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冬至生福儿

当御医在大唐后宫确认了充容杨絮的身孕,杨絮第一个感想是:距离上一次怀孕,竟然已经快要十年了!时光流逝得多么快啊!

自从九年前为突利可汗生下了贺逻鹘,做完了月子,杨絮就依照定襄郡一位汉族大夫的指示,服用了以芸苔子、红浮萍、红花、桃仁等药物炼制成的蜜丸来避孕。由于这类药丸用过了三个疗程以后,效果可以维持三到五年,杨絮曾在贺逻鹘过了虚岁四岁生日之后追加过三个疗程。后来,突利在贺逻鹘虚岁七岁生日之前去世,杨絮就再也没考虑过避孕事宜了。她在进入大唐后宫之前,并未设法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其实是早有心理准备要怀上李世民的孩子。

杨絮总记着自己是在身怀贺逻鹘期间初遇李世民。她更难忘贺逻鹘在旅途中早产,多亏李世民帮忙送进了一户农家!最刻骨铭心的是,当农妇黄大嫂站在床尾为絮儿接生,李世民就坐在床头,频频握捏絮儿的手,给絮儿打气,又任由痛昏了头的絮儿咬伤了他的手臂...

李世民左手臂内侧的咬痕,打从杨絮入后宫以来,一直是两人闺房情趣的一个焦点。李世民让杨絮在被他哄得开心的时候亲吻那块咬痕,也让杨絮在嫉妒杨洛湄而恼怒的时候,把那块咬痕咬得更深...

每当杨絮想到皇帝龙体上并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女人留下印记,就会心生快意,暗想这可是洛湄堂姐比不上的吧!况且,杨絮一旦怀上了龙种,益发自觉扬眉吐气。她早已从二姐杨吉口中听说过,洛湄有习惯性流产的痼疾,加上长孙皇后特准御医随时开催经汤给洛湄,那更可以确保洛湄不会怀孕。

尽管杨絮必须遵守后宫孕妇不得侍寝的规矩,每逢皇帝来陪她共进晚膳,都让皇帝在餐后离去,而杨絮也猜得出来,皇帝多半会去睡在杨洛湄那边,但是,杨絮却不再介意。她一心只想好好保住体内的胎儿。

杨絮这次怀孕初期碰上了长孙皇后养胎的中晚期。因此,最关注孕妇的皇帝起初是轮流到皇后与充容的两所寝宫享用晚膳,直到长孙皇后于阴历八月二十日(阳历九月十七日)生下了一个女儿以后,皇帝才改成每天黄昏都来鼓励杨充容多加餐饭。

由于长孙皇后近两年来连生的两胎都是皇女,而且妃嫔所生的第十一、十二两名皇子皆早夭,长孙皇后很希望杨絮这一胎生男,也很赞成皇帝每晚在充容寝宫用膳。当杨絮听到了皇帝转述皇后的关怀,杨絮颇为长孙皇后宽容无私的态度所感动,却也忍不住私下猜疑:长孙皇后是完全由衷奉行儒家那一套妇德,真心不妒?抑或只是为了博得贤后的名声,压抑自苦?

无论如何,杨絮自己也盼望生男,因为想要一个像李世民那样文武双全的儿子。杨絮见过二姐杨吉所生的恪儿有多么酷似李世民,就认为自己应当也生得出那样英气勃勃的皇子。何况,这孩子最初的生命泉源,乃是最强壮的蛟龙在巅峰状态所带来的暴雨... 因此,杨絮简直能够凭直觉断定:这一胎必定是男孩!

显然,李世民亦有同样的预感。他常在杨絮面前笑言将来要如何栽培这个儿子读书习武,某一天甚至进而打趣道:“絮儿生的儿子,一定跟絮儿一样特别聪明,可也特别顽皮,不肯乖乖听话,得要朕亲自出马来管教才行!”

