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面对一拥而上的匪贼,二凤没有丝毫慌张,轻松应对,迅速斩杀了几名贼徒,剩下的匪贼面面相觑,不敢上前。

此时,蒙毅率军赶来,黑衣人见状,迅速喊:“撤!”

二凤拈弓搭箭,直接将匪首的腿射中,蒙毅示意手下迅速上前将其抓获。

“刚刚多谢公子出手相救!”

“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多谢公子的救命之恩!”

......

被救下的百姓全都跪地向二凤叩谢。

二凤赶紧让他们起身。

“都起来,快点起来。”

“你们缘何会拖家带口来至此处,又为何会被他们追杀?”虽然黑衣人装作山匪,但是看他们用的兵器上却有管家印鉴,证明他们的身份并不是普通匪徒,而是受人指使,故意假扮。

“朝廷征用车马,并许诺给予重金,我们卖了以后,结果却未得到分文,想要共同来此讨个公道,不曾想还未到咸阳城,却先遇到了匪贼,多亏公子出手相救,才让我们大家免于一死。”

二凤听后点点头。

蒙毅生气地道:“长公子,这事是赵高干的,我早就有所耳闻,并且收集了一些证据,想不到他竟然对平民百姓下毒手,连孩子都不放过,太狠了!”

众人听后,才知刚刚救他们的就是大秦长公子!!

蒙毅的祖父蒙骜,跟随秦昭襄王,官至上卿;蒙毅的父亲蒙武,跟王翦年纪相仿,担任副将;蒙毅的哥哥蒙恬在军中担任重要将领一职。如此出身,从小就直言敢谏,忠信不二。

二凤给了那些百姓一些银子,同时派几个士兵护送他们,自己则跟蒙毅继续赶路。

蒙毅对二凤讲道:“长公子,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得重用贤能之臣,远离小人,倘若有狡诈奸邪之徒混入朝堂,他就会颠倒是非、混肴视听,那么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赵高此人,他面善心恶,睚眦必报,是个十足的小人,以后你一定要远离他,千万不要被他的口腹蜜剑给欺骗了!”

虽然秦王给扶苏安排了许多师傅,但秦王经常让蒙氏兄弟与扶苏在一起,其一是看重蒙家世代忠良、文武双全,其二则是希望扶苏能跟着蒙氏兄弟多加学习。

所以蒙毅亦算扶苏的半个老师。

蒙毅此番言论非常正确,正如诸葛丞相所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注1】

蒙毅作为一名武将之后能有这样的见识,就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单纯鲁莽的武二代,而是一个智勇双全、识人断事之才,无愧为良将之后。

“蒙将军好像知道赵大人的一些事情?”李世民清楚蒙毅断然不是赵高口中倚仗权势、作威作福之人,他肯定知道了赵高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没错,我的确听到他的一些‘辉煌战绩’,而且准备回去之后就弹劾他。”蒙毅道。

“什么战绩?”李世民好奇地问道。

他记得史书有所记载: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注2】

如此看来,赵高犯得是大过,应判死罪,但最后却得到秦始皇的赦免,到底犯的什么罪,史书却无具体记载。

“赵高为了征集足够多的车马,放出高价诱使民间百姓前来,最后却分文不给!有闹事者,全部隐秘处理,此事他虽严防死守,但还是传到我这里。”蒙毅跟二凤道。【注3】

李世民点点头,心想赵高此举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征集到许多车马,供朝廷和军队使用,但却有损国家威信颜面。

“此举的确欠妥,官不与民争利,并应有信于民,为此,商鞅不昔城门立木,他却在这里倒行逆施。”

蒙毅听完李世民的话后,不禁多看了他几眼。

心想:不愧是大公子,见解非凡!自己还想再细讲一番赵高此举的危害,让公子意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想不到公子自己竟然理解至此。

“长公子请放心,我已派人暗中调查此事,待整理好证据,定会上报,还被冤百姓一个清白!同时治他的死罪,到时候他就再也没办法在秦国为非作歹!!”蒙毅在一旁信心十足地跟李世民道。

李世民知道蒙毅想法和做法都没错,但他低估了赵高在秦王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为他清楚,就算蒙毅将案件调查得水落石出,证据确凿,但最终秦王不但没有治赵高的死罪,还认为赵高此举聪慧高明,赦免其罪,让其官复原职......

