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小食甜记

苏莹莹决定接着读书以后,就一直把初三课本带身上,随时复习,在家有时候抱着孩子都在看书。

苏爷爷发现她真的在用功,训斥大儿子一家:“莹莹看书,你们还让她带媛媛,你们一个个都干什么吃的?”

苏灿的女儿取名苏静媛,小名就叫媛媛。

赵春阳都怪到儿媳妇头上:“张悦涵都出月子了,还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睡,一点儿当妈的样子都没有。”

苏奶奶把孩子抱过来,“好了好了,太奶奶抱我们媛媛。”

苏莹莹这才有了充足的时间看书。

她特意去苏家敏那儿问她借笔记,苏家敏诧异:“你怎么不问苏筱宝借?”

苏莹莹抠手指:“我怕打扰筱宝姐学习。”

苏家敏给了她笔记,回头对苏筱宝吐槽:“你都把你弟你妹吓成什么样儿了。”

苏筱宝什么也没说,开学前给了苏莹莹一份计划书。

“这个是……”

“一年的时间安排表,你按照这上面的进度来,每季度、每个月的大框架必须完成,每周和每天的刷题量、单词量你自己控制,在今年年底之前,必须把初中三年的书熟背,明年下半学期才能做进阶,要是这上面最基本的内容都完不成,你中考也别想刷新成绩了。”

苏筱宝塞她怀里,“以后我放假回来,你跟苏盛一样,把所有作业和试卷带回来,我逐一检查。”

“记住,不是检查分数,是看知识点有没有重复做错,偶尔进行随机抽查。”

苏莹莹立刻感受到了泰山般的压迫感。

她总算理解了毛盛为什么每次给筱宝姐检查作业都磨磨蹭蹭,光是看着这份计划书上的内容,她都感到头皮发麻。

“我怕我完不成……太难了……”

“难你复什么读?”苏筱宝一点儿退步都不给,“只要你按着这上面的做,中考至少可以保证衡县一中。”

苏莹莹底子比苏家敏差很多,冲梦溪不大可能,但是衡县一中可能性还是有的。

苏莹莹并不确定:“我……可以吗?”

“计划表上的东西准时完成,那就没问题。”

苏筱宝斩钉截铁的语气就像一种保证。

过去苏莹莹总是觉得,未来没有任何方向,因为她大概率是考不上大学的,就算努力了,也不确定能有什么结果。可是现在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只要做,就一定行。

她其实清楚这份保证并不一定作数,没有人可以言出法随,可是她只是需要一个鼓起勇气的契由。

对于一个从小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重视,也没有塑造起自信的人来说,信心只能从外部索取,别人的夸赞、认可都会成为她行动的驱力。

就像张悦涵总是靠甜言蜜语让苏莹莹做事一样,她难道是真的傻吗?

可是这是她为数不多被人需要,得到夸赞的方式了。

但是像苏盛,或者苏筱宝,这种甜言蜜语他们是不缺的,所以如果有人用这样的手段对待他们,得到的大概就是一句“我呸,想得美”。

……

高二开学,第三天就进行了开学考,一片哀嚎。

但是苏筱宝却有种绝世神功进新手村的感觉,这种形容当然是夸张了,可是谁能体会,当做英语听力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脉呢?

她怎么觉得这磁带语速那么慢呢?

还没放完,她都按照套路猜到答案了。

哈哈哈哈哈哈!!!

考场上苏筱宝的嘴角咧成大呲花,监考老师要不是认识她,都觉得这孩子是不是被难疯了。

成绩下来之后,苏筱宝稳居年级第一,并且以三十五分的差距把第二名甩在后面。

前十名基本上都咬得很死,就是你比我多一分,我比他少两分的差距,拉开三十多分的情况不多见。

胡一成唾沫横飞:“看到没?英语满分,数学满分,语文……我觉得作文好极了,也该打满分,老刘!你凭什么扣分啊!高考难道没有满分作文吗!”

