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11班教室的窗户,浮尘在光柱中缓缓飞舞。
陆渐野站在讲台旁,看着底下二十几个美术生把画板颜料一一摆开。这是他带的班,南川一中第一届美术特长生。
“前天我们讲了水粉静物写生的色调问题,”陆渐野的声音很干脆,一点不拖沓,下了讲台找了个材料齐全的座位坐下,长腿窝在塑料凳和画架中间显得有些局促:“今天我们来讲画面色调和感情,先区分一高调子和低调子。”
班级里的孩子纷纷围到他身后,画室里只剩下陆渐野的讲解声和笔刷在水桶里荡悠的水声。
“画面几种主要的色调都记住了吗?“陆渐野放下笔刷,站起来揉了揉腰,“不同的色调表达的感情不一样,下周学校有家庭心理月的活动,要求咱们班每个人交一幅作品,今天的训练就以'家'为主题,开始吧。”
然后陆渐野出了教室,靠在走廊的窗边做伸展运动。这是他和学生们约好的,起形阶段他不呆在教室里,他们说陆老师呆在教室里就不敢动笔了。
陆渐野不禁笑笑,大家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也顺着他们,就当每次在走廊上放放风。
课程的最后,陆渐野站在画室最后面看他们的作品,学生们画的内容五花八门,大部分都是暖色系的画面,映的教室里暖融融的。
他的视线落在了角落里一个女生的画上。
她的画是一张重调子,天空黑沉沉的,一片泛着黑青的森林中间画了一扇门,门缝里透出一束温暖的金色光线,照亮了门前卷曲的地面。
门的周围是用厚厚的颜料堆出来的世界,但那道从门缝里漏出的光特别有穿透力,抓人眼球。
“光影的方向抓得很好,”陆渐野走到她身后,轻声开口,王珂被吓了一跳,回过头,有些紧张地看着老师,但眼神里透着开心,陆渐野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继续。
两天后的年级教研会上,这幅画却成为了焦点。
“瞎搞!”高二年纪主任王建国狠狠地把王珂的画拍在会议桌上,地面都好像跟着抖了抖,“陆老师,这是就是你教出来的优秀作品吗?”
会议室里其他几位美术老师都有些同情地看向陆渐野,气氛有些凝滞。
陆渐野站起身,身体微微前倾,“王主任,这幅画表达的是这个孩子对家的依恋...”
“依恋?”王主任抬手打断他的话,又上前两步,拿他那衬衫都快包不住的肚子狠狠地攻击了一下长桌,手指点着画里黑沉沉的天空,“这颜色,这么消极!哪里来的依恋?”
王主任咚咚咚地敲着桌子,“家庭心理月!主题是家!你告诉我她的家在哪里?颜色也是黑咕隆咚的,怎么就不能阳光一点!”
“主任,这个孩子是用的对比的方法,”陆渐野试图和他解释,“颜色的对比和语文的对比是类似的,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表达……”
“小陆啊,”王主任打断陆渐野的解释,语气放缓了一些,脸上的神情带着点高深莫测的味道,“这里是学校,而你--是个老师,你让你的学生画这种东西,最后还要让学校挂出来展示,给其他同学的家长看了会怎么想?”
他又拿起另外一副画,背景是标准的蓝天白云和一栋房子,一家三口大笑着对着前方。“这幅画,多积极!还很温馨,这才是我们要提倡的东西!”
陆渐野看着那幅标准化的“正能量”作品,胃里一阵翻涌。
他动了动喉咙,试图把那种感觉压下去,再次开口,声音很坚持:“王珂同学这幅画,是模仿梵高的作品……”
“梵高都来了!”王主任彻底失去了耐心,一甩手,语气也变得强硬,“你是老师!要去教育学生走正确的道路!不是让他们做梦!”
他又把王珂的画连同那张正能量一起摔到陆渐野面前。
“拿回去改,我也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失去展示自己的机会。”王主任转身淡淡道,“散会。”
说完,也不再看陆渐野,拿着笔记本保温杯就径直走出了会议室,剩下陆渐野站在原地和王珂的作品沉默地对望。
“走了小陆。”赵老师在他身后拍了拍他,又叹了口气。
陆渐野看着王珂的画面,从门缝里的透出的光,在办公室明亮的灯下,显得苍白渺小。
--
下午,他找到王珂,她还是坐在画室左边的角落里。
女孩看着陆渐野,眼睛里带着期盼,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陆渐野把她的画递给她,下面叠着那张标准稿。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诚恳:“我觉得这你的幅画很好,想送去试试能不能投展,”然后把画收回来,接着说,“所以可能需要你再画一副,你这张原稿我就收起来了。”
王珂愣住了,意识到老师在说什么后,她眼里的兴奋好像要蹦出来了。
陆渐野的心揪了一下。
他指着那张标准稿继续说道:“学校的展览,你可以参考这张画再画一张,下周一交给我就行。”
王珂立马点点头,语气里透着兴奋:“好的!谢谢陆老师!”
