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说他们还没到衙门登记,还不算正式夫夫。谢利从谢勇处要来他们的婚书,要领他们去衙门登记。
“恐人使坏,早点把事办了心里安定。”
碍于姜明在,谢利没有直说恐姜富使坏。原先只是想把便宜侄儿这个大包袱甩给姜明,这两日多了几分真心,免不得提点几句。
姜明踢着地上的石子玩,好像没听到谢利的话。他对登记一事不发表意见,对谢利暗戳戳说姜富的坏话置若罔闻,也不为姜富说话。
谢利想着,以姜家人的秉性一定会使坏的。只是他摸不准谢行对姜明的态度,不好说得太过。
侄儿昨天可是一下拿出二十一两发工钱,他身上肯定有不少钱。姜家人知道后,一定会来占便宜。
姜明若是足够聪明,定会死死抱住侄儿这棵摇钱树。
衙门年前最后一天上工。
谢利圆滑,会低头做小又能说会道,还暗中使了银子给衙役。
谢行和姜明满脸带笑,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快,那衙役说办好了,笑着祝两人早生贵子。
谢利乐呵呵的,笑着奉承几句。
谢行也会应酬,只是现在没心思,满脑子都是姜明会生小孩,姜明会生小孩。
要是你知道你弟弟会生小孩,你也会惊得不得了。
出衙门后,谢利要去找自己的儿子儿媳,跟两人告辞。
被冷风一吹,谢行冷静许多。
“走。逛街去。”
姜明眼睛都亮了,显得快活极了。他和谢行都是第一次逛镇上。尤其是谢行第一次逛古香古色的古代城镇,而不是现代随地可见的仿建古城。
两人像乡巴佬进城,每走一步都东张西望。
清溪镇是个小镇,集市就是一个十字街。街道不长,因年关将近的缘故挤满了人。
两人不知道哪些店铺卖什么,索性还有时间,他们不急干脆从街头逛到街尾。
除了门店,街道两边也摆满小摊。姜明不进店里,只在门口踮着脚往里瞧。
谢行想拉他进去看:“想要什么给你买,哥有......咱家有钱。”不知怎得,他有点不好意思在姜明面前称哥。
姜明却不肯进去。要是谢宝说给他买东西,他肯定进去把店包圆,保准花得谢宝一个铜板都不剩。
但是谢行的话,他反而不想乱花他的钱。这钱要留下来吃喝用的,他们家连田地都没有,他都进门了总不能两口子还靠叔伯家养吧。
在不知不觉间,姜明开始把谢行当成一家人。
街上的小摊位,姜明不止敢看,他还敢拿起来看。他可是有一两银子的人。
有卖糖葫芦的,谢行买了两串,哪料卖糖葫芦的老伯找不开碎银。不过他经常在这里摆摊认识的人不少,拿了碎银找店家换铜钱。
谢行逛到钱庄,忍不住进去瞧个新鲜。这里碎银可以换成铜板,不过一两碎银换不了一千文。钱庄是要收手续费的。
谢行还没听完,姜明已经扯着他出去了。
谢行脑子有坑吧,好好的换什么铜板,这不白给钱庄送钱吗。不行,谢行花钱跟吃饭一样大手大脚的。他要想法子管家才行。不然按谢行这个花法,他的一两银子——危!
只买了两串糖葫芦的谢行无知无觉,他学金融的好奇下古代钱庄,就被姜明试图剥夺管家权。
人潮拥挤,两人并肩走都差点被挤散。有时肩膀没挨到一块,就有人从他们中间硬生生地挤过去。谢行又气又恼,还怕姜明被拍花子掳走,干脆把手搭姜明肩膀上。总算没有不长眼的从他们中间穿过去了。
好兄弟嘛,勾肩搭背很正常。
姜明红了耳朵,他的手仿佛有千斤重,搭得他半边肩膀都麻了。姜明感觉很不自在,想推开谢行又不好意思。也许不是不自在,是他脸红羞了。
逛到街尾,谢行看到医馆后拉着姜明走进去。
医馆人不多,很快轮到两人。谢行把姜明按在凳子上。
郎中问哪里不适,姜明一脸惊讶。他以为谢行不舒服跟着担心了好一会,怎料谢行却是让他看病。
“我没病。”姜明觉得现在有吃有被盖哪里会有不舒服。
老郎中语气淡定:“有病的人都会说自己没病。”他见得多了,穷苦人家舍不得银钱看病,想想忍忍就过去了。家人舍不得病人受苦,非拉病人来看,病人就是不肯承认有病。殊不知,很多人忍着忍着就没了。
谢行拉起姜明的手放在问诊台上。姜明的手是红肿的,偶尔烤火时冻疮会痒,他忍不住会挠,越挠越痒。今年已经算好的了,没有长水疱。
姜明的脸更红了,就算两人是夫夫,怎能在外人面前手拉手呢。他轻声说:“没听过村里谁长了冻疮要买药来擦的,这不是白费钱嘛。”
郎中宽慰道:“夫郎,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冻疮放着不管,一则瘙痒疼痛感自己受罪,再则也怕久而久之这手坏死了。还得郎君心疼你,舍得银钱带你来看。”
郎中这么一说,姜明急了。他就是随口说一下,也有说给谢行听到目的好让谢行知道他贤良淑德,不会乱花银子,可不是不想治。以前不管是没法子,现在有人出钱了,当然要好好看看。
“老郎中,我们要治的。”姜明说完看到谢行跟着点头才放下心来。
郎中开了治冻疮的药膏,谢行又说姜明前段时间发烧的事,又让郎中给他把把脉。
老郎中把完脉,说得营养不良、气血两虚之类的都在谢行的预料之中。
姜明身高有一米七出头,体重估计刚三位数,又联想姜明的童年,可不得营养不良嘛。也不用吃什么药,吃好喝好食补就行。
至于郎中说的“恐子嗣艰难”,谢行左耳进又右耳出。
姜明听到却白了脸,他偷瞄谢行,只见那人气定神闲面色不变在柜台前等郎中抓药。姜明心道怪不得好端端地带自己来医馆,原是为孩子来的。只不过,他们刚成亲不久,谢行忒急了。小孩哪有这么快来的,起码得一两个月吧。
他可真是……不害臊!
