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谢长明命人撤去棋局,奉上热茶,柳絮已走近十日,夏昀崧不提,他亦不追究他私下联系阿鸢,用凤令放走柳絮一事。

他本也没认为能成功,只柳絮回不去对他们局势更好,回去亦无伤大碍。

谢长明心如明镜,只派人追杀,若能成即好,不成也不怒。

更何况阿鸢既以出面,自是不希望他赶尽杀绝。

柳絮既走,他便当夏昀崧身边没有出现过这个人。

他太了解夏昀崧,正如夏昀崧太了解他。

十几年前上京城便有双子之名,即赞他和夏昀崧英才,他们亦如知己般惺惺相惜,只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岔了路。

他成了远贬的禹王,夏昀崧成了家破人亡的恶徒。

可谁又能料到如今他们一如幼时玩笑那般,一人君,一人臣。

年少心愿已遂,只可惜身前人终究亲近少,恭谨多。

他夏家宁远王封号被夺,而夏昀崧尚未获官爵,明面上赋闲在家,可朝中众人谁见了夏昀崧不恭谨称呼一句:夏大人。

反应再慢的人都该明白,夏昀崧早已和禹王交好,暗中密谋,否则一切岂会这么顺利?

那京中探子都还没来得及出城报信,上京的牌局又被洗了两番。

林全释看似聪明,实则不过是禹王踩着上任的棋子。

只有林氏一党和周家着了他的道,跟他走上贼路。

如今的上京,早已是新皇说了算。

只恨夏昀崧老谋深算,早已明了自己和夏氏母子的处境,果断同禹王联手,保了夏氏旁系荣光。

可惜夏氏嫡系一族被屠,凭白留个狡诈多智的夏昀崧。

“昀崧当初扬言一人之下,如今可还有心思当个夏丞相玩玩?”桌上的热茶还生着白气儿,谢长明端起茶盏吹了吹,茶香四溢,白雾遮去他打量的眼眸。

夏昀崧闻言浅笑,“幼时年轻,口气猖獗。如今才知这位置责高任重,非德高望重者,不能任也。如今我只想在家中多休憩些时日。”

“再者,夏氏嫡系一案还有疑情,我亦想尽快查出真相,已告慰我父母在天之灵。”

谢长明垂眸,“也是,前两年你苦心为我谋划,如今逆臣得除,你是该好好休养,户部那儿有个闲职,你先挂靠过去。”

“待你修养好,再行提迁。”

“至于夏氏嫡系一案,我已命刑部特调查案高手专职处理此案,务必追查出真相。”

“如此,谢过陛下。”夏昀崧起身行礼,若是他亲自追查,效率自是不如刑部查案官员。

只是……自他返京两年以来,便委托刑部的人查案,收效甚微。

夏昀崧神色有些疲倦,真的能查出来吗?

夏府附近居住的人口供都录了好几遍,他早已翻阅,并无异常。

夏平南走前说是陛下死士动的手,他这段时间也从这个方面深究,刑部大门走了好几遍。

可死士行动向来诡异,自先帝暴毙于欢榻上后,再无人知晓其踪迹。

如今谢长明亦不知晓这群人在哪。

只有找到他们,夏氏一案或许才能有新线索。

三日后的,河间郡。

柳絮领命带人出没于上安县,密报来府,言此处有异动。

此次柳絮提前谋划,带人径直将这伙人围住,搜出还没来得及销毁的书信数封,行囊数个。

她将人押回河间城,关入牢狱之中,将书信献于谢宏青。

谢宏青展信,纸笺光滑,毫无一字。

传信人甚为戒备,他点起一盏烛火,将信纸放于火上烘烤,一瞬间功夫,纸上显出焦黄色的字迹。

谢宏青眼眸扫过,眯眼看向其中关键字眼,心中凭白生出怒气。

“呵,若非剿出密信,我还当真不知晓渤海的人竟跟突厥勾结。”

当初突厥破关,渤海亦遭此难,死伤无数。

某些人当真是好日子过够了,不知道疼字怎么写。

谢宏青冷哼一声,将信纸往身侧一众幕僚身边展开,空手狠狠拍在桌上。

柳无眠将信纸接过,扫了几眼后递给身后人传阅。

“王爷如今可有什么想法?”

禹王动作太快,径直搅乱他们的计划,可还没等他们谋出新路,突厥一事又起,当真噩耗连连。

突厥在极北,同河间仅间隔襄垣郡,虽襄垣郡代郡守魏越军同他们交好,但仍不知他具体打算。

是拥护新主,还是投靠谢宏青。

如今若是突厥真的计划破关,襄垣郡定然成为关注点。而同襄垣距离最近的河间城必定也受人关注。

届时王爷是支援,还是不支援?