刘老师抽抽嘴角:“你得意什么,以后这就是我们文科班的学生了。”

胡一成一秒破防。

于是正式上课之后,苏筱宝看到讲台上熟悉的面孔,倒吸一口凉气——

“胡老师?!”文科班学生同样倒吸一口凉气。

大魔王胡一成!

他为什么会出现在文科班啊!

胡一成笑容和蔼:“同学们,以后我就是咱们文科十三班的数学老师了,未来我会和你们共度这难忘的两年,彼此学习,一起进步。”

瑟瑟发抖的学生们:……

并不想,谢谢。

大部分选文科的学生,都是因为讨厌物理或数学,现在你说把理科班都闻风丧胆的胡一成弄过来,给他们教数学?

吾命休矣!

“那现在先选一个数学课代表,”胡一成笑眯眯地点名,“就你了,苏筱宝,好吧?”

苏筱宝站起来:“好的,老师。”

一整节课胡一成都是和颜悦色的,时不时发出两声怪笑,令人毛骨悚然。

下了课就有人跑出去哇哇大哭,说自己命苦。

刘老师是文科实验班的班主任,对于年级第一出在自己的班级,他表示非常欣慰。

“咱们班的班长已经定下来了,按照大家的投票结果,恭喜乌苏丽同学。”

“那我们也顺便选一下语文课代表,”刘老师慈祥地望着苏筱宝,希望她主动举手。

乌苏丽友情提醒:“胡老师已经定好苏筱宝当数学课代表了。”

刘老师:……讨厌的胡胖子。

下午的英语课,英语老师雄赳赳气昂昂走进来,先是痛斥大家假期懈怠,然后又开始灌输鸡汤,“大家看看苏筱宝,以前听力烂成什么样儿?过了一个学期,突飞猛进!说明什么?说明只要多听多练,一定可以提升!”

“那么我希望,有这样一个英语课代表,能好好带动咱们班的英语学习氛围……”

“Excuse me,”乌苏丽举手,“老师,她已经是数学课代表了……”

英语老师:……胡胖子讨人厌。

……

随着秋意渐浓,“小食甜记”也正式开业。

店内新颖的装修和甜点,很快获得了梦溪一众学生的喜爱。

各班的走读生也成了同学们的限时“义父”,每天早上瞒天过海,各显神通。

苏志梁早上四点就要起来去开门,有时候店里灯都没开,外面就响起拍门的声音,跟丧尸围攻一样。

林叡在帝都也收到了一份快递,是一个红色的国风方形扁盒,上面贴着“小食甜记”的logo标签,打开以后,一共十二种点心,真空包装完好,颜色形态各异,分别是十二节气对应的季节花朵。

腊梅、迎春、桃夭、蔷薇、秋菊……

朱红、鹅黄、浅绯、粉白、碧玺……

他呆呆眨了眨眼,拿起一枚点心,有点舍不得吃,又放回去。

不是说在校门口随便开了个小吃店吗?

林叡翻过包装,再次看起“小食甜记”的祥云图纹,脑子跟突然接上了线路一样,给好哥们打了个电话。

“季老三,我要是给你找到个顶级写手,你怎么感谢我?”

季游在电脑前立马坐直,“你说真的?”

“给你发个稿子,自己看。”

他把苏筱宝在校刊上发表的那篇文言文转给了季游,季游读完之后直接失望:“大哥,我是要找文案写手,不是要找个状元,你觉得正常人看得下去吗?”

“风格不就是你需要的吗,”林叡坐在椅子上转了一圈,“至于内容……我感觉她可以拿捏好这个分寸。”

季游不抱希望,他找了很多人,但都不是他想要的那个感觉。

但是好基友介绍的,他还是想见见。

“你把那人联系方式给我,我约他面谈。”

林叡:“她恐怕没空,你把新一期的视频发我,我让她写好文案,你觉得合适,我再安排你们线上见面。”

季游OS:得,又一位清高的主儿。

“成,劳烦我叡爷了。”

林叡怕耽误苏筱宝上课,特地等她放假才跟她说了这件事。

“我有个朋友,在做美食纪录片,目前拍摄、剪辑、采风都很不错,就是文案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写手,你愿意帮忙试试吗?”

