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率领一千余轻骑顺利离开赵国几十万大军包围圈。
“蒙将军,将赵葱放了吧!”二凤吩咐一旁的蒙恬。
“放我下来!快点放我下来!!”一路之上,赵葱趴在马背上,内心翻江倒海。
蒙恬单手抓起赵葱的衣服,一个用力将其丢在地上,地面顿时泛起一撮烟尘。
“长公子,咱们现在已经逃出包围圈,赵葱俨然无用,不如直接将其杀了!”
听闻此言,摔得生疼的赵葱,完全顾不及,慌忙从地上爬起,朝着赵军所在方向跑去,生怕晚一秒就丢了性命。
二凤望着边跑边回望的赵葱,挡下蒙恬拿起的长弓,意味深长地道:“不用杀他,他活着的作用可比死了大得多!!”
虽然暂时不明白长公子所言赵葱活着对他们秦国有何用,但蒙恬还是将拿起的长弓收起。
因为经过近几日的接触,蒙恬对扶苏生出一种超越年龄的崇拜。
望着二凤他们成功撤离的身影,司马尚对李牧愤愤不平地说道:“将军,咱们干嘛管那个废物,他被杀了正好,何不趁此机会消灭秦军有生力量,同时活抓秦国长公子!”
赵葱平日里就喜欢对李牧的决策指手画脚,仗着自己身份特殊,三番两次对李牧不敬,又几次三番破坏攻敌大计,如此情境之下,他想不明白李将军为何还救他!
“你以为赵王派他来这里是为了打仗的吗?而且,秦国长公子既然敢率孤军来到这里,想必已经做好万全准备,纵然其中有狡诈成分,但我不能再让赵军处于危险境地......”
说到这里,司马尚也沉默了。
秦赵两国之间素来战争频繁,虽双方各有胜负,但总体而言,赵国的城池土地日渐减少,军力更是锐减。
现在赵军的兵力,再也无力承受大的战败。
所以李牧在没有百分百胜算之前,根本不出兵;一出兵,就是要置敌人于死地。
李牧看着渐行渐远的二凤,目光之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欣赏和佩服。
“后生可畏!秦国有如此长公子,未来更不可挡!”
刚刚得知秦国援军赶来,李牧正在思考是哪位秦国名将智慧无双,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看破自己计谋,内心惊叹佩服不已。
可当他看到一个八岁的少年站在他对面,波澜不惊,谈笑自若,着实让他震惊了!
他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领,对于识人颇有一番造诣,扪心自问,他李牧就没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个秦国长公子扶苏年少有胆,聪慧过人,文武双全,更听闻他在国内颇有仁德之名,这么完美的人恐怕连画本子都不敢写,不出意外,未来必将是他的天下。
而且刚刚他临走之前说的话,仿佛能预料到自己结局一般,这种在心理上给他的震撼不比战场上对决给他的震撼少。
扶苏公子劝他赵国如若待下去就前往秦国。
既然说出这话,就证明他很清楚自己在赵国的处境:
纵然他官居大将军,抵御匈奴功勋卓著,统领赵国几十万大军,但是李牧自己心里很清楚,赵王始终对他有所防范。
毕竟所有赵国精锐军队都在他手里,且他在军中的威信甚大,倘若李牧取而代之,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
为了让赵王放心于他,李牧曾多次表忠心,打消赵王对他的猜忌......
他李牧生是赵国的人,死是赵国的鬼,任何情况,他都不会叛变国家,投奔秦国。
对于一名正直的武将,官位金银和荣华富贵并不重要,相反他更看重赵国和赵国百姓的未来。
***
李世民、蒙恬率领千余轻骑走了一段路程,便在前面看到了桓齮和他率领的秦军。
虽然是败军,刚刚被赵军围在山谷屠杀,大家看起来浑身血污,但却没有颓废之态,两眼之中仍然燃烧着勇气和灼灼战意。
看到二凤过来,战士们都对他投去感激的目光。
他们今天的命都是长公子给的,倘若不是长公子以身犯险,深入敌军重围,他们早就跟死去的战友一样,成为这荒山野岭的一具无主尸骸。
桓齮看到李世民,更是深深地面露愧疚之色。
他清楚自己所犯罪孽深重,不但对长公子的命令阳奉阴违,还让秦国在战场之上遭受重大损失。
当二凤的战马刚来到军队跟前,‘扑通’一声,桓齮就跪在地上。
“属下无能,愚蠢至极,致使数万秦军同袍枉死疆场,有家难归,请长公子责罚,桓齮愿意以死谢罪!”
说完,桓齮便双手递上佩剑,请李世民当着所有秦军的面将他就地正法!
此时此刻,桓齮再也不会将二凤当小孩看待。
战争开始之前,他对两军战况精准预判;战争开始之后,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营相救。
这样的胆识和气魄他桓齮自叹不如!!
