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久闻大名

如今再想起,难堪之意仍不减当年。

宋秋瑟十二岁时丧了父,热孝还在身便随母亲前去江州,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她们借住在江州的浔阳侯府上,浔阳侯夫人出身沈家,与宋秋瑟的母亲是同宗姐妹,按照礼法,宋秋瑟也要称侯夫人一声姨母。

侯夫人膝下有一独女,是她的表姐。

浔阳侯郑氏与河东裴氏乃指腹为婚,表姐郑红叶与裴家小公子的婚约是出生时便定下的。

那一年,裴小公子也来到浔阳侯府暂居。

宋秋瑟第一次见他,是在一个满月之夜。

恰逢生辰,她多贪了几口甜酒,昏了头,夜半睡不着独自在侯府花园里瞎逛,皓月当空,满地霜华,四处亮堂堂的,也不必点灯笼。

她走进了一条僻静的小道,花影凌乱,草木葳蕤。

她不经意间一抬眼,就看见一个人影从前方走来,白衣素衫,缓缓而行,宛若冰雪。

她凑到近前,使劲揉了揉眼睛,仔细绕着他转了一圈,又壮着胆子摸了摸他微凉的手,经过好一番放肆之后,才确定这是个人,而不是什么惑人精怪。

山似玉,玉如君。

她醉眼朦胧,好奇地问:“你是谁?”

月下树影婆娑,他眸若寒星,略一欠身,微笑道:“在下河东裴氏,初次见面,冒犯了。”

……

初见面,果然是一场冒犯。

他用一副假面孔把她骗得肝肠寸断。

回忆的分量不轻,每一句话,每一处细节,都压得她心口难受,憋闷得喘不过气来。

于是她这一整夜未眠,睁眼熬到了天亮。

宫中自有规矩,卯时便能听见宫人行走的声音。

宋秋瑟也躺累了,不等人来唤,自行起了,坐在镜台前,缓缓梳头。

正殿里先忙了起来,侧殿才有人来伺候,宫女们捧着铜盆鱼贯而入,见她自己梳起了妆,忙上前接下了活。

让主子劳累,就是奴婢怠慢。

昨夜,沈贤妃与七公主先后交代过,在撷英宫,绝不容许有人亏了她。

宋秋瑟的头发又细又软,拢在手心里像水一样,宫女多废了一番心思,绾了一个百合髻,簪上宫花。

伺候的人妥帖周到,万事不用自己动手,宋秋瑟刚一起身,便有人捧了衣裳上前。

衣裳是鹅黄色的底色,绣着芙蓉满开的纹样。

明姑姑挑帘进来的时候,正巧见宋秋瑟试好衣裳,提着裙子旋身一转。

少女的勃勃生机和明媚,将满屋子的华彩都压下去了。

明姑姑眸色复杂,停在门边,默默看了她许久。

宫女又取了两支青玉镯子,给宋秋瑟套在腕上。

撷英宫里的东西都属上乘,这两只镯子质地莹润清透,点缀在她雪腻的肌理上,本是极为相衬的。

可宋秋瑟却眉头一皱,并不欢喜。

纤细双腕上传来沉甸甸的分量,镯子空荡荡的晃着,激起了她意识深处的战栗。

耳边好似又回响起铁链叮叮当当的碰撞声。

宋秋瑟将双手藏进袖中,不动声色地摘下镯子,放回妆奁。

去正殿用膳的时候,沈贤妃特意叫她和七公主坐在一起。

两个女儿家眸清可爱,正是人比花娇的好年纪,沈贤妃看得满心欢喜,她对宋秋瑟道:“当年我们三姐妹中,数你母亲生得最端庄娴雅,选的夫君也是一表人才,文武双全,你……”她一顿,目光变得深远:“你倒是不太像你的母亲。”

宋秋瑟娥眉婉转,似是若有若无牵出一丝惑人的妩媚。

这样的长相与端庄持重不搭边,却极其惹人注目。

李暄妍心直口快,看向宋秋瑟,道:“你母亲不是三年前死了吗?你可还记得她的模样?”

宋秋瑟当然记得。

母亲死的时候,她是十四岁,不是四岁。

她不仅记得母亲死时的惨状,更记得母亲年轻时的一颦一笑。

三年前,浔阳侯府那一场动乱,死的不单单是侯府满门,还有借住在侯府里的母亲。

李暄妍道:“听说母妃当年在闺中,与家里姐妹们关系十分和睦,可惜了……”

明姑姑听着这话一直绕着死人聊,生怕万一说到悲痛处,见了哭声,急忙出声打了个岔:“公主今日是不是约了好友去梅苑赏景?时辰可还来得及?”

“放心,误不了时辰。”李暄妍用完茶,转头对宋秋瑟说:“你同我一起去吧,如今梅苑的花开得正好。”

不等宋秋瑟开口,沈贤妃先帮她拒了:“秋瑟不去,你也别玩太野,记得早些回宫。”

李暄妍有些不赞同:“母妃总喜欢把人圈在身边,表姐此番回长安要议亲,成天闷在宫里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跟我出去多见几个人呢。”

沈贤妃含笑轻斥:“你这孩子,真是骄纵坏了。”

她不是真的动气,却也没有松口应了女儿的请求,最后,被缠得没办法,沈贤妃道:“秋瑟刚回长安,理应先回家祭拜父母,你们以后有很多机会一起玩,不急在一时。”

李暄妍这才作罢。

宋秋瑟一直没什么话,她只在早膳后用了一盏茶和半块糖酥,便安静的坐在桌前,不再有别的动作。

乖巧、听话又漂亮的人,到哪都不会惹人生厌。

李暄妍急着去赴约,很快就走了。

沈贤妃温声道:“你们宋家留在长安的宅子没有荒废,本宫一直派人悉心打理,车马已经备好,就在宫外,让明姑姑陪你一起去。”

