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长挑的三只土松狗崽是一窝的,品相好都是四眼铁包金。眼睛黑亮,瞧着就壮实机灵。到家的时候已经满月断奶了,胆子看起来大得很。一沾地就雄赳赳气昂昂,迈着小短腿对着雀舌汪汪叫起来。
狗崽正是肥美可爱的时候,雀舌一下子就看直了眼。他饶有兴致地起身,冲着狗崽作势跺脚要追。依偎在一起的三只狗崽,瞬间就四散奔逃,夹着尾巴嘤嘤叫着。
有只胆小的,看雀舌越来越近。直接四脚朝天躺在地上,露出圆滚滚的肚皮,开始嘤嘤求饶。
雀舌见状,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他蹲下身子,对着小狗的肚皮就狠狠的揉搓了几把。狗崽亲人,它也不反抗只是用鼻子轻轻蹭着雀舌的手。
其它两只狗崽见状,也慢慢围了过来,追着雀舌就是一阵狂舔。沈予阔正好闲在家里,他怕狗崽小不适应,叫雀舌过些日子再去逗弄。
狗来了自然得有地方住,沈予阔直接在堂屋前,选了一块干燥且通风的地。结实的木桩先围起来,上面又加盖棚顶。
怕狗子们不舒服,往狗窝里面又垫上干燥的稻草,捏着狗崽脖颈提起来,三只都乖乖的不喊不叫。把狗放进窝里,简单喂了些水和食物,沈予阔就当狗崽们不存在没有再管。先让狗子们适应几下新环境,等过些日子熟悉了再放出来。
雀舌被沈予阔叫住以后,只是有些可惜地叹了口气。眼巴巴看了半晌,见沈予阔态度强硬。他又坐回躺椅上,抬头忽然瞥见,院里的树上竟然有个麻雀窝。
自从之前喂了那么一次蘑菇以后,那几只麻雀跟找到长期饭票似的,没事就来院里转几下。别说,这麻雀圆滚滚的,叫声也好听,又不像鸡似的到处乱拉粑粑。雀舌看着就喜欢,麻雀来了就喂,一来二去也就熟悉起来了。
就是不知道这窝是什么时候搭好的,这麻雀也真是的,也不知道叫几声通知通知,雀舌躺在摇椅上无聊的想着。
没办法,院里小孩子们已经不来了,他现在在家都没有事做。沈予阔卖西瓜挣了钱以后,村里便一直在想办法打听。有些人脑壳发昏,竟然唆使院子里的孩子来打听。
来雀舌这儿的孩子,别的不说,性子都是好的。有几个小的,人情世故还不知道,真的就听了家里人的话傻乎乎地问了。雀舌当时没说话,有些变了脸色,心里对那孩子的家长却是有了气,什么人嘛竟然利用起孩子来搞这些下做事!
出头的还是沈禾苗,她脾气直又有主见。小小年纪,被家里养得懂礼又知事。当即就把开口问的那个孩子,给说了一顿。
这么一出闹下来,孩子们自然也晓得这行为不好,嘴巴闭得牢牢的。偏偏有些个家里长辈是脑子有病的,雀舌这里问不到,孩子回去就要挨打。
小孩子又不长记性,觉得雀舌这好。哪怕回去要挨打也硬着头皮要来,来了只玩只学,别的一概不关心,绝不多打听一句话。雀舌心里五味杂陈,怕人把小孩打坏了。干脆叫所有人都别来,免得看着那几个小孩青青紫紫的遭罪。
院子里现在沉闷的很,左右在家无事。雀舌打起精神,准备去相宜那顺些颜色鲜艳的丝线,给沈予阔绣个结实的荷包,免得总是从怀里掏钱,哪天钱掉了也不知道。
相宜那的绣线多,她平日在家只需要做饭。闲的时候就会绣些手帕,积攒多了就拜托柳清一起卖出去。她绣活好,绣出来的样式新颖又灵动。城里的绣楼是来者不拒,连带着柳清绣的都好卖了些。
雀舌跟灶房里的相宜打了声招呼,便直接去房里拿出她的针线篓子。在廊下开始打样子,准备绣个麻雀上去。
沈予阔看着稀奇,雀舌不爱绣花,今个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难得坐得住了,他心中暗自腹诽。同时又为自己掬了把泪,孩子们不来以后,这院子里的活又回到了他身上。
这不,现在不仅要清理鸡窝,还要在鸡窝里摸鸡蛋。诶,沾着热乎鸡屎的新鲜鸡蛋哟!
