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五十六

辽国撤回了那条荒唐的和亲条款后,两国和谈终于得以在相对务实的气氛下展开。经过数轮艰苦的谈判,最终达成和议:宋辽维持现有边界,榷场税制在原有基础上稍作调整,辽国放弃追究耶律宗真“被扣押”之事,宋国则象征性增加部分岁币以换取边境长久安宁。持续数月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

边关将士得以喘息,展昭与白玉堂也奉命随部分军队撤回汴京。

凯旋的队伍受到汴京百姓的热烈欢迎。展昭骑在马上,看着街道两旁欢呼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战争的血腥与残酷犹在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更显珍贵。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轩辕天一给的锦囊,归心似箭。

回到军营交割完军务,展昭便迫不及待地赶回筱悠别院。

庭院中,桂花已谢,几株晚菊开得正盛。轩辕天一依旧坐在她常坐的那张石桌旁,似乎在翻阅账册,阳光洒在她身上,宁静而美好。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风尘仆仆却眼神明亮的展昭,唇角微微弯起一个几不可察的弧度。

“回来了。”

“嗯,回来了。”

简单的对话,却仿佛包含了千言万语。展昭走到她面前,深深地看着她,千般思绪涌上心头,最终只化作一句:“谢谢你。”

谢她在朝堂之上,那般霸气凛然地维护他;谢她在他征战期间,稳住后方,让他无后顾之忧;更谢她,始终如一地在他身边。

轩辕天一放下账册,站起身,抬手拂去他肩甲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动作自然亲昵。“平安就好。”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晚,赵祯在宫中设宴,为凯旋将士庆功,亦是庆贺和议达成。展昭与白玉堂自然在受邀之列。

宴席之上,歌舞升平,觥筹交错。赵祯心情颇佳,对狄青、展昭等有功之臣多有褒奖,赐下金银绸缎无数。轮到展昭时,赵祯看着他,目光深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最终只温言勉励了几句,并未提及任何关于其身世或辽国公主之事,仿佛那些风波从未发生。

展昭心领神会,恭敬谢恩。他知道,这是陛下在保护他,维持着“展昭”这个身份的纯粹。他乐于如此。

宴席结束后,展昭与白玉堂一同出宫。月色如水,洒在寂静的宫道上。

“总算是尘埃落定了。”白玉堂伸了个懒腰,“猫儿,接下来有何打算?继续回开封府当你的三品护卫?”

展昭望着远处开封府方向隐约的灯火,目光沉静:“在其位,谋其政。护卫汴京,守护百姓,本就是我的职责。”

白玉堂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也好,这汴京城有你在,五爷我偶尔回来,也能安心喝口酒。”

两人在宫门外分别,展昭独自向筱悠别院走去。经过这一连串的变故与征战,他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数日后,八贤王忽然亲自来到开封府,寻到正在整理卷宗的展昭,神色颇为凝重。

“展昭,借一步说话。”

展昭见他神色有异,心知必有要事,便随他来到一间静室。

八贤王屏退左右,沉吟片刻,方才开口道:“展护卫,安郡王余孽虽已伏法,但其经营多年,恐有余毒未清。近日,本王追查东海明珠旧案,发现一些线索,似乎指向……宫中。”

“宫中?”展昭心中一凛。

“嗯。”八贤王压低声音,“当年静妃娘娘之事,恐怕并非简单的受牵连那般简单。那批东海明珠的遗失,以及后续的流向,似乎都与某些人刻意掩盖静妃离宫真相有关。本王怀疑,宫中至今仍有人,与当年的安郡王府,或是其残余势力,有所勾连。”

展昭眉头紧锁。他刚刚得知身世,对于母亲当年遭遇的真相,自然极为关切。若宫中真有人参与其中,那此人隐藏之深,心思之毒,令人心惊。

“王爷可知具体指向何人?”展昭沉声问道。

八贤王摇了摇头,面色凝重:“线索到此中断,对方行事极为谨慎。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地位不低,且对当年宫闱旧事知之甚详。展护卫,你如今……身份特殊,又屡立大功,恐已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日后在宫中行走,需加倍小心。”

展昭默然点头。他明白八贤王的担忧。安郡王余孽能潜伏至今,其能量不容小觑。自己这个突然出现的、可能与静妃有密切关联的“皇子”,无疑会触动某些人敏感的神经。

“多谢王爷提醒,展昭自会小心。”展昭郑重道谢。

“怎么,私下里还不肯称呼本王一声皇叔?”

