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金榜题名茶

贺星若一见这男子,立刻就乐了,就对崔瑜道:“让我猜猜,这就是去年的新科进士,也是在雁塔下题诗,云‘二十人中最少年’的崔郎君吧。”

一听她这话,崔瑜笑着道:“果然猜出来了,这就是我堂兄崔灏!我可是按你说的,将他带来了。”

而崔灏拱了拱手,温声开口道:“不知贺小娘子有何见教?”

见到如此风姿特秀,温文有礼的俊秀郎君,贺星若不由花痴了片刻,这才笑着夸赞道:“早闻崔郎君学富五车,风姿俊秀,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见帅哥先吹彩虹屁,不愧是我,贺星若在内心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崔灏虽然有时烧包,比如得意洋洋地在大慈恩寺下题诗,说自己是一众进士中,二十人中最少年,但此时听到了她直白的夸赞,也不由红了脸。

只见贺星若接着道:“不日就是今年的秋闱了,我也想赶着这个日子,凑个热闹,卖一些科举相关的奶茶。”

紧接着,她再吹了一波彩虹屁:“崔郎君是近年来最为年轻的新科进士,就连圣人都对你夸赞不已,若是郎君能为这奶茶亲笔题字,赐一方墨宝,儿不胜感激!这奶茶沾了郎君的才气,必然能卖得更好。”

说通俗点,就是贺星若想要个名人效应,用崔灏的字当作噱头,刺激一下大家的消费。届时,用一些锦鲤广告,说什么喝了去年进士郎题字的奶茶,今年的新科进士就是你。

每年秋闱前,大唐科举考生们恨不得连阿拉丁神灯都拜一遍,何况是买一杯金榜题名茶。

听完贺星若的话,崔灏也立时就明白了这小娘子打的什么主意,他没有立时应下,只是沉吟片刻,示意贺星若说得更详细些。

贺星若立刻会意,对他保证道:“我虽与崔小娘子相识未久,却也深知彼此为人,郎君放心,我只想要你写‘金榜题名’四字,拓印在杯盏上即可,并不会将郎君的墨宝做他用,更不会用郎君的名头做些其他买卖。”

“自然了,我也不会白白劳烦您,愿将此次秋闱卖奶茶所得银钱,分三分之一给郎君和崔小娘子。”

她曾经想过许多感谢崔灏和崔瑜的方法,最终还是决定用最返璞归真的方式——将利润返点给他们。

谁知崔灏却摆了摆手:“若是拿了小娘子的银钱,就有违君子之道了。若蒙小娘子不弃,不知小娘子可否愿意为我过些日子的宴会准备奶茶?”

贺星若只能感慨,崔灏不愧出身是清河崔氏家,不缺钱的公子哥啊。

不过她自然乐得愿意,一口应了下来。

不过她也没有告诉其他人,她请了崔灏来题字,不仅是为了刺激消费,更是有了名人效应,能让周围的人少打贺家奶茶店的主意。

就比如上次来找事的两个市井无赖,无非也是觉得她这小店毫无后台背景,可以随意欺侮。若是有了进士郎的题字,那可就大大不同了。

顾忌着贺家与进士郎的这层关系,旁人就算是妒忌,也轻易不敢再做些什么。

就这样,贺星若立刻就铺开了笔墨纸砚,做了个请的手势,对崔灏道:“笔墨纸砚悉备,只等郎君墨宝了。”

见到她这般殷勤模样,崔灏不由一笑,立刻拿起了笔,行云流水地写下了“金榜题名”四个字。

他的字一看就是从小练就的,大气隽永,笔力深厚,堪称入木三分,令人赞叹。

紧接着,贺星若就将雕刻这项重任交给了自己的阿耶,在那几百个竹筒杯上都拓印下来“金榜题名”四字,倒也省下了不少成本。

只见她和贺星汉将那么多竹筒杯都搬到了后宅之内,贺星若笑嘻嘻地对贺先道:“阿耶,这就麻烦您了。”

贺先应下了,只是他并没有贺星若想象中的高兴,反而是忧心忡忡地看着她,对她道:“阿若,有进士郎君的题字固然是好,可你如今和这些高门显贵来往,更要步步小心,不能行差踏错。”

