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长相思
此行第二个驻留之地,便是长安。
一路上明惜月总念叨着“长相思,在长安”,小萍只当是念着顺口,毕竟在她看来自家小姐如此雀跃的模样不像在受什么相思之苦。
常和是关中人,对长安相对熟络,于是明惜月便让他当向导带她吃遍长安美食。
因为明惜月这一路逐渐发现,常和这人看着粗壮、心思却细,时常不经意间释放对小萍的关心。
不过她一时拿不准这关心代表什么,便想借着这一路再考验考验常护卫的品性。
明惜月前世也曾去过西安,三百里阿房、曾见证开元盛世的大明宫都已不在,十三朝古都只留下了城墙,令人唏嘘不已。
而今世再步入长安,虽然并未经历黄巢、五代的战火损毁,但前朝的宫墙、皇城也已破败不堪,甚至许多青砖都被民众拆去铺了自家宅院。
她不禁感慨,这也算是传承某种中华传统美德了,毕竟摆在那里不用白不用……
当年八水绕长安之景如今已难再现,长安城已现败落之态,想来是过眼繁华终须烬。
明惜月随即想到,不知道今世繁华罔极的东京汴梁城,还能热闹多少年?
不过常和并没给她继续怀古抒情的机会,很快明惜月就转头沉浸在疯狂补充碳水之旅了。
常和本以为让他当“美食向导”只是少爷嘴上随便说说,直到见韩少爷随意坐于路旁大口吃着羊肉、甚至让摊主再上两个馍的时候,方才确信他家少爷当真从不说假话。
而小萍看着眼前的小姐埋头猛吃着水盆羊肉,哪里还有当年那个东京贵女的样子?于是忍不住提醒道:“韩少爷如今哪里还像什么文人才子,这吃相与市井脚夫何异?”
没成想,明惜月听到小萍的话,只略从盆里抬起头骂了小萍一句“假清高”……
临走时,明惜月还捎带上了几个现烤的胡饼,说闻着太香了买了路上吃。
小萍对此很无奈,而常和则意外于眼前这来自东京都城的富家公子哥,竟如此喜爱民间吃食。
许是这两日玩得太累,离开长安城时明惜月在马车犯着食困,半梦半醒间似见到了前世电影里出现过的长安。
她看到了那花萼相辉、仙鹤飞舞、万国来朝……也看到了那“美人如花隔云端”。
待明惜月从梦中醒来,回头早已不见长安城的踪影。
于是,她又在心里默念起了太白的诗: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而今世这九天之上,也不见她明惜月的意中人。
出了长安之后一路向西,在常和的建议下一行三人抓紧赶路,并未沿途做过多停留。
一日休息时,明惜月拿出提前预备的舆图,问常和还需几日抵达兰州。
小萍一时没在意,出去方便回来后便看见自家小姐正和常护卫聊着行程:
“若出了兰州再往西走,这一路是否太平?”是小姐在问。
常和似认真思考了一番,随后问道:“少爷,你这究竟是打算去何地?”
只见明惜月笑了笑,说道:“打算去敦煌……也就是,去沙州。”
得知自家小姐执意要去一个远到舆图上几乎都看不见的地方之后,小萍很是生气。
她冲过去质问自家小姐,问她敦煌到底有什么呀?
明惜月并未直说,只回复自家侍女说等到了便知道了。
于是就在马上抵达兰州时,明惜月和小萍竟相互置起气来谁也不服软,倒让常和有些手足无措……
最后,念及自身职责所在,常和也不得不帮着小萍姑娘一起劝韩少爷放弃:
“少爷,如今陇右一带虽有驻军,比战争年代太平许多,但是兰州去敦煌路途太长,一路都是荒漠戈壁。”
“少爷身体娇贵、况且还有女子随行,怕是路程艰险会难以承受……”
明惜月自认十分有眼力见儿,见小萍和常和竟站在一条阵线上反对她,自己一打二想来并无胜算。
所以她决定暂且搁置此议题,等到了兰州再做打算。
等到了兰州,一条大河穿城而过,常和告知小萍和韩少爷,说这便是黄河。
前世的明惜月曾见识过汹涌的黄河上飘筏子的画面,一时有些意外:眼前这流速和缓、水清沙白的河道竟然是黄河?看来今世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明惜月心想。
而小萍听后只觉得震惊,一条河竟然可以这么长?
