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农家日常

又过了几日,家里的小鸡崽子彻底坐住了,赵来贺跟巧娘也彻底放下心来。

第一批鸡苗没打算卖出去,于是巧娘又开始收鸡蛋了,这次要收两百个,一文钱两个,两百个鸡蛋要一百文,算是大阵仗了,只一个赵家村是凑不齐这么多的,也是各家养的鸡少,还要挑那养了公鸡的人家,赵来贺跟巧娘跑了几个村子才凑齐。

村里人只当他们收了鸡蛋去县城倒卖,过去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县城里的鸡蛋卖得贵一文钱,大家自然乐意攒了背去县城卖给城里人,只是总有那不方便去县城的,便情愿便宜一文让人收了去,多少也能赚一点。

夫妻俩没解释,收完鸡蛋,不多时便又投入了孵小鸡中。

等又过了一个多月,家里便有了两百左右的鸡苗了,除了第一批的三十四只,还剩下一百八十六只,也是时候卖出去了。

在家里商量好价格后,这日早上洗衣服的时候,巧娘特意去了下游,跟村里其他妇人凑在了一块儿,一起聊着家长里短的时候便说起了家里有一百来只鸡苗的事。

“来贺家的,你们哪来的鸡苗?这些日子也没见你家去过县城,咋买这么多呢?”

“嗨,哪里是买的,这可是我们家孵出来的,孵出来也有七八天了,眼看着坐住了,我们也养不了那么多,这不,就想着卖出去呢,县城里如今鸡苗是六文钱一只,我家来贺说了,都是一个村里的,你们要是想要啊,给四文就成,外村来的我们可就要收五文了。”

众人刚听到前面那句自家孵的,还没来得及惊讶,听到四文钱一只瞬间就沸腾了。

“他四嫂,你可是说真的?真的四文钱一只?”

巧娘就笑,“还能骗你们不成,就是四文,前些日子我家起新房子,还多亏了大家过来帮忙呢,这不,我们也不忙卖去外村,先紧着问问你们要不要了。”

“要要要!怎么不要!”

“来贺家的,拿鸡蛋换你买不买?”

“自然是买的,大家回头上我家瞧瞧就成。”

一时间,众大婶子小媳妇都纷纷迅速洗完衣服往家赶,得早些告诉家里这事,好拿了钱上村西买鸡苗去啊。

大家有的带着家里人,有的拉着邻居,三五成群来到赵四家,还有人脸上将信将疑,只是当巧娘将装鸡苗的竹笼拎出来,都放在前院排开,看着里面黄灿灿叽叽喳喳叫得响亮的鸡苗,大家再次沸腾了。

“我家要三只!”

“我家五只!”

“来贺家的,我家要两只!”

巧娘笑道,“大家不要着急,咱们慢慢挑。”

四文钱一只的鸡苗,这样健康活泼,还可以任由自己挑选,要知道,县城卖鸡苗可不能随便挑的。

不到半个时辰,就卖完了三十只鸡苗。

大家都满意。

柳巧娘笑得嘴都合不拢,一个时辰一百二十文铜钱就到手了。

而其他人也很满意,四文钱一只,相当于白赚两文钱呢!而且柳巧娘还说了,她们家要是有种蛋,也可以卖给她,或来换鸡苗。

那些家里只有母鸡的人家有些可惜,而家里养了公鸡母鸡的人家就开心了,把蛋卖出去,这买鸡苗的钱就跟没花似的。

到了下午,又买出去了六十几只鸡苗,居然还有临村的来买,一看就是嫁过来的小媳妇、亲戚刚回家通知的。

只不过外村买就要多花一文钱,是以有亲戚在赵家村的大多是让亲戚代买了。

没过几天,赵家村,甚至附近的几个村子便都知道了赵家村村西头的赵四家卖鸡苗。

不过三天,一百八十二只鸡苗就卖空了,剩下的四只,两只送给了村长家,另外两只赵来贺捎给了柳家。。

后面过来的人都扑了个空。

巧娘只得立马孵第三批,也告诉了大家下次要等**月了,各村这才没有陆陆续续赶过来。

而这会儿大家才回过神来,这赵四家竟然会孵鸡蛋,而且看上去不是母鸡孵的。

这日赵家老宅饭桌上。

王三娘推了推男人,见男人埋头吃饭,气闷不已。

“如今大家伙都说呢,老四家会孵鸡苗,都不用母鸡,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

王三娘说完,见没人理睬自己,又说了,“老四也是,这鸡苗又是送柳河村,又是送村长的,留着给外人都不想着爹娘。”

赵老头碗一搁,瞧了她一眼,“那老大家的,你想怎么着?”

因着前些日子赵老头发脾气把兄弟几人都骂了一顿,王三娘这会子还有点怵这个公爹,只是此时见他问起,不像生气的样子,连忙又道,“那法子可是咱们赵家的,老四家拿着卖钱也就算了,怎么着也要孝敬您跟娘啊!”

“你这意思,要让老四送钱过来?”

