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 146 章

散朝后皇帝将李璧带到勤政殿,亲自为李璧煮茶,李璧受宠若惊,连连谢恩。皇帝直看着李璧,李璧样貌比潇洒不如李圭,比英武不如李璜,比儒雅不如太子,却有一身驱云破日的凛然之气。

皇帝不由感慨:“朕记得以前你恭敬谨慎,从不轻易得罪于人,如今是愈发凌厉起来了……”

李璧不知皇帝此话是夸是鄙,只得答道:“儿臣受命督察,亦曾誓言以身为剑守我河山,自然要刚直不阿、雷厉风行。只是儿臣尚且稚嫩,还难以做到逐恶惩凶、众鬼驱避。”

“我儿已做得很好了。只是有件事我儿该记在心里,你是剑,朕是执剑之人,朕之所指、你之所向,咱父子二人通力配合才能事半功倍。孩子,你还太年青,朝中许多事你还看不明白,为父愿意慢慢教导,可你也要信任为父,知道么?”

李璧连忙跪下身:“儿臣定谨遵父皇教诲,绝不自作主张。只是,只是儿臣不知父皇所指何事?”

皇帝将李璧扶起:“疫疾凶险,你是朕最看重的孩子,朕本不欲你前去,可你知为何朕改变了主意?中、宁二州交接之处,正是黄江改道之处!”

黄江泛滥已久,两岸百姓苦不堪言,工部工匠大臣几经商议,提出筑堤、疏通、改道之举措。江河湖海天地生也,从来治河都顺应天时,怎能逆天而行?何况江河改道所涉州县众多,劳役、钱财皆需筹措,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民变。可皇帝魄力非常,他看准人心思定,再加上先皇治下太平、国库充盈,他便拼着举国之力治河。治河之举措前前后后耗费十年之久,而这其中黄江确实再未泛滥成灾,等到前年堤坝全部修成、河流完全改道,黄江再不桀骜难驯,朝野上下更是一派歌颂。

李璧问:“难道父皇担心这瘟疫跟治河有关?可治河是造福百年的大功绩,救两岸百姓于水火之中,怎会招致天罚!若是如此,这老天也未免太昏聩了!”

春熙忙道:“王爷,这话说不得啊!”

皇帝却朗声质问:“这话如何说不得!朕乃真龙天子,为百姓社稷更改河道,朕无愧于天地!若真有惩罚,向着朕来便是,何故揉捏朕的百姓!璧儿,此次朕派你去何玉为的是四件事,治瘟疫自不必提,还有三件:一,中州北接鞑蒙,驻有守军十万,这十万精兵是我朝戍边制敌之利器,他们绝不能限于疫病之中,所有药材、物资要先供他们使用!”

中州北至辽东大片为靖安道,中州、辽东分别驻有十万大军,还有十万戍卫边境关卡,大军威慑蒙夷,提防外国,这三十万军队连着西北的二十万大军,常轮换驻地,一旦其中一方出了事,整个边境驻军怕都要受到牵连。事关边境安危,李璧自然不会轻忽。

“儿臣省得!”

“二,这疫病究竟从何而来,可以查上一查。若是天灾,天地不仁,我等也无能为力;若是**,定要追究到底,给苍生一个交代!”

“是!”

“这第三,就是请你代朕看一看朕的河堤,看看它究竟如何,希望它别是个笑话……”

李璧安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父皇为百姓呕心沥血,就算河堤成效不尽人意,父皇爱民之心也昭然天地!”

皇帝笑了笑,从腰上解下一枚印章,递给了李璧,握住他的手动情说道:“这是朕的私印,跟着朕也有三十多年了,愿这帝王龙气能护佑我儿百毒不侵。璧儿,此去一定小心啊!”

皇帝此话语出于心,李璧自然能感受到他的真情:“前些日子儿臣太过任性,还要父皇纵容,儿臣几番想与父皇剖白,都没能成行……如今是儿子自请前去,还要多谢父皇成全之恩!不过,不过还有一事,儿臣斗胆,恳请父皇恩准!”

送走李璧后,皇帝召来了孙明义。

“朕将派遣肃王去何玉监察地方官员治疫,你之前曾同肃王一道前去东明,这次可愿意再护他入火海?”

孙明义没有立刻答应,片刻犹豫后才答:“卑职谨遵圣谕!”

皇帝将手中奏折放下,抬眼看了看他:“怎么,不愿意?不愿去疫病流行之地?”

孙明义马上道:“解民倒悬,朝廷之责,卑职身为禁军,理应为陛下分忧!卑职甘愿前往!”

皇帝又问:“那,你不愿意跟着肃王?”

