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小学开始阅读文学作品的。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本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鲁滨逊漂流记》。
那是一本语文书推荐的世界名著。
我买来之后就开始看这本书,其实当时读的时候感觉很无聊。
可能因为是外国作家的作品,加上是经典的冒险和荒岛求生,反正看起来云里雾里的。
我只大概记得主角在一个岛上生活了很长时间。
小时候阅读总是流于情节,急着想知道书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至于别的景色描写和心理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种种全都不在乎。
我小学的时候很少接触网络,常见的娱乐就是看电视。
剩下的时候可以去公园滑旱冰鞋,还可以去河边用地笼抓小龙虾和小鱼。
这些经历让我直到现在写小说,也经常出现公园和河边这两个地点。
总之我小时候总感觉时光无限,我有很多时间,但是缺少打发时间的事。
于是我就阅读。
我爸有一次从省城带回来一箱子书,是图书馆那种藏书,但是书的质量不是很好,用的纸是那种发黄的轻质纸。
里面有《论语》还有诗词集。
还有几本关于绘画的书,是那种钢笔画,我尝试了几次,但是总感觉画不好。
我闲着没事就翻那些书,但是大部分都看不懂,前面看了几页就感觉很无聊,看不进去。
大概是上初中的时候我读到了贾平凹的《废都》。
我在此之前一直以为文学作品都是把一个故事讲得很无聊的人写出来的。
没想到那次阅读居然很是顺利,我只用了几个小时就读完了,感觉里面的故事很新奇。
后面我再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还有余华的《活着》《兄弟》的时候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可是我读《少年维特的烦脑》的时候就感觉到一种隔膜。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文化不一样,我更容易接受地域相同的作家的书。
至于余华,其实我一直以为他是陕西人,后面在知道他不是的时候,还惊讶了一段时间。
我看他的书很快,也不着急,总是能感觉自己沉浸在其中。
后来我找齐了所有我能找到的他的书,虽然不能说全找到了,但是也大差不差。
我看着看着就发现了,其实他早期的小说还是比较晦涩的,写《古典爱情》的时候很像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
他还写过类似于武侠小说的作品,但是并不知名。
我猜想他可能尝试了很多方向,最后决定好好打磨自己的文字。
我仔细看过他的文字,都是一些常用字,读起来很舒服,排列地也很有逻辑。
经常是用大白话讲完了整个故事。
我后面的阅读也跟他的写作一样,我经常是看到什么读什么,有些书读不进去就直接放弃,然后换另一本。
在这样的大范围阅读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家和作品。
我阅读的时候也发现,那些年代近一点的,作家地域和读者所在地域一样的作家的作品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我还列出了几个因素,比如年代,现代人读古代的书多少有点看不懂在里面。
但是现代的书,除非作者故作深沉,不然还是能读下去的。
国别,年代,文化,信仰,地域,方言,翻译种种。
只要中间的因素相差的越多,读者读到的文本就距离原本想要表达的涵义越远。
我把这种现象成为文学阅读过程中的涵义递减。
就比如列夫托尔斯泰,他生在一个基督文化的国家中,他的作品就有很强的惩恶扬善的风格在。
陕西人读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肯定比别的地方的读者更容易接受。
而一个外国文学作品遇到不一样的翻译,加上文化的习俗不一样,中国的读者读起来就会感觉很吃力。
当然这个理论要是这样说出来感觉好像没什么,但是这却真的是我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在我很年少的时候,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感觉自己读到了假书。
仔细想来,那个时候我国内的,本地域的作家的作品都没有读过多少,对于这种国外的文学作品,还不是一个年代的作品读不懂实在是太正常了。
可是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只是以为是自己水平不够。
然后我读了很多书,才明白这其实不是我的问题。