听闻八贤王此言,展昭微微一愣,随后轻声唤道:“八皇叔。”

见展昭面无异色,八贤王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孩子。”

送走八贤王,展昭心中难以平静。母亲的影像,那幅静安宫的画像,以及八贤王提及的宫中黑手,如同迷雾般笼罩在他心头。他有一种预感,安郡王余孽的覆灭,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更深、更隐蔽的较量开端。

他将此事告知了包拯。包拯闻言,亦是神色凝重:“此事关系宫闱,需慎之又慎。本府会暗中留意。展护卫,你既已知自身来历,更需谨言慎行,勿要授人以柄。”

“属下明白。”

接下来的日子,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展昭每日按时到开封府点卯,处理公务,巡街办案,仿佛与过去并无不同。只是他变得更加沉稳内敛,目光中也多了几分洞察世事的深沉。

他利用职务之便,开始不动声色地查阅与二十多年前宫闱旧事有关的零星记录,尤其是与安郡王府和静妃相关的部分。然而,正如八贤王所说,相关的记录大多语焉不详或被刻意销毁,难以找到直接证据。

这日,展昭奉命入宫,向赵祯禀报一桩涉及皇亲的窃案调查进展。禀报完毕,他正欲告退,赵祯却忽然叫住了他。

“展昭。”

“臣在。”

赵祯放下手中的奏章,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你近日……似乎对陈年旧案颇为关注?”

展昭心中微动,知道自己的暗中调查并未瞒过陛下的眼睛。他坦然道:“回陛下,臣只是觉得,有些旧事迷雾重重,或许与当前局势仍有牵连,故想查个明白。”

赵祯沉默片刻,缓缓道:“水至清则无鱼。有些事,过去便过去了,刨根问底,未必是福。”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告诫,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展昭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陛下,臣并非执着于往事。只是若有人借旧事兴风作浪,危及当下,臣以为,唯有查明根源,方能斩草除根。”

赵祯看着他,良久,轻轻叹了口气:“你呀……终究是像她,外柔内刚,认定的事,便不会回头。”这个“她”,指的自然是静妃。

“罢了。”赵祯挥挥手,“你想查,便去查吧。只是……万事小心,莫要冲动。若有需要,可来找朕,或和天一说。”

“臣,谢陛下!”展昭心中一定,有了陛下这句话,他行事便多了几分底气。

离开御书房,展昭走在宫墙夹道之中,心中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着手。八贤王提及的宫中线索已然中断,或许,该从那些可能知情、却又被忽视的旧人口中寻找突破口?比如……静安宫那位年老的内侍?

他正思忖间,忽闻前方传来一阵压抑的争吵声。

“……嬷嬷,您就再帮奴婢一次吧!就一次!那些银子,奴婢以后一定加倍奉还!”一个年轻宫女的声音带着哭腔。

“不是嬷嬷不帮你,是实在没办法了!那位的胃口越来越大,上次那些首饰都快填不上了……再这样下去,我们都要掉脑袋!”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焦急地劝阻。

展昭脚步一顿,悄无声息地隐入墙角阴影处。只见前方假山后,一个管事嬷嬷模样的老妇,正与一个神色慌张的小宫女拉扯。

“可是……可是我弟弟还在他们手上……若拿不出钱,他们会打死他的!”小宫女泣不成声。

“唉,造孽啊……”老嬷嬷跺脚叹气,“谁让你当初鬼迷心窍,收了他们的钱,替你弟弟还赌债,如今被捏住了把柄……听嬷嬷一句劝,去跟主管坦白吧,或许还能有条活路……”

“不行!不能坦白!坦白了我弟弟就完了!”小宫女猛地摇头,眼神绝望。

展昭听着两人的对话,心中疑窦丛生。宫中严禁与外界私相授受,更遑论被勒索钱财。这宫女口中的“他们”,是谁?竟敢在宫中如此肆无忌惮?

