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熙熙攘攘

周青柏将背篓里的人参拿出来,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最大的,有小哥儿手臂长!惊得林长山双手握住,生怕人参变成娃娃跑了,“赶紧拿三条红布绳子去!”他小心翼翼的不敢松手,叮嘱林泽,林泽赶忙进屋去。

吴雪见自家男人哼哧哧的就往屋子里钻,还翻箱倒柜的,气得她只想抽对方两耳刮子,不收拾屋子就算了,还添乱!

吴雪拽住林泽的胳膊:“你白眉赤眼的干啥呢!”林泽急的手舞足蹈,恨不得长八张嘴来说这件事:“我记得咱家有红布,你赶紧拿出来!周青柏上山挖了三个人参回来,老大了!爹说找红布拴着别跑了!”

一听见人参,吴雪眼睛都亮了,那可是人参啊!还三个!老大了?!吴雪一把甩开林泽,从箱底翻找出自己的红盖头,乡下人不讲究必须要嫁衣,有个红盖头就行。

将红盖头拿出屋子,她得看看多大的人参,才能拿红布拴着。睁眼一瞧,胳膊大的人参!那人参须还密密麻麻的!将红盖头塞给公爹,“我去拿剪子!”这么大!的确得拴着!

红盖头剪成条,绑在人参上。周青柏在小说里也看到过,古人觉得人参会变成人参娃娃逃走,所以得拿红绳拴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林洛从厨房出来了,一家人围在一起看人参,林洛瞪着一双黑曜石珠子,小小的嘴巴不经意间因为太惊诧张成一个圆。

原来是因为上山挖人参,所以才没有抓到鱼吗?这也太厉害了吧!

就和话本子里说的能带来幸运的福娃一样!林洛羡慕的盯着周青柏,又很快移开了视线,只是可惜这个福娃岁数大了,一点都不像画本子里说的白白嫩嫩的小豆丁!

周青柏感受到了林洛的视线,这个小哥儿为什么一脸很失望的看着他,还叹气?是因为他今天没有抓到鱼吗?周青柏低下头,这小哥儿很喜欢吃鱼吗?那明天再继续抓鱼吧。

多抓两条。

“村长,这么大的人参大概能卖多少钱啊?”周青柏不再纠结于林洛的表情,转移话题道。

林长山挠了挠头,他也不知道啊,“洛哥儿五岁那年,我去镇上问过人参价格,比这还小得多的一株人参三两银子。”林长山指着三株人参里最小的那个说:“这么大的,我估摸也能卖个五两银子一株,但是人家医馆讲究多,要根须不坏,还可能压价,可能四两半银子吧。”。

周青柏:“行,那这株低于四两我不卖。”

剩下的两株林长山也不好估价,他们也没卖过人参,周青柏估摸着三株人参能卖个十五两银子就满足了,山上还有人参呢,也不着急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

这顿午饭吃的热火朝天,即使不是自家挖到了人参,但能亲眼见到那么大的人参,林家人觉得与有荣焉。

林洛还是第一次摸到人参,要不是饭没做熟,他还想多看两眼。可惜了,一会就要卖掉了。

人参并不是越大年份越久,而是按根须的粗壮来说的,周青柏挖回来的那三支,根须健壮,而且盘根错节般,就连林家这种门外汉都能感觉得此物价值不菲。

但只是对于乡下人来说的,他们这辈子,也就只听过人参的名字,好点的能见过,能喝上一点人参熬出的药汁子,那真是祖上积德了。

周青柏吃完饭就进城去了,找了镇里有名的医馆‘慈心德医馆’。倒不是这医馆的名字好听,而是这家医馆每月会进行一次义诊,免费的,不管病人愿不愿意治,都不会强制对方掏钱。

门外坐诊的老大夫也是出了名的妙手回春,人称慈心德医馆的镇店之宝。

周青柏进去找药童,药童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人参,平日里也有猎户和村民挖到人参送来医馆,但都是加上根须才巴掌大的。

人参年份越长药用价值越高,这么好的人参居然一次有三个!药童不敢自作主张,去后院找了他师傅来。

周青柏心中有个大概数,刚来这里,哪怕是被坑了也无妨,山里还有人参,眼下能手攥点钱就成。

所以那位老大夫说三支人参一口价五十两的时候,周青柏心下震惊,这人参居然这么值钱!

“最小的这个人参最多五两银子,因为近日我们收了这样大小的三支,价格就压下来了。不大不小这个,十两银子一支。咱们西庄县属于明太府,虽然西庄县人参不算多,可明太府属于盛产人参之地,往来走商运来人参,将当地和附近城镇的人参价格也压下去了。”

“最大的这个我出三十五两,品相这么好的人参的确难见,我给的价格也是公道的,若是小兄弟不着急出手,也可以去明太府之外的地方售卖,那边价格高一点。”

