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难民乱战

陶源白日观察这殿里的众人,走路行事都极有规矩,现在为何会忽然如此忙乱?发生什么事了?陶源心中惊疑。

忽然传来“咣当”一声,似乎是有人跌倒。

一男子大声责问道:“怎么这么不小心?笨手笨脚的。”

“对不起,对不起,我马上收拾。”一人小心翼翼答应道,声音微微颤抖。

陶源正屏息听着门外的动静,忽然有人轻轻拍门,是何好的声音:“陶姐姐,你睡了吗?”

“没睡,你进来吧。”陶源急忙应道。

何好一闪而入,道:“陶姐姐,我来陪你。”

陶源正发愁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抓住她问道:“外面发生何事?”

何好似乎有些紧张,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来,道:“大大哥说没事,叫你不要担心。让我今夜陪着你。”

陶源一阵疑惑,还未回答,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有人喊着:“来了,来了。”

又是一阵众人忙乱的脚步声。

陶源走到门边,想要打开门去看个究竟。

“陶姐姐,你莫要出去。”何好敏捷一跃,用身子抵住门口,又露出为难的神情道:“好姐姐,莫要害我被大哥责骂。”

陶源奇怪道:“为何?你大哥叫你看着我,不能出这门?”

何好委屈地一点头:“嗯。”

门外忽有人叫道:“徐太医,请这边。”语气焦急。

陶源浑身一震。

何好见陶源神情不对,急忙扶住她,道:“陶姐姐,镇定。”

陶源愣愣中,终于回过神来,道:“可是他说了,这院里我可以随意走动,想去哪里都可以。”

陶源推开何好,冲出门去。只见院中跪了一地的人,都身着黑色铠甲,看模样都是武将装束,正殿里灯光通明,透过大门,泄到院中。阵阵声音传来,似乎是一妇人正在大发雷霆。

何好在身后轻轻叫道:“陶姐姐,回来。”

陶源向正殿奔去。院中的人都正混乱无措,无人阻拦她。

陶源奔到正殿门口,被人拦住。

陶源踮起脚尖,朝里面张望,只见到门口一张巨大的屏风,挡住视线。屏风下面镂空处,影影绰绰透出一排人影,都正跪在地上。

又一阵尖锐的怒骂声传来,是一名妇人气急了的声音:“你们......你们是如何办事的?......”

陶源只想进去看看到底墨曜怎么了,门口的人极力拦着她。陶源不顾一切地叫道:“让我进去。”

正殿里忽然一片寂静,稍后传来妇人的声音:“让她进来。”

陶源觉得脚步好沉重,踉跄着走进门去。

这殿门口的厅堂中,也是跪了满满一地人,陶源站在门口,几乎无法落脚,为首的是一名英气逼人的年轻侍卫,正是云盛。

云盛见到陶源进来,脸色一阵发白。

厅堂左侧悬挂着水晶珠帘,看不清里面,只听到太后恨恨的声音传来:“竟然让我儿受此重伤,你们......若他稍有差池,你们就是死一百次也难抵此罪。呜......”

陶源听到“重伤”两字,只觉得腿一阵发软,迈不开步伐。

云盛低头,沉声道:“云盛知罪。请太后重重责罚。”

珠帘后的人似乎又犹豫了,踌躇半晌,也未降罪下来。

稍后,太后似微微平复了情绪,厉声问道:“云盛,你说说,是何人如此胆大妄为?”

云盛道:“今日城外忽然来了数万难民,城门守官发现里面夹杂着瘟疫病患,便急忙关闭了城门,向君上请示。”

“君上仁爱,命人给那些难民送去粮食和避寒衣物,但那些难民非但不感激,反而拼命拍打城墙和城门,要求打开城门,说同为上鲁国国民,为何都城的人能吃饱睡暖,他们却要在城外风餐露宿。”

“君上去安抚难民,并带去数百名大夫,向人群解释,因其中有瘟疫病患,兹事体大,需谨慎安排。人群见到君上亲自前来,慢慢都安静下来,我带去的兵士维持秩序,将人群排成几列长队,让大夫逐一检查。”

“事态已被控制好,谁知那些难民中忽然出现数百名杀手,抽出刀来,见人就疯狂砍杀。还有人不停高喊,国君都骗我们的,就是想让我们都去死。场面忽然极度混乱。君上命我们去擒拿那些杀手,保护人群。我们按命令行事,转身却见到君上被数十名武功高强的刺客围住。我们都离得稍远,被人缠住,虽然想极力回到君上身边,却无法脱身。”

“幸好君上身手不凡,将那些刺客一一击杀,直到最后一名,君上竟被他砍中一刀,那时我们已有几人围过来护住了君上,那人也趁乱逃走了。到最后,我等终于控制住场面。见君上受伤严重,我等便火速将他护送回来。”

太后问道:“那些刺客是何背景?”

