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 61 章

第61章

孙家打算整修房子,是一件大事情,大舅母黄芳姑的娘家人在城郊,听闻女儿家打算修整房子,黄老娘带着儿子儿媳妇带上些这个时令有的一些蔬菜,还有秋天存下来的干果,还有鱼干,腌菜等往孙家而来。

“我的老天爷啊!这动静够大的,不是说才开始弄几天,这房子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黄大舅赶着牛车,车上是他老娘和媳妇,还有一些礼物,小心翼翼的往孙家走来。

冬天天冷路滑,安南县是南方,虽然没有下雪结冰,但早上的霜令将冻得地面泛白,在行人的践踏下,又湿又滑,满是泥泞,

虽然日头已经升起,冷风吹拂,还是很冷,黄大舅顾忌着老娘坐在后面,车子走得很慢,一家三口坐在牛车上,边走,边聊天,还能空出眼睛来到处张望。

远远的就看见的孙家的房子如今的样子,上面的瓦片都已经捡下来了,下面的一些老旧的墙面也都已经拆干净了,只剩下几间屋子的房梁和柱子耸立在地上。

围着的院墙倒是还在,但是比这院墙好的屋墙都拆了,这院墙破破烂烂的,定然也是要拆的。

夫妻两个将黄老娘扶下车,黄老娘其实年纪不大,四十多岁,五十岁还不到,和杨麦穗差不多年纪,身体不差,还能下地干活,但是对于儿子儿媳的孝顺的举动,黄老娘乐于接受。

“姐夫家的这动作倒是快,咱们倒是来晚了,”看着孙家房子的样子,黄老娘感慨,

“不晚,不晚,亲家母,孩子他大舅,他大舅母,你们来的早,这天不亮就出发了吧!”

薛珍姐带着孙女孙薇竹正从隔壁暂时居住的房子里面走出来,就见到黄家一家三口站在自家门口,赶紧招呼人。

“外祖母,舅舅,舅母,”孙薇竹欢快的上前招呼长辈,

“这寒冬腊月,日头出来得晚,天亮得晚,你家这动静实在是快,这才听说你家要修,就已经全拆出来了。”

薛珍姐抿嘴一笑,“这人多,忙起来就快了,我家的情况你也清楚,我家老爷和薇竹她爹爹都要教学生,这私塾着急用,就只有这寒冬腊月,学子们放假了才有时间,着急赶紧修出来。”

黄老娘点头:“我带着他们两个先来看看情况,我家这老大,别的没有,就有一把力气,这儿媳妇也勤快,正好帮你家忙,咱们家也没有多少亲戚,我家不出力,还有谁家出力呢。”

两个亲家平日里相处得不错,也没有什么大矛盾,但是难免有别苗头的时候,

孙家是读书人家,还住在县城里面,按照现在孙家的情况来说,黄氏芳姑算得上是高嫁,但是黄芳姑能嫁进县城,自然不是一般人家的闺女。

首先,黄家虽然是庄户人家,但是黄家上百亩地,堂兄弟十几个,都是身强体壮的,用黄老娘的话来说,黄家别的没有,就是人多。

孙永清就不用说了,族里没有什么人了,薛珍姐娘家也因为各种原因,关系冷淡下来,没有什么大事,都不走动了,

下面这一辈中,只有孙子云和孙秀琴两兄妹,孙子云三个孩子,最大的孙志杉,也才14岁,孙秀琴更是只有钱思齐一个,钱家也不是什么大族,不仅仅不是大族,还只有钱富贵孤零零的一个,

上一辈人少,下面小的都还没有长成,按算起来,孙家和钱家人都少,就正如黄老娘说的一样,没有多少人。

说的是事实,但是薛珍姐不爱听,“是啊!咱们家人少,我家老爷和孙子他爹父子两个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这些事情,是一点主意都没有,得亏我大外孙和大孙子懂事,一个顶得上人家十个,将这事情安排得头头是道。”

言下之意,我家人少,我家人读书,我外孙有本事,一个顶得上你家十个。

“喔,是在青山书院读书的那个,这不能吧,你这外孙,我记得是和薇竹一般大,差不多时候出生的,这读书就厉害了,还能修房子。”

薛珍姐得意得很明显,笑着说道:“我家这外孙子,能干着呢,这天冷,咱们不要站在外面说话了,往这边去,我家暂时租了邻里的房子来住,方便照看这房子。”

黄大舅和媳妇一起将牛车往旁边拉,黄老娘和薛珍姐跟着后面往侧边走。

“娘,是有什么东西忘拿了吗?”黄芳姑在屋子里面,隐隐约约的听到外面有声音,走出来开门,门一打开,好久见自家老娘和弟弟弟媳在外面,惊喜不已。

“娘,孩子他舅舅,他舅母,你们来了。”

黄老娘见自家女儿头发用布包起来,是身上穿着干净利落,围着围裙,手上袖子是捞起来的,显然,开门之前是正在忙着的。

“你家要修房子这样的事情,我自然要来看看,正好现在家里庄稼不忙,我让你弟媳妇帮你煮饭。”

