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 24 章

君香

事实证明,方师侄嘴里出来的话,可信度并不太高,方禹带来的这些织工,虽然没到老到干不动活的地步,却也绝非其他织行十分愿意手下的那些,毕竟,这些人若真的这么好安排,方禹也就不必将办法想到他的头上了。

因这批织工质量太过一般,裴昭借此和他谈下一个条件,这些人他可以收下,但在他们同时必须要充当老师的角色,附加条件,每成功教出一个合格学生,可以得到五两银子的奖励,方禹当然不肯同意,他此举,相当于破坏了一个行业的规则,自来手艺人是否收徒,收谁为徒,都是由自身意愿决定的,这其中,各人对学生的考核与要求又不相同,收徒,这是一件十分**,且个人性质很强的行为,裴昭这样直接把现代技工模板套用过来,是十分叫人难以接受的。

经过你来我往一番谈判,方禹无法,最后只得无奈同意,但有条件,必须将奖励条件提高到20两,对此,裴昭欣然同意。

两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任裴昭即不缺钱,也不缺人,唯独缺少技术而已,如今技术问题已解决大半,接下来一切就都变得顺畅起来。

没想到的是,方禹送来的这些织工,还真的给了他大惊喜,棉布虽已有雏形,但由于多是一些妇人自己织来作家用,无论颜色还是手感都很差,而这帮老织工,很快便对此进行了改良,织出来的棉布紧致细腻,垂感极佳,其中,一位十分有想法的织工,突发奇想之下,采用棉丝混织,结果效果十分喜人,雪白的棉布在阳光照射下,就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那种杂合而成,又不过分瞩目的亮度,十分的难得。

而在棉布纺织行试验的同时,裴昭另一边开始收购附近的棉花,与此同时,扬州书院附近买下的地,也开始建造庄园,裴昭为其命名为李园,考虑到建这座庄园的实际目的,他将福建土楼与北京四合院相结合,以达到聚居的目的,然后,在具体分配房屋时,他开始有意识的把卫队再次打散,同时,在不经意间灌输一种信念,在未来,扬州将会是他们这些人真正的大后方,而真正有发展前途,则在福州,至于到底去哪,一部分看实际情况,另一部分则看个人意愿,这时,这支充当护卫打手作用的卫队,已经悄然开始改变。

四个月后,裴昭带来的人手都安排完毕,织行也已开始初上正轨时,宋家窑厂的叔侄二人都快急的挠墙时,李裴的秀才功名也终于考了下来。

九星流火被留在扬州,管理织行,北斗和南玑以及卫队的大部分人,裴昭终于踏上了去福州的船。

此次去福州,赵青山与他同行。

赵青山如今已有秀才功名,接下来要准备明年的乡试,房庸认为他的文章火候已到,只是某些地方稍显晦涩,建议他不要只埋头苦读,而是要游历一番,这样才能多增长些感悟和见识,得知裴昭准备去福州后,于是也搭上了顺丰船。

裴昭财大气粗,直接包下了一支船队,带着自曲阳带来还未出手的一批极品白瓷,还有几个月来织行新织出的丝棉布,去福州开脱市场。

赵青山见到船队十分吃惊,得知裴昭竟然准备去福州行商后,又是感慨又是佩服道:“小师叔,你比我还小上好几岁,但我的眼界和见识却是远远及不上你的,若我能有你这份本事,老师估计就不会专门叫我游历一番去感受世情了。”

裴昭自嘲道:“这算什么本事啊,我千里迢迢来了江南,又带着这么些人,总得有养活身边人的本事才行,若什么都不干只坐吃山空,估计没多长时间就得喝西北风了。”

两人相处日久,通过老师的言语倾向,以及裴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赵青山心中已隐隐猜到小师叔定然出身不凡,这样的年纪和家世,却一反常态自己拉出一队人马跑出家门,其中必然有隐情,只是,他是个正人君子,不愿主动询问这些去揭人伤疤而已。

见裴昭神情似感慨又似感伤,赵青山自觉有些失言,于是忙补救道:“我家便做瓷器的生意,小师叔你若不嫌弃,我可以叫家中管事牵线,帮你出手这批瓷器。”

裴昭十分高兴:“真的吗?如此,阿舍你可就帮了我大忙了!”

“没什么的,小师叔你只是初来乍道不熟悉罢了。”面对裴昭真诚的感谢,赵青山显得有些羞赧起来。

接下来,赵青山做为东道主,十分热心的为他介绍福州的风貌人文,而谈及福州,总是绕不过它独特的地里位置,以及被太祖委派于此研究造船业的崔家。

赵青山是个十足的傻白甜,于是,裴昭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从他这得知了赵家与崔家的关系,说实话,在最初结识赵青山本人时,即使知道他出身福州赵家,也没有太过重视这一点,可当他得知,崔家家主崔源竟然娶了两位赵家女儿时,他心底则开始暗暗吃惊。

崔源一共娶了三位妻子,元配夫人白氏生嫡长子去世后,续弦娶了赵家一位庶出的女儿,赵氏同样育有一子,至此,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但是接下来崔赵二家的关系就十分令人寻味了,崔源的第三任妻子,仍旧娶了一位赵家姑娘,并且,这位小赵氏还是赵崇明心爱的嫡出小女儿。

