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过后,很长一段时间薛适都没见到江岑许。
清晨再次醒来时,眼前已不再是富丽堂皇的大明宫,而是扬州城外群山之间的请愿寺。
请愿寺掩于山林之间,四周竹树环抱,风吹曳动,像是翩然摇晃的帷帘,满目翠绿流动,深秀欲滴。
寺内沧远河纵贯东西,走过石桥,东为歇息处,以僧人及香客的房间为主;西为诵经礼佛的殿宇,属中间大殿最为宏伟,但左右两个偏殿亦是古朴典雅,各有风格。
不远处,木鱼时响时歇,薛适便是在第三声木鱼被敲响时从床榻坐起,看向窗外。
这样的清幽宁静,即便不去打坐诵经,只是站在这里,就足够令浮躁的心,水平如镜。
与行踪不定的江岑许不同,江措则是日复一日于早膳过后,从刺史府过来找她商量写赋的事。
“还是寺里好啊。”江措日常感慨,“吴大人也太过热情些,这日日设宴,美姬如云的……实在让人难以招架。”
江接和江措贵为皇子,到扬州后在刺史吴陵维的恭迎下直奔刺史府。江岑许虽是公主,但因着是受清弥法师之邀,所以来了请愿寺,而薛适官小自然不好去刺史府,便也跟着一起住在了请愿寺。
“二皇子有所不知,请愿寺也有请愿寺的热闹。”
“嗯?”
话音刚落,江措就见个小和尚引着十几位少年进了对面的僧舍。
“引路的是清弥法师的小徒弟迟何。”注意到江措的目光,薛适解释道,“迟何说今日长临书院没课,书生们会来寺里品茶斗诗,想来给寺里能添不少热闹。”
“各地书生还真是各有不同。”江措有些诧异,“在长安虽也有读书人信佛,却不会有如此规模,看来还是扬州的信佛氛围更浓些。”
扬州佛教兴起时间早,历史悠久,大大小小的寺庙不下数十座。薛适记得她刚到扬州时,一路走来隔几个摊位就会贩卖一处或是檀意悠然的香火,或是塑有佛像的魂瓶,或是繁复古朴的符纸……无论世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虔诚求取。
“扬州很多寺庙都会专门提供食宿来照顾贫苦无依的读书人,而这些读书人在出人头地后,出于感激和怀念,也会经常带朋友回来。”迟何正好招待完几位书生出来,听到江措的话道,“我们请愿寺之所以这么有名,就是因为长临书院的读书人喜聚于此。”
长临书院被称为“可聚天下文人之首”,是本朝最负盛名的书院,也难怪请愿寺的香火越来越旺盛。
“迟何,你在干什么。”还没说几句,就听清弥法师的声音远远传来。虽然他声音温和,但迟何却顿时“噌”地站了起来。
“糟了,师傅定是发现我去接见书院的书生们了……”迟何慌张地挠了挠圆光光的脑袋,“师傅一向不喜书院的人总来寺里,看到我也跟着一起他肯定会生气的……”
但这也确实不能怪迟何。方才书生们来时,只有他一人得空,其他人都不知忙什么去了。
“你别担心,好好和清弥法师说清楚,他肯定不会怪你的。”薛适安慰他。
“可我一会还得给他们送纸……”
“我帮你。”薛适轻拍了拍迟何的肩膀,“你也知道,我来寺这几天一直在写东西,笔墨纸砚放在哪我很清楚的。”
当薛适端着笔墨迈进僧舍时,不免有些恍惚。
只见夹杂在众书生之中几个亮亮圆圆的脑袋凑在一块,不知在讨论什么。
怪不得寺里的和尚莫名少了很多,就迟何一人闲着,合着好几个小和尚都偷溜到了这,正和那些书生一起品鉴经文。
其中一个书生捧着经文赞道:“我还是更喜欢清弥法师的经文。不局限于佛法的条条框框,仔细品读后甚至自有一番哲理,像这句‘红尘混沌,原以为是繁华相伴,然看不清的繁华,不过转眼消散。如此一场,我宁作那独舞的空明。’”
“既然是经文,还是清缘住持这种更加专业精深的为好,读来让人心境豁然,感觉烦恼什么的都被抚去了。”另一人不以为然。
“那是自然。”有小和尚也跟着道,“清缘住持可是寺里历来最年轻的住持,佛法精深,在皈依佛教前还修行过一段时日的道教,可谓佛道皆通。只是眼下入了请愿寺,所以一门心思只潜心修行佛法,来寺里的百姓有一大半都是奔着听清缘住持诵经来的。”
“我看未必。”他对面的小和尚立马反驳,“也有很多人是因为清弥法师来的。清弥法师不仅人温柔,懂得还多,学识才能甚至不比寻常书生差什么。”
“那又怎样?等着瞧吧,今年浴拂礼上当选住持的肯定还会是清缘住持!”
……
书生们都还没说上几句话,小和尚们倒是各个辩得面红耳赤,压根停不下来。
“既然辩不出结果,诸位又都对两位法师这般敬仰,不如玩个游戏一决胜负。”有人出声打断,“刚刚送纸的公子也一起吧。”
薛适欲跨门离开的脚一顿,闻声朝对面看去,那人简单一身白衣,头上罩着帷帽,看不清神色。
小和尚们也止了争执,众人都来了兴致,屋内渐渐安静下来。
“什么游戏?”
“两位法师名中都含‘清’字,不妨以‘清’为令依次作诗,支持清缘住持的为一队,支持清弥法师的为另外一队。答不上来的人,则需要完成在坐任意一人提出的一个要求,最后对出更多诗句的队伍视为今日辩论的获胜方。”
“姑娘的主意甚好!”气氛瞬间热络起来,各个跃跃欲试,“谁先开始?”
