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十五章

宁采蘩摇头,她心乱如麻,沉声道:“眼下什么都不清楚,还不能妄下定论。”

她眉头轻拧,越发觉得不对劲,心中生出一股不详的预感。

船夫其人在江上摆渡多年,驾轻就熟,如若不然宁员外也不会命他护送宁采蘩前往应天府。

现在他却离奇死在江岸上,实在蹊跷。

锦儿面露惧意,她抓住宁采蘩的袖子,声若蚊蝇道:“小姐,奴婢害怕。”

马车在街道上行驶着,外头不知何时下起蒙蒙细雨,前方不明,令人心生恍惚。

宁采蘩掀起车帘,她见马车出城,心好像沉入谷底似的。

她回头,伸手拍了拍锦儿的背,出言安抚道:“没事,你别怕,人总归不是咱们害死的。”

“可……”锦儿脸色发白,后怕道。

宁采蘩打量着锦儿苍白的脸色,看来是真害怕。

她眉眼柔和道:“你要实在害怕,到了之后就待在车里别下来,我和孟东去即可。”

“不行。”锦儿闻言,她忙不迭摇头,“奴婢要保护小姐。”

“我哪里需要你保护,你保护自己就行。”宁采蘩见锦儿明明害怕,却还要逞强保护自己,她心中柔软下来,弯起唇角道。

锦儿摇头,她忽地想起五年前之事,登时坚定起来,语气认真道:“奴婢不怕了,奴婢也要同你一起下车。”

“别闹了。”宁采蘩拒绝道,“你还是乖乖待在马车里。”

“小姐,到了。”

锦儿正欲开口,马车缓缓地停下来,孟东的声音传了进来。

宁采蘩正色,她探出头,马车已经停在梅林村的村口。

此处发生命案,现下许多村民伙同官府的捕快聚在岸边,不乏邻村的人前来看热闹,乌泱泱的一群人堵在村口,嘈杂不堪。

宁采蘩率先下车,她见锦儿脸色不好,劝道:“你就别下来了。”

锦儿胆小,待在马车里为妙,免得见到尸体吓到了。

“不。”锦儿拉住她,坚决道,“奴婢同你一起去。”

宁采蘩思绪纷乱,她瞧着锦儿认真的模样,无奈道:“既如此,你跟好我,切莫乱跑。”

锦儿点头,乖乖地跟在宁采蘩的身后。

此时雨水还未停歇,三人打着伞走进渔村,向捕快告知他们的来意,顺利地前往江岸。

若说宁采蘩不害怕,自然是不可能的。

她竭力地保持镇定,一路走到船夫出事的岸边。

江水退去,岸上十分泥泞,沿岸陡峭的岩石完整地露出来,远远望去岸边扎着雨棚,几名身穿官府制服的男子站在其中,正在交谈着。

宁采蘩心中打鼓,她疾步走进雨棚,一眼就瞧见桌板上躺着尸体,被白布盖着。

锦儿和孟东跟在宁采蘩的身后,他们二人看着尸体,都未作声。

捕头转头,他看向宁采蘩,冷声问:“你就是报案人?”

“是。”宁采蘩目光从尸体上移开,她冷静道,“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鄙人姓胡。”他语气淡淡道。

天色阴沉,雨水拍打着雨棚,发出清脆的响声,众人的脸色都不大好看。

胡捕头指着盖着白布的尸体,盘问道:“敢问姑娘和此人是何关系?”

“此人是我家雇佣的船夫,在船上时趁着天黑意图行刺,被我的随从发现,本想着到宣州报官,不成想还未等下船他就跳江逃走,我到达宣州之后便派随从向官府报案了。”宁采蘩压下心里的起伏,不紧不慢道。

早知如此,她不该掉以轻心,只是现下悔之晚矣。

胡捕头翻开卷宗,他见上面确有记录此案,船夫的户籍以及失踪的时辰地点一目了然。

他点头道:“原来如此。”

“大人,他是怎么死的?”宁采蘩瞥了一眼白布,忐忑道。

胡捕头合上卷宗,解释道:“方才仵作验尸,见此人身上有两处明显的伤痕,一是脖子,二是头部,他的脖子留有淤青,说明生前曾被人掐住脖子,但这并非是致死的原因,真正让他死亡的是头部。”

宁采蘩蹙眉,她抿唇不语。

淤青?