“长公子,你好像不相信我,你放心,只要他做了此事,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不可能完美脱身,我一定能够查明真相。”

“我没有不相信你,只是提醒你一句,赵高虽在朝中没有根基,但其拉拢李斯等权臣谋士,手段高明,且平日做事勤恳,深得父王信任,就算你找到证据,也未必能够扳倒他。”李世民提醒道。

蒙毅刚刚还以为长公子不信自己,不曾想他竟考虑如此之深。

“公子的话的确有理,赵高虽然打仗治国不行,但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功夫却炉火纯青,但是不能因为他有秦王做靠山咱们就停止对他的追究,他是秦国的蛀虫,就必须想尽办法将其铲除掉。”蒙毅跟李世民斩钉截铁地道。

“我没有说不让你铲除赵高,只不过打蛇要打七寸,要么不动手,要动手就要一击致死,免得被其反咬一口。”李世民对蒙毅道。

蒙毅听后心中一惊:原来长公子并不是看起来那么柔弱。

一路之上,他按照秦王的嘱托,对李世民进行有意无意地教导。

但是一番交谈下来,蒙毅发现自己刚说完一个引子,长公子自己就能悟出后面所要讲的道理来,而且还时不时地对他进行开导启发,让他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

宜安,赵军大营。

李牧正在与诸位将领一起讨论抵御秦军事务,忽然帐外斥候来报。

“报!报告将军,属下刚刚探到,秦王嬴政派遣长子扶苏率军前来宜安。”

“他们一共来了多少人?来宜安的目的是什么?”赵将李牧连忙询问道。

“大约一千余人,据说是代表秦王前来犒赏三军。”

听完只有一千人后,李牧的神情放松许多。

现如今秦军将士三十余万,他们赵军约二十万,敌众我寡,倘若敌军再增加数倍军队,则具备强攻的实力,到时候他们防守都有困难。

但只是一千兵马,则不足为惧。

“我看不止犒赏三军这么简单吧,秦王这是看着他们秦军接连攻克几座城池,想要让自己儿子来此树立威望,同时以表王恩。”副将司马尚在一旁分析道。

赵葱却眼前一亮,对着李牧和司马尚道:“大家难道不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

李牧皱了皱眉头,仿佛猜出赵葱欲言之事。

“什么机会?”司马尚问道。

“众人皆知,扶苏乃嬴政长子,深得其喜爱,在朝臣和秦国百姓心中亦有美名,倘若咱们半路就其抓住,劫他做人质,不信秦国不退兵!”赵葱兴奋地道。

“未尝不是一个方法呀。”颜聚在一旁附和道。

司马尚望向李牧,李牧坚决否认道:“不可!”

“为什么不可?难道咱们要一直躲在堡垒里面当缩头乌龟吗?咱们赵国人的气节都去哪里了?你没看到咱们都快被秦军笑话死了。”赵葱看到李牧反对自己的意见,情绪有些激动。

李牧很平静地分析道:“原因有二,其一,扶苏既是秦王嬴政爱子,那么定然是派了精锐卫队相护,还可能会派前线秦军接应,偷袭很难得逞;其二,劫持一个孩子作人质,属于不义,恐被天下人所不耻。”

“什么耻不耻的,咱们最重要的就是让秦国退兵!收回城池!!你们觉得呢?”赵葱望向其他人。

司马尚站在李牧一边,军中许多将领都信服李牧,对于赵葱的话不明确表示反对,只是不表态。

看到众人都不支持自己,赵葱生气地道:“好啊,赵国如此培养你们,你们就是这般报答赵王的,行,你们不去,我去!!”

说完,赵葱匆匆离开。

看到赵葱离开,司马尚询问李牧道:“将军,咱们怎么办?”

“继续坚守壁垒,待有机可乘,再伺进攻。”

“可是赵将军他......”

“我已明确告知其危险性,言已至此,倘若其遭遇不测,怪不得他人,眼下宜安城外秦军虎视眈眈,如果宜安一旦失守,邯郸危矣,赵国危矣。吾等皆应以大局为重,不可轻举妄动。”李牧叮嘱其他将领道。

“是!”

李牧清楚赵葱的身份,他王室出身,并无太过战功却官居高位,跟在自己左右,他就是赵王故意安插在自己身旁的一个‘眼线’。

虽然赵王对李牧有防备之心,但李牧身为赵国人,仍然竭尽全力抵御强秦。

***

为了尽快到达宜安城,李世民跟蒙毅商定选择从上党地区出发,越过高山,径直向东。

经过数日征途,距离宜安越来越近。

“长公子,翻越前面这座山,再行约六十里地即可到达秦军大营,咱们此行还可真算顺利。”蒙毅开心地对李世民道。

李世民望了望不远处的山林,发现郁郁葱葱的山林隐约有反光铠甲,立马察觉异样:前面有埋伏!

注1:选自《前出师表》;

注2:选自《史记》;

注3:史料记载赵高犯了死罪,但未明确记载所犯何罪,此处乃作者自己的私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