云盛道:“抓获的几名杀手,尚在审讯中。”

太后道:“云盛,你家世代英烈,父亲和祖父都是为国捐躯,我今日暂先不罚你......众位将士都英勇奋战,今日之事,罪不在尔等身上,你们且先退下......”

跪着的众将士脸上都露出凝重惭愧之色,迟迟不愿起身。

外面又传来一阵闹哄哄的人声,远处不断有人高喊:“出大事啦,王宫被暴民围住啦。”

云盛忽然一拱手,道:“太后,请容云盛带众将士戴罪立功。”

说完,站起身,对众将士大喝一声:“跟我走。”

满屋子的人呼啦啦瞬间走了个干净。

陶源只觉得脚步好沉重,一步一步,好不容易挨到水晶珠帘旁,掀起珠帘,朝里面望去。里面是一副宽敞的坐榻,太后正坐在榻上,双目红肿,手上还握着帕子,不停拭着眼泪。对面是一扇碧阁,阁门紧紧关闭着,挡住陶源的视线。

太后见到陶源进来,对她挥手道:“好孩子,快过来这边坐着。徐太医在里边为他诊治,我们在此候着吧。”

两个女人此时竟然都对对方生出一分戚戚之心。

陶源陪太后坐着,惶恐不安。心中想要推断下,徐太医进去了多久,现在应是什么情况,却觉得脑中一团混乱,什么都想不出来。

须臾,碧阁门打开,一位年迈长者快步而出。

太后迫不及待问道:“徐太医,我儿如何?”

徐太医面色沉着,对着太后一拱手,道:“启禀太后,君上受的刀伤并不致命,但那刀上有毒......”

太后听到前半句,本稍微宽心,听到后面,却又一惊,急忙问道:“毒?能解吗?”

徐太医道:“能解。我太医院有对应的解毒药物。我这便令人去取来。”转身,对身边的宫人交代几句,那人便飞快跑去。

徐太医又对太后一拱手,道:“伤口清创后便无大碍,太后可放心,已经夜半,您且回去休息吧。”

陶源听他这说辞,知道徐太医是希望太后先行离开,便也劝慰道:“太后,您先回去休息吧,我在此守着便好。”

太后垂泪道:“我回去也睡不着,就让我在此候着吧。”

门外忽然快步进来一名女官,几步来到太后面前,道:“启禀太后,王司徒、云司寇和其他众位大臣在偏厅议事,正等候您过去。”

太后忽然醒悟,喃喃自语道:“啊,刚才他们说什么暴民围住王宫,是怎么回事?”

太后将泪水擦干净,脸上的愁云瞬间消散,又换上一副优雅镇定的神情,站起身,整束衣物,将衣角都抹平了。

对徐太医道:“徐太医,今夜要劳您操心了。有事就立刻向我禀告。”

又对陶源道:“今夜你便守着他吧。”

徐太医和陶源急忙点头答应。

太后转身,由来人搀着,缓缓走出门去。

陶源明白徐太医为何要太后先离开,清创时需将毒血尽量挤出,陶源是知道的。作为一名医者,已见过许多生死病痛,本以为自己已经看淡了,今日才发现自己竟如此胆小卑微,心中只剩下祈祷和期盼。

徐太医和几名宫人一直忙了很久,伤口清创,上药,包扎......直到最后将所有带血的被褥地毯都清理干净,天色已经微微发白了。伤口并不深,只是流血太多,又有余毒影响,以致于他还没醒来。

陶源望着他,他昏迷着,剑眉蹙着,双目紧闭,唇色惨白,俊雅的面庞没有一丝血色,纱布几乎将他上半身都裹起来。陶源知道那下面是一条长长的伤口,从右胸斜斜向下,直到左腹。脑中忽然映出记忆中的他,站在落英缤纷间,轻轻一撇嘴,笑道“这小伤已无事了”。陶源知道那伤并不很严重,可就是忍不住颤抖,耳边似乎总是有嗡嗡嗡的声音。

忽然醒悟过来,为何会有这么多难民忽然涌向王城?还有暴民来围住王宫?这一切和自己多年前的经历是多么相似!

接下去会发生什么?那些从不曾忘记从不愿想起的记忆,忽然又在这一瞬间涌上心头,和焦灼的心不期而遇。城墙下站着的密密麻麻的难民,如暴雨般飞来的石头,火海,热浪,焦味,尖叫......陶源浑身冷汗,一阵阵心悸。

察觉到床上的人似乎微微转了下眼珠,陶源温柔唤道:“墨曜。”

他神情朦胧,迷迷糊糊道:“不要再离开我......”

陶源握住他的手,轻声道:“嗯,我在,不离开。”

他似乎弯了下嘴角,又沉入昏睡中。

你刚才呼唤的人是谁?是我,还是你寻了多年的那颗星星?猜测到答案,陶源觉得自己心疼得要立刻死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