马车辘辘,走过天街。

宋秋瑟用扇柄将帘子挑开一道缝隙,窥探着长安城的风光。

意气少年打马过,桥边柳树轻摇,显得格外袅娜多情。

宋秋瑟都快忘了,她自己也是在长安长大的。

安邑坊,宋宅。

宋秋瑟下了马车,缓缓走到大门前,果真不见半点荒废,门前的白石是新砌的,朱门半旧,却也有补过漆的痕迹。

门匾上“宋宅”二字运笔雄劲,一副大家风范。

宋秋瑟怔愣了许久,喃喃道:“当年……”

当年许多事都已经说不出口了。

明姑姑接上话:“当年……记得宋宅是很热闹的,我有时候出宫会专门绕路来瞧一眼,替娘娘捎几句话给你母亲,她们姐妹关系很好。”

宋秋瑟回神,轻声道:“是啊,曾经我们家人丁很兴旺的,我还有三个叔伯,四个堂兄,都很疼我……”

只是,如今都不在了,只剩下一尊尊冷冰冰的牌位供在祠堂里。

他们都是战死的,她最亲厚的三堂兄,死去那年才十七岁。

明姑姑叹息:“宋家满门忠烈,姑娘身为英烈之后,应当身感荣幸。”

宋秋瑟心里像是被针狠狠刺了一下,淌出了一片鲜血淋漓,她的至亲死得一个不剩,宋家仅剩她这么一个孤女,世人却以“荣幸”二字形容她。

面对故园清冷,宋秋瑟苦笑了一下。

世人如何议论,她是管不着的。

宝台寺清修三年,诵经无数,她的体性柔和了不少,不会轻易迁怒,也不会自伤。

“走吧。”她举步迈进了宋宅,宗祠外的柳枝被风拂动,有意无意地往她身上扫。

明姑姑隔了好一段距离就停住了脚步,道:“我非宋氏族人,不好冒犯宋家先祖,姑娘自己去吧,我就在此等候。”

宋秋瑟道一声:“有劳姑姑。”便自行往宗祠走去。

其实宋家的地位并不显赫,宋秋瑟的父亲活着的时候只做到了副尉官职,一个六品小官,在长安城里,就像只不起眼的蚂蚁,没人会拿他当回事。

若非宋氏全族男儿战死,轰动朝野,皇上也不会另眼相待,朝廷也不会接二连三的追封,宋家更不会有如今的声名显赫。

所以明姑姑说的那些话,虽然刁钻,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祠堂幽深寂静,灯火长明,门窗都紧闭,也不知从哪里透进来的风,吹得烛影摇晃,忽明忽灭。

宋秋瑟的裙角在黑色的石砖上拂过,她来到了供桌前,仰头望着林立的牌位,燃了香,在案前青色蒲团上跪下,深深叩首。

泪珠砸在地上听不见声音,却能看见蜿蜒的水渍。

宋秋瑟哽咽了许久,最终呢喃出一句:“父亲,母亲,女儿不孝……”

袅袅香火,模糊了她的眉眼。

她微微启首时,忽见地上一个影子被摇晃的烛光拉得变形,明显是个人模样,正匍匐在她膝下。

宋秋瑟心里一悚,惊颤道:“谁?”

她进来时,并未见祠堂里有其他人。

而且从始至终,她也没听见有脚步声。

诡异的安静中,她缓缓回头,侧脸和颈部的线条绷紧,在昏黄摇晃的烛火下,露出最脆弱的一面。

她刚哭过的眼睛染了红,但其中没有任何懦弱之色,反倒是带出一抹沁血的憾恨,也许其中也掺杂了一丝惊惧,但那并不明显。

这样的神色,让人觉得,她这一把伶仃的骨头,像是韧起来了。

宋秋瑟看清了身后来人。

那张熟悉的面孔终于打碎了梦魇的阻隔,真真切切地出现在她眼前。

故人,李曜。

东宫太子。

他一身玄色锦袍,袖口衣领和下摆皆是金线满绣的云龙纹。

宋秋瑟以前没见过这样的他。

当年他以裴家郎的身份暂居江州时,总是穿一身白衫素裳,干净谦和。即便他后来翻脸了,变得乖戾阴郁,可也是一身布衣,从未彰显过威仪。

可他生来就是天家显贵,玄衣龙纹一加身,便不同了。

他站着,她跪着,两厢沉默了许久,宋秋瑟扶着桌案自行起身。

许是跪得久了,她的身形不太稳,轻轻晃了一下,便见太子抬起一只手,似是想要扶她,却又堪堪停在身侧,宽袖滑下一截,露出手腕,一如记忆中那般精致好看。

宋秋瑟还是不太习惯他太子的身份,生涩地行了个万福礼。

“太子殿下万安。”

李曜看了她一会儿,说:“学乖了。”

以前的她可没有这么乖巧听话。

宋秋瑟说:“是从前不懂事。”

往事太难堪,她不想陷得太深,所以不肯多提。安静了一会儿,她问道:“殿下是什么时候来的?”

“在你之前。”太子回答。

宋秋瑟轻轻道:“这是我宋家宗祠,殿下来做什么呢?”

李曜不紧不慢地上前两步,停在她面前,太近了,两人足尖几乎要贴在一起了。

宋秋瑟心下一惊,立即后退,撞到了供台,腰抵着桌沿,退无可退了。

李曜探手一勾她的后腰,扶她站直。

灼热的手心顺势贴上她的脊背。

宋秋瑟腰身一紧,头又开始发昏,紧接着,她听到他微哑的声音从头顶飘下来:“我想你了,专程来看看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我想你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