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那道阴影
2019年11月。
北国的冬日,虽然室外寒风呼啸,但阳光依然毫不吝啬的挥洒下来!
落在林淑华家那个朝南的阳台上。
室内已经开始供暖,三层玻璃的窗户密封性良好,屋内暖意融融!
这是一个被精心打理的小小世界,不足六平米,却是林淑华退休生活的慰藉。
几盆绿萝郁郁葱葱,肥厚的叶片沿着花架垂落,形成一道小小的绿色瀑布。
长寿花正当时令,一簇簇粉红色、鲜红色的小花,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给这肃杀的季节增添了几分不合时宜的鲜活。
还有几盆蝴蝶兰,叶片修长碧绿,姿态优雅,在温暖的阳光下,已经长出了几个花苞,不出意外,元旦的时候就会盛开!
林淑华拄着拐杖,拿着小巧的喷壶,细致地给每一片叶子喷上水珠。
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微的彩虹,旋即消散。
她动作缓慢,这也是之前摔跤后形成的经验!
林淑华当了一辈子警察,从最早的打字员,到后来的信/FANG科、法制科,40多岁就已经是二级警督了!
直到47岁的一天,她在公安局突然昏倒,送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可能是脑瘤!
但那是1995年,当地的医院设备落后,也没有神外科室,她只能先保守治疗。
1996年转到北京的医院时,肿瘤严重到压迫视神经,她已经处于半失明状态。
医院虽然紧急给做了开颅手术,但因肿瘤位置不好,紧邻脑干部分,无法全部清除,导致术后林淑华的小脑神经受到影响,无法再工作,只好办理了提前病退!
幸好两个孩子陈波和陈静争气,先后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留京,在2003年的时候,家里买了房子,林淑华就被接到了北京!
丈夫陈建川之前是检察官,2007年他到了60岁退休,也来到了北京;但他有律师证,因此还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继续从事法律工作。
虽然大家生活在了同一个城市,但这些年也不算特别顺当!
2006年,林淑华自己在家,接电话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导致股骨头骨裂,躺了三个月才痊愈,之后家里请了钟点工做饭,她走路就变得缓慢且小心翼翼!
2010年,林淑华的脑瘤复发,又在北京的医院做了第二次开颅大手术,这次术后恢复良好,但这种大型手术对于一个62岁的人来说,也是元气大伤。
在家里还能拄拐杖慢慢行走,出门就只能坐轮椅了。
这些年里,陈波买房,结婚,生子,创业、离婚。。。。
陈静和丈夫则是丁克,两人都忙,一直也没要孩子。。。。
退休这么多年,林淑华的生活早已被简化成几个固定的程式:侍弄花草、读书看报、每周一次的聚餐、偶尔亲戚来京的拜访,还有寒暑假来小住的孙子陈思齐。
陈波离婚后,就给儿子办理了住校,只有寒暑假可以在林淑华这边常住。
日子像一条平稳流淌的溪流,波澜不惊,她已习惯了这其中的安定。
再过半年,陈思齐就要中考了。
思齐的母亲已经和陈波说好,如果成绩好能直升本校的高中部,那就还在国内念书;如果分数不够,不能上重点,那就去她所在的澳大利亚念高中。
陈思齐从小聪明,就是有点贪玩,初中开始迷上了篮球,但初三这一年,已经收敛了许多,用功得紧。
林淑华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亲自把孙子带大,但毕竟是唯一的孙辈,还是非常亲昵的。
她甚至悄悄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红包,就压在床头柜的抽屉里,只等着中考结束,陈思齐拿到直升通知书的到来。
“妈,东西都收拾好了吗?我们得出发了。”
女儿陈静的声音从客厅传来,打断了她漫无边际的遐想。
林淑华应了一声,放下喷壶。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体检日。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个例行公事,但对于她这个年纪,且做过两次大手术,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却是一件需要全家动员的“大事”!
