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钟形

小悠:“汉武帝和汉成帝从出生到成为皇帝的大致经历理了一下,虽然有相似点,但不多。他们的母亲虽然都姓王,但是相似点也不多,所以从这一阶段找到的相似点来看,似乎看不出汉成帝有在模仿汉武帝的迹象。”

大姑:“我觉得,如果汉成帝和汉武帝之间的成长路径并不相同,就会导致两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有差异,那么在这种有差异的情况下,汉成帝却在成年之后,作出了与汉武帝相似的选择,或者说在人生的后半段,本该不同的两个人,却有了相似的轨迹,那么就更能说明后者在有意无意地模仿前者。”

小悠:“对哦!应该不同而相同,这才是问题的所在。所以前期不同后期相同,这才是有效的结果。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找相似点,不论前后,然后再来比较前后期相似点的数量的差异。”

大姑:“嗯!”

小悠:“两位皇帝的母亲已经比较过了,下面该两位父皇上场了。汉武帝之父,为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第六位皇帝。”

大姑:“汉成帝之父,为汉元帝刘奭(shì),是西汉的第十一位皇帝。”

小悠:“接下来上场的皇帝变多了,为了避免混淆,我们给皇帝们编个号吧?”

大姑:“好的!按什么规则来编呢?”

小悠:“就按他们当皇帝的顺序来编,因为后面还要说到你所生活的东汉,我估计到时候东汉皇帝可能也要编号,所以就在皇帝的号码前加一个‘西汉’或‘东汉’的拼音缩写,所以西汉的十四位皇帝,不对,还有一位没当上皇帝的皇太子,也排在后面,算第15号吧,所以西汉十五位统治者依次为:

第一位皇帝,XH01汉高祖刘邦;

第二位皇帝,XH02汉惠帝刘盈;

第三位皇帝,XH03汉前少帝刘恭;

第四位皇帝,XH04汉后少帝刘弘;

第五位皇帝,XH05汉文帝刘恒;

第六位皇帝,XH06汉景帝刘启;

第七位皇帝,XH07汉武帝刘彻;

第八位皇帝,XH08汉昭帝刘弗陵;

第九位皇帝,XH09汉废帝刘贺(海昏侯);

第十位皇帝,XH10 汉宣帝刘询;

第十一位皇帝,XH11汉元帝刘奭(shì);

第十二位皇帝,XH12汉成帝刘骜(ào);

第十三位皇帝,XH13汉哀帝刘欣;

第十四位皇帝,XH14汉平帝刘衎(kàn);

第十五位统治者,XH15孺子刘婴。”

大姑:“好像有凑字数的嫌疑!”

小悠:“我没有,我不是,你别瞎说!”

大姑:“哦!那接下来,我们是继续说7号武帝和12号成帝的爸爸们吗?”

小悠:“嗯!7号的爸爸,为XH06汉景帝刘启,生卒年为公元前188年—前141年,享年48岁,公元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

大姑:“12号的爸爸,为XH11汉元帝刘奭,生卒年为公元前74年—前33年,享年42岁,公元前48年—前33年,在位15年。”

小悠:“两位父皇在位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十来年,他们是否会给儿子留下相似的统治基础呢?”

大姑:“一个是王朝前期,一个是王朝的后期,我觉得可能会大不一样。”

小悠:“西汉是公元前202年—8年,历时210年。而XH06汉景帝刘启于公元前157年当皇帝,这一年西汉多少岁呢?实岁是202-157=45岁,虚岁则是45 1=46岁。大姑,实岁和虚岁,你们史学界是用哪个的呢?”

大姑:“好像两个都用,视情况而定。”

小悠:“啊?”

大姑:“《资治通鉴》中,XH02汉惠帝刘盈,于公元前195年6月20日登基称帝,但是这一年,仍称为汉高帝十二年,到了次年,才改为‘汉惠帝元年’。”

小悠:“汉惠帝这里,用的是‘实岁’。”

大姑:“《资治通鉴》中,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于618年称帝,这一年就是‘唐高祖武德元年’。”

小悠:“这里是‘虚岁’。两个都用,该怎么选呐?”

大姑:“如果按实岁算,则公元202年,西汉0岁。”

小悠:“0岁?哪有人是0岁的。王朝的寿命用实岁不符合习惯,还是按虚岁算吧!公元202年,西汉一岁,按后世史家的习惯,也可以叫西汉元年。则7号武帝他爸登基时,西汉46岁。”

大姑:“12号成帝他爸登基时,西汉为202-48 1=155,即155岁。”

小悠:“两边差了百余年了。西汉总共210年,也就是离灭亡仅仅210-155=55年。一边是才开始五十年,则这一边是距灭亡五十年,这一头一尾,两个对称关系呀。”

大姑:“嗯!”

小悠:“那西汉‘人到中年’的时候,为210岁的一半,即105岁,(-220) 105=-115,即公元前115年是西汉王朝过半的时候,那时是西汉哪位皇帝在位呢?——这一年是西汉元鼎二年,正是我们的主角之一,7号汉武帝在位期间。”

大姑:“XH07汉武帝刘彻于前141年—前87年在位,141-115=26,115-87=28;则这时7号已经当了26年皇帝,皇帝余额为28年——差不多也是这位皇帝统治时期正中间的位置!”

小悠:“好巧哇!”

大姑:“嗯!”

