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橘子洲头(回)

浓郁的迷雾遮掩了贾仪和陆机的行踪,遥遥的山丘上,已经看不见两人的身影。

还在鲍照跳脚大哭的时候,陆机带着没睡醒的贾仪,已经翻过第二个山头了。

“前面就是长沙了,看着点路,贾子读!你到那边再睡!”陆机摇晃着不住犯困的贾仪,神情无奈。

“好,好。”贾仪打着哈欠,应承着,但显然没把陆机的话听进去。

两人拉拉扯扯地走着,岳麓山已经近在眼前,橘子洲便依偎在山边,使青山与城镇遥遥相望。

湘江北去,明光潋滟,望之若带,实不相连。

于是贾仪刚到长沙的第一眼,便被他迷住了。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

均鉴二年,距离永安十九年的皇太子事变已经过去了八年,桓温进犯也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赵国境内一片安宁祥和。

贾仪在京都内,已经算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了。不仅因为他敢于在戏台子上,指着兵部侍郎司马朗的鼻子骂;更重要的是,贾仪会写诗。

写的还是好诗。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

这是贾仪宴席醉后,信笔写就,送给他季妹的诗。借水开花,以花喻人,一时间京城中纷纷传诵,以为一绝。

连带着上门提亲的人都翻了一倍。

沐华年脑壳有点疼,沐府的门槛在一天里被踩断了三根,使得本月沐府的开销平白无故多了二两银子。

扯远了,如果上门的全是提亲的队伍也好,沐锦也不小了,趁早寻个良婿嫁了,省的那个姓桓的在燕国还盯着。

可队伍中混进来一些别样的人。

“贾公子,看一下吧,本家的话本是全武昌最畅销的了。公子只要在扉页上题一句诗,本店给公子两分利!”

“本店愿意给五分!”

……

沐华年的头更疼了,挥挥手,让管家好说好话地把人都请走。

奈何有的人不是挥挥手就能打发的。

“襄顿首。

学生闻,人生而有惑,惑不能解,遂问于师。古之君子……学生赵襄,长沙粗闲人也,半寄情于江海,幸遇先生……今特昭天地,执贽奉脩,请立于门下。

辞曰:……”

下面是一长段的肉麻的称赞语,看得沐华年直皱眉头;但一瞅来头,赵襄,皇亲国戚,老赵王赵丰的第三个儿子,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受封长沙王。

沐华年想想,与其让贾仪继续在武昌兴风作浪,不如把他远远地丢到长沙。思及此处,沐华年顿感欣喜,便忙不迭地对着来使点了头。

于是,贾仪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拾收拾,丢上了前往长沙的马车。

唯一不高兴的人是陆机,他在发现贾仪不见了的第二天跑了。

沐华年气得眉头直翘,这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本事大,一天天的净在外面惹事,也不让大人省点心。

但想来想去,还是不忍心苛责孩子们,万千愁绪只好化作一声轻叹,消散在庭院中的枇杷树下。

长沙不比京城,贾仪也乐得没人管他,也不急着去赴那“长沙王太傅”的任,一路上走走停停,好不快活。

青山如此妩媚,拂面的风都好似化成了绕指柔。眼前这小摊,远处那酒楼,酒楼下……

“陆机!”

贾仪险些从马车上跌下来,他揉了揉眼睛,又戳了戳陆机腰间的“良辰”软剑,半晌才反应过来。

“真的是你?”

陆机熟练地翻身上马,接过了车夫的活,回头看了眼还傻傻站在原地的贾仪,蹙着眉头催促他上车。

“沐华年派我来的,他不放心你一个人去长沙。”

贾仪嗷了一声,手脚并用爬上马车,半个身子在车厢外面:“老爹他还算有点良心,嘿嘿,我以为他怕麻烦把我扔了呢。”

陆机表面上风平浪静,只在心里暗暗说,“别多想,他就是嫌你麻烦。”

岳麓山是个好地方。

山上有寺,寺中题碑众多。贾仪和赵襄在长沙城里呆无聊了,便一人提一壶酒,一路出城,来这边登高赏景。

赵襄举着他自己手中的酒壶,扶着栏杆,看着一路走上盘旋的古道,出声吟道: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贾仪斜依靠着山壁,也不顾他的衣服是否沾染了泥土,双手抱胸——他的那壶自然是陆机帮忙提着。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贾仪应和着,赵襄羡慕地开口:“还是老师作的好。”

贾仪接过陆机递过来的酒壶,抿了一口,假装没看到他鄙夷的眼神:“那是自然。”他凑到陆机身旁,借着地势,遥望风中的长沙城。

“我还有下半阙。”他看向陆机: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好!”赵襄高兴地拍起手来,“这是老师写给我的诗,我回去就把它裱起来,挂在我书房里。”

贾仪转头看他一眼,笑着打趣道:“这也挂上,那也挂上,书房连窗户都开不了咯!”

陆机转过头去偷偷笑,不理他。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雪》

2.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3.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李东阳《游岳麓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9章 橘子洲头(回)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