“你们来坐坐就行了,家里忙得过来,”黄芳姑语气轻松的转身将几人带进去。

黄老娘不相信女儿这话,一个家里要建一个好房子,在乡下,起码要准备十几年,全家出力才能动工,准备石头,准备瓦片,准备梁柱,

家里的女眷同样不得闲,建房子多半是要供人吃的,还有各种东西要找,在乡下,妇女也要跟着出工,自家女儿嫁在城里,只用操心吃食,不用干活已经是轻松的了。

这样的道理大家都知道,黄老娘体恤女儿,只是打定主意,让儿媳妇帮忙一段时间,反正有三个儿媳妇,可以轮换着来。

孙家租下的这院子不大,非常窄小,只有两间屋子,侧面有一个现搭建的棚子,下面棚子下面有几个简单的大灶台,灶台有些简单,还有些新,显然,是刚刚搭没有多久。

最重要的是在灶台面前,有两个年轻的女娃子正在忙碌,水井边上还有一个仆妇正在洗碗,两个小女娃子看着陌生,这仆妇黄老娘是知道是,正是孙家伺候的仆妇,一家几口在孙家做活。

薛珍姐见黄老娘的眼神,却不也不解释,只是在招呼一家人坐下,然后让孙女泡茶来。

黄老娘一边喝茶,一边指挥儿子儿媳妇将东西搬下来,黄芳姑带着大哥将东西往棚子里面放,

看着儿子儿媳搬东西,嘴上也忙着给薛珍姐介绍这些东西,“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种了些萝卜,还有白菜,之前积了些酸菜,还有些干果,又在晒了些鱼干,修房子人多,拿来添一个菜,这些东西不值当什么。”

薛珍姐拉着黄老娘的手,“怎么就不值当什么了,我感你的情,帮了我家忙了,这寒冬腊月的,菜的确不好找。”

棚子搭得简单,只是勉强可以遮风挡雨,也没有什么墙壁遮挡,所以黄老娘清清楚楚的能看到棚子的一侧,是一个木条子搭的架子,上面堆放着很多萝卜,白茶,还有东瓜,黄色老南瓜,干酸菜,一板豆腐,

还有几个袋子装的东西放在下面一层,看袋子的样子,黄老娘心里猜测,应当是芸豆,红腰豆蚕豆之类的东西。

显然,这些东西,人家孙家都有,黄老娘莫名有一种输掉的感觉,

一番闲话之后,黄大舅要去隔壁房子里面帮忙,薛珍姐见状站起身来,要带人过去。

“正好,我刚和薇竹要去看看的,你们娘俩说说话,我带着亲家大舅一起去过去。”

人的声音远去,黄老娘见三个仆人在忙,叫儿媳妇也过去,自己拉着女儿往屋子里面走去,

“你家这小丫头是新买来的,看着倒是利落能干,你婆婆倒是有打算,我看你家东西准备得多。”

黄芳姑笑着小声说道:“娘,这丫头是齐哥儿带来的,有她们在,这吃食都不用我动手了,只是随便帮忙一下就行,这修房子倒是一点不累。”

“你家又没有地,那些东西也都是钱家来的,”

“是,那些都是齐哥儿带来的。”黄芳姑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黄老娘不相信,钱家老太太的名声,黄老娘从黄芳姑这里听到了不少,最扣不过,

“娘,这读书人和读书人还是不一样,之前看齐哥儿没有这么能干,去了青山书院一年,这做起事情来,头头是道,条理顺得很。”

黄老娘点头,显然对这话题感兴趣,示意女儿接着说,

“娘,你是不知道,这房子的图纸是齐哥儿出的,说是参考了青山书院和他师父的园子,”

“这图纸不说,这石匠木匠陶匠瓦匠,甚至说出力气的力工都是齐哥儿请来的,这些人干活都利索得很,一点都不偷懒,做活快得很。”

“这么能干,从他年纪看,倒是一点也看不出来。”

“是啊!我公公婆婆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得意得很,监工都是他做,我家公公和相公都是看着就行,”

“还贴心,说是想着我们煮饭累人,从家里带了两个小丫头来,你不要看这两个小丫头小,做饭不一般,这些工人,没有一个不夸的,都说我们家仁义。”

黄芳姑说起来高兴得很,黄老娘知道自家女儿的心思,碰碰黄芳姑的肩膀,“你婆婆怎么说,你小姑子态度怎么样。”

黄芳姑高兴的说道:“我那天听我婆婆和公公说了,想让我我们和钱家结亲,下面一辈再做亲家,我公公答应了,我家小姑子对我,一向都是亲热,这事情,稳当得很。”

“那就好,你爹说了,这事情是好事,这青山书院厉害名声,大家都知道的,你这外甥,将来有前途,不说举人,只要能像亲家一样,考一个秀才,也不简单了。”

说到此处,黄芳姑压低声音说道:“娘,你是不知道,就算齐哥儿不科举,薇竹能嫁给他,日子也好过,这钱家就在青山书院脚下弄了一个庄子,我是不得闲去看,我公公婆婆去看了,庄子大得很,几十亩地,虽然不是水田,是山地,但是大得很,更不要说,钱家现在在弄一门豆腐生意,生意好得很,是独门生意,挣钱又多。”

“可是豆腐皮,有货郎拿来我们庄卖过,说是钱家豆腐,叫什么新东方食物,味道好得很,就是价格有些贵,要是这门生意是钱家的,那真的是大生意啊!”