能叫赵家心甘情愿拿一个受宠的嫡女,去填崔家的火坑,若说两家没有巨大的利益牵扯,裴昭是打死都不能信的。

崔源,曾跟随太、祖南征北战,乃太、祖的心腹中人,十几年前,带着太、祖密令,带着工匠与残存的一部分海船图纸,在福州扎下根来,潜心要造出能够远航,禁得住大风浪的海船,当时,大周初立,北面的鞑靼又不老实,朝廷无暇南顾,崔源绝对是太、祖安排的一手妙棋,以达到牵制后晋的目的,只不过,先是仁孝太子去世,紧跟着又是四王夺嫡,整个朝廷风起云涌乱成一锅粥,朝廷无暇再控制福州,于是,渐渐的,福州城就变得独立又神秘起来。

而这些,都是裴昭已去世的祖父,英国公老公爷凭借多年丰富的政治经验做出的推测,只是,不知是忌惮还是其他原因,对于福州,祖父也未曾未过多谈起,只道那是一个是非之地,其中的机遇和危险同样巨大,叫他将来万不可糊里糊涂一脚踏进去。

想到这,裴昭看看一脸纯真之气的赵青山,不由轻轻吁出一口气,想来,若能借助他和赵家搭上关系,他将来这生意应该会好做的多。

比起陆路,漕运速度要快的多,十天后,裴昭一行人到达福州,知道裴昭这些人暂时还没住处,赵青山十分热心的邀请他去家里住,并且还能帮着安顿下她带来的这些人,想着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裴昭欣然应允,但对于自己带来人的安排,他再三谢过赵青山的热心后,还是婉言拒绝了他的提议。

这不废话吗?住到赵家安排的地方,用不了多久,他这点底细就会被摸的一干二净,他可不信,赵崇明会跟赵青山这么傻白甜不设防。

赵青山这次回家显然没在计划之内,当两人踏进赵家大门时,看门的小厮见着赵青山,先是一阵激动,然后嚎叫着跑回内宅报信去了。

很快,一位保养得当,衣着华丽的中年美妇就一脸激动欣喜的走来,看两人相貌,不难看出是母子。

“阿舍,你这孩子,既然回来怎么也不提前和家里说一声?多叫人担心!”

赵青山被中年美女心肝似的搂着,脸泛红晕,手脚局促,十分不好意思道:“阿娘,你别这样,我、我这不是没事吗?”说到这,似是想起了什么,赶忙介绍裴昭道:“阿娘,这是李裴,按辈分,我应该叫一声小师叔。”

白氏这才抽空看向裴昭,面带疑惑,裴昭心道这个二愣子,真是不会说话,小师叔什么的的,那是两人闹着玩叫的,房庸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真正算是君山先生的弟子,否则也不会连老头儿去了京城的事儿都不清楚,而赵青山与房庸的关系,更不是正经拜师过的弟子与师父,裴昭万没想到这货竟然真的当了真,于是赶紧补救道:“我和阿舍是在扬州书院读书时结识的,所谓小师叔都是私下玩闹之语,当不得真的,我上李下裴,伯母喊我一声阿裴就好。”

白氏愣了片刻,立即反应过来,拉着二人就往里面走:“我看你比阿舍年纪还要小,就喊你生裴哥儿了,”又问:“家住何处,令尊是谁?”

没等裴昭开口,赵青山就先一步打断道:“阿娘,我们这一路上又累又饿,有吃的没有啊?”

白氏看着儿子满足的笑道:“有,当然有,我叫厨房烧了热水,你先洗了这一身尘土再去吃饭。”

于是,很快丫鬟婆子就忙碌了起来,分别给两人准备沐浴和饭食。

裴昭叫其他人守在门外,北斗和南玑侍候他沐浴,他整个人都浸到热水中,只觉一身疲累都无影无踪了。

另一边,白氏按捺不住好奇心,进了儿子房间,隔着屏风问道:“阿舍,你带回来的那位小公子到底是什么人啊?你不让阿娘问,他是不是什么大人物啊?”

赵青山笑道:“阿娘,你怎么就知道他就是大人物,万一要是个无名小卒呢?”

白氏哼一声:“你娘我这双眼睛多厉害,单看他那两个小厮的通身气派,就知道定然出身不凡,普通人家哪用得起这样的人?再说了,”她嘟囔道:“你们这次一起回来的,而你身边又没带着书童,可那位李公子的小厮却没顾着你,这分明是根本没将你放进眼里,想这种眼镜长在天上的人,肯定家世不凡。”

赵青山闻听此言,顿时哭笑不得:“阿娘,你这是想哪里去了,这一路上多亏北斗南玑他们照料我,你不知道南玑的医术极好,在路上若非有他,我肯定要大病一场的。”

白氏暗暗吃惊,心道乖乖,果然是了不得,那个什么北斗南玑,看那举止做派就知道是小厮,但行止有度,还精通医术的小厮,哪里是普通人家能养出来的!

白氏低头不语,陷入沉思之中。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