那姑娘漫不经心地环视了一圈,不知是不是错觉,薛适总觉得她刚才好像看了自己一眼。
“这位公子先来吧,然后依次向右。”那姑娘指道。
薛适抬眼一看,如此一圈下来——她是最后一个。
第一个书生折扇一挥,不假思索道:“清冰一片光照人。”
“渚清沙白鸟飞回。”
“清……清……”第三个是个小和尚,想半天也没对上,只好认输。
不等在坐的人想好该提什么要求,那姑娘已经开口:“刚开始玩,就简单问小师傅一个问题吧。”
薛适微微扯了扯嘴角,不太相信会是“简单”的问题。小和尚却深感幸运,眼巴巴等待着。
“为什么长临书院的人只单单来请愿寺设宴?”
果然有坑呐……
这看似是一个问题,但其实在回答的同时,已经默认了长临书院的书生在宴会时基本不去别处,只来请愿寺。
不过薛适也很疑惑这点。
文人墨客大多喜欢在清新雅致的山川竹亭间流觞曲水。几百年来,还是第一次听闻读书人选择聚于寺中。
“哎呀,这个问题应该问我们呀。”有书生按捺不住想要回答,小和尚倒是不慌不忙,回忆道,“那得从三年前说起。当时城里突然遭了瘟疫,源头不知怎么回事,居然在长临书院。虽然刺史已派人及时封了书院,但还是人心惶惶。
不过麻烦的是科考在即,即便很多人瘟疫爆发前后都在家温书并没在书院,但流言纷扰,没人敢为赴京赶考的他们提供住宿,只有清缘住持愿意收留他们,不仅提供食宿,还亲自为他们诵经祈福。最后不仅瘟疫得以平息,就连考中的书生人数也是长临书院近些年最高的。似乎就是从那以后,书院的人开始常来请愿寺了,久而久之我们也跟着书院来的人学到不少知识呢。”
薛适没想到背后竟是这样的原因。
当久负盛名的书院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炼狱时,是请愿寺和清缘住持,愿意扫去不属于长临书院众人的所有病灾与尘埃。
不过在坐的人显然对这事已经了熟于心,因此并未太过震撼。小和尚刚说完,下一个书生就迫不及待地对上了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
“红掌拨清波。”
“木落潭水清。”
……
越到后面越不好对,更别说薛适是最后一个。她咬唇冥思苦想半天也没对出来,倒是隐约听见周边有人似乎用气声说着什么。抬眼望去,还不等薛适再开口,有书生已先一步道:“这位小公子怎么一直看那姑娘?”
薛适:“?”
那书生是一轮开始的第一个,薛适最后一个对完接下来就又轮到他了。
可能是怕薛适会抢了他好不容易想出的句子,赶忙见缝插针:“诶,既然对不上来,不如就罚你嗯……离她近一点对视吧。”
书生灵光乍现,很是兴奋地出主意,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乐得看热闹,各个七嘴八舌提议道:“再加一条,不许眨眼,什么时候坚持不住什么时候结束。”
薛适一言难尽地干笑了声,又看了眼对面那人,只听她声音懒懒的,却带着迫人的语调:“是要我过去?”
薛适忙摆手摇头。
那姑娘没听见回答,转过头要看时,身边一阵风轻轻落下,清爽的微凉裹挟着周身的空气,都带上了她身上缭绕的墨香,薛适已坐在她身边,轻声道:“开始啦。”
午后的阳光穿过镂空的雕花窗,投下细碎如金的光影,隐隐洒落在临窗的薛适身上。
初秋的微风拂过对面女子帷帽四周的纱,那一瞬间,两人交错碰撞的视线仿佛能刻下空气的纹理。
帷帽之下,隔着面具的背后,那双眼噙着清浅的笑意,好整以暇地看着对面的薛适瞪红了眼一眨不眨,还微张着嘴巴,活像只乖巧温顺的呆兔子。她勾了勾唇角,轻笑了声。
“傻瓜。”
薛适下意识眨巴了下眼,很是茫然地看过去。
这一眨眼,她整个人瞬间惨兮兮地泪流满面。薛适转了转酸涩的眼,竭力将泪水圈进眼眶,看向对面的人。
眼前晃过一抹白,距离被悄然拉近。薛适看见对面的人微倾着身子,眼中笑意促狭,正凝视着她。
“直到相思了无益。”
薛适这才听清刚刚那句气声的内容。虽然晚了,但她还是立即接道:“未妨惆怅是清狂?”
惩罚结束,一局终了,最后是支持清缘住持的队伍赢了,众人起身离开约好改日再聚,几个小和尚则是刚一出门就被抓回去罚抄经了。
见人走得差不多,薛适才开口道:“殿下这是……”
方才江岑许一开口薛适就听出来了,所以才会答应留下跟着对诗。
抬眼看向眼前很久没见着影的人,薛适后知后觉发现,这还是她第一次见江岑许穿白,像是清润如山林月下的谪仙,简单而耀眼,和平时的感觉截然不同。
许是不常见,薛适莫名觉得好像哪里怪怪的。
江岑许却并未发觉,她摘下帷帽,轻飘飘看了薛适一眼,没有答话,反倒有些嫌弃地啧了声:“薛待诏的诗文水平是遁出红尘,打算出家了么?”
*
清冰一片光照人:唐·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木落潭水清:唐·李白《观鱼潭》
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
2024.10.5:原本的“大祭礼”改成“浴拂礼”啦,因为写第四卷后面时要写祭祀的情节,上网查了下,发现大祭礼是清代皇陵祭祀的活动,不是很符合佛家的感觉,所以改成了“浴拂礼”,“浴”和“拂”都给人驱除尘埃的洁净之感,也和“浴佛”形似,就起这个名字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清狂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