陈静已经利落地准备好了所有东西:身份证、保温杯、帽子围巾手套。
她看着母亲,眼神里混合着关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她自己工作也很忙,出版社的翻译项目签了合同,偶尔还有国际会议的同传工作,有时还需要出差。
但照顾母亲,是她从未松懈过的头等大事。
家里的保姆小张帮着林淑华穿外套和鞋,小张来自甘肃,手脚麻利,性情憨厚,在林家做了三年,早已成了家里的一份子。
“外面风大,妈,您把这个围巾也戴上。”
陈静走上前,把一条厚厚的羊绒围巾给林淑华严严实实地裹上。
然后,她们像过去三年中的许多次一样,配合默契。
陈静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母亲的手臂,小张则熟练地将墙角的折叠轮椅打开,推到最方便的位置。
林淑华在两人的搀扶下,缓缓地坐了上去。
她心里总觉着,坐上了这个,自己就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需要人照顾的“老人”了。
但腿脚确实不大利索,体检中心的流程又长,由不得她逞强。
轮椅的胶皮轱辘压在楼道光滑的地面上,发出均匀而轻微的声响。
电梯下行,将她们从那个充满阳光和花草清香的宁静小窝,带入到了北京冬季干冷的户外空气中。
寒风像细密的针,试图穿过厚厚的衣物,陈静下意识地帮母亲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
幸好离小区的停车场不算远,三人上了车,陈静打开暖风,车子缓缓开了出去。
体检中心环境很好,窗明几净,暖气也足,穿着白色护士服的工作人员耐心的回答大家的疑问。
小张推着轮椅,跟在陈静身后,穿梭于各个检查室,像驾驶着一艘小船,在由人群组成的河流中艰难前行。
“林淑华,请到3号彩超室。”
“妈,抬一下胳膊,量血压了。”
“奶奶,我们来抽血,您稍微忍一下,很快就好。”
“胸部X光,亲属不能陪同,病人听指令不要动!”
声音嘈杂,指令纷乱。
林淑华大多时候只是沉默地配合着,像一尊温顺的、被岁月磨平了所有棱角的雕像。
每年的体检,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整个体检过程耗时近一个多小时。
结束后,陈静没有着急回家,而是把车开入附近一座写字楼的停车场,这里有一家很有名的日式拉面。
三人吃了热乎乎的拉面和牛肉饭。吃完饭,陈静开车回家。
回家的路上,车厢里很安静。
林淑华靠着车窗,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光秃秃的枝桠,她有点累了,心里只想快点回到她那个暖洋洋的小家去。
之后的几天,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阳光依旧每天准时撒遍阳台,花草依旧。
那天的体检,像投入湖中的一颗小石子,涟漪散尽后,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陈静偶尔想起来,会提一句:“体检报告应该快出来了吧?”但语气里并无特别的担忧。
直到第三天的下午。
林淑华的体检,留的是陈静的手机号码。
而她正在自己的书房,翻译着书稿。
“阴影……?”陈静的声音忽然拔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一根被骤然拉紧的琴弦。
“什么阴影?在哪儿?”
“肺部?……多大?……性质不确定?”
陈静的心一沉,不好的预感充斥心头!
“……最好再做个CT才能确认?……好的,我明白……谢谢您。”
电话挂断了。
陈静保存好电脑里的文件,开始行动!
她先是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人脉关系——同学、朋友、同事,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出去,询问着同一个核心问题:“哪家三甲医院的呼吸科或者胸外科最强?能不能挂上号?最好是能加急的!”
现实很快展示了它冰冷而坚硬的一面。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全国最顶尖的医疗资源。
协和、301、朝阳、中日友好……这些名字如雷贯耳,是无数患者心中最后的希望灯塔。
然而,这些灯塔的光芒,需要穿越一片浩瀚而拥挤的人海才能抵达。
“静静,不是我不帮你,年底了,各大医院都人满为患。专家号?提前一个月都未必抢得到!”