她记得在船上时,船夫的脖子并无淤青,他在跳江逃脱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仵作收拾好检尸的工具,他上前几步,分析道:“姑娘,此人头部遭受重大撞击,被人发现的时候趴在岸边的岩石上,故初步判断此人是头撞到岩石,失血过多才导致他的死亡。”

“头撞到岩石上?”宁采蘩神色疑惑。

胡捕头见她疑惑,命仵作掀开白布。

宁采蘩转头,一股腐烂的恶臭扑面而来。

船夫躺在桌板上,他面色惨白,浑身浮肿,头上和脖子有明显的伤痕,已不显血色,想来这月余来日日遭受江水冲击。

她顿时毛骨悚然,再也无法保持冷静,眼底闪过一丝惧意。

锦儿吓得尖叫一声,她顺势躲在孟东的身后,眼神满是恐惧。

孟东脸色难看,他高大的身躯未动分毫,将锦儿护在他的身后。

“我知晓了。”宁采蘩挤出一丝笑,轻声道。

“至于他是如何撞到岩石上,尚不清楚,姑且猜测他生前同人发生争执,失足跌倒。”胡捕头看着他们难看的脸色,吩咐仵作盖上白布,沉声道。

宁采蘩抽回视线,她松了一口气。

她觉得胡捕头此言不无道理,可是有一处令人疑惑的地方,船夫跳江,游到渔村的岸边,他人生地不熟的,又会同谁发生争执呢?

“此人被发现的时候,双目睁着,想来是死不瞑目。”胡捕头叹道。

“那此案如何处置呢?”宁采蘩抬眸,轻声问。

“此案有待商榷,具体回了衙门再处理。”胡捕头盯着宁采蘩,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带着强势的威严感。

宁采蘩察觉到胡捕头的目光,她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不对劲。

难道他是在怀疑她吗?

胡捕头目光扫向捕快们,他们立即心领神会,纷纷上前围住宁采蘩一行人。

“这是何意?”宁采蘩不解道。

“宁姑娘,烦请你们几位随我回趟衙门。”胡捕头冷声道。

“为何?”锦儿瞪大双眼,质问道,“人又不是我们杀的,凭什么要去衙门?”

胡捕头看向锦儿,他勾起唇角道:“你们不用害怕,只是例行询问而已,此人是宁姑娘雇佣的船夫,如今死因明了,但他究竟是谁害死的还不清楚,还请几位配合。”

“他不是我们害死的。”锦儿大声道。

“这些话进了衙门再说。”胡捕头没有耐心同锦儿掰扯,他冷声道。

宁采蘩伸手拉住锦儿,她神色平静道:“锦儿不得无礼,既然大人如此安排,我们定当要配合。”

“小姐。”锦儿不解道。

等进了衙门,谁知道他们是什么手段,万一为了尽早结案,屈打成招该如何?

宁采蘩安抚着锦儿,船夫的死与他们无关,所以她问心无愧,自然不怕审讯,不过是去趟衙门,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她目光扫向胡捕头,轻声道:“大人,带路吧。”

宁采蘩一行人被胡捕头带回官府,暂时关押在牢狱内。

燕员外骤然得知此事,他大惊失色,不知宁采蘩为何会牵扯命案,急忙买通狱卒前来。

牢狱内幽暗无比,犯人被关押在牢笼里,透着一股阴森沉重的意味。

看守牢狱的狱卒领着燕员外走进来,皱眉道:“员外有话尽快说,若是叫旁人知晓,怕是有麻烦。”

“多谢。”燕员外低声道谢。

狱卒走远,留下燕员外独自站在牢门前,唤道:“采蘩。”

宁采蘩闻见声音,她目光微动,急忙道:“伯父,您怎地来了?”