“若是觉得太累,与他们少些来往也罢。”

听到贺先心疼她的话,贺星若心中自然是感动的,不过她还是说:“阿耶别担心,不会有事的。崔小娘子是个好相与的人,女儿也只是请崔郎君来题字,没有旁的事情。”

紧接着,贺先又叮嘱贺星汉道:“近日秋闱将近,星汉你也该将心思都用在读书上,店中的事情也可以先放一放。”

“是,阿耶。”贺星汉乖巧地应道。

如今正是金秋桂花盛开时节,桂花十里飘香,盈满了整个长安城的街道。

贺先忙着雕刻奶茶杯子的时候,贺星若和王氏则去摘了许多桂花,朵朵细小的丹桂被盛在篮子中,实在是香极了。

待到回家后,她与王氏一面说笑着,一面挑拣着篮子里的桂花,将好的花瓣都拿出来,仔细冲洗干净。

紧接着,就见贺星若拿这些花瓣熏制着新买回来的乌龙茶。

简而言之,就是一层茶叶上铺一层桂花,而后密封起来,让桂花的浓郁芳香渗透融入进乌龙茶内,花香茶香融为一体,这样,一罐桂花乌龙就熏制好了。

后世做成一个一个茶包卖的“桂花乌龙茶,”其实也是这样做出来的。

王氏在一旁啧啧称奇:“原来还这样的法子,如此这般,做出来的茶定是香气袭人。”

这窖制花茶的做法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唐时的长安城自然没有。

贺星若则笑着对王氏道:“阿娘,这就是茶引花香,以益茶味。”说着,又仔细叮嘱王氏,“阿娘,这可是咱们店独一无二的方子,万万不可与旁人说起啊。”

王氏立即忙不迭地点头:“你放心,阿娘知道轻重的。”

就这样,两日后,贺家奶茶店推出的金榜题名茶套餐,堪称火遍了整个长安城。

奶茶店外又被她贴上了硕大的海报,其上画着色泽透亮,琥珀般颜色的乌龙茶,一旁还添了棵桂花树,金黄的丹桂飘入茶中,看起来很是生动。

而一旁的标语写得通俗易懂:“进士郎亲自题字,金榜题名时。”

“近日喝奶茶,大吉大利。”

先说这奶茶,名为“金榜题名茶,”只见贺星若将熏好的桂花乌龙煮好,再加了少许牛乳,做成桂花乌龙奶茶。

只是因着奶茶上面要加上奶油雪顶,她特意给奶茶里面少放了奶和糖,一来避免奶油和奶茶融在一起过于腻味,二来也是想要食客能尝到茶中的花香。

紧接着,她又给奶油雪顶上洒上了晒好的干桂花,金黄细小,煞是好看。

一旁来买奶茶的客人啧啧叹道:“这奶茶撒上桂花后,很是好看。”

贺星若一面将奶茶递给那客人,一面笑着道:“这桂花寓意蟾宫折桂,望大家喝了这奶茶后都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听到“蟾宫折桂”四字,王氏总算明白了为何贺星若要以桂花来做奶茶了。

果不其然,那少年郎君一听这句话,立时眼里就冒起了星星,连声对贺星若道:“承小娘子吉言了。”

那人喝了一口后,更是双眼发亮,啧啧称奇:“这茶无比清新,喝了唇齿留香。最奇之处,莫过于茶中竟有淡淡的桂花清香,茶香花香一体,实在回味无穷。”

这奶茶初入口时,只尝到奶油绵滑细腻,紧接着是乌龙茶的茶香缓缓渗出,微苦回甘。茶中的花香若隐若现,在喉间更是久久不散。

贺星若微笑着接受了他的赞美,回道:“郎君若是喜欢,这两日可以随时来再买一杯。店中的桂花还有许多呢。”

不消一会,大家都纷纷赞美这茶底中的花香味,只感慨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紧接着,又见着一布衣妇人走进店里,看着当是为即将科举的儿子买一杯奶茶,求个吉利。只见她捧着那竹筒杯,手摩挲着上面“金榜题名”四个字,犹疑地问道:“这四个字,果真是那进士郎君写的?”