其实一个读者,最好还是查查本省有哪些作家比较出名,他们的成名作是什么,先读一读。
等读完之后再读那些国内的大家都感觉写得好的作家的作品。
最后可以尝试一下东亚,东南亚作家的作品。
最后的最后才是那些国外作家的作品。
还可以先读现代、再度近代、最后读古代。
这样由易到难,其实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样的阅读才是正常的,至于我这种盲目的阅读,其实花的时间很多,但是效果谈不上多好。
有些作品适合我读的时间我没去读,最后能够带给我的经验就很少很少了。
比如我是陕西省的。
我读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就感觉很好懂。
因为我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上,他们描写的生活就是我的祖先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至于西安,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在那里上学,也很熟悉。
所以书中写了什么,其实大部分内容我都能懂。
说起路遥,我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就感觉有点奇怪,感觉其中的好几个情节都很不真实。
中间那段跟外星人接触的情节实在是很出戏。
后面我再读《人生》总是感觉他老在重复同一个故事。
再后面,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学业上的需要,把能找到的路遥的小说全部读了一遍。
这下我终于明白问题所在了。
路遥的小说全部都是城市和农村的男女来到了陌生的地方,然后发生了爱情,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这是一个模板,路遥在上面修修改改,但是还是同一个故事。
我记得他之前还写过别的小说,但是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后面我还买了几本书,书上的内容跟电子书的内容对不上,电子版已经删除了原来的那些小说。
可能一个作家的成名作就那么一两本,看完成名作之后很少有人会想起他还写过其他作品吧。
我觉得像我这种变态的读者还是比较少的。
我喜欢在一段时间内读完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
这样做有好处,那就是会发现几篇比较好的作品,但是不出名。
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短时间内读完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会有一种抵触感和厌倦感。
毕竟那只是一个人,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的作家为了省力总是把一个写习惯的情节重复写。
这些重复的情节就分散在他全部作品里面。
要不是把这些作品在短时间内全部读完,可能我也发现不了吧。
贾平凹的作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本《废都》,其他的我还没读。
我读过陈忠实的全部能找到的作品。
他的《白鹿原》实在是有名,我读完之后就找到了他的其他小说。
其中大部分都是短篇,但是也写得很好,很厚实,是那种黄土的感觉。
除了余华、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我很熟悉,其实我很喜欢的一个小说家就是韩寒。
我读过韩寒的作品。
我是很早就听说过韩寒的名字的,但是直到我上大学之后才读过他的书,他的作品很有意思,杂文也很有意思。
我感觉韩寒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把一个手段用到极致,那就是矛盾。
用前后的矛盾制造反差,反正读下去绝对不会有浪费了时间或者浪费了钱的想法。
韩寒的很多话看起来很带刺,但都是实话,我想着要是我在他那个年纪,可能不会有他那么深沉和严肃。
其实他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他不喜欢在他感觉无聊的领域浪费时间。
他写作就专心写作,即便是没上过多少学又怎么样呢?
这个世界对于成年人是很宽容的,只要你能挣到钱,哪怕你是小学毕业别人都会感觉你很牛。
已经到了笑贫不笑娼的地步了。
评价人的标准就是能挣到多少钱。
那些富人,即便他们有很多缺点,但是大家都在找他的优点。
那些品行好的穷人,他们可能自己觉得很快乐,但是大家都说那是个废物。
好奇怪呀,这个世界好像颠倒过来了。
好像每个人的理想都应该是变得富裕。
可是路边的野花都开得不一样,世界上这么多人,却一模一样不会感觉很奇怪吗?