“听闻你被带回衙门受审,老夫如何能坐得住?”燕员外神色凝重,轻叹一声。

“小女没想到会有今日,实在世事难料。”宁采蘩眸光黯然,她有些泄气道。

“采蘩,你怎么会牵扯进命案?”燕员外问道。

他在家中听到这个消息,都不敢相信,后来再三确认才知道是真的,便马不停蹄地赶过来。

事到如今,宁采蘩不好瞒着,她将船夫行刺以及逃脱再到身亡的事,一五一十地告知燕员外。

“你应当早点同老夫说。”燕员外没想到此事如此复杂,叹道,“这样可以提前替你打点一番,也不至于现下身陷囹圄啊。”

他知道宁采蘩是冤枉的,她先前能为素不相识的杂役出面赎身,岂会害人性命,想必其中定有隐情。

宁采蘩苦笑道:“此事本来就不光彩,实在没有颜面同伯父讲,是小女疏忽了,并未想到船夫会在渔村殒命,现下人死了,死无对证,小女当真百口莫辩。”

“采蘩,你放心,老夫同你父亲是多年的好友,定会救你出来,方才来的路上,听狱卒说明日知县大人会亲自审理此案,公堂之上老夫会体替你求情。”燕员外沉声说。

知县大人?

“为何知县大人会亲自审理此案?”宁采蘩疑问道。

“你有所不知,现任知县梅疏礼赴任不久,近几年宣州太平无事,如今突发命案,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怕是要靠此案立威铺路,不过你别怕,有老夫在,你不会有事的。”燕员外安抚道。

“多谢伯父。”宁采蘩眸光湿润,她感动道。

翌日。

城外梅林村发生命案,知县梅疏礼亲自在公堂审理,宣州百姓议论纷纷,有好事者到衙门前看戏。

梅疏礼头戴乌纱帽,他身着青色圆领袍,绣着鸂鶒补子,腰间束着革带,衬得整个人玉树临风。

他从东暖阁缓缓走出,堂下众人见状行礼。

梅疏礼抬起手,他神色温和地命众人起身,随即掀开衣袍,不疾不徐地在公案前坐下来。

太师站在一旁,他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升堂!”

堂役击打堂鼓三声,衙役立在下方两侧,齐声高喊:“威武。”

胡捕头站出来,他向梅疏礼作揖,有条不紊地将命案的有关线索呈现出来,纷纷指向宁采蘩。

“带犯人上来。”梅疏礼颔首,温声道。

话音刚落,狱卒押解着宁采蘩主仆三人走到公堂,他们跪下来,神态恭谨地向知府行礼。

“堂下哪位是宁采蘩?”梅疏礼询问。

“回大人,正是民女。”宁采蘩抬头,不卑不亢道。

她生得面红唇白,眉眼间透着一股淡淡的书卷气,实在不像是会害人性命的人。

梅疏礼抽回目光,温声道:“昨日城外梅林村岸边发现一具尸体,经过核实,是你家中雇佣的船夫,仵作验尸后,发现其脖子有淤青,头部遭到撞击,你可以同本官解释一下。”

“大人,船夫之死与民女无关。”宁采蘩沉声道,“民女得知这个消息也十分震惊,那日他跳江而逃,却不料短短一月,就身亡命殒。”

“他为何跳江而逃?”梅疏礼皱眉。

宁采蘩思及此事涉及宁采薇,她有些踌躇起来。

她该如实相告吗?

孟东察觉宁采蘩的犹豫,他答道:“回大人的话,此人图财害命,在江上行刺小姐,被小的成功擒住,本想着到宣州报案,不想他最终成功逃脱了。”

“你所言都属实吗?”梅疏礼询问。

“小的不敢有半句虚言。”孟东神色认真道。

胡捕头面色凝重,毫不客气道:“凡事都讲究证据,若没有证据,焉知不是你们几个为逃脱罪责,故意串供。”

宁采蘩心里干噎,暗忖胡捕头未免太咄咄逼人了些。

她忙道:“胡捕头此言差矣,倘若民女真害了人,为何还要堂而皇之地报官呢?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贼喊捉贼?大人,属下怀疑此女害死船夫,伙同两名随从将尸体抛到江中。”胡捕头作揖道。

梅疏礼沉默不语。

“大人。”胡捕头不死心道。

太师横眉竖眼,呵斥道:“大人自有决断,退下。”

胡捕头被呵斥也没有恼,默默退了下去。

宁采蘩忽然想起什么,她猛地抬起头。

梅疏礼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宁采蘩,轻声道:“宁姑娘,你还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大人,胡捕头所言倒是提醒民女了。”宁采蘩作揖,从容不迫道,“胡捕头既说是民女伙同随从抛尸江中,大人您想想,这梅林村位于何处?”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的脸色大变。

梅林村位于宁国府上游,按照胡捕头所言是宁采蘩抛尸,那更不可能,只因月余前宁采蘩等人在宣州城渡口停船,城门排查路引的门卒皆有记录,万万作不了假。

“船夫的死亡时辰是何时?”宁采蘩问。

“推断是戌时三刻。”仵作答道。

“戌时三刻民女早已经入城,当夜就宿在城内的酒楼里,诸位不信自可去询问酒楼伙计。”宁采蘩弯起唇角。

胡捕头质疑道:“距离船夫死亡已经过去月余,仵作判断失误也是有的,这梅林村是在上游不假,可那又如何?”