“就是豆腐皮,还有什么云丝,那是都是大户人家才能吃得起的,腐乳,还有素鸡,这些都是钱家豆腐坊的,就在庄子上,”

“你小姑子想左了,有儿子在,还给钱家找小妾,这不是找来分自己儿子的家产的吗?这钱家家产多,下面还有两个儿子呢?”

黄芳姑抿抿嘴,“我小姑子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生齐哥儿的时候伤了身子,不能再生了,齐哥儿小时候身体不好,不能见风,我婆婆和小姑子把人关在房子里面养了两三年,才将人养得立住,”

黄老娘点头,表示明白,这唯一的儿子不能见风,能不能养大还说不定,又不能生了,人家钱家对孙家还有恩情,这情况下,为了钱家的香火考虑,找一个小妾生孩子,也是应当的。

“娘,你放心,我算是看出来了,我那小姑子不简单,钱家庄子值钱,豆腐作坊值钱,我小姑子直接去庄子上守着去了,县里的家都不住了,去守着儿子读书,守着庄子和豆腐坊,那两个庶子听齐哥儿的话很,比起齐哥儿来,差得远了。”

“那就好,那就好,庶子嘛,养大,给点钱财就行,要分大宗家产,是不能的,没有这样的道理,齐哥儿既然这么能干,你可要对他好点,好好笼络好,这样薇竹将来的日子也好过。”

“嗯嗯,”

母女两个屋里的私房话,其他人不得而知,黄大舅跟着妹妹家婆婆的后面往孙家走去,一进到里面,只见小小的孙家院子里面有二三十人人在忙活,

前院,后院,院墙到处都是人,有砌墙的,有清理瓦片的,有清理整理柱子房梁的,有挖地基的,院子角落还有好几个木匠在做木活,整个场面,忙乱又和谐,人人都在忙。

自家妹婿身上穿的还是读书人的长衫,手里拿着一张纸,正在指指点点。

“舅兄你来了,母亲,你来得正好,来看看,这后面的院子,齐哥儿说要多问问你和芳姑的意见。”

薛珍姐笑着说道:“这些事情你们定就行了,我还说为什么着急忙慌的叫志柏去叫我,这事情我没有意见。”

孙子云恭敬的说道:“母亲见多识广,经历又多,而且正如齐哥儿说的一样,这后院,是你的地方,你长期住的,这房子自然要问你的意见。”

说话间,钱思齐带着孙志杉和钱思华几人溜达溜达的走过来,

“舅舅说得对,外祖母,你又不像我祖母,出门多,你长在家,经常看到的就是这院子了,自然好好好的问你的意见,正如前院的私塾我要和外祖父大舅舅好好商量一样,这后院,要你还有大舅母好好商量。”

“齐哥儿,你这图纸不是已经出了吗?就按照你图纸上的来啊!”

“母亲有所不知,齐哥儿画的这图纸,只是一个大概,细微处还是要慢慢和石匠木匠他们商量着来,有些东西,齐哥儿画得出来,但是修不出来,有些东西,齐哥儿没有想到,石匠们能做。”

钱思齐点头:“我和石大匠他们沟通了,他们说要是有时间,是可以修双层小楼四方围楼的,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这双层楼,多半是绣楼,花费的工匠不少,咱们家不必要。”

钱思齐点头,他之前没有想到石大匠们能做,心里对二层小楼很向往,但是不符合孙家的需求,只能放在心里。

“这双层小楼,咱们暂时不说了,我请外祖母来,主要是要说说这后院的这几间屋子的设置和里面的构造,一些现在就开始建了,和墙的框架一起建,尤其是这盥洗室,设在这个位置,外祖母看可以不可以。”

钱思齐举起图纸,又对比地方,指点给薛珍姐看,孙家的房子不是推倒重建,是在旧房子的情况下翻修,这对钱思齐的考验很大,

建新房子,相较起来,很简单,毕竟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现代人见多识广,各种建筑,各种房子,都能通过书籍和网络资讯看到,

青山庄子很大,也就是说,在庄子上修建房子,没有宅基地形状的考验,钱思齐只需要照抄曾经见过的房子构造,然后和石匠们结合这个时代的情况,稍做修改就行。

翻修旧房子就不一样了,有旧的,就意味着,整个建设都被限制了,只能改,根据旧框架改,这对非专业的钱思齐来说,实在是一个很大难题。

为此,钱思齐一天到晚都泡在这房子里面,和工匠们反复沟通,找出最适合的修建方案。

薛珍姐接过图纸,就着这图纸,商量起来,黄大舅也认真的听着,脚都站麻了,也不动弹,专心致志的听着。

这种一起讨论的时候,在孙家这修建过程中,不只一次,有很多次,在反复讨论中,这屋子慢慢的修建完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1章 第 61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