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膳时候,众人见了归来的陈嫂无不欢喜非常。连一项严苛的王婆子都“嘴下饶人”,只唠叨她嫂子出府的日子未满长了些,也不知心里头有没有想着府上的这些个人儿了。陈嫂被她念得很是不好意思,便道怎地不想,怎地能不想云云;
赵月儿扑到她怀里,好个撒娇,偏道月儿更想陈嫂。
陈嫂摸着她的后脑勺,笑个不停。
郭蓉蓉也不见外,向陈嫂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与同林雪奴之间的关系。陈嫂连连到好,郭蓉蓉容貌娟秀瑰丽,说是人见人爱也不为过。况且陈嫂本就担心林雪奴思乡情切,如今老家来了密友相伴左右,刚好可以一解乡愁了。
陈嫂的归来让赵府恢复了些往昔的热闹与人气,小胡和老四等老人当时开心,就连院里的小黄今日都是格外地活跃。
与众人的心情不尽相同,林雪奴当然是高兴见到陈嫂平安回来,可她心里更多一份担忧。
这会子二狗还没有回府,陈嫂外出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她还无法知晓。数次想开口询问,但思量左左后,她都忍了回去。
陈嫂面上虽有悦色,显然是久别重逢见了大伙的喜悦与欣然。可隐隐地,在不经意间她偶然会流露出一些忧愁来,这怎地让心细如发、善于观察的林雪奴能不发觉异常来,又怎地能不深深地担心她的处境来呢?
桌上的赵绯一如既往慢条斯理地用着早点,余光却瞥见那人很是心急火燎的模样。
暂且停下动作,对众人道,先用饭。
于是众人先按下重逢的寒暄,把注意力也都从陈嫂那里收了回来,重新放到饭桌上。
饭后,赵绯让赵月儿回自己小院练字去,其余人留了下来,包括鲁夫子在内。
今日月儿休沐,鲁夫子原是打算去寒松楼逛逛的,如此下来她心知肚明赵绯这是有事要托她去办了。
主厅里,赵绯、林雪奴、郭蓉蓉、素心、老四、小胡、王婆子、陈嫂,几人齐了。
陈嫂还不知账本的事情已经被赵绯与林雪奴知道了,当然其他人更是不明这里面的琐细。
得了赵绯的同意,林雪奴方向陈嫂正式询问了这件事来。
开始陈嫂还支吾半晌,如何都不敢说出实情来。直到林雪奴将账本里面的内容摊开来详细地说了,她才只得如实道来,还原了这起事件的始末。
原来事情竟是这般:
打陈嫂进入赵府、做了管事,她便负责主人家的起居及府上的采办事务。以前还好,府上只有四个人丁,赵氏兄妹、老胡与小胡两父子,全府上算上陈嫂方满打满算刚好凑齐五口人。
五口人吃饭自然花费不多,再者赵绯自来节俭,府上的用度要比起寻常大户人家更是少上很多。如此靠着赵绯的俸禄去操持全府的买办,是绝对够用的。甚至在陈嫂的精打细算下,每个月都能有一笔可观的盈余出来,她每每都喜滋滋地给赵绯说上这个月又攒下来多少银子、哪里哪里省下来多少等等,虽然赵绯是不太感兴趣的,但这不妨碍陈嫂乐在其中。
但是很快赵绯与赵府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赵绯愈发地得到皇帝的器重,官职一升再升。随之而来的,便是那些关于他“弄臣”、“卖亲求荣”的流言日渐地猖狂起来。连街头巷尾孩子们哼唱的童谣都在编纂他的恶事,市井内赵家的败落与赵绯的“飞升”更是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不二谈资。赵绯的名声只不过数日之间,已经是从人人议论,变成了臭不可闻。若只是名声变差也就罢了,偏偏世人最喜落井下石。那之后,陈嫂再次出府采办,她诧异地发觉没有商户再愿意做他赵府的买卖,莫要说平价采买,即便是咬牙加价采买,都没人愿意做她的生意。
五口人竟是要落得个没米没菜下锅的境地,这可是愁坏了陈嫂。尤其家中还有赵月儿这样的孩童,大人饿几顿不要紧,孩子吃不上饭那怎地得了了?
这时候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随着赵绯贴出招工的告示,老四、鲁夫子等人逐渐也来到了府上,本就缺米少盐,再遇上府上人丁更旺,越来越多的人张着嘴等着开饭,这是要如何是好啊?
难不成,要她亲口告诉大伙,因为赵绯的坏名声,他们赵府已是沦落到了买不到饭菜的地步吗?即便她不要老脸,告诉了大伙实情,可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要赵绯去京畿府上去告吗?去圣上面前告吗?那可是不行,她实不忍心。如此只会让世人更加唾弃于他。
几夜没合眼,与其活活饿死,陈嫂她决定豁出去了。
找了几天,沈氏粮行在城南的一个小掌柜被陈嫂给说动了。
平价不卖?好,那一倍呢?
一倍不卖?好,那两倍呢?
.......
在陈嫂的重利催动下,那个小掌柜终是同意了向赵府供粮。赵府险些断粮的困境,才算得以解除。
也正是如此原因,才造成了账本上那些很是不符合常理的账目。
而倘若一切顺利,以赵绯的优厚俸禄来高价购入粮食,其实也是可以平稳度日的。毕竟陈嫂对用度的消耗很是上心,各处节省下来倒也能保障府上相安无事。
奈何人心不足,要以蛇吞象。不知那个小掌柜因为何等的原因,突然要求陈嫂加倍给付银钱,否则就要截断赵府粮食的供给。
这下可是要将陈嫂为难死,府上的用度已是可丁可卯的了,哪里能凭空出来加倍的银钱?