又跑题了,继续说我熟悉的作家。
我还读过苏童的小说,不知道为什么有的还能读下去,但是有的就完全没有感觉。
《妻妾成群》给我的印象最深,剩下的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还有王安忆,她的《长恨歌》读起来真的很有感觉,我还读过她的《五湖四海》,但是这本就很有商业的感觉。
我还读过毕飞宇的书,比较出名的几本全都读了,总是感觉怪怪的。
他的长篇感觉还好,但是一到短篇我总感觉奇怪,可能是我的问题。
我比较喜欢的作家是王小波。
其实我最开始读王小波的书是我上大学之后认识的一个很好的同学借给我王小波的两本书。
我还记得那两本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沉默的大多数》。
他的文字很美,如果说余华的文字是干柴,燃烧之后能给人温暖,他的文字就像是水晶或者春天刚从土壤里面冒出来的嫩芽。
我很喜欢他的《绿毛水怪》,真的很喜欢里面的爱情,很单纯,没有**,只有两个人互相牵挂。
他的小说里面经常出现王二,那个满身无处发泄的精力的王二,很有生命力,像是一个现实中的活人。
他的杂文总是写得很委婉,但是还是能看出来那是骂人的,我感觉他骂得有道理。
我看的时候感觉他的文字不算是复杂,但是经过他的脑子和手组合在一起之后给人感觉有一种魔力。
就是那种想要一直读下去的感觉。
他的写作好像离不开性,但是我感觉性很正常,那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性可以被直白的写出来,而不是遮遮掩掩的时候,我感觉那就是文明开放的时代。
我毕业之后还看了很多漫画。
跟读书一样,还是按作家看的,有时候因为读的时候用的是手机,看起来很不方便,就大概看一看,然后翻完了,才发现好像什么都没记住。
我很喜欢藤本树,一个很奇怪的漫画家。
他总是能把想象力融在他的作品里面。
我最开始读的是《再见绘梨》,里面的优太是一个很会剪辑的电影爱好者。
他的妈妈生病了,但是给他买了一个相机,最开始我还感觉他妈妈很温柔,没想到他妈妈居然是一个很暴躁的人。
在放电影的时候,优太用一次爆炸表达了他对妈妈的不满,但是那次毕竟是电影,是剪辑后的故事。
后面他和绘梨谈恋爱,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在一个细节上面表达了两个人的不满。
后来他还是用爆炸解决了问题。
我感觉这两次爆炸其实是优太的不满,他对那种虚假的爱的不满,他用爆炸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接受了那个没有被剪辑过的故事。
然后就是《蓦然回首》,我很喜欢这个短篇,还写了一个模仿这部作品的小说。
那种纯粹的友谊,真的很动人。
再后面还读了他的短篇集,都很有想象力。
我还读了《炎拳》,那个科幻和奇幻交织的世界。
我还读了《电锯人》,虽然很商业,但是还是很有特色。
我甚至还找到了他出道之前的作品,那些发表在互联网上的作品。
其实大部分没有什么明确的涵义,但是有几篇我感觉很有意思。
《不可能游戏》里面那个赢了游戏的人却不愿意回到现实之中,因为现实中有比死更可怕的事情存在。
《巨大女子现世观》里面那个女子看到人类互相伤害就毁灭了世界。
这些都很有意思,《随心一听》也很有意思,最了解你的人却不喜欢你。
我甚至有点庆幸藤本树是个精神病人,因为他要是没有得病的话可能创作不出这么好的作品。
可是另一方面我感觉自己的想法很残忍。
因为这种情况下的创作者其实是很受折磨的。
比如林奕含,那个写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家,就是因为精神上一直在受折磨,最后自杀了。
我读过那本书,还读了两遍,我看的时候感觉很恶心,里面关于如何□□一个年轻女孩,如何步入家暴,都写得很详细。
那是她的经历,她一遍一遍伤害自己写出来的,带着她的血肉的作品。
她伤害了自己,内心的伤越来越多,最后不堪重负。
其实我更希望没有这部作品存在,只要作者没有受到那种伤害。
我感觉这个世界伤害女性的手段简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让她们被□□,好像一旦遭遇了这些她们整个人生就被毁掉了。
这样的文学实在是贫瘠的,无力的,一个作家,要是只会用这种方式对待自己书中的角色,我觉得他只是一个作者,甚至都不能称为作家。
我还看过《韩公主》《82年生的金智英》《绝叫》等等,有时候我感觉很恶心,这些作品把伤疤揭开给这个世界看。
可是我又庆幸这些作品存在。
后面我看上野千鹤子,最开始看《厌女》和《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感觉如醍醐灌顶。
可是后面她的很多作品我都感觉很奇怪,里面有太多私人的经历和见解,甚至有点像是写日记的感觉。
这种东西真的可以被当成是书吗?