在杨絮怀孕期间,李世民照样频频跟她调笑,有时候难免勾起双方的欲念。在这种时刻,杨絮往往差点说出突厥人并没有禁止孕妇行房,胎儿似乎也都没事。然而,一次又一次话到唇边,却都给她咽了回去。她为了确保胎儿,终究还是宁可小心一点。

每次杨絮这样欲言又止,李世民都看得出来是为什么,也为此心旌荡漾,笑称絮儿是最迷人的孕妇!其中有一次,李世民故意提起了协助杨絮生贺逻鹘的往事,取笑絮儿就连生产的样子也令人怦然心动...

杨絮趁机请求李世民在絮儿生这一胎的时候,也在旁陪伴。李世民乍听之下,有些讶异:絮儿显然毫不顾忌汉族传统与后宫规则!然而,他随即爽快答应破例。

“好啊!”李世民哈哈笑道:“这次换右手臂给你咬!”

此言进入杨絮耳中,不但当下带给了她满心甜蜜,事后也令她回味无穷...

于是,杨絮很期待这一胎瓜熟蒂落,完全不害怕将要面临的阵痛。在她的想像之中,李世民这一次陪产,必会比上一次更加体贴备至。毕竟,这一次生的可是他的亲骨肉啊!

杨絮做梦也想不到,这一胎降临时,李世民反而无法陪产!这是因为,杨絮再度早产,羊水竟然破于冬至当天清晨,而皇帝已前往长安城南郊的圜丘去主持祭天大典了。

原来,由于冬至之后白昼即将渐渐变长,历代皇室都非常重视冬至,大唐庆祝冬至的仪式尤为繁盛隆重,祭天大典完成后,回到皇宫还有殿堂上的大朝会,皇帝要接受群臣拜贺,也要接见各国使节。冠盖雲集的盛会过后,自然又少不了一场觥筹交错的盛宴。

等到意兴风发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忙完了冬至所有的活动,他的第十三皇子已经出生了。这个早产了半个多月的男婴倒是很健康,长得比较像李世民,但是一双大眼睛却像杨絮,令李世民极其满意!李世民想到了古话常说“冬至福至”,就给这孩子取名为李福。

至于未能陪产,李世民唯有含笑望着杨絮,略带歉意保证道:“等你生下一胎,朕一定陪!”

杨絮听着,忽然记起了十年前在秦王府,二姐时常抱怨:秦王不守停止纳妾的诺言...

在这一刻,杨絮恍然大悟:李世民对女人许诺、讨女人欢心,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不如当下受用就好了。谁要把他**的笑语当真,那只是跟自己过不去而已,何必呢?

杨絮惊觉:自己对李世民的看法,居然越来越类似二姐的心态了!难道,这是李世民的女人们必然殊途同归的心路历程?

纵然杨絮有此领悟,但在二姐杨吉前来探望时,杨絮只字不提李世民,倒是讲出了自己看福儿长得有点像他同母异父哥哥贺逻鹘,难免思念留在顺州的长子...

“我写给贺逻鹘的信,都没告诉他我怀了龙种,怕他看了,心里会不痛快。”杨絮对二姐倾诉衷肠,缓缓说道:“这孩子,娘不在身边,天冷了,不知记不记得添衣呢!”

“你别太操心了!”杨吉委婉开解道:“男孩子,独立得比较早。贺逻鹘今年有十岁了吧?皇室有些男孩不到十岁,就已经离京之藩了。”

“是啊!”杨絮点头应道:“不过,二姐的两个儿子,都是去年才离京之藩,都已经十几岁了,而且恪儿还已经成了亲,难怪二姐可以放心了。”

“我的确是不必为他们两个烦心。”杨吉微笑道:“恪儿去年才十五岁就结婚了,有点早,可是他坚持要尽快娶到他中意的小姑娘,小夫妻两个在齐州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还真省了我牵挂。愔儿在襄州呢,似乎也住得惯,写回来的信总说一切都好。”