小悠:“如果把‘中分点’往前挪一年,即‘中年点’设为‘前114’年,则正好把汉武帝当皇帝的一生分为均等的两段,都是27年。”

大姑:“西汉是公元前202年—8年,所以西汉总时长,按实岁算是8-(-202)=210,按虚岁则是210 1=211。”

小悠:“而211除以2,则是105.5岁,四舍五入,就是106岁,则前面的(-220) 105=-115的公式,就变为(-220) 106=-114,正好是公元前114年,完美!”

大姑:“咱们现在这样算来算去,怎么感觉,像街边摆摊算命的呀?”

小悠:“不像,一点都不像,咱们算,是体现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街边算命,那是封建迷信,本质上就不一样,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大姑:“你说得好有道理。”

小悠:“我也这么觉得!”

大姑:“那我们继续比较7号和12号的两位父皇吧?”

小悠:“这个先等一等,我们先看一下公元前114年发生了什么吧?”

大姑:“啊?为什么?”

小悠:“验算呐!看咱们算得准不准!”

大姑:“……”

小悠:“咳咳!我的意思是,看历史跟数字,还能有哪些巧合!我相信科学,从不迷信!大姑,你不要误会了!”

大姑:“……”

小悠:“带着‘科学’的眼光去看!决不迷信!我保证!”

大姑:“好!科学!你科学地看到了什么?”

小悠:“公元前114年,又称为汉武帝元鼎三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有:汉朝的张骞去世;古罗马建设了第一条引水明渠;汉武帝置天水郡、安定郡等等。”

大姑:“看出什么了吗?”

小悠:“平平无奇的一年——这不科学,我很失望。”

大姑:“你这是看的‘大事纪’呀!你要不要查一下‘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呢?”

小悠:“哦!对!查到了!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汉元帝刘奭的统治时期。正好是12号汉成帝的父亲。之前计算过,XH11汉元帝刘奭登基时,距离西汉灭亡仅余55年,对于享年210岁的西汉来说,人生已经过了四分之三,只剩四分之一了。”

大姑:“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又是什么时候呢?”

小悠:“7号汉武帝的时候。他在位期间,正好是在西汉王朝人生过半的时候。”

大姑:“‘文景之治’听过吗?”

小悠:“听过,西汉初年的治世,‘文’是指‘汉文帝’,‘景’是指‘汉景帝’。汉文帝是西汉第五位皇帝,7号汉武帝的爷爷;汉景帝则是XH06汉景帝刘启,7号的爸爸。而XH06汉景帝刘启之前我们也算过了,他当皇帝时,西汉正好是46岁,人生刚开始四分之一。”

大姑:“‘正态分布曲线’听过吗?”

小悠:“岂止是听过呀!我还学过!记得它是一根中间高两端低的曲线,那线条长得跟咱们古代的‘大钟’的外轮廓很像。这好像属于‘概率学’,是一种反映‘概率分布’的曲线。具体我就不记得了,得求助于百度了。

资料说:‘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型曲线。’——对,我没记错,就是这样的。但是,这跟我们的话题有什么关系?”

大姑:“你不觉得,整个西汉的兴衰,以时间为横轴(X轴),以兴衰为纵轴(Y轴),画出来的曲线形似正态分布曲线吗?”

小悠:“对哦!曲线中间高的那部分,正好是XH07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14年’将整个曲线分为左右两段,左边曲线段的拐点,就是XH06汉景帝刘启,自他登基之后,一路上升;而右边曲线段的拐点,则是XH11汉元帝刘奭,自他登基之后,一路下坠。”

大姑:“不过,这个曲线跟正态分布曲线只是形似,而神不似。”

小悠:“形似神不似?正态分布曲线讲什么的呀?为什么跟这个曲线形似神不似呢?”

大姑:“你不是学过吗?”

小悠:“对,我学过,正态分布曲线,‘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值、方差……’——这是什么鬼?大姑,我记错了,我没学过!”

大姑:“……”

小悠:“已经看不懂了!大姑!岁月是把杀猪刀,把‘正态分布曲线’摧残成我看不懂的样子了!”

大姑:“你确定岁月这把‘杀猪刀’杀的是曲线吗?”

小悠:“大姑,这能怪我吗?这公式你能看懂吗?”

大姑:“我也看不懂,但我梳理了一下资料,觉得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曲线的横轴(X轴)表示的是‘统计对象值’;而纵轴(Y轴)则是概率,即某一‘统计对象值’出现的次数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比如:以一个班的一场满分为100分的考试成绩为统计对象,则X轴就是考试成绩,如果这个班的平均分是70分,则曲线的中间最高的那部分,也即谷峰,就是在70分的位置;如果全班是100个人,而考70分的是50人,那么谷峰的坐标就是(X=70分,Y=50÷100=50%)。

曲线中间最高是因为那里集中的人数最多,曲线离中间越远的部分也是人数最少的、最不典型的部分。这个曲线表明,如果钟型曲线上的均值/平均分是70分,那么班上的大部分人的分数应该在50到90分之间的。只有极少数人的得分会低于50或高于90。”

小悠:“原来是这么个曲线呀,Y轴永远是出现的概率或者说是占比。而X轴就是看统计什么了,统计身高,就是多少厘米;统计体重,那就是多少斤;统计年龄,那就是多少岁。”

大姑:“正态分布曲线不仅可以描述人的特征,在这个世界上,每一条河,河床里的石头称重后,都能出现一张钟形曲线。除此之外,树木的叶子,鸟飞行的速度,也可以用同一种曲线来描述。”

小悠:“简直就是‘万物皆可钟型’,跟‘万物皆可数学’有得一拼!”

大姑:“嗯?你还记得是从哪门课上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吗?”

小悠:“好像是——数学课!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万物皆可数学’!天呐!阴魂不散呐!”

大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