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二十 大君

九月初二,天子诏宴群臣。

秦灼于望仙门前却车,便见段映蓝跳下马背,将金鞭捋在手里,向他微微一笑。一双朱唇弯起,如同两痕血锈。

陈子元随侍在旁,挨着他手臂低声问道:“这事,你和那谁说了没?”

秦灼向段映蓝含笑颔首,目光望向缓缓开启的宫门,道:“昨日才定下,此事不好乱传口信。今日宴罢,我当面和他说。”

陈子元张了张嘴,又合上,还是道:“大王,你记不记得‘最后一次见他’这句话,你说了多少次?”

秦灼没理,一脸无动于衷。

群臣于含元殿落座后,近来最得萧恒青眼的内侍秋童上前,为秦灼侍酒。众臣俱在,秦灼不好与他推让,谢恩过后,接过酒水。他举杯一尝,只觉口中清甜,又被换成了桂花清酿。

秦灼轻轻呼吸几下,抬头看向萧恒。隔了一段距离和一道旒珠,看不清萧恒表情。

如今时近重阳,萧恒却拣了个非节非庆的时间开宴,必有动作。

秦灼在口中含了一会清酿,暖热了方咽下。

果不其然,宴近半时,萧恒便对杨韬举樽道:“温国公乃国家柱石,自元和之乱以来,开粥棚赈济,又散金银布施,德行贵重,劳苦功高。我欲加杨卿光禄大夫以谢,卿以为如何?“

秦灼心中明了,论功行赏。

温国公杨韬并无雄才大略,只能算个中庸。但其父老国公杨崇德高望重,是以推为世族之首。光禄大夫作为从二品散官,加给杨韬,的确是恩泽浩荡。

先加封诸公,赏起自家人来,更名正言顺了。

听到萧恒的自称时,秦灼一缕思绪悠悠飘荡。

他果然不称“朕”。

一时之间,群臣相继起身谢恩,这场宴席俨然成为一场大型加封。一会功夫,文武官职封了个遍,而天子的心腹李寒尚未受封。

秦灼抬头,见李寒坐在对面首位,显然已居群臣之首。身上却仍穿一件青布儒衫,推测不出要封什么官职。

果然,萧恒放下酒盏,对李寒说:“朝政之事我还不太应手,诸卿的官职加封,都是渡白尽心操持。现在猜猜,要给你个什么官当?”

秦灼一耳朵就听出来,是他俩唱双簧的惯常口气。

李寒果然顺萧恒的意思“猜”起来:“如今左右二相依旧空悬,臣的职位,如何也出不了丞相之外去。敢问陛下,可是左相?”

萧恒摇头。

李寒道:“那就是右相。只是右相位高,臣还年轻……”

萧恒道:“就把右相授给你,你要如何?”

李寒拱了拱手,“那臣只好却之不恭了。”

萧恒摇头笑道:“可惜,错了。”

杨韬奇道:“除了左右二相,还有什么职位合得上李相公的功劳?”

秦灼多少看出些萧恒的意思,便顺水推舟道:“既然杨公都叫他做‘相公’,陛下多少要封他个相公当当。”

一旁侍坐的陈子元不轻不重清了清嗓子。

这的确是萧恒之意,却是大梁内政,诸侯本就不当开口。萧恒没问他,他却主动提这话。

他心中做好了断的打算,但他的人还没有。习惯这种事,并非一日就能改成。

但萧恒似乎不同。

此时,萧恒也回望秦灼,目光叫珠帘一挡,温度似乎也凉下来,话语很平和:“秦大公所言极是。”

秦灼一颗心像浸在海底,冷不丁叫一粒石子硌着,又酸又疼。但要说哪里不对,萧恒在人前如此称呼他,的确应当。

断舍情分,只论公事,这的确是他心中所求。

那还矫情什么?

秦灼在心中暗骂一声,已听萧恒含笑道:“既然秦公说话,李相公,接旨吧。”

李寒闻言,便扫膝下拜,众人也忙面天子垂首跪坐。秋童接过一卷玄色绸轴,高声诵道:“皇帝制诏——”

吾惟戡乱以武,治世以文,而公相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西夔营监军李寒,器宇凝正,风度峻远,识度宏远,才略优赡。诚著草昧之辰,业预艰难之始,功侔十乱,声高三杰,譬兹梁栋,有若盐梅。元功懋德,宠秩未臻,宜处鼎司,庸兹重望。兹拜尔为大相,列居端揆。当统率百官,范率槐路。选材擢职,听任卿令。军机戎事,进谋参议。驳议有三,予旨不行。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大相!

众人皆道萧恒器重李寒,高则右相,次则左相,谁料萧恒竟为他变更相位,废左右相制,独设大相。

大梁向来文武分权,左、右相为文臣之首,不涉军事。但如今看来,李寒不仅可举荐人才、代天任罢地方官吏,还可参议军政,再往后,调令禁军也不是不可能。更有甚者,他还有权驳回天子令,大相驳反三次,天子诏不可颁。

自国朝建来,前所未有。

何止天要变了,是天要翻了!