廊下,雀舌绣得专注,相宜忙完悄悄从灶房那走过来,都站在他身后看了好一会儿都没察觉。
相宜轻声打趣道:“雀舌,你这手艺越发精进了。这是跟你夫君的,怎么不绣个鸳鸯?”
雀舌这才回过神来,脸上泛起了一抹红晕,嘴硬道:“哼,才不是给他的呢!”
——
里长那一有了钱,首先考虑的并非为自己购置土地或建造房屋,而是慷慨解囊,资助村里重新建造学堂。
学堂重建很快,材料什么的都有,劳动力也不缺。村里喊上一嗓子,见是修学堂自然是卖力得很。
然后就是聘请新的夫子,原来的沈夫子和村里人,多少都沾了点亲带了些故,因此束脩上收得极少,一个人也就三百文。不然光靠村里那八亩村田,怎么可能供得起村里所有适龄男孩读书认字?
现在沈夫子年纪大了,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实在是没有精力持续教学,经常是教一天课,就需要休息两三天。
村里小娃,现在读个书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没有一点定性。
之前村里是没办法,穷啊兜里没钱,请不起新夫子。所有人家沈夫子才一直强撑着,想着等沈家宝考了秀才回来再安享晚年。
里长心里头一直惦记着,现在有钱了自然得紧着这事来,赶紧让孩子们专心读书才是。
新夫子到底不好请,年纪大得已经有固定地方教书,人待着那儿好好的,哪里会轻易挪地方?年纪轻得又多半没有放弃继续考读的目标,乡下这种破地方一般人哪里肯来?
里长叹了口气,心里安慰自己慢慢来便是,总会找到的。实在不行,到时候让他儿子沈家宝接班便是。
——
沈予阔在里长的建议下,一口气买下屋后那座山。里长也跟着搞了一个大动作,给村里买下三十亩的土地,预备明年带大家一起种西瓜发财。
卖西瓜的时候,沈予阔说过这就是个一次性生意。想挣钱最多只能干个三年,后面西瓜肯定有人跟风种植。市场一旦饱和,这瓜没有销路,就会越来越不值钱。到时候很有可能卖不出去,全都烂在地里。
里长心里明白,但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和考量。这西瓜泛滥市场饱和还要时间,趁别人还不知道怎么种,沈家村先把市场大头吃占下来,等明年村民手里头有钱了再说。
就算瓜后面泛滥不值钱,但到底也是水果。到时候大不了少种点,卖不出去就自家吃!
沈予阔听了里长的打算,倒是有些吃惊。农民虽然擅长种地,但骨子里却保守得很。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做买卖是有风险的。西瓜村里人也不知道怎么种,种出来了销售又是一个难题。小农经济但凡能过得下去,就不会轻易做任何尝试。
别看村里人现在对他们卖西瓜,赚了大钱眼红心热。真叫他们去种西瓜尝试新的作物,却难得很,多半是一叫一个不吱声。
未来西瓜市场饱和的风险,最大的可能还是会出现在商人身上。毕竟现在的农民再怎么跟风,受制于土地和生产力,是翻不出什么花样的。
商人则不同,他们拥有更灵活的资金和市场资源,能够迅速调整策略。一旦看到西瓜种植有利可图,绝对会蜂拥而至。他太明白农民的局限性,也清楚商人的手段。
因此,对于里长买地想要扩大种植规模,带着村里人大干一场的想法,沈予阔是完全同意的。
里长这胆识和魄力,都比得上个精明小商人了。特别是里长将那三十亩土地;划归为村庄所有·,这就相当于是一个村集体经济,把种西瓜走向小规模化,抗风险能力也大。有集体作为托底,村里人也不至于畏手畏脚不敢干。
毕竟,里长已经把路铺好放那,饭都差不多喂到嘴里去了,村民们只需要跟着出把力气。
上午日头不大,里长把人都叫到麦场上,直接通知开始动员。西瓜明年才能种,这地买回来也不能白白闲着浪费,现在就得组织人种些东西上去。
麦场里大家议论纷纷,最终里长拍案决定,田里种植一些蔬菜和豆类。这些作物生长周期短,长出来就可以直接挑到城里去卖。最主要是,蔬菜什么的不怎么吃肥,对地力消耗也不大,豆类还能肥田。
里长的决定,沈予阔没有管,他忙着整理买下来的山。他准备在山脚另一边先起一座农庄,到时候不管是请人也好,买人也罢,都能让人家有地方住不是。
总不能都挤在他自个家里,他家也没地方了呀。而且以后山里种了果树什么的,也得有人在这守着。
他一个人先爬了遍山,仔细查看地形,心里面有了规划。
宝贝们,我最近要面试找工作。更新可能会不怎么稳定,以后应该都是隔日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第 27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