陆渐野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保护他的学生。
“加油画。”他的声音干涩。
王珂像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谢谢陆老师,我会的!”,接过那张参考图,蹦蹦跶跶地走回了画室。
陆渐野站在原地,能从窗户里看到王珂走回座位后,和隔壁的女孩兴奋地咬耳朵,走廊里是学生们削笔留下的淡淡的木头味儿,他深深吸了一口。
只觉得疲倦 正在从骨头缝里渗出来。
他又想起来自己为什么离开那个充满虚伪的画廊。
现在看来,好像都一样。
所有人的灵魂和身躯,都要被塞进同一个标准的模具里。
别较真了,他想,没意义的。
--
沈循的工作室里,气氛沉重。
会议桌尽头的屏幕上是“老茶馆”的设计图,沈循站在屏幕前和胡姐打电话,手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桌面,眉头越皱越深。
周磊、小刘、小张等人等在桌旁,临下班了,大家本来都坐得东倒西歪的,看着沈循越发绷紧的神色,会议室里的气氛也愈发沉重。
不会还有问题吧?
沈循揉了揉发胀的眉心,挂掉电话。
“胡姐那边的反馈,”他的声音因为疲惫而显得有些沙哑,“还是说感觉不对,缺了点味道。”
周磊他们面面相觑。
缺了点味道?
这是他们这个月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都要对这个词PTSD了。
老茶馆改造是上个月接下的活儿,之前的一个客户推荐过来的,说是茶馆的老板胡姐是个爽朗的四川大姐,在他们家看过工作室改房子感觉不错,就给推荐过来了。
胡姐确实痛快,直接交了定金,对改造也就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想把这个茶馆搞成街坊邻居谁都想进来喝杯茶,聊聊天的地方。
问题也就出在这。
太宽泛了,沈循听完后就能说出七八个方向,但是选哪个呢?
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定了往古色古香的方向走。
之后胡姐那边对他们的第一版设计稿也很满意,觉得看着挺舒服,就是感觉差了点味道。
现在第五稿了,还是差了点味道。
“啊--”周磊哀嚎,拿手疯狂呼噜呼噜他好久没剪的头发,又把皱成一团的眉毛露出来,忍不住吐槽,“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什么味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味道啊?”
设计师助理小刘,有点迟疑地举手,被周磊一把拍下去,“刘大设计师你毕业了!不用举手回答问题!有屁快放!”
小刘不好意思地扯了扯衣服,站起来提出自己的想法:“那个沈工,我是觉得,现在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太满了,反而显得…额...有点刻意?”
沈循放下手,目光扫过屏幕上效果图。飞檐斗拱,雕花隔断……确实,各种的元素都有了,把屏幕占得满满当当。
但其实效果并不显得累赘,反而看起来精巧。
是这儿出了问题吗?
“街坊邻居都愿意来...,”沈循反复咀嚼着客户的要求,问自己,又像是在问所有人,“什么地方谁都愿意进去...?”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反复的修改消磨了所有人的精力,小张忍不住低头打了个哈欠,又揉了揉有些红肿的眼睛。
“要不别改了,把胡姐给的钱都拿去买鸡蛋算了。”周磊看着安静的大家,开了个玩笑:“进门就发,保证生意红火。”
团队的小伙伴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人跟着说道:“那我们得改收运营费。”
气氛终于是活络了些。
沈循看着团队成员们恨不得掉到肚脐眼上去的眼袋,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知道,在这里耗着,没有意义。
“行了,”沈循拍了拍桌面,语气放轻松了些,“下班了下班了,打卡了赶紧走,回去过个周末。”
他眼神在所有人脸上环视一圈,语气不容置疑:“方案的事,下周再说。胡姐那也不着急交稿,这个周末,都给我去老城区那边走走。”
团队成员们都松了口气,像是卸了磨的驴,晃晃荡荡地起身应好,收拾东西走出了工作室。
周磊走到沈循身边,两个人一起看着会议室慢慢空下来,压低声音问:“胡姐那边你怎么想的?”
“真没想法。”沈循摆摆手,“回去换换脑子再说。”
等所有人都走了,沈循把办公室的灯全关了,卸下了刚刚强撑的肩膀,靠在会议桌边喘了口气,又抹黑喝了口中午剩下的咖啡,苦涩的味道从舌尖慢慢爬向心底。
创业艰难。老茶馆这个项目是这一年来最大的活了
小工作室,大项目他们排不上队,小项目经常是吃力不讨好,挣不到钱,像“老茶馆”的胡姐这样大方的客户,实在是没几个。
一定要拿下。
不仅仅是为了钱,更是为了打出名气。
他需要让团队里的人都吃得起饭。
手机震动了一下,沈循打开微信,是周磊发来的催促,“哥们都到家了,你丫赶紧回去。”
沈循失笑,把手机揣回兜里,又把桌上的设计稿整理好,关灯,走出了工作室。
回去遛豆包了,沈循想,还是狗好。
会有人看咩 期待[三花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现实
点击弹出菜单