“敢问胡捕头,梅林村处在宁国府上游,宣州城则是在下游,难道民女为了抛尸故意跑到上游不成?”宁采蘩扯起唇角道,“方才仵作说明,船夫死亡时辰为戌时三刻,当时民女已经在入城,又如何杀得了船夫?”

胡捕头神情微变,喃喃道:“按你所说,这杀害船夫的另有其人?”

梅疏礼眉头微蹙,他知晓宁采蘩并非是凶人,神色缓和道:“宁姑娘,那你知晓船夫从前有得罪过谁吗?”

宁采蘩摇头。

此案实在蹊跷,究竟是谁害死了船夫?

众人陷入迷茫之中,就在此时,一命衙役走进来,语气恭敬道:“大人,燕员外在外头求见,说是有证人。”

“是吗?”梅疏礼有些意外,忙道,“快让他进来。”

燕员外风尘仆仆地走进公堂,他的身后跟着两个人,分别是年过半百的老翁和老妪。

三人跪下来,向梅疏礼行礼。

梅疏礼目光扫向老翁和老妪,问:“员外,这二位是?”

“他二人知晓此案的细枝末节,故带来当堂作证,大人有所不知,采蘩是草民旧友之女,此番到宣州来是为拜访燕家,不慎被牵扯进命案,她只是个尚在读书的姑娘,哪里来的狠毒心肠害人性命呢。”燕员外作揖道。

梅疏礼看向地上的老翁和老妪,嗓音温和道:“二位知晓什么,但讲无妨。”

老翁脸颊凹陷,留着胡须,率先道:“大人,小人在江上捕鱼多年,一个月前的傍晚,小人照常捕鱼归来,在渡口收拾渔网,突然听到一声扑通声,才看见是有人跳船,当时这三位站在船板上。”

“此言果真?”梅疏礼问。

“小人不敢撒谎,千真万确啊,小人虽然年纪大了,但这双眼睛看得真真的。”老翁道,“那人跳船时,活得还好好的,一溜烟就游走了。”

“那你呢?”梅疏礼看向老妪。

老妪两鬓斑白,颤颤巍巍道:“大人,老身可以证明此案的凶手并不是这位姑娘。”

“快快说来。”梅疏礼忙道。

“老身家住在梅林村,那日夜里,大概是戌时左右,老身起夜,经过江岸边,看见有人在烤火,就躲在树后瞧了瞧,哪里晓得有个黑影冒出来,先是掐住那人的脖子,老身虽没看清黑影是谁,但可以担保黑影绝对不是女子,而是男子。”老妪娓娓道来。

“那此人呢?可像那夜的黑影?”梅疏礼看着孟东,问道。

老妪盯着孟东看了片刻,她摇了摇头道:“不像,那黑影的身形略比此人高些,还瘦些,不像。”

两名证人的话讲完,证词有理有据,堂下众人终于确信宁采蘩等人并非是害死船夫的凶手。

宁采蘩当堂无罪释放,她同燕员外走出官府,向老翁和老妪道谢,所幸他们二人还未离开。

他们帮宁采蘩作证,燕员外为表感谢,派人亲自送他们回去。

宁采蘩走上前,颇为感激道:“多谢二位,采蘩在此谢过。”

言罢,锦儿从袖子中拿出银两,却被他们严词拒绝。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姑娘,老身何德何能能收你的银子?”老妪推辞道。

宁采蘩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但见二人是真的不愿意收,那只好无奈作罢。

老翁和老妪登上马车,小厮驾驶着马车离去。

马车并未出城,直到行驶到一处巷子停下,小厮毫无预兆地昏睡过去。

车内的老翁和老妪面面相觑,巷子缓缓生出一股白雾,二人的身影逐渐消散。

又过几日,天已放晴,梅雨霁。

官府传来消息说船夫要下葬,宁采蘩心想毕竟是同乡,船夫死在异地,无论如何也要看着他下葬,如此才能安心。

“小姐,奴婢不想去。”锦儿满脸抗拒道。

“行,那我和孟东前去即可。”宁采蘩看着锦儿心有余悸的模样,安抚道。

锦儿拉着宁采蘩,后怕道:“小姐,要不你也别去了,他之前还想杀你呢,这样的恶人死有余辜,何必再去看下葬呢?”