“那就好呀!”杨絮欣然应道:“我这个小姨也为他们高兴。”

“对了!”杨吉想起来说道:“母后晓得你生了福儿,写信问我能不能禀奏皇上,让她进宫来看看你。”

虽然大隋早已灭亡,杨吉、杨絮姐妹俩却仍然惯称前隋萧皇后为母后。杨絮一听到向来无比敬爱的嫡母如此关切絮儿,心中立即溢满了温暖。然而,她迟疑说道:“絮儿当然很想见母后,只是这天气太冷了,恐怕不好烦劳母后出门。”

“我也想到了这一点。”杨吉附和道:“母后虽然不显老,实际上却终归是上了年纪。”

“母后今年到底贵庚呀?”杨絮顺口好奇问道:“二姐知不知道?”

杨吉摇摇头,坦白答道:“我也不知母后的确实岁数,只能用父皇的生年来推算。假如父皇还在,今年六十六了。母后要不跟父皇同年,要不就大一两岁。母后不太可能比父皇小,因为我们的大哥若是还在,今年都五十一了!母后至少得要比他大十五岁,才生得出他来。”

“啊!母后有这么高寿了!”杨絮赞叹道:“母后真是驻颜有术!”

“母后对我说过一个她养颜的秘诀,”杨吉意味深长笑道:“就是不为男人伤心。”

“真的?”杨絮听得眼前一亮,接着不禁粲然笑道:“母后好有智慧啊!太令我敬佩了!”

“就是啊!”杨吉接口说道:“母后的金玉良言,真可以造福天下女人呢!”

姐妹俩相视而笑,心照不宣,彼此在同一时间内,针对同一个男人,下定了同样的决心...

本章叙述十三皇子李福出生,灵感来源是《旧唐书》的“杨妃生赵王福”与《新唐书》的“杨妃生福”。从两本唐书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四妃之中有两位姓杨,因为《旧唐书》在同一段写着“杨妃生吴王恪、蜀王愔”,《新唐书》也写了“杨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但皆与“生赵王福”或“生福”的杨妃分开,可见李恪、李愔同母而李福之母是另一名杨妃。

网上有人认为,生下李福的杨妃是杨玄奖之女、杨台之姐。问题是,因为杨台的墓志铭只写了姐姐在后宫,未言姐姐诞下皇子(假如有,一定会写才对),所以那种说法不足采信。在本书中,作者将杨絮写为李福的生母,应比杨台之姐符合事实的可能性要高,因为李世民在九成宫事件后对前隋淮南公主与突利可汗之子贺逻鹘法外施恩,可见淮南公主(本书女主角杨絮)颇受李世民恩宠。如果说李世民是看在杨絮生了李福的份上而对贺逻鹘从宽,在情理上绝对说得过去。

此外,李福的墓志铭写着生母是“杨贵妃”,但李世民的韋贵妃活过了李世民,照理说在李世民生前,大唐后宫中不该同时有两名贵妃。由此看来,这位杨贵妃多半是下一位皇帝李治在她身后追赠贵妃,她生前在李世民后宫最后的封号则应是贤妃,乃是在陰德妃被降为嫔,燕贤妃补上德妃之位的时候,杨充容升为贤妃(本书将会写到这一段)。不过,还有另一个可能是,李治并未追封杨贤妃为贵妃,只是李福墓志铭的撰写者误把贤妃写成了贵妃。笔者这样猜想,乃是因为李福墓志铭的撰写者显然头脑不太清楚,以致从这一篇墓志铭竟可推出李福三个不同的生年!那么此人笔下的“贵妃”二字也就值得怀疑是否有误。

总之,希望作者这些考据能带给读者们一些历史知识。

本书是《末代公主》系列第五部,女主角是大隋末代的淮南公主杨絮。连载期间通常定于中国的周五与周日(美国的周四与周六)更新,尽管有时候会稍微提前。欢迎读者们按时来追踪情节发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冬至生福儿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