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传承

夏去秋来,摩文仁贤和的身体已大致康复,战争的阴影虽未完全从眼底散去,但那份属于武者的锐气与沉静已重新回到他身上。他与植芝盛平之间,经历生死别离后,情感愈发内敛而深厚,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便能洞悉彼此心意。

战后百废待兴,人心惶惶,旧有的秩序与信仰崩塌,新的尚未建立。一些人沉沦,一些人迷失。植芝的陋室,却仿佛浊世中的一方净土,渐渐又吸引了一些前来求教的身影。他们之中,有迷茫的年轻人,也有希望在武道上寻求新方向的中年人。

植芝来者不拒,但他传授的,远非仅是技法。

这一日,秋风送爽,庭院中聚集了七八名求教者。植芝让摩文仁与一名身材高大的弟子进行演示。那弟子力气刚猛,攻势凌厉,而摩文仁并未硬碰,他的身形步法依稀可见空手道的根基,却又融入了植芝所授的圆转与灵动。他引导、化解,将对方的力量如同引水归渠般导向空处,最后以一个看似轻柔的按掌,让对方失衡后退,稳稳站定。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刚柔并济,与植芝纯粹的“柔”有所不同,带着摩文仁自身鲜明的印记。

求教者们看得目眩神迷,又有些不解。

植芝适时开口,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武之形可变,其神不移。摩文仁先生所演示,便是以其‘刚’之基石,融‘柔’之流转,自成一体。你等习武,不必强求与我相同,当寻己身之‘气’,明己心之‘道’。”

他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合气,非止于技,更在于心。在于化解争斗,调和自身与外界。如今世间,纷乱初定,人心浮动,更需此‘和’之精神,由己及人,由近及远。”

摩文仁站在他身侧,听着这番话,心中豁然开朗。他明白了植芝先生的深意。传承,并非复制一个植芝盛平,而是要将这种“调和”、“不争”的精神内核,与学习者自身的特质相结合,生根发芽,开出不同的花。

他自己,便是最好的例证。

从此,摩文仁不再仅仅是植芝的追随者与守护者,更成为了他传承道路上最得力的臂助与诠释者。当植芝阐述那些精微的“气”之理时,摩文仁往往能以更贴近实战、更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求教者拆解演示。他的存在,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esoteric and the practical.

植芝负责指明方向,如同灯塔;而摩文仁则如同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帮助后来者渡过具体的险滩暗礁。

他们开始一同整理、完善植芝的武学体系。摩文仁将自身对空手道刚柔流的深刻理解融入其中,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丰富了“合气”的理论。有时,两人会因为某个技法的原理或表述方式争论至深夜,但这种争论是纯粹而积极的,是思想与智慧的碰撞,反而让他们的武学体系愈发严谨与丰满。

在植芝的鼓励下,摩文仁也开始系统地整理、传播他所继承和发展的刚柔流空手道。他将植芝“气”与“调和”的理念,引入空手道的教学之中,强调心性的修炼与力量的掌控,而非一味追求杀伤。这使得他的空手道在战后追求和平与精神重建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小小的陋室,俨然成了两种武学思想交汇、融合、并各自蓬勃发展的温床。植芝的“合气道”与摩文仁的“刚柔流”,如同并蒂莲,同根而生,又各展芳华。

前来求教的人越来越多,陋室已显拥挤。但植芝与摩文仁都无意追求恢弘的场址。他们更注重精神的传承与人格的熏陶。在这方寸之地,他们播撒下的,是武学的种子,更是对和平、对生命、对“道”的敬畏与追寻。

秋叶纷飞,落在庭院中专注修行的人们肩上。

植芝与摩文仁并肩立于廊下,看着眼前的光景。

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关乎未来与传承的使命感,在他们心中悄然升起,并紧紧交织在一起。他们的“道”,在历经个人的情爱与时代的烽火后,终于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开始了新的篇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