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阳光透过琉璃瓦的缝隙,洒下一道道光影,却驱不散弥漫在殿内的紧张气息。萧煜身着朝服,身姿挺拔,目光如炬,静静地站在群臣之中,眼神不时扫向权臣李相所在的方向。李相身形微胖,脸上总是挂着看似和善的笑容,可那笑容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权谋与算计。
今日早朝,议题围绕着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拨款展开。这本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却成了萧煜与李相权力斗争的新战场。李相率先站出,清了清嗓子,脸上堆满了虚假的关切:“陛下,此次水利工程关乎百姓福祉,臣以为当尽快拨款,臣推荐工部侍郎赵大人负责此事,他经验丰富,定能将工程办得妥妥当当。”
萧煜心中冷笑,他深知李相这是想安插亲信,从中捞取巨额油水。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赵大人虽有经验,但近日听闻他家中事务繁忙,恐难以全身心投入工程。臣推荐礼部尚书孙大人,他清正廉洁,且对水利颇有研究,定能不负陛下重托。”
李相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伪善的笑容:“萧侯爷所言虽有道理,但孙大人从未主持过如此大型工程,贸然委以重任,万一出了差错,谁来担责?”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纷纷站队,一时间争论不休。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看着下方争论的群臣,心中暗自叹息。这朝堂,早已被李相的势力渗透,如今萧煜能与之抗衡,实属不易。
与此同时,在侯府书房内,沈清歌正仔细翻阅着萧煜派人送来的朝堂议事记录,以及各方收集来的情报。她深知,这场朝堂斗争,表面上是水利工程的人事之争,实则是萧煜与李相权力的博弈。
沈清歌的手指在记录上轻轻划过,思索片刻后,她提笔写下几条建议。其一,揭露赵大人近期的贪污丑闻,让他失去负责工程的资格;其二,收集孙大人在水利方面的功绩和成果,呈递给皇帝,以证明其能力;其三,联合一些中立大臣,壮大萧煜在朝堂上的声势。
沈清歌将纸条交给心腹丫鬟,叮嘱道:“务必将此条消息秘密送到侯爷手中,不可让旁人知晓。”丫鬟领命而去,沈清歌望着窗外,心中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萧煜收到沈清歌的建议后,心中不禁赞叹她的聪慧与敏锐。他立刻按照计划行动,暗中安排人将赵大人贪污的证据呈递给了皇帝。皇帝看到证据后,龙颜大怒,当即斥责赵大人,并取消了他负责水利工程的资格。
李相见势不妙,却仍不死心。他又提出了新的人选,试图继续掌控工程。萧煜则联合中立大臣,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一时间,朝堂局势陷入了僵局。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李相突然话锋一转:“陛下,既然如此,不如让众大臣投票决定,如此既公平公正,又能体现我朝民主之风。”李相心中暗自得意,他在朝堂上党羽众多,投票的话,他的人胜算极大。
萧煜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李相会来这一招。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他相信沈清歌一定还有后招。
果然,就在投票即将开始时,沈清歌通过秘密渠道送来了一份关键情报。原来,李相为了确保自己的人能负责工程,暗中威胁了几位中立大臣,若不投他的人,便要对他们的家人不利。
萧煜拿到情报后,心中大喜。他在朝堂上突然发难,将李相威胁大臣的证据公之于众。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指责李相的恶行。李相脸色苍白,惊慌失措,想要辩解却无从说起。
皇帝怒不可遏,严厉斥责李相,并重申了朝堂纪律。最终,水利工程的负责人由孙大人担任,萧煜在这场朝堂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