网漏着风,挂满褪色床单与小孩校服。林林踩着高跟鞋避开积水,蝴蝶形状的生锈门环在37号门上晃悠,旁边手写的陈舟工作室字迹潦草却透着股倔劲儿

门开的时候陈舟指尖的黑色颜料还没干透。他穿洗白的黑T恤,牛仔裤膝盖磨出破洞,头发乱得像刚被风吹过。工作室墙上贴满了速写,有下棋的老人、蹲路边吃盒饭的工人、拆迁现场的断壁残垣。角落里一张泛黄便签写着:“帮张叔画的寻人启事已印好”

“坐。”他指了指小板凳,推来合同的瞬间,指尖下意识往回缩像怕碰着什么。

林林没坐,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我的内容不会改。”

“我的画也一样。”陈舟抬眼,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你教的自保经得起凌晨三点的灯光照吗?”

“硬到能撬开锁,总比硬到扎穿自己强。”林林盯着自己的美甲,美甲边缘刚磕掉一小块像她藏起来的伤口。

阳光从木窗缝漏进来,在地上织出细线。陈舟突然拿起画笔,笔尖落下的第一笔是办公桌上的咖啡杯,杯底写着第36个通宵。

“下周去写字楼蹲三天。”他头也不抬,黑色颜料在纸上晕开,“专题就叫《加班族的爱情:拥抱赶KPI》。”

林林的手机在包里震动,是平台发来的消息:“社会批判内容需弱化,保证流量。”她攥紧手机,金属壳硌得掌心发疼。

陈舟的画笔还在动,勾勒出地铁里背靠背刷工作群的人影,他们的影子在地上连成长长的锁链。

“签吗?”他忽然抬头,眼里有她看不懂的光。

林林的目光扫过墙上的拆迁速写,扫过那张寻人启事便签,最后落在合同末尾的空白处。她拿起笔,金色笔尖在纸上顿了顿,签下名字的瞬间,仿佛听见什么东西裂开的声音。

陈舟的名字紧挨着她的,潦草的字迹像只刺猬把她娟秀的笔画圈在中间。

“别迟到。”他说这话的时候窗外的晾衣绳晃了晃,把阳光切成一段段的像谁也挣不开的锁链。

林林走出槐树弄的时候高跟鞋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像在敲自己的警钟。她回头望了眼那扇木门突然觉得,和这里的老房子比起来,自己住的公寓门禁或许只是更精致的锁而已。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