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宫中的灯火在昏暗中微微闪烁,温暖的烛光在大殿内摇曳,随风轻轻颤动。外面寒风凛冽,带着雪花的刺骨凉意穿过未关紧的窗棂,吹拂在李昭昭的面庞上。她微微皱眉,眼神里透露出一丝烦躁。连日的疲劳和突如其来的寒气让她的思绪变得沉重,似乎每一刻都在逼近她的极限。
她独自坐在御书房内,桌上摊开一卷卷密密麻麻的奏折,旁边堆积的公文堆叠成小山。她的眼睛有些泛红,精神恍惚,仿佛每一寸肌肉都在向她发出疲惫的警告。她缓缓合上最后一卷奏折,指尖微微发凉,揉了揉眉心,试图摆脱脑海中无尽的杂乱。
夜已深,她原本打算稍作歇息,宫人已经在一旁候命,准备端上安神茶。
然而,就在她准备放松时,外殿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沉寂的夜空。那声音迅速逼近,李昭昭没有回头,神情依然平静,心底却悄然升起一丝不安。
“陛下!”一个内侍的声音急切且颤抖,“有急报!”
李昭昭微微皱眉,眼神暗沉。她知道,这个时刻,任何急报都不可能是什么好消息。而且,内侍声音中的颤抖让她隐隐感到一丝不对劲。
“不必多言,进来。”她冷静地指令道,心头的警觉让她有些隐隐不安。
内侍急匆匆跑进来,额头上满是汗水,神色慌张不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身体止不住的打颤。
“陛下……肃国公,肃国公……他……”
李昭昭依旧低头批阅奏折,语气淡然,仿佛并未听到来人语气中的急切和异常。她的心却在这一刻骤然紧绷。肃国公?沈怀庭?他能出什么事?
“说。”她简短而冷静地回应。
“陛……陛下!肃国公……肃国公薨了!”内侍向李昭昭报上噩耗,却将头深深的低埋,不敢看这年轻帝王听到消息的反应。
内侍的话音刚落,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
李昭昭的手握着朱笔的手微微一顿,指尖因用力过猛,指节泛白。笔尖与纸面轻微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内显得格外刺耳。那一瞬间,她没有说话,也没有抬头,就像这句话并未真正落入耳中。
“你说什么?”她的声音出奇的平稳,却让人心底发寒。
侍卫跪伏在地,声音有些颤抖:“肃国公沈怀庭,今夜暴毙于府中,太医院……太医院初诊是突发心疾。”
朱笔落地,滚了一圈,沾染了一抹猩红。
李昭昭的第一反应,不是悲伤,而是震撼。
沈怀庭——她的战友,最信任的心腹,几乎是她唯一能够依赖的人。她与他并肩作战,无数次地一起并肩冲锋,战场上共同浴血厮杀,他们用默契的眼神交换战术,生死之间,不言而喻。
他是她的护城河,是她的利刃,也是她的盾牌。多年的共事,他们几乎无话不谈,在政治的泥沼中彼此扶持。而今天,他竟然死了?一切来得如此迅猛,如同一场无预警的暴风雨,摧毁了一切,她曾为之拼搏的信念与依托。
她的眼前突然浮现出几天前与沈怀庭的最后一次对话。那时他们在御花园的小亭里共进茶,讨论即将公布的婚事。沈怀庭的笑容温和,话语轻松,仿佛所有安排都已尽在掌握。两人的合作如同棋局中的每一步,都精心计算过,默契十足。
然而现在,曾经稳固的局面瞬间崩塌,所有的计划都变得不再重要。
“他怎么可能……心疾?”李昭昭的声音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带着难以置信。她微微低头,双手下意识地握紧了桌面的边缘,指尖泛白,仿佛那一瞬间失去了所有支撑。那种失落感铺天盖地地涌上心头,几乎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
“怎么会……突然死了?”她轻声自语,像是试图寻找一丝解释,但这些解释都显得如此空洞无力。
沈怀庭向来身子健壮,驰骋沙场多年,未曾染疾,怎会猝然暴毙?她记得他每次回京后,都会主动去太医院诊脉,健康状况一直是优良的。更何况,他对宫廷里的所有事都尽心尽力,从不留下丝毫破绽,怎么可能突然就在自己家中不明不白的离世?
