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霓虹下的利刃

暴雨如注,冲刷着滨海市最繁华的CBD商圈。凌晨三点的街头,警戒线拉成一道冰冷的弧线,将围观的人群与中心地带的血腥隔离开来。雨水混合着暗红的血迹,在昂贵的大理石地面上蜿蜒成狰狞的纹路,被急救灯的蓝光映得愈发诡异。

章晓瑜蹲在尸体旁,指尖戴着薄薄的乳胶手套,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根几乎不可见的纤维。她的额发被雨水打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睫毛上挂着细密的水珠,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眼神的专注。作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最年轻的痕迹学专家,她能从一粒尘埃、一根毛发、一道划痕里捕捉到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但这一次,她的眉头已经紧锁了整整三个小时。

“晓瑜,怎么样?有发现吗?”刑侦支队长大刘撑着一把黑色雨伞,站在她身后半步远的地方,声音压得很低,生怕打扰到她。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他的警服肩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章晓瑜没有立刻抬头,而是将那根纤维小心翼翼地放进证物袋,用马克笔标注上发现位置和时间,才缓缓站起身。她的动作精准而克制,哪怕身上的防护服已经被雨水浸透,依旧保持着专业的严谨。“没有突破性发现。”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死者是宏远集团的副总张启明,致命伤在颈部,一刀毙命,切口平整,凶手应该是用军用匕首之类的利器,下手又快又狠。”

她顿了顿,指向尸体旁的地面:“现场被处理得很干净,没有留下指纹、脚印,甚至连挣扎的痕迹都很少。这根纤维是在死者衣领处发现的,初步判断是某种特制的迷彩布料,但具体材质需要回去做进一步化验。另外,死者的左手无名指上有一个新鲜的压痕,像是被什么东西钳制过,但现场没有找到对应的工具。”

大刘叹了口气,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已经是第三起了。前两起的受害者都是企业高管,死法一模一样,都是颈部一刀致命,现场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市局那边已经下了死命令,七天之内必须有重大突破,否则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章晓瑜沉默着点头。这三起连环命案像一块巨石压在整个刑侦支队的心头,受害者身份特殊,社会影响极大,连日来他们几乎不眠不休地调查,却始终找不到凶手的任何有效线索。凶手就像一个幽灵,在繁华的都市里来去无踪,只留下冰冷的尸体和毫无破绽的现场。

就在这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从雨幕中传来。不同于刑侦队员们因连日奔波而略显杂乱的脚步,这脚步声规律、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精准的节拍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场。

章晓瑜下意识地抬眼望去。只见一个男人撑着一把黑色的大伞,正从警戒线外走来。他穿着一身黑色的作战服,身姿挺拔如松,即使在倾盆大雨中,也依旧保持着笔挺的姿态。雨水打湿了他的黑发,顺着轮廓分明的脸颊滑落,却丝毫没有削弱他身上那种凛冽如刀的气质。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过现场的瞬间,仿佛已经将一切尽收眼底。那是一种久经历练的审视,带着军人特有的敏锐和果决,让章晓瑜莫名地感到一丝压迫感。

“这位是?”大刘上前一步,拦住了男人的去路,语气中带着警惕。

男人停下脚步,微微颔首,动作简洁而有力。“程杰,现役军人,奉命以安保顾问的身份加入专案组,协助调查连环命案。”他的声音低沉浑厚,像大提琴的低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他掏出一本红色的证件,递给大刘,证件封面上的国徽在雨中依旧清晰。

大刘接过证件仔细查看,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看完后将证件还给程杰,伸出手:“原来是程队长,辛苦了。我是刑侦支队长大刘,这位是我们队的痕迹学专家,章晓瑜警官。”

程杰与大刘握了握手,指尖的力度沉稳而坚定。随后,他的目光转向章晓瑜,微微点头示意。“章警官。”

章晓瑜也礼貌性地颔首回应,心里却泛起了嘀咕。连环命案是刑侦案件,怎么会突然派来一位现役军人协助调查?而且还是以安保顾问的身份?她看向程杰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

“程队长,这边请,我给你介绍一下案情。”大刘领着程杰走向现场中心,开始详细介绍前两起案件的情况和目前的调查进展。

程杰一边听,一边快步走到尸体旁,蹲下身仔细观察。他的动作不像章晓瑜那样小心翼翼,反而带着一种雷厉风行的果断,甚至在没有戴手套的情况下,用手指指了指死者颈部的伤口。

“程队长!”章晓瑜立刻出声制止,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怒意,“现场勘查需要保持原始状态,不戴手套接触尸体和现场物品,会破坏潜在的痕迹证据!”

