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法医中心的地下室比市局还要冷上几分。空气里弥漫着福尔马林和消毒水混合的刺鼻气味,日光灯管发出单调的嗡鸣,照得每个人的脸色都泛着青白。

我跟着周雨柔穿过长长的走廊,脚步声在光洁的地面上发出空旷的回响。影子叔叔走在我身侧,他的白衬衫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兀。

“第一次来?”周雨柔推开一扇厚重的金属门,头也不回地问。

“嗯。”

她递给我一套防护服:“换上。里面是负压系统。”

防护服很厚重,穿上去后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闻。周雨柔的动作熟练利落,显然已经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流程。

解剖室里冷得像冰窖。不锈钢台面反射着惨白的光,各种器械整齐地排列在推车上,刀刃都闪着寒光。

王志强的尸体躺在正中央的解剖台上,覆盖着白布。周雨柔戴上双层手套,动作从容得像在准备一顿普通的晚餐。

“记录。”她对我说,掀开了白布。

尸体已经经过初步清理,但颈部的勒痕依然触目惊心。我拿起记录板,手指微微发抖。这不是害怕,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

影子叔叔站在解剖台另一端,静静注视着。他的目光中没有厌恶,也没有恐惧,只有一种深沉的专注。

周雨柔开始工作。她的动作精准而高效,每一刀都干净利落。器械在她手中像是有了生命,切开、分离、取样,一气呵成。

“勒痕深达甲状软骨,舌骨骨折。”她一边操作一边口述,“死因确认为机械性窒息。”

我在记录板上快速书写。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解剖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胃内容物显示死者最后一餐进食于死亡前三小时左右。”周雨柔取出胃容物样本,“与超市小票时间吻合。”

当她检查到死者左手时,突然停了下来。

“放大镜。”

我递过去。她俯身仔细观察死者的指甲缝。

“之前提取的纤维,”她抬头看我,“可能不是凶手的。”

我凑近看。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晰看见指甲缝里除了那些灰色纤维,还有一些极细的蓝色丝线。

“像是某种工作服的材料。”周雨柔取样封存,“和现场发现的任何织物都不匹配。”

影子叔叔突然走到解剖台左侧,手指虚点在死者的左臂内侧。那里有一处不太明显的淤青,形状很奇怪。

“这里。”我指给周雨柔看。

她用尺子测量:“长3厘米,宽1.5厘米。形状规则,不像普通撞击伤。”

拍照,取样。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两个小时后,解剖结束。周雨柔摘下沾血的手套,扔进医疗废物桶。

“你怎么看?”她一边洗手一边问。

我看着记录板上的内容:“凶手很可能穿着蓝色工装,而且用了某种特殊工具制伏死者。”

她点点头:“勒痕的纹路也很特别,不是普通的绳子。”

回到办公室,周雨柔开始整理报告。我帮忙核对证据清单,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

“周医生,”我拿起物证袋,“死者衣服上的这个污渍,做过化验吗?”

那是一个很小的棕色污渍,在衣领内侧,很不显眼。

周雨柔接过物证袋,对着灯光细看:“像是咖啡渍。怎么了?”

“位置很奇怪。”我说,“在衣领内侧,如果是自己喝咖啡溅到的,不应该在这个位置。”

她若有所思:“除非是别人溅上去的。”

我们同时沉默。影子叔叔站在物证柜前,目光落在那张写着“28-13-06”的纸条上。

“那张纸条,”周雨柔突然说,“纸质很特别。不是市面上常见的类型。”

她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检测报告:“初步结果显示,纸张含有一种特殊的荧光剂,是九十年代某些科研机构常用的防伪技术。”

我的心跳突然加快。新源研究所。

“能确定是哪个机构吗?”

她摇头:“需要更精密的仪器。省厅技术处才能做这种分析。”

下班时,周雨柔叫住我:“你观察力很好。有兴趣经常来帮忙吗?”

我愣了一下:“可以吗?”

“张队那边我去说。”她微微一笑,“法医工作虽然辛苦,但能接触到最真实的证据。”

走出法医中心,夕阳正好。金色的光芒洒在身上,驱散了地下室的阴冷。

顾辰在门口等我,手里拿着两个饭团:“怎么样?”

“很有收获。”我接过饭团,还是温的。

我们坐在市局大院的长椅上,简单交换了今天的发现。

“蓝色工装...”顾辰若有所思,“‘猎鹰’的成员确实常穿统一的工装,但颜色是灰色的。”

赵小兵匆匆跑来,手里拿着平板:“查到了!那个鹰头标志的组织,三年前分裂过一次。分裂出去的那派,据说用的就是蓝色工装。”

分裂。内讧。灭口。这些词语在脑海中串联起来。

影子叔叔站在长椅旁,目光投向市局大楼的某个窗口。那里是张毅的办公室,窗帘拉着,但灯还亮着。

“明天,”我把最后一口饭团咽下,“我想再去一趟现场。”

顾辰和赵小兵对视一眼,同时点头。

夜幕降临,市局的灯光一盏盏亮起。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有多少秘密正在被揭开,又有多少新的谜题在诞生?

我知道,我们正在接近某个真相。但越是接近,越要小心。

因为黑暗中窥视的眼睛,从未离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