“陈姐,我们这边呼吸科的号,光排队等常规检查就要两三周,加急?除非有特别硬的关系,或者病情特别危急……”
“阿姨的这个情况,光是挂上门诊号还不够,关键是开了检查单之后,排队做CT还要等很久。时间……唉,都耽误在等待上了。”
电话里反馈回来的信息,让陈静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她坐在电脑前,手指飞快地点击着各大医院的官方挂号平台和知名的挂号APP。
屏幕上,那些代表着“已满”或“无号”的灰色方块,刺眼地连成一片,像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
她仿佛看到,在那一个个灰色方块背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个像她一样焦急的家庭。
他们带着厚重的病历和沉重的心情,汇聚到北京,像无数条溪流汇入大海,将这城市的医疗资源稀释。
一下午的时间就快过去了,陈静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仍在不停地打着电话,对比着不同医院的信息。
终于,陈静在给宣武医院的电话中听到了好消息,这里的CT室有三天后的名额,只要医生开检查单就能做。
陈静迅速的进入宣武医院的官网,并抢到明天下午的号码。
第二天到医院,医生看过陈静准备好的体检中心报告,马上开具了胸部CT检查单。
林静之后去窗口排队缴费,再去CT室登记,护士告知三天后带病人来做检查。
费用:宣武医院胸外科医事服务费50元,胸部CT332元。
知识点:体检查出肺部有阴影,为什么需要去做胸部CT?
“肺部阴影”就像在人群中远远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而“胸部CT”则是走近了,从不同角度、更清晰地看这个人的正脸、侧脸和细节。
胸部X片的局限性,是看得太“模糊”:
体检中心做的检查,大部分都是胸部X光片。它就像把一个立体的肺脏压扁成一张平面照片,所有前后重叠的组织都投影在一起。这就导致血管、肋骨、心脏、横膈膜等结构会和肺部病灶重叠在一起,形成所谓的“阴影”。
而这个阴影可能只是一个正常的结构,也可能是病变。
它的分辨率比较低,对于微小的结节(尤其是小于1厘米的)、早期的磨玻璃影、或者被骨骼挡住的病灶,X光片很难发现,或者看得不清楚。
而且缺乏细节, X光片无法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密度、边缘(有没有毛刺)、内部结构(有没有空洞)等关键特征。
所以,胸片上的“阴影”是一个非常笼统和初步的发现,它本身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
胸部CT的优势:看得更“清晰”!
胸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相当于对肺部进行“切片式”的检查,一层一层地看,具有巨大优势:
1.极高的分辨率:能发现毫米级别的微小结节,这些在胸片上根本看不见。
2.三维定位:可以精确判断病灶在肺里的具体位置(哪个肺叶、哪个肺段),以及它与周围血管、气管的关系。
3.显示关键特征:CT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的以下特征,帮助医生判断其良恶性:大小和形态:是圆的、还是不规则的? 4.密度:是实心的(实性结节)、还是像云雾一样的(磨玻璃结节)?或者是混合的?
5.边缘:边缘是光滑的,还是有分叶、毛刺(恶性征象)?
6.内部情况:里面有没有钙化(良性征象)、空洞或空气支气管征?
关于增强扫描,如果需要的话,有些病患要做增强CT(注射造影剂后做增强CT,可以看病灶的血供情况,恶性病灶通常血供更丰富)。
做胸部CT的根本目的是对“肺部阴影”进行定性诊断,也就是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这个“阴影”的可能性有很多,从完全无害到需要警惕的:
1.可能是良性情况(占绝大多数):炎症:肺炎、结核球、炎性假瘤等。
2.或者陈旧性病灶:以前感染后留下的疤痕(纤维灶、钙化灶)。
3.或者是血管影:正常的血管在胸片上重叠形成的假象。
4.少数是先天性结构:如动静脉瘘等。
5.而需要警惕的情况(占少数)就是肿瘤!
可能是原发性肺癌,也可能是其他部位转移来的,包括:癌前病变、某些不典型增生等。
只有通过胸部CT,医生才能排除胸片上因重叠造成的假象,明确阴影的性质,初步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再决定下一步方案。
如果CT显示是典型的良性特征(如钙化),就可以放心,定期观察即可;
如果CT显示有可疑的恶性特征,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穿刺活检、支气管镜等。
如果CT显示是炎症,可能需要抗炎治疗后复查。
总结:
体检胸片发现“肺部阴影”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但它本身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做胸部CT目的是“拨开迷雾,看清真相”,避免漏诊早期肺癌等严重疾病,同时也让绝大多数良性情况的人放下心来。
请务必遵从医生的建议,及时完成检查。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