苏筱宝知道未来的潮流就是网络视频,所以一直有关注这些动向,这个时候已经有各种风格的博主活跃在互联网上,但是美食纪录片的文案?

她脑子里冒出一堆形容饭菜好吃的“托儿”用语:这道菜香酥软烂,入口即化,一口抿下去,它在嘴里爆汁,我都舍不得把它嚼碎……

林叡猜到她误会了,决定还是先让她看看视频。

视频的开头是松枝挂冰,茫茫大雪。

一望无际的白色中,有个倒霉蛋在顶风艰难前行,鼻涕冻得晶莹剔透,对着镜头介绍:“这里是东北靖宇,为了尝到一口正宗的长白山巢蜜,今天我要跟着一位老大哥去寻找藏在树洞深处的野生中华蜂!”

话刚说完,就摔了一个屁墩儿。

然后前五分钟,都是季游摔倒、爬起来、被蜜蜂蛰、啃了一嘴雪的心酸过程,他跟着养蜂大哥把连成一线的蜂箱撬动出来,清除用来保暖的麦草和雪堆,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出一块蜂蜜。

“这个是蜂蜡,它必须把这个表面全部覆盖,才能锁住糖分,你这样才能切割。”大哥操着一口正宗的东北口音,给他演示取蜜的动作。

新鲜的巢蜜,是连巢带蜜都要入口,才叫正宗。

风吹雪如沙,白日耀目,空旷的山林大地上矗立着一间小小木屋,支着暖融融的火炉,围炉啃蜜,还有新鲜水灵的蔬菜和烤肉,再把蜂蜜往肉上一刷,泛着像琥珀一样的光泽,令人垂涎三尺。

视频一共就九分钟,各种角度、场景的变化自然流畅,人物对话平实有趣,偶尔穿插着对野生蜜蜂的“追踪”,把人文、地理、美食、风物融合在了一起。

苏筱宝很佩服拍摄这个视频的人,光是后期要下的工夫都是个大工程了。

更别说大老远去采景,吃风啃雪。

“林叡哥,这么专业的视频,你怎么想起来找我?”

林叡只是说:“我猜你可能感兴趣。”

苏筱宝跃跃欲试,“是很有意思。”

对面的人嘴角微扬,“那你就试试,但是别耽误学习啊。”

“放心吧,我今天就把文案给你。”

苏筱宝周末假期总共就只有一天半,所以她中午花了一个多小时,就把稿子发给了他。

林叡惊讶:“这么快?”

他午饭还没吃完。

点开文档,他发现苏筱宝连每段文字对应什么节点都标注好了。

看完之后,林叡二话不说就给季游又发了过去。

季游:“这么快就写好了?”

林叡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小骄傲,“自己看。”

在视频黑幕时——

“在蔗糖提取技艺发明前,蜂蜜一直以来是人类获取甜食的唯一来源,中国幅员辽阔,花期悠长,一年四季都可酿制蜂蜜。但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在呼气成冰的靖宇,也有一份令人垂涎的蜜巢。”①

在东北老哥出场之后——

“其实早在清朝,就专门在东北设置了提供东北美食珍馐的专属机构,在当时长白山巢蜜是仅供宫廷享用的‘贡蜜’,现在有的蜂农就是清朝蜜丁的后代。”

在小木屋中享受美食的时候——

“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言:‘蜂蜜生凉熟温,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罔不宜之。’无论是蜂蜜烤羊腿,还是甜粽蘸冬蜜,亦或是用蜂蜜熬茶养生,都是冬日滋补的好方法。”

最后镜头转向广阔平原——

“蜜蜂真的是个很神奇的物种,云南的油菜花,四川的五味子,甘肃陕西的洋槐花,新疆的万亩红花向日葵,处处都能成为它们的宜居之所……才使得,南国的风,北境的雪,西陲的山,东极的水,都能酿造出最甜的蜜。”②

“物我相交,天人合一。”

①②:以上关于蜂蜜的资料来自于纪录片《风物》、李时珍《本草纲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5章 小食甜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