李寒出列,向萧恒拜倒,“臣多谢隆恩。但请陛下,收回成命。”

秦灼心中一动。

按理说李寒现在该理所应当地接旨了,三请三辞不是他的路数。

众臣疑惑之际,萧恒开口问道:“你要我收回成命,总得有个原因。”

李寒俯首,“青不悔罪犯谋叛,祸及十族。臣乃罪臣门生,罪孽深重,岂敢列于朝堂,以污圣明。”

他话音一落,郑素陡然抬头。

李寒固然请辞,萧恒为之唱和,竟是打这个主意。

他要为青不悔请封。

抢在世家开口前,萧恒叹道:“青不悔变法虽有争议,但才名天下皆知,又为大梁培育贤才无数,当为之追封。传旨,追赠青不悔为太尉,谥文忠。”

秦灼持盏的手一顿。

经天纬地曰文,杀身报国曰忠。这谥号一出,是给世家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果殿上只有朝臣,世族绝不会善罢甘休。但萧恒登基,不只诸侯来朝,还有外邦道贺。青不悔之死闹得沸沸扬扬,他们不是没有耳闻。更何况,世家领教过李寒的铁齿铜牙,他们敢驳,李寒就能从他们咽喉上撕下块肉。

万国跟前,他们就算不顾及大梁颜面,也得顾及自家的老脸。

李寒算准了他们不敢动。

青不悔由八公处死,至今仍被打作乱臣贼子,李寒先要为他正名。

在青氏如火如荼时弹劾他,在青氏身败名裂时维护他。青氏活着告别他,青氏死后,又毅然决然回到他身边。

盛极辞,衰极归。

这样一个被逐出师门的学生。

李寒再拜,声音在殿中久久回荡:“臣代青公,叩谢陛下恩典。”

萧恒笑道:“如此一来,能接旨了吧。”

李寒将圣旨接在手中,笑道:“那臣恭敬不如从命。但若要论功行赏,臣实不敢当首功。最初追随陛下,出长安,入潮州,祭皇天者,另有其人。”

在场众人皆知他语中所指。

李寒于殿中再拜:“臣请为秦大公加九锡。”

萧恒却笑道:“秦君厥功至伟,九锡安能足?”

秦灼心里多少有底,只是尚不知其意,正思忖间,便闻萧恒道:“高皇帝建国时,秦高公功勋卓著,故赐名弓落日,赐亲军虎贲,封南秦十五州。”

听他提这些旧事,秦灼只得答道:“陛下博闻强识,的确如此。”

萧恒道:“秦高公事高皇帝以诚,而秦公待我,更有恩情。元和十七年我逃离京师,九死一生,秦公救我于水火;再下潮州,我尚做叛军,秦公冒大不韪追随,更是助我于微末;再后西塞、松山,亦是秦公坐镇后方,定我腹心。功在社稷,恩在我身,非加封能报。”

“我欲授秦君‘大君’一号,从今以后,旒十一,驾六,卤簿拟天子,入朝可行驰道,登殿不去剑履。”

好家伙。

陈子元心道,你直接封他个并肩王得了。他见秦灼微愣,忙拿胳臂撞了撞他。

秦灼却三魂七魄不在窍,笑得有些勉强:“天恩浩荡,臣无功无德,实不敢受。”

李寒便站出来打哈哈:“陛下正位,秦君是首功。您都不敢受,咱这些人的官职,领着亏心。”

秦灼欲再说什么,忽觉腹中一坠,只想赶紧坐下,也不再推托。入席便解了那只长命百岁香囊,取了一粒丸药生咽下,又对身边宫女道:“劳烦端一碗温水来。”

陈子元见他脸色不好,忙问道:“要不要找郑翁?”

秦灼摇了摇头,嘱咐他:“倒不疼,我略坐一坐便回去,你只说我腿疾复发,告个罪罢了。”

他二人正交头接耳,忽闻一阵银铃作响,叮叮当当,好不清脆。再抬头,见是段映蓝立到殿中。

如今天光正明,殿中却暗,是以灯蜡高照,将她浑身银饰映出些黄金光泽。她一身冷硬的苍蓝,隔灯望去,竟也柔如水中荇,明如绿罗裙。

段映蓝笑得很有计谋得逞的味道:“陛下看重秦君,臣有一喜,便趁今日奏上。”

秦灼心中一惊,还不待开口阻拦,已听她笑道:“臣已与秦君议婚,离京后便预备成亲。臣斗胆,向陛下讨一套婚仪。”

注:

改自《裴寂司空制》《长孙无忌司空制》《毕諴授邠宁节度使、妻侯氏赠夫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二十 大君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