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屏障的成功建立,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看似死寂的现实世界下,激起了层层暗流。
首先察觉到异常的是官方层面。图书馆区域的能量异常稳定下来,虽然普通人依旧无法靠近,但各种探测仪器不再显示急剧恶化的数据。这反常的“稳定”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警惕,数支装备精良、身份神秘的小队开始在外围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和探测,试图找出原因。苏晏清通过古斋结界能模糊感知到这些动向,他下令团队保持最高警惕,非必要绝不外出,避免与官方力量直接接触。
其次,是玩家群体的震动。那些原本在图书馆外围窥探的零散玩家,以及一些拥有特殊感应能力的个体,都清晰地感受到了那股阴冷侵蚀气息被一股温暖、厚重的力量所压制。消息很快在玩家的小圈子里传开——“图书馆那个‘鬼门关’被人封住了!”
这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能力单独或组队攻克副本的玩家团队本就凤毛麟角,更别说这种直接“修复”现实创伤的手段,闻所未闻。
一时间,猜测四起。有人认为是有顶级强者出手;有人猜测是官方动用了秘密武器;更有甚者,联想到了古代传说中的种种秘法。
“归墟古斋”的存在,虽然依旧隐秘,但其影响已经开始如同水下的暗礁,悄然改变着局势。
古斋内部,团队在短暂的庆祝后,立刻投入了新一轮的总结与提升。
苏晏清仔细分析了“息壤”术法的得失。成功证明了道路可行,但消耗巨大,且适用范围有限,从目前看来对空间类侵蚀效果较好。
他需要寻找更多类似的技术,或者提升现有技术的效率和威力。
他将目光投向了林守拙教授和那支神奇的毛笔,以及古斋深处那些尚未破解的上古卷宗。
陆见微在沉睡一天一夜后醒来,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精神境界稳固了许多。她发现自己对能量的“理解”更加深刻,虽然精细感知未能恢复,但在宏观层面的把握和“意”的运用上,反而有所精进。
她开始尝试将“息壤”之术的原理与苏晏清研究的阵法结合,探讨能否制作出小型的、可携带的“稳定符”或“净化符”,用于应对小规模的侵蚀现象或副本内的负面能量。这项工作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对能量本质的理解,正好发挥她的长处。
赵猛经过这次作为“地位”引导者的体验,对自身力量有了新的认识。他不再仅仅追求刚猛的破坏力,而是开始琢磨如何将那份与大地的沉稳契合融入战斗,追求一种“不动如山,动如雷震”的境界。
鹰眼和他的小队则负责将这次实战的经验教训融入日常训练,并开始根据可能遇到的各种副本环境进行针对性演练。
林晓的工作量最大。她不仅要继续分析整合所有信息,还要尝试破解从图书馆副本带回的那些书妖的残留物,即一些蕴含混乱能量的碎纸和墨块,希望能逆向分析出侵蚀能量的特性。同时,她开始利用古斋的水晶球,小心翼翼地向外释放一些经过加密的、关于基础生存知识和警惕副本陷阱的信息碎片,希望能帮助到那些挣扎求生的无辜玩家,这也是苏晏清“播撒火种”计划的一部分。
平静的日子只持续了不到一周。
这天,林晓通过水晶球监测外界信息流时,捕捉到了一条断断续续、充满惊恐的求救信号,信号源指向城郊的一座废弃化工厂。求救者自称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化工厂内突然出现了诡异的迷雾,进入迷雾的人都没有再出来,而且迷雾的范围正在缓慢扩大!
又一个现实副本!而且这次的位置更偏僻,可能已经造成了平民伤亡!
苏晏清收到消息,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商议。
“必须去。”这次是赵猛率先开口,他脸上带着怒容,“不能眼睁睁看着老百姓遭殃!”
“化工厂…迷雾…”苏晏清沉吟道,“环境可能比图书馆更复杂,可能存在化学污染叠加超自然危险。危险性极高。”
“但这也是一个机会。”陆见微冷静分析,“不同类型的副本,可能蕴含着不同的规则和知识。而且,救援幸存者,本身就是在践行我们的‘道’。”
林守拙也表示支持:“见微说得对。我辈读书人,不能只知独善其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苏晏清看着众人坚定的目光,心中已有决断。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充满危险,但退缩意味着背离他们凝聚起来的信念。
“好。准备出发。这次任务以救援和侦查为主,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鹰眼,制定详细的化工厂地形侦查和渗透方案。林晓,继续监控信号,尝试与求救者建立稳定联系。”
新的征途即将开始。
这一次,他们将面对的不是尘封的知识怪物,而是可能更加诡异莫测的工业废墟与致命迷雾。团队的信念与能力,将再次经受严峻的考验。
而“归墟”之名,也将在更广阔的黑暗中,悄然传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