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南城治理

随着马车慢慢行进,封闭的车厢内,只有两人轻轻浅浅的呼吸声相互交融在这方狭小的空间内,气氛逐渐暧昧到仿佛能拉出丝来。

麻蛋,依照前世纵横情场几十年的经验以及对男人的了解,这样下去八成得出事。赵灵暗自吸气,打破宁静道:“陛下是打算治理城南之地吗?”

元正帝并未回答她的问题,反是道:“少有女娘像你这般关心城南这样的地方。”

赵灵解释道:“大概是因臣女自幼生长在乡野之地,少时也曾困苦潦倒过,知道穷人的日子不好过。来到京城之后,曾在南城住过一段时间,也曾慕名到城南大水坑附近走访,附近百姓的日子很是艰难。”城南大水坑虽贫瘠混乱,却也是块京城人人皆知的“历史古迹”。初来京城的人,除了赏阅京城的繁华,也会慕名见识一番当年“永寿之火”留下的遗迹。

元正帝闻言正色道:“自德宗开始,几十年来朝廷一度想治理城南,皆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说起城南那片空地,帝王的情绪难免有些低沉。“朕继位之初,朝廷纲纪败坏,整肃内外花了不少时间,后来西北打仗,东北野人女真死灰复燃,又打了几场,以至国库空虚。也就是这几年,朝廷缓过来了,朕想着,城南终要治理,不能再留给下一代了”。

当年的永寿之火可以说是扇在德宗脸上的一记耳光,然而当年,一则穆宗儿子太多,兄弟们拉帮结派,德宗继位之初,为了平衡各方局势收拾权柄很是花了几年时间,另一方面那几年朝廷忙着修建南城城墙。南城城墙自穆宗开始修建,但截止穆宗离世也只修了一半,彼时北方的草原各部族时常劫掠,南城城墙不禁是扩建外城那么简单,更多是具备军事意义,所以对于德宗来说,承继父志,在自己的帝王生涯中将南城修建完成是无可替代的责任。朝廷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银子治理那片废墟,到了后期征战西南,国库日益紧缩,德宗将內帑都捐了出来,就更没有精力管了,于是这个烂摊子就留给了先帝武宗。

奈何武宗也很倒霉,即位之处朝廷险些连官员的俸禄银子都发不出来,没得办法,只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朝政革新,好不容易还了他爹的亏空,国库日渐充盈,朝廷上下也焕发出新迹象,结果三年大旱来了,紧接着东北野人女真部入侵。后来仗是打胜了,武宗人又不行了,缠绵病榻多年,也没精力管。建德九年的时候,他听信宫中道士所言,请太子代替帝王以真龙之身降临南城,在废墟之上督建道观以镇妖邪,使城南重换生机。还是太子的元正帝明知是个陷阱却拗不过他老子的圣旨,果不其然,道观刚建好就赶上地龙翻身,整座道观直接被掀进地缝里。那场大地动令朝廷内外忧惧不已,一时间谣言四起,说太子德不配位,上天不能相容,故下警示,连武宗都有些信了。还是太子的老丈人先齐侯抓住了钦天监的小辫子,朝廷砍了监正,两个监副才袒露实情,钦天监早已预测到会有地动发生,监正隐瞒不报并勒令下属封口,元正帝才度过危机。

赵灵不清楚大明朝廷的具体运作,听元正帝的意思,似有些不易,便问道:“此番治理城南,需要很多银子吗?”

这话其实有些不知轻重,不过元正帝并未介怀,反是道:“工部预算要花五十多万两银子”。

难怪!赵灵瘪瘪嘴,心说怨不得从古至今,商人们都挤破头想做朝廷的生意,政府的官员们都热衷于工程建设。

她的小表情被元正帝瞧个正着,“看来,你对工部的预算不以为然!”

赵灵顿了一下,忙描补道:“岂敢,臣女没见过什么世面,甫一听到治理城南竟要花费这么多银子,有些吃惊罢了。”

元正帝笑了笑,“你可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先时你督建长兴羊毛坊厂房的花销细账,永嘉呈给朕看过,每项材料花销、人工费用、工时核算,细致入微,诺大一片厂房竟只花了万把两银子。”

赵灵心说,能一样吗,我这是自家的生意,花的自家的钱,工部花的是公家的银子,再则,她前世也管过工程,知道工程预算自然是要往宽泛了写,以备突发状况。

“其实,朕对工部的预算亦不甚满意,朝廷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朕一直也想听一听六部以外的声音,你既然关心城南之地,想必心里有些想法,大可说来听听。此刻就你我二人,你大可不必担心所言被泄露,说错了也无妨,权当闲聊。”

元正帝这番推心置腹,倒叫赵灵推拒不得,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若是扭捏反倒不识抬举。“陛下,工部的预算既已出来,想必治理方案也已定下,敢问工部的方案是什么样?”

