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岁就被推举为郡吏,不久又被朝廷的三公同时征召,以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朝廷特别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讨伐黄巾军,这时候的王允可谓意气风发。
在处理黄巾军过程中,王允发现张让与黄巾军私通,于是上奏皇帝。
但是汉灵帝自认为张让无罪,谁也奈何不了,只能放弃,不再追究。
张让没事,王允就要摊上事了。
张让一心想报复。第二年,终于找到一个借口,将王允逮捕下狱,王允进去了。
不久,正好赶上朝廷大赦,王允的好友与张让的政敌开始为王允说情,最后王允非但免罪释放,还被复刺史原职,王允出来了。
但是,万事就怕但是,张让也不含糊,没出十天,王允又以另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治罪,再度入狱,王允又进去了。
王允的朋友再次出力,王允又出来了。
王允深感再这样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于是他去官隐居,在陈留与河内呆过一段时间,去年方还太原。
王允站了起来,看着窗外的美景,经历过与张让相斗,还有这几年去官的磨砺让他学会积蓄力量,学会隐忍,找准时机方能一击而中。
以他的经验判断王滨恐怕凶多吉少,闻喜县的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霍东,这个名字频频传入太原,大破黄巾军年纪轻轻被委任为河东太守。
还有说他曾打败过匈奴人,匈奴人都不敢入河东。
王允并不执着与替同父异母的王滨报仇,但有些事情却不得不做。
如果王允无动于衷,那么祁县王氏就会认为他不重视家族成员、轻视亲情、为人软弱,然后族人会在他身后编排他,传入外人之耳,这些会影响他在士族里的形象。
王允重新坐到案前,拿过一个竹简写下河东霍东。
霍东安排徐晃暂时帮平阳犁地,然后带着剩余人去杨县和永安县。
平阳的百姓不敢相信这些卸去甲胄的兵士要牵着战马替他们犁地。
以前只有当兵抢粮食的,哪里听说过当兵的要帮百姓种地的。
刚开始,百姓们跟兵士不敢多交谈,随后发现这些兵与他们遇见的极为不同,不拿他们这些穷苦百姓的东西,还与他们分享军粮。
双方渐渐熟络之后,谈得夜就多了,尤其那些妇女在休息交谈时要给这些人保媒拉纤。
“不行,我们要是结婚得向上请示,批准后才允许。”
旁边的婶子扶着说道:“结个婚还得请示?”
“对,通常都会允许。”
“你这庄稼活干的不错呀,不孬。”老汉接过话。
“我们常常屯田开荒,再军营我都自己种菜、养猪等。”士兵擦了擦汗水说道,中午的日头有些毒。
这可稀奇了,老汉与那妇女以为当兵只是抢东西和打仗呢。
休息一会后,又开始忙碌,士兵让老汉牵引马,士兵扶着犁掌握好深度翻地,妇女在后面敲碎一些大的土块。
平阳的百姓第一次感受到军队的温暖,对军队有了重新的认识。
不少年轻人开始对军队有了向往,那边身为平阳县尉的何成准备等农忙后开始执行霍东的民兵系统。
徐晃在一旁帮助,把北屈的经验告诉何成。
霍东的队伍到达杨县,杨县的众多官吏在城外早早等候,许多人已经腿都酸了,但没有人敢有怨言,或者说嘴上没有人敢有。
这可是平定黄巾军,亲自带兵攻打阻挡他的闻喜县城,这样一个人物要来到杨县了,杨县的众位官员豪强都心颤。
他们在接到太守再一次要属实的耕田数目时,都如数报了上去,一些不想报的豪强也被其他豪强与官吏给逼的报了上去,没办法,都怕被牵连呀。
终于看到队伍的旗帜了。
霍东一马当先,身后跟着朱幡的兵士,典韦、韩当、孙柳在侧。
队伍离县城越来越近,霍东看见可以在城门外,等候迎接的队伍。
当有了权利之后会越来越迷恋这种感觉,你做什么都是对的,所有人都会奉承你,霍东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做一方诸侯。
谁都想掌握别人的命运,而不是被别人掌控。
霍东也在暗自告诫自己,不要自满,大世才刚刚开始。
当队伍越来越近,行军踏步声也传到等候的人耳朵里。
霍东让大军在城外选地驻扎,只带领少量人马进城。
杨县的官员看到大军停下来有些疑惑,又看见从队伍跑出两队人向着他们跑来,这些兵士都穿着他们没见过的甲胄,以胸口处的圆形钢为核心构连成体。
每个人都挎着环首刀,他们跑动脚步不乱,每一步落地都同一侧的脚,落地时间相同。
这些人左手握着刀柄,右手挥动起落一致,一直跑到杨县官员的两旁。
“停。”
所有兵士全部停下脚步。
“转身。”兵士同时转身看向中间,转身后,右脚同时抬起重重落下,把有的官员吓了一跳。
“太守到。”所有兵士同时大声喊道。
杨县的官员感觉这些兵士没一个动作都有种律动,他们身上有团结一心、同力协契精神,他们想也许这就是精兵吧。
霍东缓缓的骑马过来,距离官员们还有十丈远时,霍东下马,把马的缰绳递给卫兵,然后徒步向杨县官员走去。
霍东在杨县县长要行礼时,两条长腿快速迈动来到县长前一把拖起来说道:“早闻杨县官员廉洁奉公,周图县长更是以身作则,今日一见果真闻名不如见面。”
霍东不管这些人信不信,反正自己差点信了。
周图已经四十多岁了,按平均说这个年龄在东汉末年也是高寿,但那是平均,被穷困的百姓给拉低了,生活条件不错的基本能活的挺长。
根据霍东得到的消息,这个周图在杨县干的不错,第一次报上耕田数量隐瞒数也是最少的,所以刚才的话还是带一些真诚夸奖的。
“闻府君要至此,杨县官员及百姓都在期盼。”周同说道。
“真的?”
“真真切切。”
“哈哈,那可真是我的荣幸。”霍东说完与周同一起进城。
霍东进城之后发现这里的琉璃制品比较多。
周同安排了霍东的住处,霍东到这里先洗漱了一下,然后就去参加周同安排的接风宴。
霍东来到宴席坐下,观看周边布置,各种精美的琉璃制品布置在周围。
宴会吗,自古就离不开女人和音乐,杨县的官员本来有些忐忑,但发现宴席间霍东根本就没有挑杨县和各位官员的问题。
大家伙都赞美霍东的年轻有为,霍东则夸赞在场的治理有方。
宴席双方称得上和睦,也让杨县的官员舒了一口气,看来这位太守挺满意安排。
“周县长,我观杨县比其他县多了些琉璃制品,不知是何缘由?”霍东问道。
“告知府君,这都是我县鲁修明之功,鲁匠人堪称大师。”周同对霍东说道。
“那我为何以前未曾听闻杨县有如此人物?”如果河东有这样出色制造琉璃的大师,如此赚钱行业,按理说冯立会早就注意到。
“这鲁修明全家是去年秋方从并州迁移至此,带来些琉璃,然后准备练制,今年四月有大量成品。”
霍东了然的点点头。
“如府君有意,可唤此人到此。”周同说。
“不急,诸位先共饮此盏,共贺此时。”霍东端起酒盏向在场的诸位示意。
在场之人也连忙端起,然后共同饮尽。
正在跳转到东汉末年生存记 第69章 巡视绿色阅读 - 东汉末年生存记 看书神 - 看书神小说阅读网 ...,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跳转]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