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良心话,当时的圣上不过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纵有经世之才,手上却是一无军权,二无财力,三无嫡长子之名,只得偌大一个萧家可以倚靠。萧相一生阅人历事无数,临了却将此生最大的赌注,压在这个除了满腔才华外几乎一无所有的皇子身上,当时着实令所有人迷惑不解,因为据说皇长子周承煦曾向才色冠绝京都的萧六小姐提亲,却被萧相婉言相拒。
到如今,萧相年过八十却依然稳坐两朝元老之位,萧家权势依然如日中天,萧家子弟散布朝野上下为官,势力盘根错节不可估量,早已是大周第一名门望族,谁人还敢嘲笑萧相当初的选择?
——靠着萧家的鼎力支持,新帝蛰伏三年后,以一件震惊朝野的“叛国案”拉开铁血序幕,临阳的天瞬间变了。
新帝彻底展现他雷厉风行、心狠手辣的一面,一日之内斩杨谨,夺兵权,又顺藤摸瓜,将朝中有异心之人悉数拔出,同时将这三年暗中培养的一批心腹迅速推上空出的官位,很多重臣尚未反应过来,就已经跪在了刽子手雪亮的鬼头刀下,或者蹒跚走在流放边陲的路上。
一场风云为之变色的大血洗之后,大周十大财阀也凋零过半,家产悉数归入国库,余下几家则在天子一怒下瑟瑟发抖,俯首称臣,亲手将大半家产奉到御前,只求保全合家老小。
而从此之后,宁亲王府便彻底沉默了。几十年来,宁亲王周承煦带着皇上开恩方能保住性命的宁王妃杨氏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再也没有过问过朝中之事。
将大周的军队和国库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圣上真正开始了他的“承乾之治”。一方面轻徭薄赋、大规模兴修水利,鼓励百姓生产;开挖临翼大运河贯通东西;抽调二十万将士屯垦戍边,半兵半农开发边疆……无一不是流芳千古的赫赫政绩,圣上登基二十年后,大周国力已经达到了空前强盛的地步,国库金银堆积如山,铜钱经年累月用不上,搁得生了绿锈;粮仓里的粮食满溢,旧米还未吃完,新米又运送到仓门,只好任其发霉;而大周兵力也逐渐增多,早已超过百万,因为军饷充足,越发兵强马壮。
慢慢地,称颂圣上圣明的百姓越来越多,朝野上下也无不叹服,也愈发钦佩萧相老辣的眼光。只凭当初“叛国案”之后,杨谨一死,没了兵权做靠山的宁亲王府立即一蹶不振,便可知宁亲王绝对担不起这万里江山。
世人皆知,萧家当初既在承乾太子身上押了宝,可谓孤注一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陪着他一条路走到底。陛下固然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然而确实也是靠着萧家才有今日,世人热烈议论着萧相超绝的智谋和魄力,而当初连接萧家和承乾太子的纽带萧家六小姐,后来的萧皇后,这么多年来却被人忽略,大概也就以为,她不过是这惊世之盟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郑寿是萧相府上出来的人,他还清晰地记得帝后少年结发之时,是何等的琴瑟和鸣、慕煞旁人。每一回皇后回娘家省亲,眉梢眼角都是幸福的笑意。二十多年来,一直到萧皇后染病薨逝,帝后都感情笃深,后宫的妃嫔再美再媚再年轻,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萧皇后在皇上心中的位置。又据说,皇帝理政之时常到萧皇后所居的坤德殿,他批奏章,萧皇后就静静地在一旁红袖添香,很多时候,皇后的建议,就是皇帝的决定。
萧皇后甚少为人所议,只是她自小贞静娴雅,极不喜张扬,后又居于深宫,越发淡出世人视线罢了。
四殿下是萧皇后嫡子,也是她唯一的儿子。皇后十五岁出嫁,十八岁上才怀第一胎,皇帝高兴得什么似的,就等着腹中龙子或龙女呱呱落地便大赦天下,然而皇后头回生产,三天三夜疼得死去活来,生出来的竟是个死胎——长公主在娘胎内憋得太久,不幸窒息而亡。
昏迷中的皇后尚且不知噩耗,产房外的皇帝却是痛不欲生,当即为这无缘的长女赐名景珏,封留玉公主,后葬入皇陵。
夭折娘胎的婴儿获封号并能葬入皇陵,这在大周开国以来,不说绝无仅有,也是鲜少有之,萧皇后痛失爱女之余,也稍感安慰。