孙明义真的不愿意再见李璧!自从东明回来后,孙明义每夜都辗转反侧,一闭眼就是八个兄弟惨死的景象,他每次巡逻都小心翼翼,就怕再出事故!这些天他都绕着李璧走,倒不是怪罪,也不是厌恶,只是因为每次见到李璧都会让他想起被烈火折磨的禁军。他是无法面对自己。

可这话对皇帝不知如何说起,孙明义只得道:“卑职,愿同肃王前往何玉,请陛下下令!”

皇帝微微笑了一下:“禁军诸将里你年纪最小,朕对你的期望最大。也罢,你还年青,还是在朕身边多加磨炼,此次就让别人去吧。”

“陛下……”

孙明义还要辩白,皇帝却挥了挥手要他退下,孙明义无奈,只好叩谢:“多谢陛下体恤……”

李璧回到家中,还没进门,一股药材气味扑面而来,院子里摆了许多布匹,下人们有的量尺有的裁布有的缝纫,忙得是热火朝天不亦乐乎。他一头雾水进入屋中,卷黛、枫儿及一干婢女也是针走线飞,陶夭茯苓则忙着往什么东西里塞药材,很是忙乱。

“这,这是做什么?”

“二哥!”陶夭见到李璧回来,忙走了上来,将自己手中的物什拿给李璧邀功,“徐先生的书信里写了需要细密纱布缝制‘大夫袍’,今日我上街找了好久,找来棉纱和锦纱两种布料。缝制衣袍耗工甚久,朝廷一时之间怕难以备齐,故而咱们府上先帮忙做些,我还拜托了舅母、陶夫人帮忙,时间够的话,应该能赶制百余件出来!这是我做的面罩,刚刚赛好药材,您试试?”

这面罩由棉纱制成,如一个头套,连眼睛处都有纱布遮盖;在口鼻处另加了皮革缝制的囊包,里面塞满了药材;皮革上有两个小孔,用来透气。李璧戴在头上,只觉得视线受阻,呼吸困难、吞吐间算是药材浓重的苦涩气味,王府之内摆了冰降温,戴上仍闷热难当,难以想象在酷暑之中穿着它如何行走、劳作。

李璧忙将它摘了下来:“这东西怎么穿呢,这也太难受了!”

陶夭有些为难:“这已经是精简过的了,按徐先生所画,整个头都要包着皮革呢!可大夏天的这岂不是要人命么!我请教了商太医之后才改成现今这样的。但是商太医说,污戾只气充盈疫区,人接触了就易染病患,这套衣袍还是他和徐先生从咱们送的外国医书上学来的,希望可以有用。此病来的迅烈,不可掉以轻心,大夫们要接触病人,病气最重,一定要穿好裹好才行!”

宝禄拿着茯苓的戴了一下,摘掉后简直要哭了出来:“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陛下派了王爷去何玉,这得病也得热出病来啊!王爷,您再去求求皇上,让他换个人去吧!”

“什么!”枫儿听到此话缝衣针都掉在了地上,眉头一紧,也是泪眼盈盈,“怎么又让王爷去,怎么什么事都让王爷去,难道就没有别人了么!”

茯苓也急道:“文武百官那么多人,难道一个得力的都没有?怎么就偏着咱王爷用呢?去一趟东明王君就带了一身伤病,这次又要去何玉……瘟疫哪还管高低贵贱啊!陛下、陛下怎么这么狠心!”

宝禄流着泪跪求李璧:“王爷,春熙公公都说了,朝里能人多的是,您又何必出头!您就再去求求陛下吧,何玉不能去、不能去啊!”其余下人也纷纷跪了下来。

李璧不由叹气,又去看陶夭:“小竹你呢,你怎么说?”

“王君您快劝劝王爷吧!”

“病来如山倒,疾病之事凶险万分,不能让王爷犯险啊!”

陶夭抱着面罩想了半天,终于抬起头望着李璧:“我不想让您有危险,可您有您的责任和抱负!百姓水深火热、要您安居盘龙,您一定也做不到!这事既然派到了您的头上,您一定不会畏缩躲避的!王爷,我只求一件事!”

“什么事?”

“我要和您一起去!您要破瘴雾、驱污霾、斩瘟魔,我就陪您架火磨刀,共待日出时!”

卷黛心急如焚:“王君您怎么不劝着王爷,还要同他一起胡闹呢!那可是瘟疫啊!”

李璧没管仆人们说话,只问陶夭:“那可是疫病之地,疫症之严重,不知如何就会感染,又不知如何便会死去,你会提心吊胆惶惶不安,酷日当空也要穿着这闷热的衣袍,你愿意?”

陶夭很是坚定:“我与您早已同气连枝,您偏向虎山救众民,我岂能安然度日佯装无事?咱们早就说好的,天塌下来咱们一起承担!”

李璧忽地笑了起来:“不瞒你说,我已请父皇恩准我带你一同前去何玉……”

“陛下同意了么?”

李璧点了点头:“我本也还在忐忑,我此举究竟是对是错,不过见你如此,我就安心了!”

宝禄见事情已成定局,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