赵来金想拉住媳妇,却没拦住。

“把法子献出来也行啊,那么多人来问鸡苗,要的也多,她柳巧娘就一个人哪里忙得过来,不如教给我们一起帮忙孵小鸡,这样赚了钱也好给爹娘养老不是!”

赵老头看向了赵来金,“老大,这也是你的意思?”

赵来金张了张嘴,到底没说什么。

下一刻,赵老头就摔了碗,将众人吓了一跳。

王三娘脸都白了。

“你们可真是好算计!且不说人老四家自个儿凭本事想出来赚钱本事,凭什么要告诉你们,我跟你娘养老愁什么,我们有地有房,将来你们就多了三亩地,还供不起我们两个老不死的了?老大啊老大,你是长兄,分家的时候谁都看得出来偏着你的,几个弟弟不跟你闹无非是想着你是大哥,将来要奉养父母,可你是怎么想的,撺掇你媳妇来抢你弟弟的谋生手艺?你怎么不想着你那还要吃药念书的侄子呢!”

赵来庆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王三娘咬咬牙,到底跟着一起跪了。

“老大家的,你也是孩子的娘,如果今天是你有这门手艺,你能轻易交出去?老四家给村长跟外家送鸡苗,那是人情跟感恩,送你送我跟你娘做什么,我们是帮他带孩子了?还是给他送家具了?还是帮他盖房子了?”

张氏叹了口气,将两个惊恐的孙子带了出去。

兄弟不和,是她跟赵老头没教好孩子,可不能让孙子辈也这样。

只是第二天,巧娘就送了一篮鸡蛋来。

“想着娘养着几只母鸡,开春才孵了一窝,索性没给您留鸡崽子了,这篮子鸡蛋是这些日子鸡崽子换的,宝儿惦记爷奶呢,如今家里鸡蛋多了,说起前面奶奶给他炖鸡蛋吃,最近从书里学了什么‘百善孝为先’的,要孝敬爷奶吃鸡蛋呢。”

不管是不是孩子的意思,总之东西是实打实的,赵老头跟张氏都十分开心。

张氏关心了一番赵丰年最近的身体,赵老头倒是问了几句读书的事。

“且跟顾秀才读着呢,读得怎么样我们也不懂那读书的事,只不过这孵小鸡的主意,就是宝儿从书里得来的呢。”

张氏惊叹连连,赵老头起了几分兴趣,多问了几句,听完连连点头。

“宝儿是个读书的料子,你们好好养,给他把身体养好了。”

巧娘自是答应不提。

王三娘回来后听二老说了这事,虽然高兴有白得的鸡蛋吃,但是对于孵小鸡的主意是他一个六岁的孩子向出来事是一个字都不信。

“......她柳巧娘给自家孩子脸上贴金呢,也不怕孩子压不压得住,他赵宝儿才上过几日学堂?认识字了么,就想到孵小鸡的事了?咱们大胖比赵宝儿还要多读两个月的书的,怎么从没听他说过书上教孵小鸡呢?”

村里人跟王三娘打听这事的时候,王三娘不屑一顾。

为了求证,还有人问到了陈秀才跟顾老秀才那边,问是不是书里还教怎么孵小鸡,大有如果是真的,就也要把孩子送过来读书的架势。

陈秀才一脸不悦,摇着头直说着“有辱斯文”,便将乡人都赶出了门。

顾家村这边,顾老秀才虽也说书中未见传授孵鸡之法,却也说了书中的知识可融会贯通,肯定了赵丰年的脑瓜子确实聪明伶俐。

于是众人一下子就相信了,赵四家的孵小鸡法子就是人家六岁小孩子想出来的,一时间,孵鸡神童的说法就传开来了。

好处是赵家鸡苗生意更加火热了,坏处是,他们家来不及孵鸡苗买鸡蛋了。

而赵丰年听到大胖远远喊他“孵鸡神童”,才知道他竟然被扣了这么个帽子,一时哭笑不得。

至于大胖,晚上就被他娘骂了一顿。

“他赵宝儿还比你晚读书呢,怎么他就能从书里想出来孵小鸡的法子,你就想不到?”

赵大胖,也就是赵有德,此时苦着一张脸,羞愤不已,“娘,顾秀才不是都说了嘛,宝儿是聪明才能想出来,又不是读了书就能想出来的!你看我三叔,他比我们读的书好要多呢,这么多年,不也没想到嘛!”

赵家三叔的例子十分管用,王三娘顿时觉得十分有道理。

“那确实,他赵来庆都没想到呢。”

赵大胖擦了一把冷汗。

只是,赵大胖轻松过关了,顾家私塾乃至陈家私塾的学子们却面临着父母或亲戚同样的追问而无奈。

等这孵小鸡风波过去,他们也都记住了一个名字——赵丰年。

只是他们不知道,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今以后,这个名字将一辈子都压在他们头上。

求一波收藏

收藏比较少,最近可能要隔日更争取上榜单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农家日常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