她的内心在这片黑暗的消息中震动,但她依然强迫自己维持冷静。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损失,更多的是一种对国家政局的威胁。沈怀庭之死,意味着军权的巨大空白,意味着动荡的开始,意味着一个接下来无法预见的变局。
“心疾……”她轻声喃喃自语,仿佛想要从这句话中找回一丝安慰,可她知道,这并不真实。
李昭昭深深吸了一口,微微闭上眼睛,感受到空气中那股沉重的气息。她抬头望向窗外,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只有外面飘然而至的寒风提醒她,自己必须有所行动。她默默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将那份不安和愧疚压在心底,目光渐渐变得坚定,冷静的决心最终占据了她的内心,她低声吩咐:“着太医院,给我仔细调查肃国公的死因,若有必要……朕许他们剖验。”
说出“剖验”两个字的瞬间,她的心头不禁微微一震,仿佛想要摆脱心中那股不安的情绪,“你先下去吧。”
她的声音平静,仿佛这一切都只是权力游戏的一部分。她微微挥手,示意内侍退下。此刻,她强迫自己将这些不适的情绪压下去,毕竟作为皇帝,她不能对外表现出任何的动摇。
正当她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物上时,她的影卫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御书房。李昭昭张开双眸,眼神深邃,静静等待着影卫带来的消息。她看着影卫脸上的紧张神色,隐约感觉到,这份报告可能包含了她预料之外的内容。
影卫谨慎地将报告递上,神情依然带着一丝不安。
李昭昭没有立刻接过,沉默片刻后,她低声道:“说。”
“陛下,关于肃国公之死,臣有一条新线索。”影卫的语气冷静,但显然内心有着与外表不符的紧张。
李昭昭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将报告展开,仔细读了两遍,心中已经涌起了不安的波澜。报告上写着:“刑部尚书赵廷,曾在肃国公死前有过一次秘密会面。没过三个时辰,肃国公便暴毙于府中。”
这条信息像是撒入池塘中的一颗石子,李昭昭的心跳瞬间加速,眉头不由得紧皱起来。赵廷,这个满口仁义道德、一直小心谨慎的老狐狸,怎么可能与沈怀庭的死有关系?李昭昭心中隐隐泛起一阵寒气,这一切太过巧合,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你确定赵廷与沈怀庭有过会面?”李昭昭抬起眼,冷冷地问道,眼神锐利如刀。
影卫低头,沉默片刻后,才点了点头,“臣亲自查过,赵廷与肃国公的会面地点是在肃国公府内的书房,时间正好是在沈怀庭暴毙之前的三个时辰。”
李昭昭轻轻敲了敲桌面,思绪翻涌。赵廷的行为实在太过可疑,她知道这不能仅仅当作巧合。她的眼神逐渐冷冽,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掌握更多的线索。
“去查一查赵廷最近的动向,特别是他近期的活动。”李昭昭冷静命令道,她的眼睛里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如是有任何疑点,立刻向朕汇报。”
影卫点头,“是,陛下。”
李昭昭的目光依旧紧盯着那份报告,心中的疑云逐渐加深。她知道,这场斗争,已经悄然开始。她不能再掉以轻心,每一步都关系到她的江山和命运。沈怀庭的死,是一颗深水炸弹,水面下的涟漪正不断扩大,而她,必须站在风暴中心,保持冷静,直到一切真相浮出水面。
然而,就在影卫准备退下时,李昭昭忽然叫住了他:“等一下。”
影卫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李昭昭,眼中带着一丝疑惑,等待她的指示。
“这件事,暂时不对外公开。”李昭昭的语气带着一种无法忽视的威压,“尤其是在朝堂上,不要轻举妄动。”
影卫心领神会,微微一颔首,“明白。”
李昭昭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抬起眼睛,目光如同寒冬中的冰雪,冷冽又锐利。
“怀庭……”她低声念着他的姓名。心下明悟,这绝不可能仅仅是一次突发的心疾。他的死,背后必定有更大的阴谋。
影卫没有再说话,默默地退出了御书房。李昭昭静静地坐在桌前,长久地凝视着桌面上那份报告,心中波涛汹涌。她知道,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在这一刻,李昭昭的思绪迅速运转,朝堂的风云仿佛在她脑海中清晰铺开。每一个决定,每一步行动,都像是在细致计算后的博弈中,稍微一失足,便会遭遇无法预见的后果。
沈怀庭的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单纯的“心疾”。他从未表现出任何健康上的问题,哪怕是最细微的迹象都没有。他的死,背后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她停顿片刻,想到赵廷——这个一向笑容可掬的刑部尚书,总是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印象。但她深知,赵廷所展现出的那副“仁者”的面容,不过是权谋的外衣而已。沈怀庭的突然死亡,赵廷必然在其中扮演了角色,尤其是他与沈怀庭最后一次的会面。
李昭昭的眉头紧蹙,嘴唇微微紧抿。她明白,赵廷的目的从来不单纯,既然在沈怀庭死之前有过接触,那必定是另有所图。
她将视线转向窗外,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权力的博弈从来没有简单的黑与白,一切的表象都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动机。而她需要找到那个“黑暗中的棋手”,甚至在整个局势未完全展开之前,保持足够的警觉。
这不仅仅是沈怀庭的死,而是她整个朝局动荡的开始。她必须找出背后隐藏的利益纠葛,防止任何人趁机而起。
正当她试图继续分析眼下的局势时,外面急促的脚步声再次打断了她的思绪。李昭昭的眉头微微一皱,心中立刻有了预感——这个消息,绝不简单。
“陛下,太后有事请您过去。”内侍声音中带着几分犹疑,“说是关于肃国公之事。”
李昭昭的心跳不自觉地加速了一下。太后这么快便得知沈怀庭死讯了吗?她紧紧握住桌边的手,尽量压下内心的波动。事情似乎并不像她想的那样简单,太后召见她,背后一定另有深意。
太后平日里很少插手朝政,但每当朝堂发生重大变动,尤其是涉及到她女儿的权力时,太后必定会亲自出面。李昭昭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召见,她的母亲定会有所打算。
她顿了顿,深深吸了一口气,整理好衣襟,恢复了她惯有的冷静和从容。“我知道了,带路。”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