“以土填埋——城南大水坑一带地面塌陷,需要从城外运土,将地面夯实;另则,几十年过去,周边方圆三里之内沟渠不少都塌方了,均需重修。”

赵灵恍然:“原来如此,这么大的地方倘要夯实地基必然要花许多银钱。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反正那里已经被炸出几个大坑,到了春夏之际雨水倒灌,百姓出门都难。索性,就将地面下挖,因势利导建成湖泊,连接各处沟渠,再与城外的护城河相通,旱时引护城河之水倒流湖内调节城内气候,涝时将湖里多余的水排入护城河。沿湖两侧种上柳树松树月季蔷薇等各色花木,建成一个公共的园林,供百姓游赏。这样便能省下不少银子。”车厢内的架格上放有纸笔,赵灵取下来放到桌上,绘图演示给帝王看,她绘图功底甚好,三两下就将图纸画的有模有样。

元正帝指着图纸上护城河与城内的两条高低错落的沟渠,道:“你这想法倒颇有几分秦人李冰治理川蜀都安堰的意思”。

赵灵:“正是从此处得到的灵感,不过因地势不同,南城没有‘鱼嘴分水堤’,可以用闸门代替。”

元正帝略一思索倒也觉得此法有些可行之处,“只是为何要建园林,岂非又要花费许多。”

赵灵侃侃而谈:“为了长久投资。陛下您看,倘若湖泊建好,再栽植上各色花木形成园林,届时此地必然人流汇集,周边的地价就会跟着上涨,朝廷光是卖地也能赚不少。当然,卖地其实赚不了太多,要是建成房屋客栈酒楼之类的,或卖或租那才赚钱呢。”

“再则,这不是修建皇家园林,非珍奇花木不栽种,这是给百姓观赏的园林,种些普通好养活的柳树、松树、桃树、梨树、梅树、月季等等之类就行,主要是图个热闹,其实费不了多少银钱。到时候还可以沿着园林两侧规划几条街,比如美食一条街,古玩字画街,等等。”

元正帝眼前晃过城南荒无人烟的景象,不禁问道:“你何以断定此地日后就能人流聚集,商事繁盛?”

赵灵解释道:“陛下,京城是龙泽之地,每年有多少外地的豪户挥舞着银票想要在京城置办宅院,可惜,城内已经近百万人之巨,哪里有多余的房屋可卖呢,如若南城治理好了,还愁卖不出去吗?再则,倘若陛下不放心,臣女有一则建言。城南之患,自德宗始,经武宗一朝,到陛下已经历时三朝,可谓顽疾也。如今,陛下将其终结,可谓一件足以告慰宗庙的盛事,史书都要记一笔的,届时,陛下何不亲临城南,一来可令佛僧在此地超度曾经的亡魂使其安息,二来,亲笔题字并建立牌楼以飨盛事。有陛下福泽降临,城南何愁不兴!”

元正帝闻言失笑:“你倒是挺会使唤朕,不过,倒也有理。接着说”

赵灵自来是个干实事的性子,既然开了口,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陛下,不管朝廷准备如何治理南城,臣女倒觉得有两点必须要注意。”

元正帝:“且说说看”

“一则,京兆尹需下令,南城之地即日起禁止买卖租赁。以免有些投机之人得了消息,哄骗百姓贱卖房屋地产,又哄抬物价与朝廷争利,此于百姓于朝廷皆无益处。二则,城南那片儿周围还有不少零散的贫寒百姓,那里虽苦却是他们的家园,届时朝廷若要治理必要将人迁走,人员的安置需落实到位,与其给银子,倒不如将银子换成相应的房屋土地。”

元正帝不解:“这是为何?”