她的书很多,很多书的内容没有多少道理可言。
而且她出书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这一点,我只在商业写作上见到过。
我仔细算了一下,要是买纸书的话,买全她的著作需要两千多块钱。
这又是一种马太效应,头部的女性赚取了很多利益,可是底层的女性还在受苦,并无出路。
我后面感觉很厌倦,就不再看了。
其实中国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作家,那就是莫言。
但是我读他的作品总感觉写得很密,我感觉看不进去,即便我看了很多他的书,但是我感觉我没有读懂。
还有卡夫卡,读完那种懂了但是又好像没懂的感觉实在是难受。
白先勇是我最近再读的一个作家,他的文字很梦幻也很浪漫,我感觉他是一个很典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很喜欢他的《树犹如此》,里面的友情真的很让人羡慕。
小说读起来像是宝石,但是我的习惯不太好,其实短时间读完很影响阅读体验。
我觉得可以在以后好好读一下。
继续说漫画,我还读过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
他最出名的就是《富江》,我最开始读的也是《富江》,后面读了所有我能找到的他的书,我感觉很有意思,那种熟悉,但是又不是全都知道的半中间的状态,就是恐怖的根源。
我还比较喜欢他的《人间失格》,其实最开始我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没有读懂,但是他画出来就感觉简单了很多。
他的恐怖还跟《血之辙》那种人性的恶不一样,也跟《恶之花》里面那种青春期的无聊幻化出的恶不一样,只是单纯的未知产生恐怖。
后面我实在受不了了,就读了几本能治愈我的漫画。
我比较喜欢鹤田谦二画的《流浪的爱玛侬》和《回忆爱玛侬》。
这两本还能看懂,但是他的其他漫画总给人一种我画得很好,啊,脚本什么的,真的不想费一点力气的感觉。
后面我还读浅野一二零,那种青春的颓废和压抑感,真的感觉很真实。
至于三浦健太郎的《剑风传奇》和荒木飞吕彦的《JOJO的奇妙冒险》更是漫画中的神作。
我还读过《NANA》和《进击的巨人》,这些作品也很好。
后面我还尝试过买那种教怎么画漫画的书,可是我现在已经23岁了,开始画画已经有点晚了。
后面我跟一个漫画家合作的时候提供了脚本,但是他给我的感觉是他更喜欢奇幻方向,而我的大部分剧本都是科幻相关的,然后就没有什么合作了。
我读了很多小说,也看了很多漫画,这样的我还是不够好。
我时常在想我看了这么多,我到底能写出什么水平的作品呢?
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创作是2022年的7月15日。
我花了一天时间创作了一篇不到2000字的科幻小说。
其实我看了很多科幻小说,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还有我始终记不住作者名字的《沙丘》,当然还有绕不开的刘慈欣。
但是我的作品呢?
我的作品的内核是我做梦梦到的一个情节。
我把这个情节扩展了一下就开始写作了。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还什么都不害怕,写完检查了一下错别字就直接给《科幻世界》投稿了。
果不其然地没有过审。
我写了很多小说,知乎短篇,爱奇艺短篇,《科幻世界》,《延河》我都投过稿,但是都没有通过。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纸媒已经很少出新人了,更何况我的作品还没有到过审的那个水平。
后面我就开始写网文。
最开始我就写短篇,那种10000字的,那时候刚开始,一天写2000字都感觉很折磨人。
再后面我习惯一天写4000字了,再后面就是长时间日更6000。
我记得状态最好的那一天我写了大概18000字。
但是那种绝好的状态不经常有。
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管写什么,每天必须要更新6000字。
我曾经因为考试和工作的事情耽误了写作,那段时间之后我重拾写作总感觉很难很难,写1000字注意力就不集中了。
我现在已经知道我的缺点了,那就是我实在是眼高手低。
我看别的作家写的小说都感觉没有新意,总感觉自己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但是要是让我写,脑子里面想的好好的,写出来就不尽人意。
我看得很多,写得很少。
我曾经给自己定的目标,很少有完成的。
之前我在知乎上面看一个帖子,说写小说这件事,100万字是学费。
要是写不到100万字根本不知道写作是怎么回事。
我算了一下,直到现在我连学费都没有交齐。
于是我就想,不管怎么样,直接写吧。
写100万字看看自己能写出什么作品。
现在的我已经写了好几本小说了,有之前上大学时候只列了大纲的科幻小说,也有学别人的作品的都市小说。
但是我写完之后并没有多少人看。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单纯写得不好看。
其实我也是写完之后才知道硬科幻、都市、玄幻这种类型现在已经没多少新人写了。
大神作家给出的路线是先写同人,找到感觉之后尝试进行一些小的创新,最后能把握住之后再写原创的作品。
可是我总是想着一战成名,以为自己的想法是天下第一。
于是在写作的路上四处碰壁。
我感觉失败很好,单机写作也很好,我现在的读者就是我自己,其实很少有人关注到我的写作。
这种感觉很好,人嘛,总是要习惯孤独的。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