程杰的动作顿了一下,他抬起头,看向章晓瑜,眼神里带着一丝不解和审视。“我只是观察伤口的角度和深度,不会触碰任何关键部位。”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态度,“对于致命伤的判断,现场直观观察比后期尸检报告更能捕捉到关键信息。”

“这不符合刑侦勘查流程。”章晓瑜寸步不让,上前一步挡在尸体前,“任何现场操作都必须遵循规范,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你这样贸然接触,很可能会毁掉我们之前的勘查成果。”

她的语气坚定,眼神里带着专业的执着。作为痕迹学专家,她对现场勘查的规范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不能有丝毫马虎,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让凶手逍遥法外。

程杰站起身,高大的身影比章晓瑜高出一个头,他微微俯身,目光与章晓瑜平视,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章警官,我理解你的严谨,但现在不是墨守成规的时候。”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三起命案,凶手作案手法专业,反侦察能力极强,常规的勘查手段已经无法取得突破。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从凶手的作案逻辑和行为模式入手。”

“换思路也不能违背勘查规范!”章晓瑜毫不退缩,“证据是破案的基础,没有确凿的证据,任何逻辑和模式都是空谈。我已经在这里勘查了三个小时,没有发现任何有效线索,不是因为我的方法有问题,而是凶手太狡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规范,盲目行事。”

“盲目行事?”程杰挑了挑眉,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章警官,你所谓的规范,在我看来,有些时候反而会成为束缚。凶手在作案时,可不会按照你的勘查规范来行动。”他转过身,指向现场周围的监控摄像头,“这一带的监控都被破坏了,凶手显然对这里的环境了如指掌。他选择在暴雨天作案,就是为了利用雨水冲刷痕迹,这说明他很清楚你们的勘查重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地面上的血迹:“从血迹的分布来看,凶手作案后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停留了一段时间,清理现场。他的心理素质极强,而且很可能有过特殊训练背景。常规的痕迹勘查,很难找到他的破绽。”

章晓瑜愣住了。程杰的分析精准而犀利,直指要害,这是她和整个专案组都没有深入考虑过的点。但她依旧无法接受程杰违背勘查规范的行为。“就算如此,也不能无视勘查流程。我们是警察,办案讲究的是证据确凿,而不是凭感觉和推测。”

“感觉和推测?”程杰的眼神沉了下来,“章警官,我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年,经手的生死比你们见过的案件都多。我所谓的‘感觉’,是无数次生死考验中磨练出来的直觉,是基于对人性和犯罪行为的深刻理解。”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经历过血与火的厚重,“在战场上,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没有时间让你按部就班地走流程。有时候,果断的判断和快速的行动,比所谓的规范更重要。”

大刘站在一旁,看看针锋相对的两人,有些头疼。他知道章晓瑜的严谨是对的,痕迹勘查确实不能有丝毫马虎;但他也明白,程杰是上级特意派来的专家,肯定有过人之处,而且目前案件确实陷入了僵局,或许程杰的方法真的能带来突破。

“好了好了,两位都别激动。”大刘连忙打圆场,“程军官刚加入专案组,对我们的勘查流程可能还不太熟悉。晓瑜,你也别太较真,程军官也是为了破案。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团结协作,尽快找到凶手。”

章晓瑜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她知道大刘说的是对的,现在不是内讧的时候。但她看着程杰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她转过身,重新蹲下身,继续勘查现场,不再理会程杰。

程杰也没有再说话,只是继续观察着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他的目光扫过地面、墙壁、周围的障碍物,眼神锐利而专注,仿佛在寻找着别人看不到的蛛丝马迹。他的动作依旧果断,甚至偶尔会挪动一些现场的物品,看得章晓瑜心惊胆战,却又不好再次发作。

雨还在下,冰冷的雨水似乎也无法浇灭两人之间的火药味。章晓瑜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试图将程杰的存在抛诸脑后,但耳边总能听到他沉稳的脚步声和偶尔与大刘的交谈声。

“凶手应该是从东边的小巷进来的。”程杰突然开口,指向不远处的一条狭窄小巷,“那里有监控死角,而且地面的砖石缝隙里,残留着一点不易察觉的泥渍,和死者身上的纤维材质有细微的关联。”

章晓瑜心中一动,立刻起身走向那条小巷。她拿出勘查灯,仔细照射着地面的砖石缝隙,果然在一处缝隙里发现了一点浅灰色的泥渍。她小心翼翼地提取了泥渍样本,装进证物袋里。

“另外,”程杰的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