赵灵:“陛下,百姓苦城南久已,那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穷人乍富如同小儿抱金,他们是守不住这份安身之财的。届时,他们既失了安身立命的银钱,又没有片瓦遮身,如何过活?人一多,闹起事来,于朝廷脸面又有何益?所以,臣女倒觉得,朝廷何妨多走一步,在城外寻一片合适的地方,将这些人统一安置起来,他们的安置银子一部分给他们按人口按拆迁面积盖上新房,另一部分换成田地。这样一来,这些百姓有房有地,忙时耕种,闲时或进城做些小买卖或打零工,日子何愁过不下去。届时,还可在他们安置的村落之外置一块大石,将朝廷的政策勒石以记。便是千百年后,人们路过此处,看到石碑,亦能明白陛下和朝廷的爱民之心。”

元正帝心中很有些意外,他原不过是看出赵灵有些尴尬,缓和气氛罢了,没想到她种种想法很有见地,要说挖坑造湖,工部一干人等未必想不到,只是身为臣子,仕途久了难免心思杂了些,倒也没什么,只要他将呈上来的方案打回去,工部自然会想出新的法子。难得的是她一个女娘能想到这些,不止如此,赵灵随后细节处的处理就叫人另眼相看了,层层相扣,思维缜密,找不到漏洞。便是京兆府尹处理,至多也就如此了。

他十分和颜悦色地说道:“你的这些想法很有见地,可还有什么想说的?”

赵灵想了想,道:“臣女不知道衙门里督造工程是什么样的流程,不过陛下若想节省银子,臣女倒有个民间常用的法子”。

元正帝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赵灵:“招标。即:将城内各家建造行和花木行都叫到一处,由官府提供图纸和建造明细,请各家暗自投标,价低者得标。”

元正帝详细地问了招标的各项细节。赵灵一边说,一边手写,元正帝侧身过来看,等两人反应过来时,彼此身子已经靠在一处。赵灵十分尴尬,元正帝笑笑。待到马车行经太平园,元正帝将人在门口放下,隔着车窗见人进去,方才扣响车壁,示意离去。

从南城回来的第二日是大朝会,早朝后,元正帝招京兆府尹以及工部尚书、户部尚书讨论南城治理问题。

“这个法子,卿等且看看如何?”

三人拿着元正帝结合赵灵所说叫人整理出来的材料依次看了起来。

修筑工事历来以工部为主,然而掏银子的却是户部,朝廷如今的银子都是有去向的,是以户部尚书沈大人抢先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法可行,就地造湖,既能省不少银钱,又能解决一大祸患,南城问题历经三代,若能在本朝解决,实为利国利民之举。”

工部尚书鲁大人也不是傻子,陛下今日既能拿出此法,可见对工部从前提出的方案并不如何认可。他在工部呆了多年,粗粗一算,确实能省下近一半的银子。原想着,城南之地涉及皇家,用土填埋恢复原样,岂非令皇家重拾颜面!如今看来,之前所想实则揣测错了圣意,是以沉了沉心,开口道:“陛下,刚才臣在心里略略算了一下,此法成行后南城虽损失些土地,但确实能省下一些银子。”

京城是京兆府的辖区,南城问题历来是个老大难,近来陛下再三提及南城治理,京兆府尹林大人心中自是欢喜,自他上任以来,南城他去过不下十次,了若指掌,两位上官说完,他接着道:“若是如此,约莫需要迁出一些百姓往他处安置。”

如今朝堂上的臣子基本都是元正帝继位后陆续提拔上来的,他喜爱实干之人,故而臣子们无论性情如何,基本都是有能为之辈。这个法子昨日赵灵已经基本完善,也不需如何讨论,不过是执行的过程中一些细节上的把控,这些就是臣子们的事了,故此,方案既定下,就剩下执行了,户部拨下银子,工部和京兆尹去做就是。

朝廷要治理南城的事,自然是瞒不过京城百姓的,此事在《京城旬报》里也有详细记载。南城城墙上还挂了一副高十尺宽十五尺的南城城南展望图——湖水之上画舫点点,四周绿树成荫,外围的街道上往来繁华,一片片的房屋建筑群坐落在不远处。

这幅巨图前每日都能吸引大量的百姓围观。

“哎呀,这真是城南,咋画的跟个仙境一样啊”

“是啊,咱们城南能变这好看?”

“哎,你家不就在大水坑边上吗,迁到哪了”

“官府把我们迁到城外五里庄,不禁给分地还给统一建房呢,我爹在新房那帮工,如今我是来进城做工的”。

南城的工地上热火朝天,如今北方恰是农闲时节,许多百姓都来做工,一时间京城各处连遛街的闲汉都找不着了,好不容易有工可做还不赶紧挣些钱攒着,不然到了冬天可咋过,街溜子也怕寒冬啊。

工部和京兆尹的官员就地坐镇,到了六月,湖泊和两条联通城外的水渠已经建造完工,花木栽种要等到秋凉时节,城内各处的排水渠尚在修建当中,按照预计,今冬前应该能竣工。果然如赵灵预料的一般,城南尚未完工,已经有许多人到京兆尹询问买地的事了。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