若是不支援,定然成为众矢之的,遭世人辱骂。

可若是支援,他们兵力本就有限,同上京抗衡已是勉强,若抽调人手支援襄垣,日后同上京之争必然惨败。

且不用等到日后,谢长明只需趁机暗中动手脚,长乐王便毫无竞争之力。

柳无眠虽然身子病弱,可心中仍有凌云之志。他心中划过一抹狠厉,遭世人辱骂又如何?

骂得一时非一世,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势后,若有谁再提旧事,径直斩了。

眼下,谢宏青看向四周一众幕僚,“事关渤海,诸位有何见解?”

“不知是何人所谓,线索只指向渤海,还须再行观察,”柳无眠身侧的人回道。

谢宏青看向柳无眠,“柳参军,你以为?”

柳无眠浅声道:“孟兄说得不错,在下也以为还须再行观察。”

“若是贸然惊动渤海的人,只怕狗急跳墙。”

他们尚且不知是谁,亦不知他们到底和突厥人牵扯多寡。

再者,按照柳校尉的朋友提供的线索,他们所用的刀具亦是中原所造,定然还有其余势力暗中支持。

谢宏青看向柳絮,“柳丫头,东西是你亲自带回来的。你有什么看法?”

柳絮站在最末,闻言看向谢宏青,有些犹豫,“或许渤海那边的人已经有所察觉?”

柳无眠皱眉,“此话何解?”

密信一到府中,他们便当即派人前去阻截,中间丝毫没有拖延。

柳絮回忆抓捕经历,又思及她和怀风怀春两人发现那伙人的经过。

“两批人我都交手过,前者甚为狡猾,几乎察觉到同伙出事的瞬间,便把该销毁的东西销毁,四散而去。”

“而后者……..未免也太顺利了。”

虽然柳絮动手谨慎,先让人围了再行抓捕,可过程极其顺利,没有遇到半点障碍。

“若真如柳校尉所猜想的那样,那这封密信便是有人故意而为?”有人出声道。

另一人紧接着质疑,“此乃密信,信中带有长乐王府特殊印记,谁能造假?”

柳无眠眼眸微眯,当即道:“送信人可还在?”

屋中众人反应过来,匆匆唤收信人上来问话,那人只道:“收到信后便交由王爷,送信人匆匆而去,并未停留。”

有人截了送信人造假!而且这人还知晓王府密信接收的某条往来路线。

在座皆心中冷然。

谢宏青心绪绕了个圈,“如此费尽心思将我们的关注点引去渤海,意欲何为?”

“倒有些意思。”

如此人才,竟与突厥合作,他到底想干什么?他可知晓,若是突厥当真破关而入,烧杀抢掠,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

这样的结局对他有什么好处?

谢宏青想不明白。

柳无眠咳嗽两声,“他既然要让我们动,我们便偏偏不动。”

“长居河间,看看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以不变应万变,自古而然。

密信一事就像个小插曲一般,柳絮后来收到消息,王爷还是派暗探暗中前往渤海查探。

他向来谨慎,若是由此导致渤海受乱,得不偿失。

倒是柳参军这几日忧心忡忡的,柳絮好几次碰见他,他都一副愁眉样。

她和他的交道打得少,同程校尉亲近些,王府书房议事,她也不是此次参与,只同她相关的才在一侧旁听。

近几日无出差任务,柳絮好奇,暗中向程校尉打听。

程校尉心大,朗声道:“他就那德行,天天活得像别人倒欠钱似的。别管他!”

身后,柳无眠缓缓路过,凑巧听见,眼眸似冷刀般扫了程校尉一眼。

程校尉心虚看天,又扯着柳絮嚷嚷府外的欢颜楼最近办活动,那胭脂难抢,差使柳絮替她拉拉关系走后门,替他弄来几盒最新的样式,他好回家讨自家婆娘欢心。

柳絮哪能张口揽下这活儿?可耐不住程校尉一五大三粗的大汉拦着她念叨,只能舔着脸去寻欢怜。

欢怜笑着拿来精致礼盒,提及数日后的冬至节,邀柳絮过来赏烟火。

“我还邀了宋四小姐和宋老爷,还有司萍姑娘和文玄几人,到时候咱们欢颜楼也好好热闹热闹。”

那日休沐,不当差,柳絮笑着满口答应,思及到时候买些吃食来大家一起聚一聚。

过了冬至,再有两月便是蜡日,在之后就是除夕。

今年的除夕定然很热闹。

柳絮心中隐隐有些期盼。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太多事,多到当她回忆这一年时,会觉得有些像梦一般。

离开欢颜楼后,她还去看望大丫一家。

她们初进城没地方可去,母亲又患有重疾,柳絮本想自己掏钱替他们寻处出处暂居。

宋清凡从宋清溪口中听闻此事,索性接了她们去宋府。

她亦不白养,几个小丫头、小伙子常在府中打杂做活。宋清凡也按例给他们银钱,还寻了个大夫替他们母亲治病。

一切似乎都在好起来。

柳絮走在大街上,各种吆喝声,喧哗声,处处皆是,全是人间烟火气。

谁能相信这个地方几个月前曾经历人间惨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