贺星若笑着回道:“这位娘子,您放心好了,当日崔郎君题字时,店中不少客人皆看见了,不信啊,您问问就知道了。”

当日目睹崔灏题字的客人大多是坊中人,如今有几人还在店里,听到她这话,立刻应合道:“是啊,我们当日确实见到了崔郎君题字。”

贺星若接着又解释道:“崔郎君乃是进士及第,我若是凭空拿他的名头来招摇,便是以民犯官。这样的罪名,儿可万万不敢招惹。”

她咬字清楚,声音亦是不急不缓,却颇有坚定之感,让人很是信服。

那妇人也点了点头,对她笑道:“是我误会了,还望小娘子莫要见怪。”

说着,她又拿出了二十文铜钱,对贺星若道:“这可是进士郎亲自题字的奶茶,必然非同一般,小娘子,我且要再买一杯,给我家邻居的郎君也买一杯,望他也能高中。”

贺星若麻利地收下了钱,一边准备着下一杯奶茶,一边道:“娘子当真是好心,积善积德,您的儿子必定能一举中第。”

她说话玲珑,也使得大家更愿意买贺家的奶茶了,一时间,生意好得不的了,王氏在前收钱点单,贺星若在后面做着奶茶,母女二人倒是配合默契。

随着街上捧着金榜题名茶的人越来越多,这茶的名气自然也越来越大,就连许多官宦之家也知晓了。

其中自然包括陆家,陆家老夫人知道了之后,简直是笑得合不拢嘴:“这个贺小娘子,真是个有主意的,就连郎君们考科举,都能被她用来做生意。”

不过她还是吩咐家丁跑了一趟立政坊,去买了一份金榜题名大礼包,虽说五十文钱也算不少,但其中有奶茶有点心,陆老夫人只当让家中孙辈用茶点了。

一旁的丫鬟对她奉承道:“老夫人对几个郎君可真好。”

而陆老夫人只是笑道:“图个吉利罢了,也让他们喝喝茶,放松些。”

只是她接着感慨道:“不过这贺家的小娘子能想到办法,让那崔家九郎君亲题墨宝,当真是个有本事的,不似寻常市井女郎啊。”

就这样,等陆府的家丁将这茶果大礼包拿回府后,已是天色将暗的时候了。

陆珩他们几个瞬间来了兴致,陆珩急不可耐地拆开了包装精美的盒子,将其中包着的点心分给大家。

大家发现,每个点心都是单独以油纸包着的,上面还都有一张大红的字条,写着吉利的话儿,像是陆珩拿到的字条上就写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他立刻就嚎道:“这样的祝愿,只要后面那句就好,我可不想再读书了。”

这一下,大家可又是来劲了,纷纷闹着要看彼此拿到的点心上是什么吉祥话。

谁知当大家看到陆璟的那张字条时,却都愣了一下,接着就一齐哄笑出声,炸开了锅。

作者的接档预收来啦:《太平公主今天又骂哭谁了》,求收藏qaq,文案如下:

现代社畜李令月996猝死在电脑桌之后,发现自己穿越成了太平公主。

亲爹是唐高宗李治,亲娘是女皇武则天,一家子的团宠,一出生就躺赢的大唐第一富婆,后来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

李令月仰天大笑:我都是太平公主了,我还怕谁?

于是,她决定再不憋屈,一日三省其身:

吾是不是太客气了?吾是不是给他脸了?吾是不是该开麦骂人了?

面对表妹绿茶,太平:你的戏可以像你的钱一样少吗?

面对油腻普信男的追求,太平:你爷娘一定很幽默吧,生出你这么个笑话。

面对闺蜜的恶婆婆,太平:发配去后厨做鱼吧,我看她最会挑刺了。

后来,

诗人们写和亲公主: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诗人们写太平公主:自从贵主骂人后,满朝文武皆垂首。

与此同时,大明宫最彪悍的传说 · 太平:

每天都有槐叶冷淘,清风饭,蟹黄毕罗吃,还能看谁不爽就怼,大明宫的空气越来越清新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金榜题名茶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