可无论陈嫂如何苦苦哀求,那小掌柜怎地也说不通,咬死了要加倍。陈嫂走投无路,无法只得出府,跑去长安外的山阳县去买粮。
可到了山阳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山阳盛产五谷,确实不负其“屯蓄”之名。但它不仅是北方粮食集散的要地,更是沈氏的祖业根基所在。大半个山阳的农田不是为沈氏所有,便是通包给了沈氏。她这一去不单是没有如愿以偿地买到粮食,更是打草惊蛇。长安的赵家到山阳买粮的消息火速传回了长安城,紧接着整个山阳县似乎得到了统一的命令一般,似对待瘟神一般躲避陈嫂,没人再去理会她。陈嫂不肯放弃,还要到村里农户的家里去买粮食,结果路上跳出来好些个壮汉,威胁陈嫂若是再敢待在山阳,就要她有去无回。
陈嫂一个女子怎地招架得住这等阵势,只得逃回了长安来。
众人听了陈嫂的叙述,直头气炸。郭蓉蓉气得连连拍桌子。
谁人也不成想陈嫂、赵家居然背地里受了如此的屈辱。
老四和小胡就要去报官,说沈那个小掌柜实在是欺人太甚,不止抬高物价、还要欺压百姓;
王婆子很是愧疚,拉着陈嫂不住地道歉之余,也是怒骂那个小掌柜。
素心在一旁宽慰陈嫂,先前她心里也是对陈嫂存疑,以为她中饱私囊,原不成想竟是误会一场,冤枉了好人了。
林雪奴问郭蓉蓉,这等情况下是否可以报官,请官府出面主持公道呢?
郭蓉蓉虽也气愤,但她识得一些律法,便道这事确实是那个小掌柜缺德黑心做了坏事。但若是真要报官,怕也是难得官爷做主。毕竟二人交易是愿打愿挨,并无强迫买卖一说。而且依陈嫂的话来看,高价也是陈嫂主动出的,这更难说小掌柜有“哄抬物价”之嫌了。而说“欺压百姓”,这倒是一桩实打实的罪状,但俗话讲“捉贼拿赃”,如果对方只是口头恐吓,时过境迁,证人难寻不说,即便寻到了,恐怕证言证词方面很容易落得个模棱两可。想必是取证困难,很难证实确有此事。如此,这“抬高物价”、“欺压百姓”这两项罪名若想按律定罪,可想而知是非常困难的了。
大伙听她这么一说,立刻有些泄气。老四不依,就道如果官爷不管,他老四就要靠拳头讲话了,非要好好教训那个黑心的小掌柜不可。
小胡撸袖子,说不错,这口气怎地咽的下去?定要闹到沈氏粮行去,好好问问,他们粮行怎么出了这样一位懂得“生财有道”的好掌柜?!
郭蓉蓉劝那二人道,如果贸然去闹事或者打架,那才是真真违背了律法,是要吃牢饭的。
一时之间,是告也不是,闹也不是。大伙是又气又急,但又苦于没有办法。
事情僵在这里,众人视线都汇集到一处去,都等着赵绯给个说法来到底要怎么办。
他侧过头,看向林雪奴。
“林家小娘子觉得,当是如何处置这件事?”
“我?”林雪奴抿起嘴巴。
“嗯。若是林家小娘子由来处置这件事,该是要如何?绯想听听你的意见。”
在赵绯的注视下,林雪奴站起身来。他目光之中的坚定,时常能够在她迟疑不定的时候给予她适当的勇气。
“即便暂无佐证,令律法可定此人的罪。但雪奴相信,律法之外尚有天道、尚有人德。雪奴不信,这世间会有说不通道理的地方。雪奴要到沈氏粮行的总行去,要向长安城的百姓揭露此人的桩桩罪状。”
“雪奴,没有官府撑腰,这事怕是不成。沈氏久居长安,势力不小的。且百姓们自来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你之所言都是真话、好话,真的会有人愿意相信吗?即便有人相信了,他们会出言相助于你吗?而且若是闹到了沈氏总行,沈氏怕是要护短。到时候单凭我们这些人、无凭无证地要如何能与财力雄厚的沈氏抗衡呢?”郭蓉蓉道。
“蓉蓉姐姐,此人毫无信义可言,他坑骗得了陈嫂,或许同样坑骗了其他无辜百姓也未可知。其之所作所为一日不被揭露,就会有更多的百姓恐要遭殃。向其讨回公道,自是我等必要为之之事。然而警示百姓,亦是必要为之之事。且此事定要越快越好。”
“的确也有道理。”
“明日,明日我等便去。”林雪奴看向赵绯,若是大人同意的话。
“为何是明日?雪奴不是说‘越快越好’吗?不如我等这便去了。”郭蓉蓉这个急性子是片刻等不得。
“诶,等等。今日还得做些必要的准备。再说...大人他还没说是否同意雪奴这样做呢。”林雪奴拉着郭蓉蓉,躲到她身旁道。
“‘为一人之私而谋,少人与谋。若为万万人之私而谋,天必与谋。’林家小娘子便依着你的想法去做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6章 陈嫂归长安买粮真相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