眼下,他内心除了对数万秦军逃出赵军包围圈的庆幸,更多的则是对这位少年长公子的钦佩之意。
蒙恬在一侧望着,并未多言。
其一,桓齮此次乃三军统帅,官职大于他,他无权问责。
其二,身旁还有长公子呢。
其三,他也想知道长公子准备如何处置桓齮。
桓齮虽然此次过失重大,给秦国造成重大损失,但他在过往的战争中颇有成绩,立下不少战功,对待士兵也非常体恤......总体而言,蒙恬对于这位上司,说不上多喜欢,但也不讨厌。
“桓将军因为轻敌大意,冒然出兵,致使我军损失惨重,但胜败乃兵家常事,且念在桓将军以往战功卓著,认罪态度诚恳,给予戴罪立功的机会......”
桓齮听后不可思议地望着扶苏,愧疚、感激和无法相信。
蒙恬一听,亦立马震惊地看向李世民。
赤丽城中,长公子当街斩杀失德将领何其果断,为何现在对桓齮却如此宽宏大量。
“长公子,该罚还得罚!军令如山,不罚不足以立威,而且你看桓将军,如果你不罚他,他内心似乎更加内疚。”蒙恬在一侧小声提醒李世民道。
“多谢长公子宽容大度,但桓齮自知罪孽深重,难辞其咎,今日只有一死方能慰藉枉死的战士英灵!”
说完以后,桓齮拿起长剑就要自刎。
二凤眼明手快,当即自己的佩剑砍去,直接将桓齮的剑斩为两截。
“刚刚我又深思过了,桓将军的确该罚,拉下去,杖则五十军棍!以示警戒,下不为例!”二凤说完,蒙恬赞许的点点头。
桓齮丢掉已经折断的剑柄,跪地叩谢:“多谢长公子盛恩!”
***
咸阳城,章台宫。
“报!报告大王,我军宜安大营被劫,赵军劫掠粮草辎重无数,斩杀留守秦军将士数万,只有不足几百人逃出大营!!”
“报!!桓将军率军进攻肥下,李牧攻占大营后,又率军赶往肥下,准备伏击我军。”
......
大营被劫,大军被埋伏的军情消息接二连三的从前线传到秦王手中,秦王脸上浮现少有的紧张。
得知秦军大营被赵军攻破,他最担忧的不是秦军损伤多少,辎重丢失多少,而是扶苏的生死安危。
扶苏前往秦军大营犒赏三军,桓齮率军出征攻打肥下应该不会带着扶苏,所以扶苏最有可能留在秦军大营。
现如今惊闻秦军大营被攻破的消息,那么扶苏十有**已经被赵军抓获当人质。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秦王嬴政已经做好要用多少金银和城池换取自己儿子的性命:只要赵军将扶苏平安无事地归还,那么他嬴政就可以归还已经攻占的赤丽、宜安两城,甚至可以割让之前攻占的平阳城!!
“吾儿扶苏呢?他人在何处?有没有跑出秦军大营?”
秦王嬴政担忧地问道,与往日盛气凌人、高冷威严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
“报告大王,桓将军为了长公子的安全考虑,提前派蒙将军和卫队带他前往赤丽躲避,长公子暂时无忧。”
听完士兵的回答,秦王嬴政的担忧收起许多,同时对桓齮的决策失败少了几分愠怒。
不过赤丽靠近战场,亦是十分危险。
“速速让人护送长公子回咸阳!!”
“是!”
秦王嬴政现在根本来不及想对付赵军的策略,满心想的都是如何保证自己爱子的安危。
“报!!”
“报告大王,长公子得知秦军大营被劫,李牧大军出动,担心桓将军和秦军将士的安危,命令蒙上卿前往平阳搬救兵,自己则率一千轻骑精锐和蒙将军一起前往救援!!”
“什么?!!”秦王嬴政听后忍不住惊异地站了起来!
上一秒还因为扶苏没有被赵军抓获而庆幸的秦王,此刻秦王的心再次被揪到了高处。
一千余兵敢去对付赵军几十万精锐?!!我的儿啊,他这是完全不把自己的命当命啊!!他有没有考虑自己这个当父亲的感受……
中车府令赵高立马宽慰秦王道:“大王,一千骑兵挑战几十万敌军,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长公子真是胆气过人呀!吉人自有天相,相信长公子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大王,中车府令所言有理,长公子身份特殊,倘若赵将李牧见到他,定然不相信他只带了一千骑兵,可能会担心我军有埋伏而退兵,如若这样,无论是长公子还是数万秦军将士则可安然返回!”客卿李斯回答道。
秦王嬴政听后,眼前一亮,李斯所言有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