他不动声色,记住了那宫女和嬷嬷的样貌,待她们分开后,才悄然离去。

回到开封府,展昭立刻命人暗中查探那名宫女和嬷嬷的底细。很快,消息传来:那宫女名叫翠儿,在尚服局当差,有个嗜赌成性的弟弟在外城。那嬷嬷姓钱,是宫中老人,曾在多位妃嫔宫中伺候过。

展昭敏锐地感觉到,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他命人继续暗中监视翠儿,并查探其弟弟近况。

两日后,监视的人回报:翠儿的弟弟已被找到,确实欠下大笔赌债,但前几日已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带走,不知所踪。而翠儿在宫中,似乎与一名负责采买的太监过往甚密。

“采买太监?”展昭眼中精光一闪。宫中采买,油水丰厚,也是与外界勾连最方便的职位之一。安郡王余孽若想在宫中活动,利用采买渠道传递消息、输送钱财,是最可能的方式之一!

且上次线索就断在宫中采买太监处。

他立刻将线索禀报包拯。包拯当机立断,命皇城司暗中控制那名与翠儿接触的采买太监,并进行秘密审讯。

起初,那太监咬紧牙关,不肯吐露半分。但在皇城司的手段下,最终熬刑不过,招认他确实受人指使,利用采买之便,替宫外一些人向宫中某些特定的人传递消息和银钱,但他并不知道指使者的具体身份,每次都是通过不同的中间人联系。

而他传递银钱的对象之中,赫然就有那个名叫翠儿的宫女!据他交代,指使者让他警告翠儿,若不想她弟弟有事,就老老实实听话,近期会有一件“小事”需要她去做。

“小事?”展昭与包拯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安郡王余孽沉寂一段时间后,果然又开始活动了!他们想利用这个被控制的宫女做什么?

“必须尽快找到翠儿的弟弟,确保其安全,同时稳住翠儿,引蛇出洞!”包拯沉声道。

皇城司立刻全力搜寻翠儿弟弟的下落。而展昭则决定,亲自去见一见那个钱嬷嬷。作为宫中的老人,她或许知道更多内情。

他再次入宫,寻了个由头,找到了在浣衣局当值的钱嬷嬷。

见到展昭,钱嬷嬷显得有些紧张。

“嬷嬷不必惊慌。”展昭语气平和,“本官前来,只是想问问关于翠儿之事。她似乎遇到了麻烦?”

钱嬷嬷眼神闪烁,支吾道:“老奴……老奴不知展大人在说什么……”

展昭看着她,缓缓道:“嬷嬷在宫中多年,当知宫中法度森严。翠儿私通外官,勒索钱财,乃是重罪。若此刻迷途知返,或可戴罪立功。若执迷不悟,一旦事发,牵连的恐怕不止她一人。”

钱嬷嬷脸色变了几变,最终长叹一声,压低声音道:“展大人明鉴……老奴也是不忍看那孩子走上绝路啊!她也是被逼无奈……那些人,手段狠辣,拿她弟弟的性命相威胁……”

“那些人,是谁?”展昭追问。

“老奴……老奴也不知道具体是谁。”钱嬷嬷摇头,“只听翠儿隐约提过,那些人似乎……与前朝有些关联,在宫中……也有根基。”她犹豫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老奴多年前,曾在……曾在已故的德太妃宫中伺候过,似乎……隐约听过一些风言风语,与当年的安郡王府有关……”

德太妃!先帝的妃嫔之一,在宫中资历极深,安郡王案发时,她已在宫中地位稳固。

展昭心中剧震!难道八贤王所说的宫中黑手,竟与德太妃有关?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