但不幸的事接踵而来,皇后头胎难产伤了身子,后来竟然几年都不曾有孕,多少有助妇人产后调理的珍贵药材从全国各地悄悄送往临阳,无数擅长妇科产科的名医被暗中召入紫微宫,折腾了好几年,皇后的肚皮却依然毫无动静。
年近而立的皇帝不能没有子嗣,有了萧皇后默许,后宫的妃嫔陆续诞下皇长子景仁、二皇子景禧、三公主景熙(大周皇室夭折的婴儿不能与兄弟姐妹一起排行),宫中有了婴儿的啼哭,终于热闹起来,皇后所居的坤德殿却依旧冷冷清清。
也许是皇后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就在她自己都完全失去信心之后,天祈七年,她竟然再度怀上身孕!经过十个月小心翼翼地保胎,天祈八年正月初一,大周皇后萧绮珊,终于平安诞下麟儿,他就是四皇子周景祯。
大约因着帝后鹣鲽情深之故,后宫妃嫔虽然众多,但皇帝在子息上却有些单薄,如今已年近半百,除去不幸夭折的,拢共也就得了七子三女,分别是皇长子景仁、二皇子景禧、三公主景熙、四皇子景祯、五公主景萱、六皇子景昭、七皇子景瑜、八公主景璋、九皇子景朔、十皇子景瞻。这其中,九皇子过了年才十二,十皇子还不到两岁,路还走不利索,故而大周的成年皇子一只巴掌便数得过来。
皇长子景仁的生母芳嫔原是萧皇后贴身侍女,出身卑贱,即便诞下皇长子晋位为九嫔之一的充媛,脸上总也还带着一股讨好而卑微的神情,连带着她抚养长大的景仁待人处事也很有些畏畏缩缩,母子二人皆不为皇帝所喜。
景仁自小就明白,单因着母妃的出身,储君之位便决计落不到自己头上,兼之无论是经史典籍还是行围骑射,资质俱是平平,越大便越自卑,早早地娶妃生子,弱冠之后获封冀王,叩请圣恩带着早已无宠的母妃去了封地冀北,难得回京一次。
二皇子景禧的生母刘昭仪倒是出生世家大族,皓齿蛾眉,容色艳丽,入宫之后颇得圣眷,原本是正三品婕妤,诞下皇子后,晋位为九嫔之首的昭仪。景禧生得聪明伶俐,尤擅骑射,容貌又与皇帝生得极像,理应深得皇帝欢心,怎奈幼时宠溺太过,年纪渐长便愈发喜怒无常、骄纵暴戾,常随意鞭笞宫人,皇帝有所耳闻,数次将其唤入御书房亲自教诲,然而他这性子已经养成,岂是朝夕能改?有一次宫中夜宴,酒后失手竟将一名掌灯宫女活活打死,从此失却圣宠。
景禧弱冠之后封在蜀地,是为蜀王。不过,也许是贪恋京城繁华,一年之中,他倒有小半年都住在临阳,以致去年蜀地匪乱突起之时,他还盘亘在临阳赏菊,仓皇之间皇帝不得不八百里加急,授命在离匪乱之地五百里外黔州练兵的七皇子景瑜,火速带兵前往平乱,这才没有捅下大篓子,不过这也让他这个蜀王被皇帝骂得灰头土脸,灰溜溜地回了蜀地,今年一年都不敢在临阳露面。
六皇子景昭仅比四皇子小一岁,与五公主景萱均诞于天祈九年,只不过一个年头,一个年尾。六皇子生母为王充容,出身大周朝一等一的书香门第,在皇帝尚未登基之前,她的父亲曾是太子少傅,乃是当世大儒,养下的儿子也是嗜书如命,不但博涉经史,在诗词歌赋方面也颇有造诣。不过,六皇子对国事则是完全没有兴趣,弱冠之后封鲁王,在当地热衷修编史书,结交大儒,以致鲁地文人墨客云集,民众皆以读书为至雅之事,一时鲁地书声朗朗、墨香弥漫,颇得皇帝称赞。
所谓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这几个已经封王的成年皇子各有所长,但唯有萧皇后嫡出的四皇子景祯,经史典籍、弓马骑射、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再加上得来极其不易,萧皇后自是爱逾性命,皇帝也格外器重。
圣上曾不止一次在朝堂之上,向文武百官和外朝使臣称赞景祯“此吾子也”,言语之间满是作为父亲的自豪。如此评价,是其他皇子都不曾得到过的,真真正正绝无仅有。
而景祯的长相其实更似萧后,生得龙章凤姿,皎皎如玉,即使没有圣上的青眼和皇后嫡子的身份,就凭着他超凡的才名和卓绝的风姿,也定能名动朝野。
若是四年前萧皇后没有染病薨逝,谢氏不曾得宠一跃上位,七皇子周景瑜就算文韬武略再出众,也断然越不过他去。
想到七皇子景瑜,郑寿心里便不得不长叹一口气。虽然他极不愿意承认,但这个目前声望直逼景祯的七皇子,确实是个人物。
景瑜在大周皇室是个传奇。他的经历与赫赫战绩,如今可是朝野之中炙手可热的话题。据说民间市井里,已经流传了很多引人入胜的传奇话本,说的都是这位身世曲折离奇的七皇子、少年将军。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