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慢慢睁开眼。
薄墙坍塌带来的灰尘让四周变得白茫茫,她仅能看到面前的李淮戈。
李淮戈微微动了动手,杨书立即弹起来,“怎么样,有没有伤到?”
他摇摇头,“快走。”
幸好翻过这堵墙,可选择的路就多了不少。
两人往前跑,来到了分岔路口。
怎么办,要往哪跑?
杨书暗暗着急。
但李淮戈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往右边走,杨书向后看了看,急忙跟了上去。
等魏然一众人赶到的时候,两人早已消失在路的尽头。
“大人,往哪边追?”
魏然打量着两个相反的方向,一边是通往菜市场的,一边则是出城的方向,“走,往这边去。”
说罢,一众人往出城的方向走去。
另一边,李淮戈和杨书两人蹲在转角的墙角处,看着魏然一群人远远而去。
她也松了口气。
“王爷怎么会想到走这边的?”杨书好奇问,这边明显人流众多,就算逃跑也不方便。
“魏然此人,虽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也在朝中听闻他心思缜密,总要比他多想一步。”李淮戈收回视线,看了一眼四周,天大地大,竟不知往何处去。
“我先送你回杨府?”李淮戈问。
“那王爷呢?王爷去哪?”李淮戈这样问,明显是没有和她一起回杨府的打算,杨书追问道。
“我要去皇宫,去找父皇,去救母妃。”李淮戈低声道。
杨书不忍看他。虽然来到新厦朝才一个月,但是毕竟一来就面临着大婚的场景,未来夫家的消息,她是认真打听了的。
这个无名的时代,天下大致分为三块,她现在所处的正是这个时代最为繁华、国力最强盛、国土面积也是最大的新厦朝。
当朝天子李晖,从二十岁登基,已经继位三十年,已经远超好多代皇帝的在位时间,早年还曾换过年号。
内有丞相吴尚榕,外有近年炙手可热的皇城司魏然。如今也牢牢把持着朝中权势。
尽管在位三十年,但是子嗣却不丰,仅有四子三女。除去早已出嫁的公主,目前在朝的四子出身各不相同。
大皇子李淮籍,五年前被封齐王,乃李晖潜邸时通房所生,出身并不显赫。
排位第二乃太子李淮轩。太子出身高贵,是皇帝发妻孝元皇后所出,而孝元皇后出自丞相府,是丞相吴尚榕的嫡长女,可惜红颜薄命,早早就去了。
三皇子为燕王李怀盈,生母萧贵妃出身于镇国公府,乃太后外家,和吴丞相一派隐隐分庭抗礼。
四皇子则是李淮戈,生母兰妃。
兰妃是二十多年前,胡林国送来和亲的公主。虽则是公主,但也只是名义上的,兰妃名为兰芸,被送到新厦朝和亲前,亦是胡林国世家小姐。可惜这样的背景,在新厦朝根本无人重视。
四皇子出生后,后宫倒也有几位皇子出生,但是很快就夭折了。
如今新厦朝这几个王爷都全部册封完成了,权利交叠的气氛却是愈发紧张,以太子为首的丞相一派和以燕王为首的镇国公一派的交锋是越来越多,很多朝中的大臣都在私下站了队。
说来杨书一家的站队倒是不明显。
她自幼和端王有婚约,这也是两派人马不会轻易接纳的原因,再加之郎中令这个职位官职不大,对于两派人马来说也没有太多拉拢的价值。
于是杨府就在这皇城中,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
除了新厦朝,国力仅次于其的就是胡林国了,胡林国国君继位同样二十多年,但是国力远远差于新厦,就是因为胡林国内部十分混乱,国君昏庸无道,王子之间斗得你死我活,朝中大臣也分庭抗礼,早年间国力还可以和新厦朝相抵抗,如今也自顾不暇。
最后便是幕南之地,也就是李淮戈镇守的边疆。那里自然环境并不好,气候异常,一时受到风沙侵蚀,一时又被暴雪侵袭,所以生活的人并不多,民风彪悍,民众多数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如今的统领则是枭族,他们善骑射,武力高强,许多普通的民众依附其生存。
虽然不知为何会来到这个历史毫无记载的地方,但是她知道,只有活下去,才可以找到破局的方法。
而她在这里呆了也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清楚领教过杨府的自私和淡漠,如今也尝到天家的翻脸无情。
这般大费周章地演这出戏,必定有所图。
所以她知道,此时李淮戈回去皇宫,只会是死路一条。
她并不认同。
她也知道,李淮戈现在心中满是他的母妃,什么理智都早已抛之脑后,但是她不能。
思及此,她猛的握住李淮戈的手,“不能回去。”
“你冷静点,你父皇抓你的原因还没弄清楚,你母妃叛国的消息还没查清楚,你贸然回去,只会自投罗网,被抓进牢里,什么都查不到。”
“那我什么都做不了了吗?!”李淮戈低声吼道。
这一刻,心里的不甘全部吼了出来。
他不是傻子,他何尝不知道,婚礼、皇城司,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全部都是为他设的局,这里面,太子、燕王,甚至皇帝也纵容了多少?