这老大夫是个会说话的,没说周青柏嫌钱少就去别的地方卖,而是用了更委婉的语气,将人参价格前因后果都说明了,和和气气的处理了这件事。

更何况不说慈心德医馆的名声在外,周青柏对这个价格也满意。

对于林家来说,五两银子已经是大数目了,乡下人成亲聘礼也才二两多银子。

“可以。”周青柏当机立断将人参卖出去了,还问老大夫借了一本草药绘本,记住了何首乌的样子,下次上山去采何首乌。

老大夫和和气气的将人送走,招手让药童将三支人参送去后院,他亲自炮制。这人参瞧着刚挖出来,附着在根须上的泥土还潮湿着,若不能好好保存,这么好的人参酒浪费了。

明太府的确盛产人参,但就是因为盛产,不少百姓上山挖人参,导致人参年份短,能流出外地让他们这些医堂买到的都是品质一般的。

盛产的是人参的‘量’而不是‘质’。

幸好他们西庄县不‘盛产’,才能有好人参出现,价格也不高。

这对于他们西庄县的医堂和百姓来说,并不算是件坏事。

出了慈心德医馆,正是日头正当空的时候,街上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周青柏在街道上溜达了一圈,他原是想去买布料的,有了钱就该给林家还了。

首先就是衣服和红布,今天吴雪拿出来的红布是她的盖头,他自然不能只买一小块红布送去林家,先不说布料都是按匹卖的,就是一个男人送红布料这件事,对林家和吴雪的名声不好。多买一点布料,将红色的布料卷在其他颜色的布料里送去。

古代的布料按匹算,大约宽六十厘米,长十二米的布料卷起来就是一匹,能做好几套衣裳。

麻布三百文钱一匹,粗布四百文,麻布六百到八百文不等,红色的略贵一点。

“客人看看布料?”许是周青柏在布店的门口站的有点久,里面有一位店小二带着精明的笑走出来迎接,“我们店可是整条巷子里最好的布店,价格公道,颜色多,而且不管是麻布还是棉布,我们都能半匹半匹的卖!一匹布的价钱买两种颜色,这可是只有我们店才能做的买卖!”

店小二没有因为周青柏身上的衣服有补丁就瞧不起他,因为他也是刚来的,殷勤点才能让掌柜的看到他的价钱,让他做店小二不亏!

周青柏顺着店小二值得方向去看,果然有很多种颜色的布匹垒在柜台上供人挑选,周青柏点头,“嗯,我下次来买。”说罢便离开了。

他今天没有坐牛车来,背上也只有一个小背篓,布料装不下,回去问问林老汉下次什么时候来城里,捎他一程。

店小二也没有因为这句话不高兴,依旧带着笑脸送他出去。

回到店里,另外一个正在抠指甲玩的店小二满脸不屑,“切,一点眼力见都没有,那一脸穷酸样的人,你也伺候的起来,你瞧瞧那身上的补丁都快赶你娘岁数多了。做我们这行的,还是得练练眼力。”

刚送周青柏回来的店小二默默低下头,自从他来了之后,对方就一直看不惯自己,还经常在掌柜面前给他上眼药。

忍吧。

街上的红枣蛋糕味很香,还有烧鸭和烤鸡的味道。街上有人扛着扁担,扁担两端吊着鱼,鱼鳞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卖鱼的腰间绑着一个小桶,小桶有盖子,但桶外面有水,大概为了装水时不时将鱼塞进去泡一泡,避免鱼长时间不见水死掉。

活鱼和死鱼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还有扛着稻草棒子的糖葫芦小贩。

周青柏想起天天喝药的小哥儿,衣服上都沾着满身的草药味。今天没抓到鱼,那小哥儿好像有点不高兴了。虽然中午吃了鱼,但那毕竟是昨天抓的了。

买根糖葫芦回去哄一哄吧。

毕竟对方救了自己,要报恩。

老大夫给他结账的时候,将其中一两银子换成了半两和五百个铜板。

怪不得古代私自藏铜铁是犯罪呢,那五百个铜板砸人头上也能结结实实的开个洞。

糖不便宜,五串糖葫芦花了十五文钱,一串三文钱,普通人攒攒钱也能尝一尝,但一下子买五串,都能买半斤猪腿肉了!

想到猪肉,周青柏忽然记起林家的糙米,他吃了林家的粮食,买点米面和肉回去吧。

小背篓装不下布料,但是一点米面肉还是可以的。

卖糖葫芦的小贩在每串糖葫芦上沾了一片糯米皮,包进荷叶里递给周青柏,这可是个大主顾!小贩很大气的用了五片荷叶分装。

呲着一嘴大黄牙收了钱,小贩走路都抖擞了起来。

那红枣糕的气味实在是香,周青柏自己也想尝尝,上次来镇上就想买了,可惜当时手里没钱。找到卖红枣糕的糕点铺,卖了一份红枣糕,又花出去十五文钱。

糙米难以下咽但价格便宜,八文钱一斤,白米价格又贵,十六文钱,所以周青柏各买了五斤十文钱的粗米和粗面。

肉铺里好肉都被买走了,这时候已经是中未时,卖肉的屠户都准备关门了。

剩下的边角料周青柏也看不上,同样的价格买一些边角料的肉,还不如回去抓两条鱼呢。

转头离开准备回村的时候,花钱的手又开始痒痒,拐弯去买糖葫芦的地方买了两只糯米荷叶鸡,用荷叶卷着的,两只热气腾腾肚子里塞满红糖糯米的鸡肉油光水滑。

从烤炉里拿出来,香味扑鼻而来,周青柏没忍住咽了一下口水。用油纸包住蒸鸡方方正正的油纸用细麻绳捆绑,打结提在手上,香气能传出老远去。

果然是六十文钱一只的烤鸡,赶上两斤猪肉了,这鸡不是老母鸡,但也不至于是小鸡崽子,价格很美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