宁采蘩并未回锦儿的话,只是吩咐她安心待在清风苑。

锦儿见宁采蘩坚持,她咬了咬牙,便一同前去。

待尸体埋好,宁采蘩提起的心放了下来,她倏忽想起宁采薇,心情变得十分复杂。

凡事皆有因果,她的妹妹宁采薇买通船夫刺杀,不成想刺杀未果,船夫如今人也死不瞑目。

此事好像一根刺长在她心中,现下除却孟东,就无人知晓,她自然不敢告知锦儿,若锦儿得知此事,依着她的性子,此事闹到人尽皆知,宁家定会涌起腥风血雨。

可顾着姐妹之情,按下不提的话,宁采蘩感到憋屈,暗忖自己视人家为亲生妹妹,人家未必这般认为,不然也不会买通人要她的性命了。

想到这里,宁采蘩轻叹一声。

锦儿见尸体埋好,她后背冒出冷汗,迫不及待道:“小姐,孟东,这个地方阴森森的,咱们还是快回去吧。”

宁采蘩点头,她满腹心思地离开此地。

回到清风苑,天光大好。

宁采蘩打算亲自向燕员外道谢,正巧启程的日子将近,燕员外特地在燕府设下离别宴。

锦儿想起先前待在燕府,她浑身打寒颤,小声道:“不知为何,奴婢每次去燕府,就百般不自在。”

“话虽如此。”宁采蘩含笑道,“前几日伯父为我寻来证人,证明我的清白,于情于理我都得亲自登门道谢,如今特地设宴为我送行,我总不能推辞,这显得咱们太失礼了。”

锦儿闻言,她点了点头。

宁采蘩梳洗一番,便坐着马车前往燕府。

燕府膳厅。

燕员外颇为热情地让宁采蘩入席,随后吩咐下人上菜。

宁采蘩先是言辞恳切地向燕家夫妇道谢,随即饮下一口酒。

膳厅内欢声笑语,气氛极为融洽。

“采蘩,想到你也要离开,我是真舍不得。”燕夫人拉着宁采蘩,满脸不舍地说道。

“夫人别伤心,采蘩是去读书的,正巧和闻之做个伴。”燕员外摸了摸胡须,朗声笑道。

燕夫人闻见此话,她的心情好上许多,不停地给宁采蘩夹菜。

“这么多菜够了,伯母您也吃啊。”宁采蘩弯起唇角。

“你这孩子,也忒懂事了。”燕夫人放下公筷,笑着夸赞道。

燕员外继续道:“若是闻之能有采蘩一半懂事,老夫也算安心了。”

“老爷,您说什么呢。”燕夫人见他贬低燕闻之,脸上不大高兴道。

“是是是,我不说了,夫人先用膳。”燕员外打量着燕夫人的脸色,笑道。

宁采蘩敛起眸子,她心中略微尴尬,只能无声地用膳。

燕员外赔笑,燕夫人脸色好上许多,她意识到宁采蘩还在场,笑道:“方才让你见笑了。”

“无妨。”宁采蘩摇了摇头。

“采蘩,别光吃饭,多吃些菜。”燕夫人满眼欢喜地打量着宁采蘩,笑意盈盈道。

“是。”宁采蘩轻声应道。

一顿饭过去,燕夫人还想拉着宁采蘩再说会子话,但燕员外考虑到她明日要启程,便大发善心地放她离去。

燕夫人不大高兴,她瞥了一眼燕员外,勉强一笑道:“行,采蘩,想必行囊还未收拾好呢,你先回去吧。”

宁采蘩松了一口气,她盈盈一拜,向燕氏夫妇二人告辞。

天色微暗,伴着夕阳的余晖,他们回到清风苑,却不想门口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小姐,门口有人。”孟东低声道。

宁采蘩闻见孟东的话,她想不起是何人,纤细的手掀开车帘,朝外看去。

见到来人,她愣住。

清风苑的屋檐下,站着一位男子,正是数日前离去的聂潮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