又想到自己的身体,他有些惶恐。如果一直怀不上孩子,现在的好日子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好在姜明想得开,他遇难事解决难事,不会因为可能遇到难事而担忧。按他们家的伙食,天天鱼啊肉啊蛋啊大白米饭的吃。再吃上一段时间哪里还会虚。
从医馆出来,两人开始买年货。祭祀的香烛元宝,装饰的春联门神,吃用的腊肉糕点干果爆竹火折子,一一俱全。还买了两个大竹筐装年货。
姜明看着火折子蹙眉,火折子跟打火石不同,只要打开盖晃动两下或是吹下气就能用。
有火折子,谢行不会打不着火了,不用每次都喊他来生火。姜明越看火折子越不顺眼,但又说不出缘由。
是怕谢行不需要他了,还是怕自己没用了,姜明说不清楚。这两者好像是一样的,又好像不一样。
谢行把东西寄存在杂货铺,拉着姜明去十字街口。
刚逛的时候,他发现十字街口比较繁华,布庄成衣铺都在那边。想到两人都只有一身厚衣裳,谢行准备过去给两人做几身新衣服。
过年嘛,肯定要穿新衣。尤其是姜明这个十几岁的小孩哥。
姜明手里拿着一盒桂花糕,他先是凑近闻:“真香。这个季节哪来的桂花?”
“晒的干花吧。你要喜欢,明年我给你做。桂花糕、马蹄糕、绿豆糕我都会。”
“一百八十文一盒,一盒只有八块,一块就要......”姜明想了想,没算出来一块几文钱。他美滋滋地咬下一小口,细细地嚼。
谢行被他逗乐笑了一声:“一块二十二文半。”不过是两块多一块,姜明好像在吃什么珍馐美味一样。担心姜明嫌贵不舍得吃,谢行看向他本想宽慰几句,却见姜明吃得更香了,他的脸上跟着装满笑意。
二十二文一块,我的老天爷,十八年只攒到三百一十六文的姜明倒吸一口凉气,他赶紧又咬了一大口压压惊。他拢了拢油纸包,免得糕点屑掉到地上。这么贵,要是掉到地上我肯定捡起来吃掉。
姜明长这么大,印象里只吃过朱家婆婆给的枣泥糕。谢行说买糕点时,姜明不嚷着浪费钱了,他趴到柜台上眼勾勾看着,口水都要流下来,被那小二好一顿干瞪眼。谢行慈爱之心大发,每样糕点都要好几样,足足买了将近五两。
姜明忍不住,拆开一包边走边吃,谢行看路上没人边走边吃的。他注重形象不肯吃。
“你真的不吃?”
谢行摇摇头回绝。
姜明心里暗喜面上不显,他说着可惜一口一块一口一块不带停的。
“慢点吃,我不跟你抢。”谢行直乐。他觉得看姜明吃东西特别有意思,像小猫吃猫条,老鼠偷油,都吃美了,眼睛眯起来一脸餍足。一看就知道他很快乐。
两人虽然衣着普通但相貌俱佳,倒没有遇到被店小二看不起的情况,小二客客气气的。
姜明只会缝补衣物没有做衣裳的手艺,谢行更没买布自己做衣服更省钱的观念,是以都开开心心地挑起新衣。
姜明挑了耐磨的麻衣,以土褐色为主。谢行觉得他才十几岁,正是活泼的年纪,可以穿些明亮的颜色。麻衣土布太过粗糙不如棉布舒服,棉布颜色多还有花样。
谢行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说了:“你年轻明亮的颜色更配你。”
说着,把几套青、绿、紫、黄的成衣拿过来在姜明身上比划,怕姜明嫌贵,他又夸:“多好看。”
棉布本来就不便宜,染色的更贵,小二真心实意地夸道:“郎君不但眼光好,还会疼人。”
姜明红了脸:“那便依你好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第 29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