他其实也在想,他何德何能,能让他们专门设局,他无权无势,在这皇城中无任何势力,他唯一牵挂的,只有他的母妃。
这一局,他早就败了。
杨书心里一紧,此时此刻,两个可以说同病相怜的人,在这天地之间,竟然同时手足无措。
她轻轻拍了一下李淮戈,默默给予他支撑,也给予自己支撑。
李淮戈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只能往前走,决不能软弱。
他低头一看,杨书的手还在滴滴答答流着血,他看向对面的医馆,对她说,“在这里等我一下。”
说罢,就往对面走去。
等了没一会儿,李淮戈拿着一小袋东西回来。
两人走到无人的角落,李淮戈打开包袱,里面正是纱布和药。
“得罪了。”他掀起杨书刚刚匆忙穿上的小厮外套,露出了手上的手臂。
药粉轻轻地洒在刀口上,血液快速凝结,这药可真是霸道。
“好了。”李淮戈收起药粉,轻轻替她整理.
杨书偷偷看这李淮戈,其实她心里也很无助。
因为她知道,她回不去杨府。
她名义上的父亲,杨启恒,自幼身世也非常艰苦,家里完全没有钱供他读书,但是他却偏偏心智坚定,每天去富人家里做劳役,一点一点积攒出自己读书的费用。
也幸好他在读书上颇有天赋,熬到秀才后,又有名师愿意辅助他,在二十年前中了状元郎,继而平步青云,一路官至此。
可能是幼时的经历,杨启恒对所有事情都很淡漠,尤其是府上的事情,原主很多痛苦,其实也来源于他的淡漠、无视。
至于她的继母,那也是面甜心苦,好不容易把她嫁出去了,继母又怎么会让她回去。
“走吧?”杨书的视线一直看着他,李淮戈颇有些不习惯,等待片刻后,还是忍不住出声。
“哦、哦。”杨书回应道。
李淮戈不知道从哪里变出了两件外套,他们分别披上了,好歹也和大街上的人差不多。
端王府和杨府其实相距不远,都是相距皇宫十里地外,这也能侧面看出,李淮戈这个端王并不受宠。
两人从街上走着,明显察觉到街上多了很多官兵巡视,他们时不时拦下路人查看。
见状,杨书和李淮戈越发谨慎,两人尽量贴着路边走,也时不时装作要买东西,背身躲开盘问的官兵。
但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站住!”一个带刀侍卫拦下了他们。
“干什么的?”侍卫上下打量着他们,觉得他们和这格格不入。
李淮戈清了清嗓子,“官人饶命,我与娘子出来采买些东西。”
带头的侍卫审视的眼光来来回回的,杨书不敢说话,死死地低下头。
李淮戈的手也悄悄往后,摸着腰侧的刀。
幸好他们没再仔细盘问,“走走走。”
“好的好的。”李淮戈装作弯腰讨好的样子,直到那一群人远远走去才起来。
虽然时机不太对,但杨书还是忍不住笑道,“没想到王爷戏还挺好的。”
没想到李淮戈倒一本正经地说,“其实这也是一种战术,战场上时不时要迷惑一下敌人。”
很有道理的样子,杨书点点头。
随后,两人还是遇见了不断盘问的官兵,虽然都一一躲开了,两人的心却是轻松不起来,这样的阵仗,说明皇帝真的想置他们于死地。
李淮戈低声说,“一会送你回杨府后,我就马上进宫。”
杨书欲言又止,最终只能点点头。
两人对皇城实在是不熟,一个自幼在宫里和边疆长大,一个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
两个一路走了不少弯路,终于来到杨府的门前。
杨书在身上找了找,翻出了一块玉佩。
这块玉佩说来也是幽默。
这是今日早上,在她的闺房中,杨夫人当众送给她的礼物。
“这玉佩啊,是我们杨家的象征,虽则今天你出阁了,但你依旧是我们杨府的姑娘。”
杨夫人这一番话,惹得在场的所有夫人们纷纷夸赞其宅心仁厚,对待继女也一视同仁。
杨书就坐在床上看着她演戏。
“我要见杨夫人。”
门口小厮半信半疑,接过玉佩小跑着往里。
等了小半刻,杨夫人郑莹才款款走来,“端王妃,怕是走错地方了吧?”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