见小萍惊讶的模样,明惜月直笑她没见识:“没想到吧?咱们往年在历城、汴京,甚至这一路向西途径的都是这同一条河流……”
说到兴起,明惜月还忍不住拽起了长篇大论:
“这河水啊就这么一路向东、奔向大海,无论等多少年后、时移物移、朝代更替,这条河也始终一直这么……”
结果没等她说话,老实巴交的常和突然打断她说道:
“少爷其实这条河还是有变化的……现在是旱季、等到了雨季水会变高,而且河道总在变,十年后和十年前这河水的走向就不太一样了,而且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小萍见自家小姐说话难得碰了楞钉子,没忍住笑出了声,而明惜月也早已将白眼翻了好几遍。
几年后,见到长江后时明惜月曾感慨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那时小萍才明白,原来当年面对黄河时自家小姐竟也有着类似的慨叹。
只是小萍不明白,自家小姐小小年纪,为何总爱感慨这般“逝者如斯”呢?
到了兰州的明宅,门口侍从在接到名帖时并未直接放行,只推说家主不在难以核实身份,遂请他们三人先行回去。
明惜月不禁感慨自家兄长未免也太谨慎了,哪儿有远客登门连口茶都不给喝的道理……
但是念及总不能到了兰州家门口还“过门不入”,于是她强行让小萍亮明身份,坚持先进门拜访明家少夫人说明情况。于是不久之后,崔家姐姐忙命人请了她和常和进了门,还亲自到正厅迎接。
经年未见,明惜月见嫂嫂未有过多变化,只是身量渐显、孕相十足。
而崔氏夫人见到“惜月妹妹”时却大惊失色,几个月舟车劳顿穿着半新不旧男装的明惜月,哪里还有当初那个深居简出的闺秀模样?
明少夫人亲自安排好明惜月和小萍的房间,又命人给常和收拾了落脚地,明惜月嘴甜得直夸嫂嫂贤惠。
洗去一身风霜,晚上明惜月主动去了书房,亲自去向自家兄长请罪。
刚一进门,明惜月就向兄长行了大礼,检讨自己自作主张、不请自来,认错态度非常积极。
随后又企图以情动人:“奈何小妹实在是思念兄长嫂嫂,也想第一时间见到未来子侄,所以才不远万里、餐风露宿、一路跋山涉水好不容易这才再见到兄长……”
小萍站在一旁忍笑,感慨自家小姐演技真好,恨不得泪洒当场了都。
而明长弦则一直脸色铁青,也不顾一向娇惯的妹妹风尘仆仆,只一味沉默地让她就这么跪着。
此时的明惜月自觉理亏,便也一直长跪在兄长面前请罪。
其实她心知明长弦是个冷面心热的老好人,绝不会过分责难她。
只是一年半载过去,她仰头望着眼前在西北久经风霜的兄长,一时竟真生出几分感怀来,正是: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于是,明惜月没抑制住情绪,又深情款款、满含热泪地唤了好几声兄长,才让明长弦最终开了口:
“真拿你没办法……这几天在家中好好呆着,不许乱跑。”
见小明大人似十分头疼般不住按着太阳穴揉捏,明少夫人连忙笑着叫惜月起身说话,姑嫂二人相视一笑,知晓今日关便算是过了。
小萍其实也并不真的担心自家小姐被少爷责罚,从小到大明惜月闯过的祸事何止百件?
虽然自家小姐时常抱怨兄长严苛,但是哪次大少爷不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小萍不禁感慨:小姐啊,不知是几世修来的,有这样疼爱她的父母兄长……
晚上,明惜月和嫂嫂说着体己话,明长弦主动找到小萍,询问自家妹子这一路可受过什么委屈没有。
于是小萍十分客观地回复道:
“少爷不必担忧,小姐这一路游山玩水很是开心,在护卫常和的保护下并未遇到什么危险。”
“只是小姐独居历城,时间长了难免思念大少爷和老爷夫人,还经常收到少爷书信后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
“这次,也是小姐收到少爷书信后难过得很,才会在得知少夫人怀孕后,任谁也劝不住地一定非赶来金城……”
明长弦听罢,只无奈地笑了,直说自己这个妹妹当真是个讨债鬼。
可小萍没听到的是,明长弦出门之时低声念叨说:
“只怕小妹之所以收到书信难过,也并不全是因为我这个兄长的缘故。”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